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民国战神 >

第111章

民国战神-第111章

小说: 民国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西北工业规模并没有欧美列强那么大,但是西北工业的核心技术却是比欧美更高端。

    到了兰州,唐绍仪下车后被安排到了酒店住下,不过唐绍仪刚到酒店放好行礼,马上便带着人到街上考察去了。

    在大街上,眼前所见都显示出了兰州的繁华。街道上干净整洁,两旁都是钢筋混凝土建筑。街道上一个乞丐都看不到,行人中不少衣着光鲜,脸上看上去比较饱满,不似各省百姓那样被饿得面黄肌瘦。

    不过唐绍仪很快发现,兰州的物价比各省要贵不少。但是,那些百姓看起来毫不在意,有些人买东西时甚至有些大手大脚。好一会儿,唐绍仪才知道,西北百姓的收入高,就算是一名妇女,一个月的工资达到了30元的水平,而其他省份,普遍只有3元,甚至还不到。

    物价虽然高,但是西北百姓承担得起。而在耐用品方面,西北地区的价格甚至比其他省份还要低上一些。一名工人一年的工资,就能买得起一辆汽车。

    在这样的工资水平下,西北经济被疯狂拉动。此时的西北,市场经济无比繁荣,工厂只要生产出商品就不愁卖,因为市场根本就是空白,老百姓又有了钱,就产生了大量的消费。大量的消费,又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民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那些手上有钱的人看到经济形势这么好,也将钱拿出来投资,又造就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而原始动力,则是西北集团的大规模投资,使西北经济走入一个良性循环的高速发展阶段。

    一个国家,只要具备了一定生产力,只要全部劳动力都在努力生产建设,那么这个国家只要不缺乏资源,民生很容易就搞起来了。毕竟耐用品方面,可以用个十几年都不用换,但制造一件耐用品,根本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一名工人的劳动量来计算,几个月可能就能把一辆汽车生产出来。

    经济这东西,也就是那么回事。只要明白了本质,就很好调控。但很多国家的民生发展不起来,无非就是几个因素,一个是资源不够,一个是别人先发展起来了,又无力形成保护政策。或是统治者怕老百姓过得太好不做事了,在财富分配上始终让老百姓的物质得不到满足。

    西北经济却没有那么多的问题,首先西北要资源有资源,这个时代的工业规模没那么大,根本不愁资源问题。再则,西北工业技术不比欧美差,列强又压榨不了西北的财富。再则工业技术比较先进,没必要压制老百姓的物质量,可以尽情满足民众的物质需求,到时候老百姓不怎么勤快了,还可以走技术优势和军事掠夺路线。

    唐绍仪唯一发现的问题,就是西北的淡水太贵了,西北政fu严格控制淡水的使用,这让唐绍仪明白西北为什么要向华东地区扩张了。在淡水资源的制约下,西北在保障农业用水的情况下,工业规模是受水资源制约的,不过西北政fu还未大规模抽用黄河水资源,西北政fu如果抽取黄河淡水的话,是可以暂时解决水资源的问题的。不过西北政fu考虑到下游省份的用水问题,抽取黄河淡水比较克制。

    从水方面,唐绍仪看出了西北政fu向外扩张的迫切,一时也不知是担忧还是高兴。

    但是西北民众对西北政fu极为拥戴,在大街上根本听不到什么对西北政fu的怨言,唯一的抱怨就是,西北政fu为何没有成为中央政fu?这个问题让很多西北百姓无法理解。在他们看来,以西北政fu的实力,完全有能力统一整个中国。而对于当前的北京临时政fu,西北百姓普遍不当回事。

    唐绍仪回到酒店,给袁世凯写去了报告:“西北之发展,令吾等振奋。然北京政fu当前绝无可能领导西北,西北民心所向,对中央万分排斥。一旦爆发战争,则中央必败……”

    在这份报告中,唐绍仪并未把话说得那么明白,以他看来,未来的中国不可能长期维持当前的局面,总会有一个被吞掉的。而被吞掉的,只会是北京政fu。西北政fu有其强大工业、教育支撑,加上民心归附,本身就已立于不败之地。

