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谍报英豪 >

第14章

谍报英豪-第14章

小说: 谍报英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一个受过严格训练的黑室高手来说,打开收讯机听到一个可疑信号,他首先会动手,轻轻调整收讯机的天线方位,大体确定这个电台所处的方向和位置;第二步,对可疑电台的信号质量、信号强度进行分析,判断对方所使用的通讯设备、电台功率大小、通讯距离远近等要素,这些都是下一步分析判断的关键因素;第三步,通过收听密报种类,大致判断对方的加密方法和体制,有时还可以基本确定对方的国籍,甚至是所属国家的某个机构。因为任何一个国家和组织,在密码使用和编制上都有自己无法摆脱的习性。

    万馨的电台,从音量、音质方面分析,电台功率强大,证明是远程通讯。每天定时在早晨八点、下午五点和晚上十一点发报,证明是联时通讯。发正式报文前,双方互相通联对话,同一频率未听到其他电台与他们通联,证明是点对点组网。对方只收万馨的电报,而无电报发来,证明双方还有一套通讯频率,很有可能采用盲发体制。由于叶独开对万馨这部电台所属机构及通联内容预先了解,可以推论,万馨这部电台,很可能是特务处上海站跟武汉或重庆国统区总部联络的地下电台。也就是说,万馨是特务处上海站的总报务员。

    当然,这些分析都是未经证实的推论。好在全面掌握了这对电台的联时时间,叶独开监听起来也就方便多了,他只需在每天早晨八点、下午五点和晚上十一点,把自己的收讯电台调到他们的频率上,抄录下他们的通联过程和电报报文,从容地加以分析和研究。当然,如果运气好,一下子抓住了电报里的漏洞,呵呵,万馨的密码就有可能迎刃而解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对付另一类地下电台上——那是日本人的秘密电台。

    30。日本人的秘密电台

    叶独开苦苦搜索,先后抓住了三个日本人的秘密电台网络,其中有两个网络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通讯内容,每天只是例行性地试联通二到三次,目的是测试和保持通联正常。这两部电台的所属机构一定有另外的通讯渠道,无线电通讯仅是一个补充和后备,只有另外的联络渠道中断或出现危险的时候,才启用备用通道。这种电台,暂时没有多大的研究价值。

    另一对通讯电台就不一样了,联络很活跃,几乎每天都有电报往来,明显属于双方的主通讯渠道。叶独开第一次听到这对电台的时候,禁不住在心里赞叹了一句:好俊的手法!毫无疑问,收发双方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无线电报务高手。只凭这一点,他就可以断定,这是日本人一个重量级的地下电台。他决定把侦收重点放在这个网络上。

    这是一部点对点的通讯网络,主台地址固定,在上海北面,也就是虹口一带,叶独开知道,那是日本人在上海的老巢。主台至少有四个报务员值班,二十四小时守候;从信号方向和强度判断,从台地址东南西北飘忽不定,有时在虹口方向,更多的时候就在租界内,甚至感觉到它就在身边,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四方奔波、极其活跃的日本谍报人员。想一想吧,日本人为这家伙专门组成一个地下电台网,配备四名报务员全天候常候,这名谍报人员的身份和地位肯定不同凡响。

    这种对点对点网络跟其他两个日本人的网络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它实行日变。所谓日变,就是无线电台在一天之内,改变呼号和频率。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保密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无线电短波通讯的特点决定的。短波无线电信号,主要通过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反射回地面,实现信号传递。这个特点决定了短波通讯传导性好,不易受到山岳、建筑物的阻挡。但电离层有个特点,白天在日光照射下比较稀薄,反射性较差,有些短波波段甚至无法通讯,大量的电台挤到有限的频道范围内,相互干扰,严重影响通讯质量。夜间电离层变厚,通讯质量好转,整个短波波段都可畅通无阻,有的电台出于保密和有利通讯两方面考虑,实行频率日变。

    对于黑室工作来说,电台的日变大大增加了侦收的难度,因为你根本不知道它会变到什么频率上去,也不知道它使用什么新的呼号。不过这难不倒叶独开,经过长期的训练,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对电台报务员的发报手法特征过耳不忘。他能听得出万馨,也能听得出这组电台主台四个报务员及从台那个飘忽不定的狡猾的家伙。不管他们躲到什么地方,只要一发声,就会被叶独开抓住。他甚至推算出了主台四个报务员的值班表。有时候,某一时刻某个报务员没按叶独开的值班表上的时间出现,叶独开会默默地说:又临时换班!

