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民国战神 >

第110章

民国战神-第110章

小说: 民国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北矿业发展迅猛,规模逐渐扩大,支撑着西北的工业发展。

    在农业方面,内蒙也有大量的耕地,是中国耕地排名前三的地区,不过内蒙的农作物一年只能一熟。

    内蒙地区还有大面积的草场,此时西北政fu占领的区域内,包括了中国一半已上的草场资源。

    西北政fu接管热河后,立即向热河展开大规模的移民。

    这些年西北政fu便开始向东、蒙古地区扩张,清廷宣布退位之后,向蒙古和东北的扩张速度也随之加快。

    蒙古地区,西北政fu早在两年前就将铁路修到了库伦,这是蒙古唯一的一条铁路。蒙古地区有很多矿产资源,其中铜矿资源十分丰富,而中国又是一个缺铜的国家。

    铁路修到库伦后,沿途矿山陆续建立。

    在东北地区,西北集团则开始投资大豆种植,并建设榨油厂等配套产业工厂。此时世界各国都没什么商品大豆的大密集种植现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出口国。

    大豆种植绝对是有前途的,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油脂企业都转为生产军工,对植物油有庞大的需求。

    大豆及植物油的出口,是中国近代重要的外汇创造手段。

    西北集团此时已在东北形成了五百万亩的大豆种植面积,并且还在快速增长,西北集团在东北地区投资大豆种植,已开始采取机械化种植。土地方面则开开垦,东北地区有大量的土地未被开垦出来。

    东北方面的局势倒是比较稳定,问题就是胡子遍地都是。这些土匪还互相划分地盘,经常绑票、抢劫什么的。

    此时的东北王已崭露头角,不过实力还不够强,与袁世凯的北洋军都无法抗衡,更不用说西北军了。

    东北还有一个大问题,日本在东北有驻军,旅顺也还在日本手上,东北铁路也受日本掌控。

    不过日本还无法占领东北,所以东北局势也还可以。

    西北军开始改编为国防军后,也只是换了个名字,但是却获得了可以向各边疆省份派遣驻军的权力,西北国防军向东北派遣军队也就名正言顺了。

    西北国防军开入热河后,向东北派遣了三个师的首批边防部队,这三个师的部队选择驻扎在了丹东,鸭绿江对面就是朝鲜,那里有大批日军。

    西北集团向东北扩张的不仅是种植业,还有大批的商品输出。东北的商品市场上,基本都是西北出产的工业商品。同时西北集团还向东北扩张金融、商业。至于铁路在日本人手上,那不是多大的问题。只是被运费上没有优惠,日本政fu也不敢在这方面来挑起双方矛盾,此时的日本财政困难,没有打仗的本钱。

    相比之下,西北政fu的财政就比较宽裕了。在大批的投资下,西北经济呈现出逆世界潮流的增长,西北政fu的税收也就相应的增多了。

    倒是在蒙古,局势有些紧张。

    清室退位后,俄国开始怂恿蒙古王亲贵族们从中国分裂出去,得到了不少蒙古王亲贵族的支持。

    此时西北政fu已控制西藏,对蒙古已是志在必得。

    如此一来,双方的矛盾便产生了。西北政fu自把铁路修到库伦之后,在蒙古大规模的进行探矿,并开始新的铁路修建计划。

    1911年11月,沈凝云启程返回兰州,沈进文已在为沈凝云的‘成’人礼进行筹备,沈凝云回到要回兰州参加‘成’人礼。

    沈凝云回到兰州,立即对蒙古局势进行重点关注。

    “蒙古最近的局势很诡异。”沈进文也如此说道,沈凝云点头说道:“蒙古在俄国的怂恿下,已有分裂意图,更加棘手的是,俄国人插手其中,如果我们要吞下蒙古,则必然与俄国爆发战争。”

    赵维书倒是一脸轻松,说道:“俄国人不可能调集太多军队进入蒙古作战,因为蒙古没有铁路与西伯利亚铁路相连。只要俄军兵力不占优势,我们西北军的军事力量是占优的,要打就和他们打一仗,只要把俄国人打疼了,俄国人就不敢再干涉蒙古问题。”

    “以当前的局势来说,打一场战争对西北来说并无大碍。尽管会一定程度拖慢发展速度,但实际上并不会拖慢多少,反而能够让我们成功消耗掉工业产能。并且俄国是一很理想的对手,一场战争可以让我们西北国防军积累到足够的战争经验。”沈凝云同样也认同与俄国打上一场战争的想法。

    “如果这场战争能够胜利,对振奋我中**民士气倒是非常有力的。”沈进文也点了点头。

    张奎发听了半响,问道:“那我们的胜算是多少?”