    接着唐绍仪又仔细分析了西北政fu的崛起历程,很快就发现了西北政fu走的是蚕食路线。先是打下甘肃,接着吞掉青海、新疆、宁夏,又与英国打了一仗,吞掉了西藏。丁未战争期间,又吞下陕西、绥远、察哈尔。辛亥革命期间,又吞掉了热河、上海、浙江、福建。

    以西北政fu的实力,是绝对无法接受另外一个政fu的领导的。这也就意味着,西北政fu在日后必然会继续扩张。从西北政fu主动承担国防可以看出,西北已将中国视之为禁脔,不允许他国入侵。

    不过在唐绍仪看来,这也未必是坏事。毕竟西北政fu是汉人政权,北京政fu要是完蛋了,中国依旧是中国,不用当亡国奴,各省百姓与西北百姓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不过也正是这样的想法,也让西北政fu在中国内部的扩张将变得极为容易。

    1912年1月8日,沈凝云的‘成’人礼在兰州举行,各省代表,西北军政工商各阶层人士纷纷到场,并送上贺礼。

    转眼,沈凝云已十八岁了。

    身穿一身汉服,在礼乐中举行冠礼。

    张奎发亲自为沈凝云束冠,代表沈凝云已成年,按照传统,束冠后就得取表字。沈进文说道:“今我中国变革频繁,就取字‘定邦’,望我儿可抵御外敌,奠定邦国,不负炎黄之血脉。”

    “是,父亲,孩儿定不负众望。”沈凝云庄重的回答道,沈进文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将沈凝云扶了起来,张奎发这时拉着沈凝云走到一群宾客面前,说道:“诸位,今天本人有重要决定要宣布。”

    现场宾客顿时安静了下来,全都目不转睛的看了过来。张奎发拉着沈凝云的手,感慨的说道:“今天我很高兴,转眼孙儿已经长大了,而我张奎发出身草莽,才疏学浅,有今日之成就,全赖我孙儿及女婿尽心帮扶。如今我也已是花甲之年,这担子也有些挑不动了。因此我决定,由我孙儿沈凝云统帅三军,接任西北最高统帅部司令一职。”

    这个消息,就如一颗重磅炸弹。
第134章 战争前奏
    西北最高统帅部,是西北职权最高的部门。在西北,最高统帅部司令节制海陆空三军。西北以武立足,统帅部司令则是西北的核心。

    张奎发的年纪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毕竟才63岁,刚过一花甲。而且张奎发身体好,再活个二十多年来不成问题。但张奎发却早早的把统帅部司令一职交给了外孙,这权力交替太过突然,也让很多不理解。

    毕竟沈凝云的父亲沈进文才40岁而已,按理说是将统帅部司令交给沈进文。

    但是知道内情的西北高层人员才明白,沈凝云一直都是西北政fu的核心,而沈进文这些年都在专心处理政务,军事上的事已经很少插手,张奎发将最高统帅部司令一职交给沈凝云是理所当然的。

    各省代表纷纷猜测,沈凝云接任最高统帅部司令是否会为中国局势带来什么变化。但是在西北,沈凝云很快就成为了八千万西北民众所瞩目的存在。

    这一变化并未在西北引起什么动荡,权力交替在平稳的状态下完成。西北高层都支持沈凝云接替统帅部司令,下面的中低层军官中,也有一部分支持。其他的军官就算是不支持,也没有什么发言权。更加不会因为这个而发动叛乱什么的。

    “云儿,现在你最重要的,就是要尽快拿出功绩,如此才能彻底服众。”沈进文对沈进文交代道。

    “嗯!”沈凝云点了点头,心里说不紧张又有些紧张,现在是刷声望的时候了,而在他面前,则有一个很好的开刀对象,那就是蒙古及俄国。

    这天沈凝云一大早便乘车前往统帅部大楼,西北的最高统帅部除了总司令外,下设总参谋长一名,海、陆、空参谋长各一名,及参谋人员若干。

    陆军参谋长由周泽峰担任,周泽峰是西北军校陆军讲武堂第四期的头名毕业生,空军参谋长则由西北军校空军第一届头名毕业生李封赋担任,海军参谋长去年刚确定下来,由从德国海军舰队内任职四年归来的林瑞阳担任,林瑞阳在德海军中服役四年,进入过德海军参谋部,对战略、后勤有很深入的研究。

