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明官商 >

第124章

大明官商-第124章

小说: 大明官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冯虞则不然,上任之后严于律己、爱兵如子、深得军心,又严加约束部署官将。严禁欺凌军士。故而将士归心,使如指臂。朱秀想要打进来拉出去,即便有个把下水的,也无碍大局。几万双眼睛盯着,能闹出什么事来?
        朱秀就这么忙活了半个月,收效甚微,好容易拉拢了两个,转眼便不知所踪,唬得他再不敢妄动。朱秀不找冯虞。转过头冯虞却找上门来。
        这一日,朱秀正在帐中生着闷气。来侍卫亲军这半个月,可说是一事无成。拉人没拉成,查账无所获,更不用说抢班夺权。话说回来,如今接防在即,还真不敢大生事端,可是如此一来。如何向刘公公那边交待?
        看这位面色不善。一拨跟班心有灵犀,统统退到帐外大老远处不敢大声喘气。生怕给拿了做法充作出气筒。正在这时,冯虞在一帮亲兵簇拥下来到近前,一看众人这副模样,不禁好笑。“几位公公,如今虽说是冬天已过,可是春寒料峭,无事如何聚在此处吃风?”
        这几个小宦官见是冯虞,心中虽有不忿,面上却极是恭谨,忙不迭给冯虞见礼,却是支支吾吾不敢明言。都是宫中磨出来的,哪个不知道人前一套人后一套。
        冯虞也是心中有数,此间情形,随时有人探查盯梢,可说是了如指掌。“几位随朱公公到军中,住的是军帐吃地是军粮,受苦啦。”
        冯虞这一番话,说得几个小太监眼泪“哗”地一下全出来了。====这是大实话呀!这一趟出公差,几人原以为是个肥缺,事先都使了银子地。哪知在此地半个月下来,每日里只与风沙征尘为伴,吃得差睡得差,也没人搭理,更不用说什么孝敬了。何苦来哉?
        冯虞看得心里暗笑,从怀中取了几张会票,随手分给众人。“既然诸位到我军中,也是有缘。总不能让人说本都护不会做人。这些个小钱你们先收着,此地有钱也无处花,几时回京城,诸位也好好补些油水。只是不要张扬。”说着,抛下连连道谢地几个小宦官,冯虞径自往军帐中去了。
        待冯虞走后,几人这才得空看看会票上的金额。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每人是二百两。宫中那些首领太监倒是花钱如流水,可一般无品级的宦官却难有什么外快,也就靠着些月俸过活。现下这几位,几人地全部身家加一块儿,还没一百两呢。就今日这一票,当初使的钱连本带利全回来了,还有赚头。几人大喜,连忙将会票揣好了,四下里看看,暗自窃笑。
        “兄弟,依我看,这位冯大人确是会做人。”
        “可不是。人家出了名的出手豪阔,只是没想到对咱们这些个没名堂的也是如此。”
        “奇了怪了,冯大人如此好人,怎么偏就跟咱们朱公公不对路?”
        “嘘此事不是咱们能议论的。反正今日之事,咱们心中有数就是。日后,嘿嘿,只怕还有咱们的好处也未可知。”
        不说几人缩到一旁私下嘀咕,却说冯虞进了朱秀大帐一看,这位正在座椅上抓耳挠腮不自在呢。见是冯虞进来,朱秀吃了一惊,忙问:“冯都护突来咱家这里,不知有何贵干?”
        冯虞一拱手,自寻椅子坐下,说道:“朱公公,今日来,正有一事相商。如今接防时日将近,我军一旦担起拱卫之责,兵力调度便不如如今这般随心所欲了。旁的还则罢了,只是我侍卫亲军成军已久,却还不曾正儿八经地全军长途拉练一回。我与老赵商议,干脆趁着还有些空子,全军拉出去溜上一圈。路程也已初定,兵分两路,一路往口外,一路往辽东。不知监军大人你打算跟哪一路?”
        “啊”朱秀一听就呆了。长途拉练?往日尽是养尊处优了,猛然间来这一下,不是要人命么。“这个……冯大人,这天寒地冻地,非得出去转这一圈么?”
        “不这么着不行啊。这里也没外人,我直说吧,当今这位是好玩的主,听说最爱四处跑,咱们不攒点脚力行么?再则,我军驻在此处,是兵家必争之地。塞外的鞑靼部,辽东的土蛮部,这几年是越发的不安生。公公你也知道京营的近况,指望不上了。万一边关有警,第一个上的就是咱们了。说句不好听的,到时候打不过总得跑得过吧,故而练这腿脚是势在必行。”
        朱秀想了想,还真没什么搪塞之辞。“那就依了你便是,只是,你说这拉练,怎么个练法?”
