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民国战神 >

第303章

民国战神-第303章

小说: 民国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方之所以会乱,主要还是和气温下降有关,气温平均下降一度,耕种线就向南转移几百公里。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气温都不同,例如河南称之为‘豫’,说明古时候河南是有大象生活的。说明那个时候的地球,平均温度是比如今高得多的。

    但凡气温上升的时期,中国这个农耕文明都会变得十分繁荣、强大。然而一旦进入低温时期,农业遭受惨重打击,匪盗开始流行,暴动大量产生,也就进入衰弱期了。

    明王朝的灭亡,就是因为商品经济的泛滥,导致江南这个粮仓的土地被大量种植经济作物了。粮食不仅不能自给自足,反而要从湖广获得。运输到北方的粮食也就少了,而且明王朝运输粮食的方式也很坑,漕运当中每年有大量的损耗。如果是一般的年份还没什么问题,问题在于明末气温开始下降,北方农业直接就撑不住了,北方一崩溃,南方军事有不行,最后被满清捡了死鸭子。等于说明王朝的商品经济不仅没有给明王朝带去财政收入,反而使得明王朝最后财政破产。而且泛滥的商品经济,给满清野猪皮和欧洲人带去先进的生产力和各种紧缺物资。

    中华民国如今的温度还是比较低的,这个时候南方冬天气温低于零度非常正常,何况是北方地区。

    这个时候的地球,还没有从明清时期的低温中彻底走出来,全球气温上升还需要一定时间。

    而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未来西伯利亚也将不再是蛮荒之地,耕作线也将不断的向北推移。

    北方这次干旱,也让中华民国加强了北方的农业灌溉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华北平原的工业进一步的停滞增长。

    华北平原是资源性缺水,如果要保住农业的话,工业必然不能太多,否则就会造成地下水资源透支使用。这个时候华北平原的地下水还是比较充足的,而且没有无良化工厂向地下排污,地下水也很干净,没有被污染。

    中华民国的工业目前也就主要集中在西域省以及南方各省,其中西域省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西北各省的工业以军工业为主,而南方各省则以商品制造业为主。

    南方也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有最大的商品市场。商品制造业放在南方是最好不过的了。

    而军工业集中在西域省和西北各省,主要是离战场更近,而且西北各省的工业基础也最好,配套设施也最完善。

    南方各省则是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南方本身就擅长经济发展,加上现在有技术,有资金,经济怎么会发展不起来。以中国南方各省的经济创造能力,就算是政策和技术以及资金方面都有些困难的情况下都能艰苦发展,何况现在政策、资金、技术都具备,创造力和发展动力马上就有了。

    南方各省逐渐成为中华民国经济总量最高的区域,此前西北的经济总量第一的位置已经保不住了。

    另外工业也在向东北转移,东北地区不是那么缺水,有足够的工业发展潜力。另外东北在工业发展中也承担着为朝鲜工业提供高级配套设施的任务。

    朝鲜也不缺水,工业发展潜力很大。中华民国如今那些污染性工业,和那些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在往朝鲜扔,朝鲜那边的工业也需要一些高级的配套设施,主要就是由东北这边的工厂为朝鲜的工厂提供设施配套。

    再则朝鲜的矿产开采出来后,很多都是运往东北冶炼。

    这个时候冶金业还没有给朝鲜发展,钢铁冶炼依旧是中华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东北钢铁基地如今发展得非常不错。

    东北钢铁基地既有东北地区的铁矿石供应,也有朝鲜茂山铁矿的供应,以及外东北地区的铁矿石开采出来后也会运往东北钢铁基地冶炼。东北的重工业产出也开始迅猛增长,速度也已经不比西域省要慢了。东北相比西域省来说,优势在于有出海口,可以将重工业产品通过海路运往南方各省。所以东北的重工业,主要是生产民用的重工业产品。西域省则是军工业云集。

