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

第60章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第60章

小说: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诚然,按道理笔者应该继续写一章《1911:革命纪》之类的,而且,笔者已经为此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并已经着手开始写作,但最后却放弃了。

  笔者认为,帝国的死亡并不是因为外力的破坏,而是其本身已经丧失了自救能力。历史不是没有给大清帝国机会,但这些机会却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未能如愿。事实上,旧帝国本身的体系缺陷是机会的最大扼杀者。换句话说,谋杀大清帝国的,其实就是满清统治者自己。

  事实上,大清帝国的实质性死亡是从甲午战争的失败开始的,这场灾难性的战争不但壮大了它的对手,更要命的是,它让整个朝廷失去了国民的信赖和代表性,也失去了对地方上的控制力,这对于一个集权的帝制来说,无疑是颠覆性的。

  曾经有那么一个机会摆在清廷的面前,那就是甲午战败后国内风起云涌的改革图新运动,但这一切却因为极少数保守的权力拥有者的坚决反对而宣告失败,这本是帝国最后一次自救的机会,但却被无情的抛弃了。这样的结果只能把那些温和的改革派逼上革命的道路,孙中山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例子。

  为什么要以《1900:庚子记》作为本书的结尾,因为庚子年发生的事情本身就是一个极其荒谬的产物。一个具有数千年文明的帝国,最终会以如此蒙昧和暴力的方式去对待外部世界和文明,这本身就说明了帝国的穷途末路。这是帝国的最后一次挣扎,而且只是一次挣扎,不是回光返照,更不是枯木逢春。暴动的结果,最终加速了帝国的死亡。

  帝国真正的回光返照,是在后来的“钦定立宪”计划,只可惜,在这个计划中,清廷不但没有丝毫的诚意,而且也来得太迟太迟了。

  但笔者并不认为改良救不了这个古老帝国。这也是笔者不愿意加入《1911:革命纪》的原因。革命的破坏,就好比将病人枪毙了事,固然简单易行,但这不等同于制度的再造。事实上,很多革命重建的效果远远不如改良的重构,革命带来的往往是暴力的反复,而不是进步的归宿。

  但让人遗憾的是,从鸦片战争到最后清王朝的覆灭,这近七十年的时间,帝国的当权者都没有很好的把握历史契机,最终导致了被革命推翻的结果。而革命的结果,却是让我们这个国度陷入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内外混战,整个中华大地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种代价实在是太大了。

  就在当年被英法联军焚烧的圆明园里,残破的大水法依旧春风秋月,孤单的守候着这段远去的历史。当后人在废墟上凭吊的时候,回望一百多年前的这段历史,拥有的是什么,失去的又是什么呢? txt小说上传分享

本书已出版
拙作《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已于2007年12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近日即将上架,目前在博库书城、当当、卓越等各大网上书店也已经开始销售。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的封面见个人相册。

  

  
  本书十分荣幸的请到《百家讲坛》文化名人纪连海、历史写作狂人赫连勃勃大王、《明朝出了个张居正》的作者清秋子在新书腰封上做了鼎力推荐。对此,笔者更是感激不尽!

  以下是编辑推荐,姑且红着脸贴一下罢:“网络写手才俊、史学新秀西门送客先生裁取晚清八段史事,钩沉索幽,推演成记。八记环环相扣,新见迭出,邀您一道破解晚清帝国的玲珑棋局。

  晚清七十年,变局耶?迷局耶?是为厄运的无可挽回,抑或新机遇的缘起?帝国往事正如过眼烟云,飘飘乎乎,纷纷扬扬。识者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本书不惧艰难,立意透过晚清政局人事,探寻一个王朝下坠的轨迹。作者深谙良史之道,号脉精准,举重若轻,每每于历史的转弯处,见出兴亡盛衰之道。本书观点通达豁朗,语言明白晓畅,一个又一个历史的拐点,纹理脉络清晰可辨。纵是冷眼静观,亦可见出一副热心肠。”

  感谢那些热情参与的广大网友们,是你们的关注和支持让我有写作的动力,对此十分的感谢!

  同时也要感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各位编辑老师,感谢他们对小书的厚爱和努力。

  
  封底推荐语:

  本书展现了晚清历史的瑰丽画卷,是一部值得推荐的中国近代史另类之作 

  ——《百家讲坛》文化名人纪连海 

  这部作品可谓是厚积薄发,算得上是近期解读晚清历史的一部通俗力作。通过这部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晚清影像。 

  ――历史写作狂人赫连勃勃大王 

  历史的写作,须耐得住长久的寂寞。西门兄青灯下书写通俗晚清历史,于平易中可见大家手笔。

  ――著名网络作家、《明朝出了个张居正》作者清秋子

  
  当当网地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