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血证 >

第55章

血证-第55章

小说: 血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以为我是好欺负的,来人,把他给我赶出去。”

  万立中上前说:“既然我们营长已发话,请翻译官快走吧。”

  霍颜平厉声说:“我不走你想怎么样儿?”

  万立中不示弱地说:“那就别怪我失礼了。”

  霍颜平伸手掏出手枪。

  万立中面不改色笑说:“翻译官想动武?先打死我吧,正好借这灵棚,把我也发送了。”

  周围的人吓得退避开。

  孙贵发见姑婿发怒了,不敢再说什么。

  万立中拍着胸脯说:“翻译官有胆量往这儿打,我要是眨巴一下眼睛,就是爹妈养的。”

  霍颜平端枪的手抖了一下,即便打死人不偿命,他这个教书匠出身的人也不敢。

  黄青青拉住丈夫,哭求说:“你太让我哥哥过不去了,你放下枪,走,我陪你回去。”

  霍颜平不敢再僵持了,趁机下台阶,走出黄家的院门。

  黄汉国气得险些昏过去。

  停灵的第五天夜里,外请帮忙的人回家了,经棚和和尚,道士是太平镇边寺庙的,白日来,夜里归。两个戴孝的孩子也让黄汉国打发了孙贵发满心不快,见黄汉国敢把霍颜平撵走,女儿不在,他这个岳丈又算什么呢,一些事不得不顺着黄汉国了。高大的灵棚,就剩下黄汉国一人陪伴着棺木里的亡妻。只有夜深人静,他才有时间寄托自己的哀思。

  门外站岗的护兵来报说有人求见。

  黄汉国刚想问是谁,那人已进来,黄汉国一看,忙快步上前。

  来者是杨天顺。

  黄汉国抱住杨天顺哽咽无语。

  杨天顺穿着黑衣服,看得出是专程来吊唁,当然也便于隐身,他走到棺前,点燃三柱香,插到香炉里,恭恭敬敬地三鞠躬。

  黄汉国吩咐护兵注意外面,而后邀杨天顺进入屋里,紧闭上门。

  “天顺,你咋知道玉环故去的事儿?”

  杨天顺说:“我上午已来到镇外,白天不好进来,汉国,节哀顺便,作为朋友,我只能这么劝你了。”

  黄汉国眼圈又红了说:“天顺,我交上厄运了。”

  杨天顺早想来太平镇规劝黄汉国脱离日本人,以前他没有与黄汉国过深地探讨这个问题,那是他虽有抗日之心,却没付之于行动,而今他成为抗日义勇总队的队长,公开与日本人战斗,当两军对垒之时,他不免又想起老朋友黄汉国,他理解他是在什么样情况下降日的,他相信他良心末泯,决意把他从泥潭拉出来,抛开他所率的一营士兵,从交情讲,他也该这样做的。他在太平镇附近屯子,安下耳目,监视太平镇的敌人,所以,孙玉环的死讯,他很快知道了。他怕他承受不住沉重打击,急匆匆赶来,一是吊唁,二是想劝说一番。

  黄汉国为杨天顺的冒险所感动,但也十分担心杨天顺安危。

  “天顺,我有许多想对你说,可我不能久留你,日本人经常查夜,街上又有巡逻的,你在镇里太危险,现在已是下半夜,你赶快出镇吧。”

  “汉国……”

  黄汉国打个手势说:“你要说啥儿,我已猜到了,过几天你到镇外一连驻地刘家屯找我,我们是多年的朋友,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杨天顺从黄汉国诚恳的话语,得到了所期望的东西,他握住黄汉国的手说:

  “你还是以前那个黄汉国。”

  黄汉国苦笑说:“是啊,又成了一条光棍。”

  “改日再见。”

  “我叫人送你出镇。”

  “你放心,我进得来,就出得去。”杨天顺与黄汉国约定好相见的日期,提着匣枪,消失在夜色里……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血证(41)
四十一

  黄汉国决定掉转枪口。加入抗日行列。玉环的逝去,黄汉国黯然神伤,但他不能一味悲切下去。正如杨天顺所说,他若就此消沉,玉环地下有知也不会原谅他的。玉环活着时,经常劝他脱离日本人。