    这一年越南的工业发展形势很惊人,自1917年被中华民国从法国人的武力殖民的魔爪下解放以来不过三年时间。三年时间下来,越南先是进行了土地改革,接着又进行了工商改革。

    这三年当中,中华民国为越南输出了大量的资本。

    大量的中国资本在越南进行着各种的投资建设,如今的越南,几乎每个越南人都不用愁工作。越南到处都是工作岗位,只要他们肯卖力气。

    大量的资本进入越南后,不仅带动了越南的就业,还建设出了大量的道路、电站等工业基础设施。

    工厂已经开始在越南大量涌现出来了,特别是越南沿海的那几座城市。

    中华民国在越南投建的工厂,主要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例如纺织业什么的。这一年越南对中华民国出口的纺织品、鞋袜、帽子、皮包等等大幅度增加。越南人生产出来的这些东西,原材料是从中华民国进口过去的,然后由他们进行加工,再出口到中华民国。这中间,越南人赚到了一笔辛苦钱,但是更多的人口红利却是被中华民国给剥削走了。

    越南人的就业岗位非常充足也是因为当前越南的制造业发展速度极快。

    要知道轻工业这个东西,投产速度非常快的,只要有水有电供应,交通能够通畅,设备一来不用几天时间就能开工。

    在越南的那些沿海港口城市,交通很是便利,水电供应设施此时也建设完成,大量的越南工人涌入了这些城市。

    越南的轻工业有庞大的市场,如今中国民族财团将没什么钱赚,又很辛苦的轻工业产业分包给越南生产,越南面对的一个庞大无比的市场,光是中华民国就有五亿人口。另外高棉、暹罗、印尼、波斯、阿富汗、朝鲜这些中华民国的经济殖民地也是进口越南的轻工业产品的。

    如此庞大的市场,让越南人的就业率直接就上去了。

    生产设备非常简单,不需要太高级,越南有足够的人口红利可以剥削。当然,为了让越南人劳动生产出更多的财富,生产工具还是要一定程度的改善一下的,所以越南的那些工厂当中,也出现了中华民国的那些先进轻工业生产设备。

    不过那些工厂都是中华民国拥有的。

    中华民国的轻工业正在大量向越南、高棉、暹罗、印尼进行转移,不过最好还是越南。越南有足够的人口,而且受过长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配套设施建设也最完全。

    这样的轻工业转移,用的是越南的劳动力,污染的是越南的环境,却是为中华民国赚钱,越南人也就是赚一点手工费。

    甚至是中华民国的那些名牌服装、鞋帽、皮包都把厂房转移到越南,让越南人负责生产,然后再由中华民国贴上品牌商标,然后向世界各国进行销售,生产成本很低,但是售价却不低。

    另外一种就是生产成本低,售价也比较低的实惠型轻工业产品,这些产品是由中国民族财团负责出口到中国和其他经济殖民国家的市场中销售,对其他国家则不销售。毕竟这些商品出口给其他国家,也赚不到几个钱,附加值太低了。这是中华民国剥削的低附加值产品,自然不能让欧美国家享有。

    波斯方面的经济这个时候也在快速的发展,波斯的经济模式则是发展则是以石油、矿产开发为主。

    炼油业却是放在中华民国西域省,也就是波斯边境北部那一块区域。

    之所以不把炼油业给波斯人发展,主要是为了进行制衡。波斯人没有炼油能力,也就没有和中华民国叫板的能力。原油不值钱,值钱的是汽油和柴油。所以炼油还是要由中华民国把持住。

    中华民国把石油提炼好之后,再向波斯出口炼油副产品,然后由波斯人用这些石油副产品来生产一些商品,也和越南一样,只是做小工。

    不过波斯的经济是永远比不上越南的,因为波斯毕竟是一个宗教和中华民国不相符的国家。

    中华民国不可能让波斯发展得太好,越南虽然现在做小工,但是生产设备正在迅速更新换代,产值会变得很高。产值越高,产出越多,被剥削的也越多。但是相对的,越南人得到的也会更多。