    接下来的十天里,叶独开一共抄录了十二份往来电报。对每一份电报,他都结合台情分析,作了艰苦而细致的研究,结果当然是一无所获。一无所获是黑室工作的永恒的常态,如果破译日本人的电报,尤其是日本人情报系统的电报如此容易,这黑室工作也就不需要非凡毅力、坚忍不拔这些优秀品格了。叶独开把抄录的电报一一存档,继续集中精力对付这对电台,耐心收集素材,寻找对手的破绽,一步一步慢慢地走向那虚无飘渺的终极目标。

    亚德利说过:日本人是天生缺少数学天赋的民族,他们永远编制不出第一流的密码。

    亚德利说过:从事谍报工作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准则:译电员和报务员必须双人,决不允许同一个人身兼二职。甚至不允许在同一个地方译报和发报。

    不管白天夜晚、吃饭睡觉,叶独开的大脑一刻也没停止对对手的琢磨。根据亚德利讲授的第一条定义,对小日本的密码,在战略上尽可以大胆藐视,充分树立破解的信心。根据亚德利的第二条定义,那个飘忽的谍报员孤身独斗,他不可能随身再带一个译电员。谍报工作危机四伏的特征,决定了他也不可能随身带一本密码本。也就是说,他不需要密本,凭大脑记忆就能编制和译解密报。毫无疑问,他们使用的是密表加密体制。

    有了这初步的收获,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复制出日本特务的密表,这是一项非常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但完成这一步工作,仅仅是破译这套密码的起步,更困难的事情还在后面,那就是找到他的密钥。如果把整套密码比喻成一个保险柜的话,到编制出密表这一步,仅仅是复制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保险柜,并且对这个保险柜的设计、结构、性能等特点了然于胸。而密钥,才是最终打开保险柜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就连保险柜的设计和制作者,也同样无能为力。

    叶独开的研究陷入了困境。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密切跟踪这组电台,积累电报素材。同时,他也寄希望于他们在通联过程中露出破绽,这就是黑室情报人员梦寐以求的矛盾漏洞报。

    矛盾漏洞报的类型很多,它完全建立在收发双方出现失误的基础上。有一种最常见的矛盾漏洞报:发报方在编制密报的时候出了个小小的差错,收报方无法译解这份电报的全文或部分,他必然要求对方重译重发。如果这两份电报都被黑室截获,那简直是如获至宝。两份密报的差异点,就是黑室人员重点攻击的破绽。攻破一点,全盘皆通,只要获取了密钥中的只言片语,整个密钥的破解,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矛盾漏洞报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叶独开根本不相信会有那样的好运,因为面对的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谍报高手,他们犯这种低级错误的几率几乎为零。

    发现这组电台以来,叶独开还有一点始终弄不明白:这个日本间谍为什么偏偏选择了无线电通讯方式?他的选择余地很大,他完全可以像另外两组电台一样,只以无线电作为后备,通过通讯员、电话、电报、报纸广告,甚至亲自送上门去。在上海,这些选择无疑都优于无线电通讯。

    这真是一个难解之谜,如果破解了这个谜,对破解日特密码或许有所帮助,叶独开想。

    31。女谍凶险

    锁定攻击目标之后,叶独开的日程变得简单起来。他每天只需在固定的时间,把收讯机调到万馨的电台,抄录下他们的电报。其余时间则把电台锁定日特秘密电台,全天候监听。收集的素材越来越丰富,但是破译毫无进展。他的工作变得更加枯燥、乏味而繁琐。他要找到那把破解密码的钥匙。他感到自己仿佛站在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滩上,而他所需要寻找的密钥,就是这沙滩上唯一的某一粒沙子。如果漫无目的地寻找,仅凭一个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是的,那是不可能成功的!

    必须走捷径!