  黄汉国最初降日是遵命而行,这一年里,在日本人的控制下,他倍偿亡国奴的滋味,他每日都在屈辱、愤懑中度过。而今,他不为自己,也该为一营的士兵着想,他们生活得更艰难。

  杨天顺如约与黄汉国见面,商量好起义日期及步骤后,回山里做迎接黄营的准备。

  黄汉国想给高鸿伦写一封信,几次提笔又放下,他不知该写什么,表示歉意?他无愧可言,自然不愿说违心的话。好言相劝?老上司已就任旅长,他绝不会听的,相反,他若知道他的反叛,肯定要暴跳如雷,还是不要触怒他为好。

  黄汉国派几个心腹,把营部的弹药、响金,偷偷地运到刘家屯,又秘密传令军官,送家属回愿籍和外地亲戚家,这样可解去后顾之忧,他对军官们说有重大行动,至于什么行动,他没有说。怕引起日本人的觉察。七月八日,黄汉国率营部人员来到刘家屯,连排以上军官奉命集中在一连连部,他让万立中将屯内外封锁起来,许进不准出,注视监视太平镇方向。

  万立中得到黄汉国的暗示,执行得格外认真。

  军官们一进屯觉出气氛紧张,见连部门口设双岗,猜出发生了或即将发生什么重大事件。

  黄汉国站在地中央八仙桌边,神情严肃,环视一圈说:

  “弟兄们,你们都跟随我多年,咱们长话短说,我决定自今天起,不,即刻起,全营脱离日本人,走抗日道路,你们有异议可提出来,但有两条,一,不参加者不强求,待行动后,可以独自离开。二,如果有人敢把消息传给日本人,军法处置。”

  军官们骚动起来,有的惊讶,有的喜悦,还有的稍显出慌乱。

  万立中站起来说:“营长,我们早该走这条路了,我连愿跟随营长,请营长下命令吧。”

  三连长齐念哲也站起来,说:“兵听将令,营长咋决定,我咋办,不过我想问一下,咱们日后投奔哪儿呀?好歹得有个吃饭的地方啊。”

  万立中说:“咱们手中有枪,还怕喂不饱肚子,话说回来,喝西北风也比在这儿受日本人气强。”

  黄汉国把与杨天顺商定的进山之事详细讲述出来。

  一个排长说:“咱们和那些庄稼人混在一起,能有啥出息,我不信那些人能打败日本。”

  一个军官笑说:“老弟,你别忘了,咱们跟庄稼人交过手,可都没占着便宜呀。”

  齐念哲问:“营长,与抗日义勇队合在一起,谁当总头?”

  万立中说:“凭人凭枪,当然还是咱们营长坐帅位的。”

  黄汉国说:“谁当头儿,还没商定,我们为了抗日,不应计较那些小事儿。”

  军官们交头接耳议论着。只有二连洪大林低头不语。

  黄汉国注意到了,点他的名字说:

  “洪连长,你是啥儿态度啊?”

  洪大林思忖着说:“营长,这么大事儿,请示高团长,不,高旅长了吗?”

  万立中说:“老洪,你真糊涂,这事儿高旅长能同意吗?他与日本人越来越热乎了。”

  洪大林说:“我们一个营单独行动,太冒险了吧,我们进山,军晌、弹药没有来源,到那时,再想出山,难啊。”

  几个军官也附合说要三思而行。

  万立中不悦说:“照你这么说,我们只有在日本人手下才能活了?我是一天也呆不下去,今天全营动也好,不动也罢,日本人我是打定了。”

  洪大林嘟哝说:“少帅都抵不住日本人,咱们几百号人,那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磕,依我看还是耐性子等,有朝一日,少帅率兵打回来,咱们做内应,那有多好啊。”

  齐今蜇挠挠头说:“老洪说得也在理,营长,你看这事儿咋办好?”

  军官们停住口,眼光齐聚在黄汉国身上。

  黄汉国说:“洪连长说日本人强大是事实,但我们在日本人统治下屈辱的生活也是事实,弟兄们,我们降日不到一年,所受的待遇,从吃到穿,简直是叫花子,还有我们的人格,在日本人眼里更是一钱不值,是的,我当初也抱着耐心等待,保存实力,事实上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我们再等下去,说不定那一天我们的命就丧在日本人手中,近来,每次战斗,日本都把我们放在前面,逼我们为他们卖命,这不是变相的屠杀吗?我们是军人,军人不应怕死,可我们想一想是为谁而死,我们杀死的,又是谁,我们不能再帮日本人杀我们的同胞了。”