    总参谋长则由王东升担任,王东升也是西北参谋系统中资格最老的人物,能力也十分出众。

    沈凝云一到统帅部,立即召集人员,商讨海军组建工作。

    “第一期军舰制造已经完工,浴火号、杨波号已顺利建造,随时可以开赴杭州湾军港。”林瑞阳对沈凝云报告了军舰制造情况,“第二期的建造计划已经开工,这次建造的两艘战列舰分别是‘靖东号’、‘镇东号’,排水量设计为2万吨,是当前世界排水量最大的战列舰,安装8门360mm舰炮,最大航速达到23节,装甲也很强悍,就是续航能力稍差。”

    “续航差一些不要紧,要紧的能打。”沈凝云点头道,当前中国没有能力维护远洋利益,也没有什么远洋利益要维护。再则首要敌人是日本,战列舰的续航能力只要足够在近、中航程内作战就可以了。而节约下来的储油吨位,则可以用来加强装甲厚度。

    “军舰目前我们是有了,不过海军我们还没有。我们派去德国的水兵及军官回国了吗?”沈凝云继续问道。

    “半个月前已全部返回杭州,浴火号及杨波号近期就可交付海试。”林瑞阳回答道,“不过舰队司令一职还未确定。”

    “有什么好人选吗?”沈凝云问道。

    “在德海军服役军官中,表现最好的是梁涛,梁涛是我西北第一批外派海军留学生,1905年以德海军军校第一的成绩毕业,进入德海军后,迅速被提拔为一艘护卫舰舰长,后又被提拔为战列舰舰长,此次梁涛回国,德国方面进行了多次交涉,想将梁涛留在德国海军任职,不过他还是回来了。”王东升说道,“梁涛理论知识扎实,又在德海军任职期间积累了经验,是舰队司令的不二人选。”

    沈凝云看着眼前的资料,这个梁涛是福建人,出身在海军家庭,父亲曾是北洋水师的中级军官,甲午战争期间在海战中殉职。梁涛从小就十分勤奋好学,后来父亲殉职,家庭一度穷困潦倒没钱读书,十三岁时其母就将他送到了西北免费就读,因勤奋好学,又是海军家庭出身,被西北政fu选入海军留德学生名单。

    此人身家清白,根正苗红,不可能被日本间谍渗透。看上去,是没有任何问题了。不过还必须考虑其气运是否合适担任这一职务,如果运气太衰,那可是会影响到整个海军的。因为事物的结果,是受人观测而影响的。就像是打牌,摸到什么样的牌这是不确定的,但摸到什么样的牌,又是受人观测而影响的,而观测过程中,气运虽不是唯一的力量,但却有很大的因素在其中。

    西方人搞出了一个量子纠缠定律,其中有一个叫‘薛定谔之猫’的设想,把一只猫放进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连接到一个包含一个放射性原子核和一个装有有毒气体的容器的实验装置。设想这个放射性原子核在一个小时内有50%的可能性发生衰变。

    但猫是死还是活?这个理论认为,猫即不是死的,也不是活的。其结果,是受人观测而影响的,从而认为有许多平行空间,出现各种结果。

    但如果结合中国的‘气一元论’,就会发现观测出的结果不是偶然,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气运,气的互相影响下,从而产生结果。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气运,观测出的结果自然就不同了。

    影响战争结果的因素也有很多,一是国运,其综合实力是否强大。二是空间力量,也就是一定范围内的各种因素。三是人运,影响局部观测结果,又与空间因素相结合,人的命运不同,而流年、流月、流日、流时,甚至是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各自的天干地支,从而人的运气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但大运主宰十年,流年主宰一年,也就出现了一个大趋势,再结合月、日、时的天干地支,构成一个人的命运走向。

    天干地支,也就是阴阳五气,阴阳五气的变化,影响物质世界的结果。

    因此西北军事中大范围的应用命理学,学习戚继光的相法选兵,不过相法选兵未必是戚继光首创,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