    而在暹罗方面,暹罗发展得很快速的主要是农业。

    暹罗的人口只有八百多万,人口很少。农业上到处要用人,毕竟有大量的橡胶园和种植园的存在。所以暹罗方面的工业发展规模不大,不过速度却是不慢。起码有几百万暹罗人已经被集中到城市中了。

    羊群是集中起来才好管理的,暹罗人集中起来之后,自然也就形成了比较集中的市场,以及比较集中的劳动力。

    另外还有大量的华人、越南人、北朝鲜人来到暹罗,将汉文化大量的在暹罗境内传播,迅速就占领了暹罗的高端文化。

    暹罗之前之所以进行排华,就是怕汉族文化占领暹罗的文化领域。然而现在,却是不敢有任何的抵触。

    一个人口只有八百万的小国,在中华民国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此时也只能对中华民国绝对臣服。

    大量的人口进入暹罗后,使得暹罗的人口迅速就突破了两千万的规模,其中主力就是华人。同时华人还带去了越南、朝鲜狗腿。

    如今形成了很奇特的现象,基本上在外面经商的华人,都会找几个狗腿替他们办事,那些越南人、朝鲜人,以及暹罗人都会过来抱大腿。

    大量汉人进入暹罗的后果就是,大量的土地被汉人所攫取。

    暹罗开始彻底的沦为中华民国的农业输入国,每年暹罗要向中华民国输入大量的农产品,暹罗也成为一个以发展农产品为主的国家,工业方面主要也以发展污染不大的产业为主,毕竟暹罗有大量的农产品要出口到中华民国,污染是不能太严重的。

    印尼则更加是一个向中华民国输入农产品的地方了,现在的印尼就是中华民国的种植园,大量的印尼土著在华人的铁血政策下,开始温顺的在种植园中劳动。如今印尼每年可以向中华民国输出大量的蔗糖、可可、棕油、剑麻、茶、烟草、胡椒,以及热带水果、天然橡胶,以及大量的热带木材、植物资源。

    在印尼也有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掉,然后变成农田。

    这样的行为太常见了,这也使得印尼的耕地面积正在不断的增长。

    中华民国如今每一天,都能从那些经济殖民地中获取到各种各样的财富,每一天进的进出口都十分的忙碌。

    相比之下,中华民国的轻工业就业率则在一泻万里,疯狂的下降,主要就是因为轻工业大量转移出去了。

    随着沈凝云统一了中华民国的军事权力,兵权在各省军阀接受整编后,已经被沈凝云牢牢的抓在手中。

    此时的中华民国,真正的不分什么西北、南方、东北,全国各省开始走向共同发展的道路。

    因为城镇化的展开,以及产业的集约化,很多省份的人口大幅度降低,成为农业、原材料生产地。

    有些省份则因为适合产业集中发展,也适合人口集中居住,使得人口大量的集中。

    这个时候中华民国的轻工业就业大量降低后,中华民国中央政fu通过出台大量的建设项目,继续拉升就业岗位的数量。

    另一边,中国民族资本财团也正在不断的增加原材料开采来增加就业。

    原材料生产和开采是中华民国的重要产业,尽管追求的是从其他国家大量获得原材料,但是很多原材料是可以持续生产的。例如农业生产,每年可以生产大量的大豆和棉花,以及其他一些油料作物。每年中华民国的老百姓只要开着农机在土地上一番耕作,就能获得大量的产值。而这样的农业确是可持续的。

    再如就是伐木业,经过人工造林和对林场进行改良、管理,伐木业也是可以持续的。

    还有渔业捕捞,通过每年休渔、限制捕捞上限,不管是淡水河、湖渔业,还是近海渔业,都是可以长期持续的。

    还有草场放牧,只要不超过草场的承受能力,也是可以持续生产的。

    各种不是那么重要,而且储量又很丰富的矿产,也是可以持续的开采的。

    这些产业,都能提供不少就业岗位,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