        “我想了,咱们便以十天为限一个来回。每日人不卸甲马不离鞍全副武装奔袭百里。途中顺带操演攻防战法。安营扎寨后士卒操兵,官佐开课。”
        “啊!”朱秀一听自觉头大如斗。“行军百里,即便是有马骑,咱家也得折腾个散架了。那个……咱家好不好不去?老营总得有人看着吧?”
        “这个……恐怕有些不妥。监军毕竟负的稽核功罪赏罚,若是不在军中,如何定赏罚明号令。再说了。此次边关拉练,指不定便撞上塞外地蛮子,打上一仗,监军大人你若是不在军中,如何说得过去。又如何核定斩获、赏罚?”
        朱秀听说还要打仗,脸都绿了。“这个……咱家这个……最近偶染风寒,咳、咳,这个……实在是怕耽搁拖累了大队啊。”
        冯虞点点头,“监军大人身有贵恙,确实是有些麻烦
        朱秀一听有门,眉开眼笑,哪知冯虞下一句却唬得他几乎出溜到桌子底下。“这么着,我多派些亲兵看顾公公,即便是抬,也决不让公公你掉队。如何?”说着,冯虞还摆出一副看我多够意思的神情。
        这下子朱秀可是傻眼了。“这个,冯大人,冯老弟,你看看,咱们凑到这军中也是缘分不是?”
        看冯虞连连点头,朱秀更是鼓舌如簧。“说实话,咱家从宫里出来,不曾过过什么苦日子,也没什么本事。这打仗练兵,一窍不通,一窍不通。这个……人嘛,各有所长,带兵咱家不行,军务么,大人你就莫要难为咱家了。至于用得着的地方,比如保举升赏,或是跑跑腿弄点军资什么,老弟只管开口。但凡力所能及之事,咱家绝不推搪,总之咱们一条心哄着皇上开心便好。你看……”说着,朱秀眼巴巴地瞅着冯虞。
        看朱秀这可怜巴巴的模样,冯虞心中暗自好笑,面上却是颇费踌躇,许久方才轻轻点了点头。“公公也确实自有难处,虞不好强人所难。不过说到军资辎重,倒也确有须得劳烦公公之处。”
        一听冯虞松口,朱秀乐得险险跳起欢呼,忙问道:“有什么不好办的,冯老弟只管道来。办得到的咱家一定办到,办不到的,咱家也使尽气力去办。”
        “哈哈,就是公公这句话了。”
                  第二百三十章 缺德的马政
        冯虞对朱秀笑道:“既然如此,朱公公便以催督军需之名留驻老营。这个,眼下倒也确是有些事要烦请公公出力。”
        “只管说。”
        “其实倒也没什么大事。大军开拔,兵部行文、粮草军资总是短不了的。不过,听说如今出兵,领取兵器辎重还得贿赂官仓管事宦官……”
        朱秀不等冯虞说完便道:“呵呵,咱家还当什么大事呢。那几个,说来都是宫中后进,咱家一句话,京师武库、粮仓,只要老弟想要的,随便搬。”
        “如此甚好!”冯虞大喜。“那就请公公知会一声,明日我便遣人支领。再有一事,大军作战,首要的便是一个快字,这全靠的战马精壮。我与老赵早有计议。咱们这侍卫亲军,最好是骑兵一人配双马,步军一人配一马,如此则日行百里也不算什么难事。只是,现下营中军马不及所需四成之数,离大军开拔时日无多,此事棘手啊。”
        看方才朱秀答应得痛快,这一条可就是冯虞狮子大开口了。按着冯虞的想法,如今军务荒嬉,京师军马存数不足两万匹,也不可能全分给自己,此事一时半会儿也无处着落。看这朱秀多少有些能量,能弄多少算多少吧。
        看那朱秀沉吟了片刻,抬头说道:“此事如此急迫,倒是不大好办了。京师官厩咱家是知道的,平日里尽用官马干私活,还有私下盗卖的,加上高官显贵私占。没剩几匹好马了。倒是北直隶民间孳牧寄养。颇有些战马可用。这么着,咱家这就行文兵部车驾清吏司,着其速办。至于大军启程时能到得多少,却是难说了。”
        “怎么,如今河北马政还不曾荒废么?”冯虞奇道。
        朱秀淡淡一笑,“官家行事是一回事,至于平头百姓么,却是另一回事了。咱家之前曾督过涂阳牧监,倒是多少知道些。”
