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新宋第二册·十字 >

第14章

新宋第二册·十字-第14章

小说: 新宋第二册·十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越却始终不能如潘照临一般轻松,虽然他知道便是晚清那般黑暗,报纸一样可以议论时政,宋朝之开明,为历史所仅见,大环境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但是,如果桑充国一再摸王安石新法的老虎屁股,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他是不敢去想的。何况这〃天下唯公〃的说法,其中暗含的意义,只怕不仅仅是公羊家的〃天子一爵〃这个说法这么简单……   

  四月二十五日,傍晚,土市子闹市。   

  在中书省议了一天的事,市易法和保马法的条例改了又改,〃冯京和石越提的意见还真是多!〃王安石坐在马车上闭目养神,一面回想白天的事情。反对保马法最厉害的,其实倒不是冯京和石越,而是枢密使文彦博和吴充。为了在廷议之时减少枢密院的阻力,在政事堂商议停当,是有必要的……   

  〃卖报,卖报……《汴京新闻》今日创刊,白水潭山长桑充国公子要建三百所义学!卖报,卖报,十文一份,一报在手,尽知汴京风物……〃清脆的童声沿街呦喝,远远传来。王安石这才想起,自己没有用仪仗,也没有清街,所以才能听到这些声音,他心中奇怪,敲了敲车门,向从人问道:〃什么是〃报〃〃?   

  从人羞红了脸,不好意思的答道:〃相公,小的也不知道。〃   

  〃那便去给本相买一份来,看看就知道了。〃王安石吩咐道。   

  〃是。〃从人答应一声,连忙停下马车,用最快的速度买了一份报纸回来,恭恭敬敬的递给王安石。   

  十文钱一份的报纸,相当于一个低等厢军一天的薪水,如果在乡下,没有几个人买得起,但是在汴京就不相同,也就是客栈里一盘小菜的价钱。而以白水潭、桑充国名气与号召力,第一期报纸又是新鲜事物,五千份报纸上午面世,到了傍晚,就已被抢购一空。王安石能买到,却完全是因为运气好。   

  这一节王安石自是不知,他接过还散发着墨香味的报纸,见报头印着一行草书《汴京新闻》,下面就是日期;第一版是整版的创刊词,介绍报纸的功用,提出六大主张;第二版叫时政版,介绍朝廷变法的时局,各条法令的意义,哪个衙门是主官,后面附有一个自称〃山野散人〃的点评;第三版、第四版叫经义版,各个学派在这里写短文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互相攻讦;第五版、第六版叫市井版,介绍发生在东京和全国各地的各种新闻;第七版叫文学版,是一些才子词人的诗词歌赋;第八版便是底页,叫焦点版,这一期竟是大幅介绍发生在开封府一起奇案的过程,并专门有人点评开封府断案引用律令是否合法、公允!         

▲虹桥▲书吧▲BOOK。  

第38节:第七章 离间计(19)         

  王安石坐在马车上,一页一页翻下去,一边点头称是,便是看到时政版,他也暗自点了点头……这一期没有说他的坏话,只是详细讲叙《青苗法改良条例》的各种细则,在各地的执行情况,评论中也说了他几句好话。经义版的争执,他也已经见怪不怪了。一直翻到最后一页,王安石的脸色却终于变了。这一版公然点评官府的案卷,完完全全是以民议官……官员的好坏,自有上司和监察御史监督,岂能容这什么〃报纸〃来说三道四?这样下去,桑充国岂不是成了在野的御史中丞?   

  想到这里,王安石抬起头来,喝道:〃停。掉转马车,本相要面圣。〃   

  王安石不知道此时皇帝也正和石越讨论着《汴京新闻》。   

  赵顼一面饶有兴趣的看着手里的报纸,一面笑道:〃这个桑充国倒有点意思,这个〃报纸〃,不就是卿的《三代之治》里的东西吗?〃   

  石越笑道:〃正是。陛下。不过这第八版以民议官,只怕会惹来朝中大臣的不满。〃   

  这一点,赵顼自然是心知肚明……多一个地方监督他们,朝中大臣肯定会不满。他想了想,一面觉得这样做可以有人监督那些官员,未必不是好事;一面又觉得朝廷的威信似乎颇受影响,而且万一这些报纸诽谤的话,影响更坏……一时竟是拿不定主意。他看了石越一眼,道:〃卿有什么好建议,与朕说来。〃   

