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民国战神 >

第304章

民国战神-第304章

小说: 民国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各种不是那么重要,而且储量又很丰富的矿产,也是可以持续的开采的。

    这些产业,都能提供不少就业岗位,不过这些就业岗位不会超过10%,其中农业人口在未来不可能超过3%,而矿业人口也不会超过7%,以后矿业主要是露天开采,不能露天开采的矿产基本上会陆续的关闭。

    更多的就业岗位,则是通过重工业制造来提供。

    冶金、炼油、机械设备制造、船舶、农机、汽车、电器等等各种各样的重工业制造,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运输、施工也将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此外还有服务业也将提供大量工作岗位,服务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正在迅速的增长,特别是在发展比较早的西北各省,服务业已经很繁荣了。服务业会繁荣,主要是女权的发展,大量女工被动员进工厂劳动去了,家庭主妇的减少,就需要大量的服务业人员。

    传统的社会是男人挣钱养家,女人在家当家庭主妇。但是这对劳动力的闲置太严重了,中华民国如果可以把大量的妇女动员进工厂工作,那么就可以有大量的男性劳动力投入到其他方面的生产建设上,或者是军事活动当中。

    要想让妇女进工厂,就得提倡女权。

    实际上如果不用女人干活的话,没有什么男人会去提倡女权的。但是工业化时代的到来,为了进一步增强生产能力和战争潜力,各国都咋牺牲男人的幸福,开始将妇女的权力提升上去,然后让她们从事工业生产。

    有大量的女人从事工业生产,就能有大量的男人得以抽出手来,去从事其他的生产工作。

    至于家庭妇女所承当的工作,则交给服务行业去做,进行深度的社会分工,有分工就以为着高效率。

    就如产业分工一样。

    现在中华民国已经有大量女工了,在中国,女性成员古代的地位实际上并不能说很低,只是明清两代被压制得比较严重。而在一般的家庭,就女性成员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国老白想为了生存,旧社会的女人也是要做事的,所以如今中华民国在解放女性劳动力方面还是很顺利的。

    大量的女性劳动力进入了工厂,特别是西北当初几次战时生产动员期间,动员了大量的女工进入工厂,战后那些女工很多都继续到工厂上班。

    中华民国此时的女性劳动力解放程度绝对比欧美还要高,相当于中华民国不仅有最多的人口,而且有效的劳动人口数量比例也比欧美更高。这意味着,相同的人口中,中华民国有更多的劳动人口,付出更久的生产时间,生产出了更多的财富。

    生产的人多了,自然就有大量的财富可以浪费了。

    现在中华民国主要的财富浪费之处,就是农业机械化,通过中央的政策补贴,农业机械化由整个国家的民国来承担其负担。

    1920年,中华民国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继续提高支持力度,使得这一年的农业机械化建设有所加快。

    不过这种建设,也不能说是浪费。或者称之为长期的投资更为合适,农业机械化的前期需要投入高额成本,收回投资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但是最终都会收回成本的,而且提高了生产力,减少了农民数量。更重要的是,民族专注于机械设备制造,积累了更多的制造经验。

    另外就是医疗、教育、科研、军事等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随着沈凝云掌握大权,中华民国算是彻底的统一了。政策上也开始走向统一,不仅是各省的统一,也是中央与地方的统一。

    军、政、商的深度统一。

    在经济政策上,沈凝云依旧维持1918年制定的通过地方政fu大量借款建设基础设施拉动经济的政策。

    并且还将中央拉上,中央政fu随即在1920年5月沈凝云入主北京之后,黎元洪陆续向国会递交了各个中央建设项目。

    这些项目都获得了国会的表决通过。

    这些建设项目,主要就是黄淮、长江治理,以及全国的山水治理,植树造林等等,以及对国有资产进行投资管理,并将国内一些资产收为国有。

    加上水利、道路方面的基建投入,结果这一年中央政fu向中联储借款300亿元,然后投入各项建设。

    同时地方政fu也对中联储进行了大量的借贷,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正在快速的建设。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很多地方政fu能建设的东西已经建设得差不多了,全国的道路系统进一步的完善。

    中华民国铁路总长度也迅速上升到了18万公里的规模,这样的铁路长度已经是世界第一的水平了。

    不过美国也在大量的建设铁路,双方这方面咬得很紧。

    中华民国现在将轻工业外包,并将大量妇女动员到工厂中进行工业生产,却是有大量的劳动力可以使用、挥霍,美国在铁路方面的建设显然是追不上了。

    中华民国除了铁路,还有大量的公路,这是各国都没有的。所以中华民国的铁路尽管刚建设到和美国的铁路多一点的程度,但是加上公路的话,远比美国的运输能力要强大,交通体系已经比美国更完善了。

    经过中央、地方政fu的大量贷款,进行各种工程建设,中华民国各省处处都是工地,整个国家到处都在大兴土木。

    各种基础设施被大量的建设了出来,特别是道路,以及水利。

    公路、铁路到处修建,防洪大坝、水库大量修建。在黄土高原上,则开始每年修建拦沙大坝。

    一边大规模建设的时候,一边也在进行大规模的植树造林。

    随着春季的结束,全国各省都在对春季种下的树木进行管理。另外,1920年,中央政fu将不少林区都收归为国有资产,同时对原生林进行彻底的保护,将在全国各地建设2320个国家公园。地方政fu报上来的森林公园等等,数量也达到了三千多个。

    治理山水的行动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加上中央政fu开始为财团的企业承担研发成本,科研上也砸下了大量的钱,也创造了很多就业岗位。

