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海峡之痛 >

第35章

海峡之痛-第35章

小说: 海峡之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国民党特工,是杜荣林。与当初为外婆寻亲和邀外公归返一样,杜路对杜荣林封锁消息,动身启程时只说有事出差。一去两个月,回来才向父亲报告了事情的经过。
  “坦白交代。反正海也下了,岛也上了。”他笑道,“老爸骂也白搭了。”
  杜荣林惊讶之至,说:“你小子真是敢啊!”
  杜路说:“我在那边可没给你丢脸。我是一路打上去的,从台北打到台中,台南。日月潭、阿里山一起占领,打遍台湾无对手,他们都说,还是人家###厉害。”
  ……
  杜荣林本能地不想让杜路跟他的台湾外公多掺和。杜路却说他不是瞎掺和,他是在想办法招商引资,把台湾台胞招回大陆,为老爸操心不尽的祖国统一做出贡献。
  “这是天意,”他笑,“你老爸让我有个台湾外公,我不缴他枪还去缴谁?”
  “你小子正经一点!”
  杜路也不争辩,大笑着把手往头上一举:“投降。”
  杜路这孩子一向跟父亲嘻皮笑脸,骨子里却是个很有自己主意的人,敢这么不说一声玩笑似的就到那边走了一趟,他还什么事不敢做?杜荣林知道杜路他们工厂已经很不景气,这小子正在想办法另找出路。杜荣林解决不了儿子的问题,却也很不愿意他跟海峡那边那些人如此缠结一块。
  当晚,杜荣林打电话找陈石港,把杜路的事情告诉老友,想听听他有何高见。陈石港管招商,即表态说这好事啦,你让他找我一下。
  杜荣林发觉不对,老友情绪不高,话说得有气无力。
  “你老人家怎么搞的?病了?”杜荣林问。
  陈石港叹气,说还是养女儿好,别养儿子。儿子翅膀一硬,老子的话就跟一个屁一样,不必听,只说臭。杜荣林不觉吃惊,说老陈你做啥?谁得罪你了?你们陈家三军一个比一个有出息,你得了便宜还卖乖,骂谁呢?
  “你不明白,老杜啦。”
  很长时间以后杜荣林才知道,谁让老友头痛不已?他们家漂洋过海的老二陈海军,为什么事呢?其中缘故竟与他杜荣林有关,涉及到杜荣林一直分外注意,在大陆台湾间晃来晃去,他和陈石港共同的那位故人。
  4.
  ……
  杜山返家那天,杜海专程从部队赶回来等候,在自家客厅“亲切会见了来自美国的客人”,请她在家里吃了一碗饺子,用一辆轿车把她送到宾馆,把她随身带来的一大包东西也全数送回。
  他对杜山说,他没把杜山归来的事情告诉父亲杜荣林。为什么不说呢?他认为说了对父亲不好。他们这个家很不容易,风风雨雨过来,如今三代同堂,全家和睦,安享天伦。这种时候,不要给父亲太多的刺激。他知道父亲见了杜山会很高兴,但是回过头会特别难受,因为杜山后边还有那个人,罗进,她的亲生父亲。杜海说,当年杜山生活事业进退两难,杜荣林明确表态让她离开,那种情况下她最终决定接受罗进的安排去美国,在别人看来没有什么不对,谁都无权责怪。但是他不这样认为。他不讳言,因为“文革”和母亲的死,他对杜山有成见,父亲曾经批评过,他也觉得自己应当更有气度,但是杜山如此离去他还是不能接受。套用旧有名词,这是一种“叛变投敌”行为,虽然投的是她自己的亲生父亲,那毕竟属于敌方,且跟杜荣林有着特别多的恩恩怨怨。他杜海不过间接有关,尚且如此不能接受,父亲直接承受更不用说了。杜荣林一向最疼杜山,疼到末了是这么个结局,老人嘴上不说,心里的疙瘩是特别深的。杜山偶尔从美国打打电话,父亲不会太觉刺激,上门见面就不一样,她会让杜荣林一件一件想起那些事,包括罗进怎么插手把杜山弄走的往事。父亲会有最珍贵的东西被强盗抢夺和洗劫的感觉。她越孝顺越亲近,杜荣林的这种感觉就会越发强烈。
  “所以要请你谅解。”杜海说。
  杜山说:“杜海你挺坦率。几年不见真是大有长进。”
  她问父亲上哪去了?不管杜海说的多么有理,她是专程回来探望父亲的,她想念他,绝对不会这么走掉。她在电话里已经说过,她找父亲还有事情,重要事情。
  “真是非见不可?”