  石越欠身笑道:〃陛下圣明。桑充国与臣其实有兄弟之情,但是他这次创办《汴京新闻》,臣并不以为然……〃   

  赵顼打断了石越,奇道:〃这是为何?朕以为这报纸很好。朕在宫中,出去不易,难知民间疾苦。这报纸能将民间之事一一写来,还有这些叫什么〃广告〃的,有酒的价格,粮食的价格等等,朕读了这些,便知道民间是什么情况。这报纸还可以向百姓介绍朝廷政令,虽然略有嫌疑,然而也是教化百姓之意……〃   

  石越见赵顼滔滔不绝说来,倒似比自己更维护这报纸,心里不禁好笑。不过这报纸现在制约的是朝中的大臣,皇帝又很年轻,对新鲜的东西抱有好感,倒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   

  好不容易等皇帝说完,石越这才回道:〃陛下真是圣明。报纸这个物什,说白了一方面是为百姓说话的,另一方面则是为朝廷说话的。它的主要作用,是使下情上达,上情下达,而使奸吏不能从中欺上瞒下。再不能一手掩尽天下人耳目,报纸便是民间之耳目。但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赵顼点了点头,说道:〃卿说得有理。且说说这弊又在何处?〃   

  〃这报纸的弊端,其一,是免不了议论朝政,有时就免不了要损害朝廷的威信;其二,这报纸说的话,未必就一定可信,难免没有激愤之辞,不实之语;其三,报纸未必不会被奸人所利用。而报纸流传极广极快,有这些弊端,就是隐患。〃   

  赵顼这时又觉得石越所说有理,不由问道:〃可有良法绝其弊,留其利?〃   

  石越不觉笑了笑,顺着皇帝的话头说道:〃臣有几个方法,不知道是否可行,请陛下圣裁。〃   

  〃爱卿且说。〃   

  〃陛下,臣以为,要除其弊,则不可断然取缔报纸,否则难免为后世所讥。报纸虽近古以来没有听说过,但说到底,也是民意,也是清议,防民之口,终非明君智者所为。所以陛下欲除其弊而留其利,实是英明。而要除其弊,其要点莫过于预防。而预防之策,其一,是立法,臣以为可以制订《出版管制条例》,什么事情不可以说,什么事情不可乱说,都要规定得一清二楚,违者则有各种惩罚。而其要点,则是既不过于烦苛,又不可以过于简略,养成民间士风气节,凡读书人皆能以天下为己任,这才是最要紧的。其二,则是报纸不能只有一家,只有一家,容易被人控制,受人利用,有人挟清议来要挟朝廷,也不可不防。所以不如朝廷以开明之姿态,鼓励天下士民兴办报馆。一方面可以借报纸教化天下百姓,一方面使报纸互相制衡。〃石越这些主意表面很保守,又要管制报纸,又要制衡报纸,其实却不过是以退为进之计。若依了这个计划,则天下报纸丛生,风气养成,结果谁能预料?   

  赵顼哪里知道背后的用心,听了这话,不由笑道:〃石卿眼光长远,如此这般,确是良策。〃   

  正在夸奖间,有内侍匆匆来报:〃陛下,王丞相求见。〃   

  ①同天节,皇帝赵顼的生日   

  ②在今内蒙宁城以西大明城         

虹←桥←书←吧←BOOK。←  

第39节:第八章 汴京新闻(1)         

  第八章 汴京新闻   

  如果我们有立场的话,我们的立场就是中立。   

  ……《汴京新闻》评论员   

  王安石给皇帝见过礼后,抬头看见放在御案上的报纸,又看了石越一眼,便知道皇帝和石越肯定在谈论《汴京新闻》的事情。   

  石越给王安石行过礼,站到一边。赵顼笑道:〃丞相此来,却有何事?〃   

  〃陛下,臣是为了这《汴京新闻》而来。〃   

  赵顼笑道:〃这倒巧了,朕刚刚就和石卿在说这事。石卿将刚才的事向丞相说一遍吧。〃   

  石越应了一声〃是〃,便又将之前讨论的事情,和王安石细细说了一遍。   

  王安石听完,皱眉道:〃陛下,臣以为定下条例管制,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只是任由他们这么非议朝政,只怕终有一天,朝廷大事,要受流俗影响。圣人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人公然点评朝政得失,虽目下看来无大不妥,但长久看来,终会有隐患。若要议订条例,应当在条例中严厉禁止此等事。〃   