        看冯虞一脸好奇。朱秀来劲了。拉着椅子往冯虞跟前一凑,便拉开了话匣子。“这个马政啊,自太祖年间便大办起来,打仗嘛,没马不行。立国之初,朝廷没钱。只能令民间孳牧。北直隶每三丁养骒马一匹,二丁养儿马一匹,免粮草之半。马得病,同群共治,死则均赔,若是走失或因别故死者,只追赔本户。此外,马户每两年须纳一马驹。说来这些草民也不容易。一要让分养之马健壮,两年还得再变出一匹马驹来。若是有马病死,或是生不出小马来,便要赔钱,一匹马银价要二十四两足银。===陪不出来,变卖田产,鬻儿卖女,可怜见的。还有呢。官府每年点验。评定良驽,这个么。照例得是花上一笔钱方能过关地。这还不算解马送官地路费呢。”
        冯虞听了直皱眉,“如此一来,小户倾家荡产只怕不是一家两家了。”
        “这是自然。这百年来,不知多少小户破家,也有逃役的。还有些扯旗作乱,落草当响马的,年年皆有,抓不尽,杀不绝。”
        “……这个,既然百姓困顿,官府不思更替之道么?”
        “更什么呀?祖制!犯得着出这个头么。再说了,凡事有人吃亏便有人沾便宜,其中可做手脚之处甚多,何苦更替。不过呢,话说回来,也不是没动过这个脑筋的。杨一清知道不?总制延绥、宁夏、甘肃三镇军务那个。弘治十五年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茶马政时,也曾力矫积弊,增种马,募流民。不过,此人提任三边总制之后,人去政息,加上宗藩豪强侵夺草场,马户的日子还是难过啊。”
        冯虞听了直摇头,“这不是办法,若是逼急了,只怕是激起民变啊。”
        “这个……谁在任谁倒霉吧。呵呵,如今咱们征发军马,当地马户就此卸下个大担子,乐还来不及呢,想必是争先恐后送马过来应选。”
        冯虞点点头,“这么说来,咱们这倒是无心插柳了。还请公公严词叮嘱,务必选好马过来,不得为谋私而以次充好。”
        “那是自然。哪个敢糊弄,咱家眼里可不揉沙子。”
        看朱秀如此上道,冯虞自然心满意足,便不再漫天要价。朱秀自觉传几张条子便省去一趟苦差,划得来,自然也是心底里高兴。两人互相瞅着也顺眼多了,又扯了一阵闲话,冯虞方才告辞。
        等回到自家军帐,冯虞当即差人请了赵承庆、陈琛过来,将今日之事一说,两人也是哈哈大笑。赵承庆捋着胡子叹道:“哎,这可真是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也只有大人能制得了这些阉宦监军。老夫往日见着这些货色便烦,还有那些只会掉书袋的,整日里捞钱乱命,咱们武官还得乖乖听话,憋屈得半死。”
        冯虞笑道:“无非是算计着这些宦官怕死怕累,吓他一吓罢了。也不能多用。思献,这几日你可盯牢了他,辎重供应及早办了,免得又生变故。十日之后,我与老赵各领半数兵马启程,家中全靠着你坐镇。火器坊须加紧量产。还有新戎服,还是慢了些。若能赶上圣上驾临前全军换装那是最好不过。”
        转回头来,冯虞又对赵承庆说道:“老赵,此次出兵,你往西,我往北。到了宣大前线都一圈就好,莫要出关,眼下火器缺口太大,军阵未熟,还不到跟鞑子见仗的时候。此行第一紧要的便是军纪。沿途所至,须得秋毫无犯,妄取民间一物者立斩,滋扰百姓者立斩。还有,一路行军,必须严整号令,整队行进。平日里,无论到何处,无论人数多寡,哪怕只三五人出外,必须列纵队行进。单人在外,也要衣甲整齐行止有度。咱们练军姿队列,便是要到这个份上才算成功。唯有如此,上了战场方能号令如一进退划
        赵承庆连连点头:“这个我省得。你只管放心,一路上,我必多派纠察,严肃军纪。”
        “如此甚好。思献,你还得琢磨一事。对付朱秀,也不能一味打压恫吓,也得给点甜头与他,只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