  “对。”
  

第十三章  长相思(6)
“你还是老样子。”
  ……
  “我很想发明一种手术,能够把人记忆的一部分切除。”她说,“我最想切除的就那四个字:‘龙潭山谷’。真的。”
  杜荣林笑,说:“杜山,其他的我不知道,这事我包你成不了。”
  杜山说:“但是爸爸已经知道我心里怎么想的。不管我做到了没有,对不对?”
  杜荣林点头。
  杜山说,人总是在记忆的同时不断忘却。人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新的信息,他们不可能把什么都记住。有的东西会在记忆里存留下来,有的则会忘却。人应当学会记住,也应当学会忘却,有的东西应当牢牢记住,有的则应当忘却。
  这时杜山才把她要跟杜荣林谈的重要事情讲了出来。她说,她想为杜荣林办一个手续,把杜荣林接到美国去,跟她一起生活。因为研究和工作的原因她目前回不了国,只能用这办法报养育之恩。杜荣林能习惯的话,可以跟她一家一直在美国生活,如果住不惯,呆上一年半截也行,可以到处看看。美国的医疗条件比较好,她自己又搞医学,可以为杜荣林安排检查和比较彻底的治疗,这样对杜荣林的身体会好一些。
  杜荣林笑道:“杜山杜山,你到底是想干什么?”
  杜山也笑:“我知道让爸爸答应挺不容易,可我就是想把你骗到美国。”
  杜荣林明白,这孩子心里一定别有苦衷。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四章  伤旧追怀(1)
1.
  ……
  罗进开始谋划。
  这年秋天台风频繁袭击台岛,台中大雨不绝,电视里全是大水、房屋倒塌、泥石流和人员失踪的消息。罗进所居一带地势较低,水泄不畅,街道涨水淹没,行人出门过街要脱鞋、挽裤腿如涉溪流。台风过境的一天夜里,罗进所住街头的一株玉兰树被大风吹倒,压断了街道边的电线杆,附近一带街区供电中断,风雨中救援车辆来来去去,警笛呜呜不绝。凌晨时分,还在梦中的罗进被吴淑玲用力推醒。
  “好像有个声音。”吴淑玲说。
  罗进睁大眼睛。外边风雨大作,噼哩啪啦什么声音都有。他对妻子说下大雨呢,是雨的声音。吴淑玲却说她听到门在砰砰响,不会是谁在敲门吧?罗进说哪会呢,电铃没响。吴淑玲说不是停电了吗?罗进仔细听听,外边哗哗哗响,雨正大着。
  “睡吧。”罗进说,“这种时候哪会有谁上门。”
  他翻个身再睡。好一阵子,他感觉到身边有些响动,用手一摸,发现吴淑玲不在床上。他睡意顿失,翻身爬起来,这时楼梯那边通通有声,吴淑玲正走下楼去。罗进知道妻子心里放不下事情,她准是怎么听怎么像是有人敲门,因此睡不着觉,非跑去看个究竟不可。电灯不亮,罗时不太放心,赶紧披一件衣服走出卧室,他看到外边天空微亮,楼梯墙角略显轮廓,吴淑玲已经穿过一楼大厅,走到紧闭的门边。
  罗进忽然一愣:这时他也听到了一个夹在雨声中的特别声响:“砰砰,砰砰。”
  “别急!”罗进喊道,“我来。”
  没等他赶下楼,吴淑玲已经拉开大门,雨声“哗啦”骤大,猛然扑进屋来。一个黑影带着满身水气雾气出现在大门口上。吴淑玲顿时僵在门边。
  “阿姆!”
  竟是庄文炳!庄文炳夹着大风大雨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台中家里。
  2.