  石越始终是想维护言论自由的,见王安石这么说,不由急了,连忙说道:〃陛下,臣以为丞相所虑,虽不无道理。但治国之道,当刚柔相济,徒以刚强,必将自折。况且士民与天子,若连为一体,则国家昌盛,若互相猜忌,则亡国可待。故民者水也,当因势利导。物有利弊,当取其利而防其弊,不必因噎废食。自古奸滑之吏,欺上瞒下,御史之设,不能尽察,有报纸从中监督,只需事先用法令约束,使其言必有据,不敢造谣诽谤,则未必不可得其利。若一意禁止,则是使上下相隔,非上策也。且孔子虽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然孔子教弟子三千,未必不言政事,孟子在稷下,亦未必不言政事,此皆圣人权变之道,后之学者,也不必徒守经文。〃   

  王安石听石越说到〃徒以刚强,必将自折〃,心里不由一格,倒似觉得在讽刺自己一般,但细揣石越语气,又不像如此。他想起宣德门前之事,不由暗暗叹了口气。自己若一意执着,倒似自己有什么欺上瞒下之事怕让皇帝知道一般。当下不再争执,说道:〃石越所说也不无道理。臣以为可着中书、礼部、刑部、学士院共议,制《皇宋出版敕令》,再下廷议,颁布执行。〃说完这些话,王安石竟觉得自己变了许多。   

  石越见王安石退步,也见好就收,道:〃臣以为丞相所言有理。〃   

  石越只要《皇宋出版敕令》颁布就好……不管其中管制了什么,最起码的,是官方用这样的形式认可了报纸的存在,这一点的意义非凡。至于其中的限制,不仅可以辩论,以后也是可以修改的。   

  而出乎石越意料的是,桑充国与《汴京新闻》也似乎明白这一点,在朝廷有意制订《皇宋出版敕令》的消息传出之后,《汴京新闻》的社论立即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至于新党,虽然也有人怀疑《汴京新闻》会在以后借民意攻击新法,为新法的执行增添麻烦,但所有人都知道王安石自白水潭之狱后,政治威信大受打击,这时候在〃无关紧要〃的《汴京新闻》上再次激化与石越、桑充国的矛盾,是相当不智的。何况石越等人动辄以〃言者无罪〃、〃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为借口,而皇帝本人对此也倾向支持,再去争辩,实在不见得能讨得好去。这一点便是王安石心里也明白。而且,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读过书却没有机会做官,或者官职卑微,或者颇受打压,不能对朝政发表意见,心里却念念要〃以天下为已任〃的士大夫,此时突然发现报纸这个东西可以让他们说出心中想说的话来……这些潜在支持者的力量,也不可小视。   

  在这种情况下,新党将全部精力都投入了《保马法》、《市易法》的制订之中。王安石此时也并不知道,王韶已经在西北取得军事上的大胜利;否则他只要把《皇宋出版敕令》稍稍牵制一下,情况就会完全不同。但是,此时报捷的使者,依然还在路上。         

▲虹▲桥▲书▲吧▲BOOK。▲  

第40节:第八章 汴京新闻(2)         

  五月一日,虽然冯京与石越等人极力反对,《保马法》与《市易法》依然写出草案,上呈皇帝御览,皇帝当天即御批二府三司学士院诸寺监共同讨论。   

  五月二日,崇政殿。   

  石越上《保马、市易二法情弊札子》,预言保马、市易二法推行后可能出现的弊端,而文彦博、吴充分别上《官不与民争利札子》、《保马法事繁弊多札子》,明确表示反对。   

  赵顼对于石越反对二法,显得相当的不满。他坐在御椅上,听石越读完札子,沉着脸说道:〃石卿,诸事未行,卿岂能未卜先知?莫须有之事,怎么可以用来反对朝廷大事。〃   

  石越已料到皇帝会不高兴,因此也并不怎么着急,缓缓答道:〃陛下,臣并不是反对保马法。〃   

  他话一出口,满朝哗然。刚才读的札子反对之意非常明显,转口就说自己不是反对保马法,未免过分反覆。冯京等人侧目而视,连王安石都惊诧莫名。马上有御史蠢蠢欲动,想要弹劾石越举止失度,言辞矛盾,失大臣体。   

  赵顼也不悦的问道:〃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