    然而,捷径在哪里?叶独开觉得自己不但没走近捷径,反而钻进了对手设置的死胡同里,眼前一片混沌,没有方向、没有光明、没有希望。

    他只能暂时放下手里的工作,调整一下疲累的大脑。

    他从租住的亭子间里钻出来,通过陡直的楼梯下到底层堂屋。肥胖的旅店老板手捏一大叠报纸,歪躺在太师椅上打瞌睡,听到脚步声后突然惊醒,忙殷勤地直起身,跟这个整天闭门不出的神秘客人打招呼。

    “有什么新闻吗?”叶独开扫了一眼他手里的报纸。

    “唉,全是坏消息。日本人得了南京,又要南北夹攻打徐州了。这一回我们恐怕还是凶多吉少啊!”胖老板把手里的报纸递过来,“你先看吧,别弄脏了,看完还我,我要全部收集起来。”

    “你爱好集报?”

    “是呀,不只报纸,杂志我也一样喜欢收集。”老板眉飞色舞地说。

    多年来,叶独开对国内局势了解不多。在美国,中国的消息是上不了英文报纸的,华文报纸多为辗转摘抄,既没真实性也没有时效性。回国后才几天,就被特务处抓进白云观监狱,与世隔绝。所以他迫切需要补充这方面的信息。经过死乞白赖地央告,指天划地地保证,胖老板才极不情愿地答应,把他的报纸杂志借一些给叶独开。叶独开选择了中文报纸《中央日报》、《大公报》、《金陵晚报》、《大晚报》和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以及几份小报。看小报是因为这里面说不定会淘出惊天动地的大文章。杂志则只借了以时事报道为主的《大众生活》。叶独开满心欢喜地抱着一大摞书报,艰难地上楼。胖老板在下面用他尖细的上海话不停地叮咛:“小便后要洗手,不然不准翻我的书报!”

    回到小阁楼,叶独开一边收听电台,一边随手翻阅着借来的报纸杂志,在监狱里的那段日子,对当时的时事的了解是一段空白,因此他重点关注这段时间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这段日子,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来说,都是生死存亡系于一线的关键时刻,这段日子,中华民族数不清的优秀儿女,满腔悲愤、万种辛酸,抛头颅、洒热血,视死如归地奔赴抗日战场。

    叶独开对照多份报刊,力图弄清淞沪战争的整体轮廓。突然,他被一份小报上一则不起眼的新闻吸引住了:《天理昭彰汉奸伏法》,文章并不长,也就一百多字,但透露的信息却令叶独开大大松了一口气:

    “日前,南京警备司令部及警察厅处决汉奸黄浚、罗致远、莫树英等18人。黄浚等编织遍布行政院、参谋总部、海军部、军政部、外交部的间谍网,向日本报告我国吴淞口要塞、封锁江阴等重要军事情报,致使国军战场上陷于被动。且多次向日本报告我国党政要员行踪,谋刺蒋委员长。其子黄晟参与同谋,亦一并处决。据悉,黄浚字哲维,号秋岳,系国民政府行政院主任秘书,因日本女谍实施的‘美人计’,落水做了汉奸,世人皆为可杀,此番肃奸伏诛,实乃大快人心!”

    叶独开想起“八·一三”事变前后,那个窃取国民政府绝密作战计划和领袖行踪,潜伏在国民政府最高机关内部的日本卧底;想起在三极无线电学校,无所不能的戴笠戴处长焦头烂额一脸官司的无奈模样;想起戴笠目露凶光,杀气腾腾地说出的那句狠话:“这种恶贼,有朝一日落在我戴某人手里,老子非扒了他的皮不可!”这个姓黄的汉奸罪有应得!

    叶独开在心里默算了一下,从那时算起,也就四十来天时间,戴笠在大军压境、兵荒马乱一团糟的情势下,破案、取证、审判、处决一气呵成,除去这个可怕的定时炸弹,实在干得漂亮!叶独开不得不对特务处的效能刮目相看,对特务处长戴笠的机智与权谋更是暗暗钦佩。抗战时期,大敌当前,和所有的爱国志士一样,他们在你死我活、危机四伏的秘密战线,担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