  ……
  陈石港开玩笑:“罗先生,我们准备给你发奖啦,评你当我们的义务招商模范。”
  罗进说惭愧,多少是个心意,做点好事吧。
  陈石港还领罗进看了他们获批新辟的一块台商开发区,特别指明在该开发区办企业很有利,土地劳力便宜,享受很多政策优惠,适宜搞工业项目,包括制药、医疗器械项目。陈石港意图很明确,罗进只是点点头,没有搭腔。陈石港认真招商引资,也沉得住气。几天里他领着罗进四处跑,每到一处都让当地官员好吃好喝款待。有一天喝了点酒,陈石港兴致大发,跟地方官员介绍说,台商罗先生是他的老熟人,多老?四十多年老交道,那时他们打交道的方式是拿枪互相开火。说是四十多年交情,也就前些年才真正见上面。他们最初的招商洽谈情形特别火爆,大喊大叫,相见恨晚,只差一点就拔枪射击。所有听众全都大笑,说:“陈主任真会开玩笑,有这么招商这么相见恨晚的?”陈石港让大家问罗进。罗进干巴巴道:“有这回事,不过没开火。”
  陈石港不再往下讲,不管听众怎么好奇不已总想打听出个究竟。陈石港这人总是恰到好处,既显得跟罗进非常近乎,像是早在四十多年前就一起拜把子入伙了一般,让气氛融洽活跃,同时也不让罗进感到太难堪。
  陈石港陪着罗进周游了三天,没谈成任何具体项目。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便把罗进送回厦门,一直送到庄文炳的寓所里。
  那时罗进才说:“我有一个想法。”
  他在厦门请陈石港吃了顿饭,聊充答谢,陈石港欣然应允。那天吃饭不叫其他人,就他们俩,在附近酒楼里叫几样菜,彼此让了让,就吃,还喝了点酒。罗进在吃饭时对陈石港说,从第一次见面起,他就感觉到陈石港是个实在、热心的官员。罗进知道陈石港希望他能到新建的台商开发区投资搞点大的项目,可是这一回他没想考虑这个,他觉得挺不好意思,可只能这么直截了当地说。
  陈石港笑道:“我的饭吃也吃了,你的酒喝也喝了,还不想?”
  “对。”
  “刘四斤刘四斤。”陈石港直摇头,“没关系的啦。”
  他说投资什么的当然要大家欢喜甘愿,要用枪逼着谁还会来。他陈石港当引资办主任,既要急功近利,又主张放长线钓大鱼。不管怎么样,投资是投资,交道是交道,多打交道总是比不打交道好。不管有没有项目,还是欢迎罗进常来常往。
  罗进道:“说实的我就是奔你来的。”
  他说,当年陈石港说过的一句话他记忆犹新。时陈石港刚搞清罗进的来历,说:“除了认你当过土匪,国民党特务,我还认你是中国人。是中国人就可以坐在一起讲中国话啦。”因此罗进认定陈石港坦诚直率,有气度也有眼光,很佩服。罗进想方设法帮助牵线招商,尽一份心意,就是出此感染。这一次不谈具体项目,主要是自己年纪大了,已经退隐不做,不愿再多操劳。这一方面的事,他会让儿子庄文炳、内侄吴水坤他们考虑。他台湾有个生意上的朋友,搞铝合金易拉罐生产,实力雄厚,有意往大陆发展,跟他关系又好,回去以后,他会把此间开发区的情况告诉他,介绍老友来找陈石港,谈得妥的话,这会是一个很大的项目。说到底这不是替谁做,也是有利自身,大家都清楚。这一次他特地上门,是有另外事项相求。他年纪大了,时间不多,想在自己伸腿撒手呜呼哀哉之前做一点私人的事情。希望陈石港能够帮忙。陈石港带他看过台南朋友投资开发的巴勒种植园,他也想要那么一大片地,但是不种巴勒。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四章  伤旧追怀(2)
“想要那边,龙潭山谷。”
  陈石港啊了一声:“哪?”
  “当年你们用迫击炮打卡车的那个地方。”
  陈石港紧盯着罗进,眯着眼睛笑了。他问罗进怎么如此惦记那个地方?难道他真是不死心,还想把早先没做完的事情接着做下去?当年罗进他们砰砰砰一路射击一路冲锋拼命往山坡上进攻,然后溃败。四十多年后都老家伙了他还要再冲锋,撒出一迭又一迭钞票去最终把那个山头占领?
  ……
  3.
  ……
  到达方中华夫妇的住宅时,罗进看到屋里屋外都亮着灯。车刚停稳,“啪”一下房门开了,杜山出现在大门口上。明亮的廊灯照亮了她的脸庞,杜山还是那副样子,身子挺拔,衣着得体,头发做一束扎在脑后,圆脸上一对眼睛闪闪有光,只是眼角略有些发皱,已经留下了岁月的印记。
  “嗨,”她用略显沙哑的声音招呼道,“爸。”
  罗进的心里顿时腾起一股暖意。
  早几年,不管在见面时,还是在电话里,杜山总是下意识地躲避称谓,想方设法回避叫罗进“爸爸”,与罗进的关系一直比较疏远,反倒是女婿方中华跟岳父比较亲切。罗进并不见怪,他知道杜山的个性很强,生活经历坎坷,感情上波折很多,彼此适应需要时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