    而教育业则是最为关键的,这个时候的中华民国有大量的文盲,而中华民国已经开始将低级产业外包了,对工人的要求起码是要有一定文化了。同时工人从事的工作,也开始向更高的技术发展。

    中央也增加了教育上的投入,在全国展开大扫盲运动。这次大扫盲,基本上要求年轻人要学到一定文化。

    同时加大技术培训规模,让那些从事低级生产工作的工人,可以转型为技术更高,收入更高的工种。

    等于是在不断的提升国民生产素质,国民的生产素质提高了,一个国家才能真正的强大。如果能挥霍的劳动力仅仅是一群从事手工劳动的民工,而没有掌握什么工业生产的高级技术,那么力量也是有限的。

    在中央和地方的投资下,以及财团的投资、民资的投资,中华民国在轻工业分包出去后,就业率依旧未受到多大影响,很快就调整过来了。
第325章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第325章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这个时候的中华民国,因为生产力的进步,以及科技的领先,使得可以获得大量的外部利益,从而让其他国家的劳动力来养活中华民国的劳动力。中华民国的劳动力,则可以不用那么多人从事生产,也就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当中。

    学习技术,学习文化,提高素质。

    在大量的经费投入下,国民整体文化、整体素质都在快速的提高,这个时候的中华民国的教育可不是愚民教育,而是真正的开民智。

    民智开启则可强国。

    在各种各样的鼓励政策下,各种人才都在快速的增长。高等人才、技术人才的数量不断的增加。

    随着中华民国真正的走向统一,全国的城镇化速度也进一步的加快。主要原因就是机械化农业的建设速度加快了。

    中华民国的机械化农业建设已经到了一个举国承担其成本的时候,农业机械化使得大量的农民都可以从土地上被解放出来,从而到城镇去生活。

    这个时代的城镇是比较舒服的,钢筋水泥还不像牢笼一般,毕竟楼没那么高。而且城镇内的食品供应,有大量是天然的东西,就算是人工养殖的,也没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化学技术添加在里面。

    后世美国逃离大城市,中国的逃离北上广,无非就是这些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后世的城镇内垃圾食品太多了,越是发达的城市,越是找不到天然的东西。除非你有钱,能吃得起。

    美国人同样也是如此,美国的垃圾食品一样多,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肥胖症患者了,大量美国人吃垃圾食品吃成肥猪。

    这个时代的城镇内日子却是最舒服的,首先有农村所有没有的各种设施,同时居住条件也改善了。吃喝上没多大变化,而钢铁水泥的城市也没那么高大,没那么压抑。

    城镇化之后是大量的农民进入学校学习基本文化,特别是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

    为了让走出农村的年轻人能够更积极的学习文化,中央政fu于1920年出台政策,但凡过了义务教育年限的公民,如果能具备基础文化,可以获得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向那些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减免几乎一大半的技术培训费用。让那些年轻人能掌握技术,靠技术劳动创造未来美好的生活。而非是死卖力气,那样产出实际上不高,而且自己也累。中华民国有大量的殖民地,脏活累活有那些经济殖民地的民众为中华民国干。

    另外宣传部加大各种观念的宣传,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学习这些观念。

    除了农业机械化之外,就是开矿的机械化了,露天开矿技术也在全力建设,大大的降低了中华民国开矿方面所需要的劳动力。而且使得劳动力个人收入有大幅度的提高。

    各种机械的大规模的生产,让中华民国的机械制造业一天也停不下来,几乎天天都是全力生产。

    中华民国的工业在这样的不断生产下,积累下了大量的生产经验。中华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重装备制造国。

    国民经济也开始主要以重工业为主力,轻工业则越来越多的交给附属国发展。

    中华民国的工业结构,开始变得和后世的苏联有点像,不过轻工业却还是有所保留,保留的是那些高档品牌,以及那些使用最先进设备的轻工业厂家,专门生产最高档的轻工业产品。

    后世的苏联之所以失败,主要就是没有让东欧那些国家把轻工业发展起来,以至于人民生活质量一直上不去,却偏偏要和美国人比较,结果官僚顺水推舟,就把财富瓜分了。

    中华民国永远不可能走向苏联的道路,更不可能变成一个堕落工人国家了。

    很快就到了这一年的六月,库页岛的战事已经完全结束了,被俘的十多万日军被拉到外东北区劳动改造了。

    夏收也在忙碌的展开,这一年北方的小麦减产了将近30%,受灾情况说严重也严重,说不严重也不严重,起码对中华民国的粮食供应没有造成任何的紧张。从这一点来说就不算严重。

    沈凝云也从北京走人了,他这次没有回西北,而是去了上海。

    中国民族财团的中心已经搬迁到上海了,上海成为了中华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中联储总行就设立在上海。

    来到上海的沈凝云发现这个时候的上海和上次来的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到处都是林立的楼房,大街上到处都是人群,显得非常繁华和兴盛。

    长江三角洲这个地方,能沟通中国南北,而且有大港口,经济发展自然不会差的。加上这里是经济中心,这里确实是钱多。首先这里有最多的银行,也就意味着有最多的贷款发放。再则,这里有证券交易市场,有大量的资金集中在上海投资股市。

    沈凝云到上海是比较低调的,没有大张旗鼓。

    他先是到财团在上海的总部大楼,这是一座高达15层的大楼,盖得非常气派。财团各种部门大量的集中在这里。

    这次沈凝云过来,主要是孙译龙打算退休了。此时孙译龙已经46岁了,正是要退休去享受人生的时候,所以沈凝云也同意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