    “只要俄国不发疯的往亚洲调动兵力,这场战争俄国最多也就只能抽调不超过50万的兵力。在这个范围内,我们的胜算极大,而且就算是出了意外打不赢,我们也不可能打输这场战争。”沈凝云估计道。

    “一旦俄国人发疯了呢?”沈进文问道。沈凝云笑了起来,说道:“俄国佬要是发疯了,不是还有英国佬嘛!要是俄国把扩张方向放到了亚洲,那么英国对德国的战略围堵就会出现严重漏洞。”

    “那就打,我们西北有今日,全是我们用枪炮拼出来的。”张奎发决定道,“既然小云儿‘成’人礼已经快到了,‘成’人礼后就由小云儿全权负责蒙古问题。”

    商定了应对方案,沈凝云返回兰州后,立即开始了对俄战争的准备。

    1911年12月,蒙古贵族们在俄国的支持下,悍然宣布蒙古自治。西北政fu立即介入,对蒙古发出警告。

    但是蒙古贵族们有恃无恐,不认为西北政fu敢冒着与俄国开战的风险出兵蒙古,因此态度强硬。

    俄国对蒙古许诺,一旦中国出兵蒙古,俄国也将出兵帮助蒙古。在这样的许诺之下,蒙古贵族们自然态度强硬。

    西北政fu立即开始全力生产军火,增加武库储备。同时西北国防军调集五十万兵力,在蒙古边境展开军事演习。

    军事演习是很有用的,可以让士兵知道,战争发生后他们要做什么。同时让士兵觉得,战争就像是演习一样,以消除他们的心理恐惧。

    同时西北政fu开始在新疆边境加强防御力量,并将军火囤积了一部分到新疆中俄边境武库。

    打不打的主动权在西北政fu手上,但是对于西北政fu来说,这是必然要打的一场战争。

    因为蒙古太重要了,蒙古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中国看上去很大,资源也不少,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蒙古的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

    蒙古拥有矿产种类80多种,可开采矿点6000多个,铜矿储量达到20亿吨,储量规模为亚洲之首,对于中国这个缺铜国来说,拿下蒙古就不用怕没有铜。煤矿的地质储量则达到500~1500亿吨,工业储量少说也有上百亿吨。铁矿资源也很丰富,储量超过10亿吨,而且有含铁量超过50%的富矿。石油方面,蒙古有22个油田,储量在60~80亿桶。

    煤矿方面西北政fu倒不是太缺,但是铁矿和石油,就对西北政fu有很大的吸引力。西北虽有石油,但西北各省的石油储量加起来,估计还不到蒙古的一半。只要拿下蒙古,中国内部的石油储量,以这个时代的耗油量来说,西北政fu掌控的石油资源就可以用很久,起码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没问题的。

    再则,蒙古的磷矿储量也比较丰富,西北虽然也有磷矿,但是储量不够大。化肥生产的原材料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尽管四川的化肥厂已在建设计划,其他省份的磷矿将陆续进入开采状态,但却没有从蒙古开采磷矿方便,在蒙古修建铁路比较简单,蒙古的地形没那么复杂,而且没有什么大江大河,不用修桥什么的,只要铁路修过去,矿产就可以源源不断的运回来。

    在这样的民族利益考虑下,西北政fu拿下蒙古有巨大的决心。西北政fu这样的决心,是俄国所无法遏制的。

    俄国政fu此时依旧雄心勃勃,沉醉在大国梦之中,对中国依旧存在着很强大的野心,这使得一场战争已不可避免。

    相比西北政fu积极的准备战争,俄国还依旧自大的认为西北政fu不可能对蒙古采取军事行动。
第133章 接任最高统帅部司令
    1912年1月,西北国防军冬季演习正式拉开,西北国防军以俄军出兵五十万进犯中国边境为设想,在新疆哈密地区展开军事演习。