  军官们低下头,心里冲撞着,搏斗着。

  黄汉国继续说:“弟兄们,我对不起你们,记得降日时,你们不情愿,我却强制你们服从,我错了,今天我已省悟,我有责任把你们从铁蹄下带出去。我不瞒你们,我们入山后,没有后勤供应,生活是困难的,但是,我们不再受任何人欺压,我们不用再昧着良心活下去了。

  几个军官站起来说:“营长,何去何从,你下命令吧。”

  黄汉国示意众人坐下说:“我没啥说的了,谁有话请讲,我说话算数,不参加者,我决不难为他。”

  军官们挺直腰板,肃穆地听着。

  黄汉国见无人反对,呈出军人气魄,抽出手枪,拍在桌上,说:

  “我命令,四点钟,全营在这儿集合,开赴山里,违令者,军法处置。”

  军官们齐声应是,鱼贯地出去。

  黄营三个连,除了一连是骑兵,其余两个连是步兵。

  刘家屯沸腾起来,人来人往,士兵忙着备马,打点行装。十几挂车,装满了辎重,军需官带一班士兵,押着大车,先行开拔。

  黄汉国来到屯边,持望远镜向太平镇了望,心中十分焦急,开会前,他派一个亲信持他亲笔信去接黄青青,他怕走漏风声,事先没敢告诉黄青青,几天前,他曾暗示妹妹,若有新的选择,妹妹能否随着他。黄青青说,她离不开丈夫,如果能劝服丈夫,她随哥哥到哪儿都行。黄汉国叮嘱妹妹,见到他的信,必须按他的话去做。

  送信的人策马奔来,黄汉国见他一人一马心悬起来了,亲信近前下马,报告说,黄青青看完哥哥让她速来刘家屯的信后,猜出哥哥要远离太平镇,她执意征求丈夫意见,她说丈夫若不同意,她是不会来刘家屯。亲信不得已返回来。

  黄汉国长叹,这似乎已在他预料之中,但事已至此,他不能因为妹妹放弃起义。

  四点钟,三连已到,只是不见二连的影子。洪大林一向动作迅速,八里路程,爬也该爬到了。黄汉国急得团团转,蓦地,他想到洪大林在会上不明朗的态度,莫非他违令不遵?黄汉国叫过万立中,齐念哲,让他们按指定路线向山里进发,在林江口等着。他带两个护兵,一个副官去二连驻地。刚出屯,迎面跑来一人,是二连一个姓汪的排长,黄汉国忙问出了什么事,汪排长说,洪大林率队向县城开拨,排长们不肯,被洪大林缴械,怕有人报信,将全连的马匹集中起来,汪排长是借上茅房之机跑脱的。黄汉国让汪排长去追赶万立中,他掉转马头,抄小路追去,不到一个时辰,在唐家崴子堵住了二连。

  洪大林做梦也没想到黄汉国会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硬着头皮,打马上前。

  二连人放下枪,伸脖仰颈看着一脸怒容的营长。

  黄汉国厉声问:“洪连长,你想把队伍带到哪儿去?”

  洪大林脸一红一白说:“我……我上县城找高旅长……”

  黄汉国说:“你对士兵下传我的命令了吗?”

  洪大林支吾说:“下……下传了。”

  黄汉国转向士兵问:“弟兄们,你们连长是怎么说的。”

  一个老兵说:“洪连长说你让我们进山当胡子。”

  黄汉国盯视着洪大林问:“你是这样说的吗?”

  洪大林嗫嚅地回答不上来。

  随来的副官上前说:“弟兄们,洪连长骗你们,营长带我们进山回头打日本人,当胡子,那是咱们正规军干的事吗?”

  士兵们哗然。

  另两个被缴的排长也高喊让士兵相信副官说的话。

  老兵说:“我觉得有些不对头,营长,协合军的帽子,我们早戴够了。”

  洪大林说:“营长,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我不会随你进山的。”

  “那你在会上咋不提出来呢?”

  “我……”

  “我已有令在先,你不会忘记吧?”

  洪大林惊慌说:“营长……高旅长待你那么好,你把队伍拉走,对不起他呀。”

  “对起对不起,我心里明白。”黄汉国抽出手枪,冷冷地说:“洪大林,你违抗命令,蒙骗士兵,军法难容。”

  洪大林忙说:“营长,我违令该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