    演戏中出动4个甲种军,3个乙种军,共计50余万兵力。

    只见演戏中,各部队清一色装备了汽车、三轮摩托车,只有乙种师还保留着一定数量的骡马。

    在机动力方面,西北国防军可谓世界第一。

    演戏中出动轰炸机,对敌军进行了轰炸,接着以炮兵火力对敌军进行压制,在空中侦查与空中火力的配合下,成功将敌军火炮压制了下去,随后部队到达进攻位置,118部队开始指导炮兵、空军投放毒气弹,前线部队戴上防毒面具,随后发动进攻,炮兵以徐进弹幕进行掩护。

    敌军溃败,西北国防军以机动优势将敌军包围,然后进行消灭……

    演戏比较简单,但是战争中有的都有了,各部队在演戏中的配合尽管出了一些小插曲,但总体还是非常不错的,而且通过这次演戏积累了经验,演戏中出现的差错可以在演戏后继续强化训练。

    演戏后,出兵蒙古的日期定为开春时节,那时候尽管蒙古还是比较冷,但并非冷得难以承受。

    1912年1月,各省纷纷派出代表前往兰州,袁世凯也派唐绍仪前往兰州,这些人到兰州是因为西北少帅沈凝云的冠礼即将举行,他们都带上了礼物前去观礼。

    唐绍仪第一次来到西北,这次唐绍仪前来西北,不仅是代表袁世凯来观礼这么简单,另一方面则是与西北政fu进行深入交流,以争取到西北政fu对北京政fu的支持。

    当火车驶入关中平原时,只见关中平原与潼关外之景象有明显的差别,铁路沿线不时可见工厂。望眼看去,一片沃野。地头的麦苗在寒冬中已经长出,正等待着春天的到来。这些麦苗明显种得比其他省份的小麦要密集。

    唐绍仪不由感到惊奇,对车上的警员问道:“地里的小麦种得那么密,难道不怕被风吹倒吗?”

    车上的警员不由自豪的回答道:“那怎么可能,这麦种是我们西北培育出的抗倒伏高产小麦,所以可以种得更密,亩产比以前的麦苗提高了一倍多。要是再往地里撒些钾肥,还可以种得更密,不过钾肥不好弄,垦殖公司手上都没多少。”

    “那岂不是不愁吃不饱肚子了?”唐绍仪顿时感到震撼,惊喜的问道。警员点头道:“西北这些年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十年前西北百姓还经常要饿肚子,后来粮食靠外省进口,那时候开始就很少饿肚子了。这些年西北粮食已能自给自足了,西北不仅不用进口粮食,还可以拿出粮食赈济外省百姓。”

    “小兄弟知识不差啊!”唐绍仪不由对这个普通警员高看了一眼,那警员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说道:“这些都是报纸和广播上说的。”

    唐绍仪却是对抗倒伏高产小麦念念不忘,心想如果北京政fu能把这个麦种推广开来,北方各省百姓都不用怕吃不到肚子了。于是唐绍仪立即拿出纸笔,写了封报告,直接交给边上的副手,让他发回北京,向大总统报告。

    写完报告,唐绍仪依旧兴致勃勃的看着窗外,只见沿途到处都是工地,还看到了一些施工机械在作业。同时还看到了很多高楼已经盖了起来,或是在建。从那名普通警员口中得知,西北的楼房是这几年刚开始盖的。那些施工机械效率极高,一台施工机械干一天,比几百名工人干的还要多。

    唐绍仪是留美幼童出身,在美国生活了不少的年头,在美国也没有见过生产力如此疯狂的玩意。

    但火车驶入榆中县时,只见铁路两旁工厂林立,高耸的烟囱不断的冒着黑烟,工业区内的机器运转声火车上依旧清晰可闻。唐绍仪不由再次被震撼到了,如此密集的工业,在美国都极为少见,不由惊叹西北工业的强大。

    实际上西北工业规模并没有欧美列强那么大,但是西北工业的核心技术却是比欧美更高端。

    到了兰州,唐绍仪下车后被安排到了酒店住下,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