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绛玉珠 >

第13章

绛玉珠-第13章

小说: 绛玉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知道会去贾府与见到贾府的真人,两者震摄力真不是一个级别。原来自己对前途已知的命运,实在是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惧怕。……最能宽慰自己的父亲又不在身边,黛玉抬头打量了下,才惊觉,这还是她第一次独自过生辰,独自一个人,面对这么一大群,成年人……

    这些女人,是成年人吧……看她们的样子,真觉得年龄与智商,的确没什么必然的联系,黛玉无语地打量着眼前的场景。先时她自想着心思,倒没注意到什么时候,这群女人们已经开始了各自的表演……若是往常,她倒也有兴致观赏一二,可如今么,好罢好罢,都是来贺她生辰的,她也不能不给面子,假装听不见吧。真不明白男人养这么多女人做什么,她就是养鸟,也是不会喜欢养鸭子的,太吵了。

    她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菜,淡心无肠地看着席上的一切。却不想有人主动找上了她。“玉儿,可是菜不合口味?……”黛玉心火一下子窜了上来,玉儿两个字,岂是你能叫的,你到真会找场子呢。

    “孙姨娘,”黛玉停了箸,拿绢子轻点了点唇,抬眼看了看一屋子的女人,叫回了柳眉倒竖,正欲开口的孙烟霞,她虽然刚被命运摆了一道,可并不是,就得看所有人的脸色。

    “今个儿虽是我的生辰,大家聚一聚,原不过是图个高兴,你怎地将有恙之人也强逼着来了呢,岂不显得我们林家太刻簿下人了。”若非有病,怎地会连常礼都不知了呢。

    黛玉转头看看站在她身前的那个女人,“还不将这位……姨娘扶回去,身体要紧,还是多多静养的好,府里的这些个俗礼,就让她别计较了。”——有病的人,不要出来吓人。

    孙姨娘回过神来,忙指着几个婆子将那女人打发了出去。黛玉看看席面上众人的神色,“孙姨娘,你可还迫了其他身体不适的人来赴宴否?切莫为了我一人,伤了林府爱惜下人的名声……”

    一屋子女人拉拉扯扯,互递眼色,水榭里静了下来……谁也不打算承认自己有病。强将手下无弱兵,大抵是她们目前一致的想法。地火暖得水榭里温润如春,黛玉却觉得寒意浸人,但她仍面露微笑地继续吩咐道:“今个儿中午与父亲喝的惠泉酿十分的甜润,倒更适合这会子喝,烟霞姨娘,你且将父亲的私藏偷拿两壶出来,与大家尝尝罢。”孙姨娘笑着依言而行,自有识趣的人另起话头,重整兴致。

    黛玉就着春柳的手,抿了口汤,暗叹自己定是会未老先衰的罢,这还未管着自己夫君的后宫,倒先管了管父亲的后宫,也算是实战演习吧。不禁对着自己呵呵自嘲了两声。

    较之碧水榭里的暗潮汹涌,得月楼中一众人等倒称得上是宾主尽欢。贾琏虽疏读诗书,但精于世路,说些贾府近况,世途见闻,到也去得。林老爷也没想着要为难小辈,加之一众清客间或凑趣,席面上显得十分融洽。

    林老爷看到贾雨村,想起了邸报上的消息,此人确实有材,女儿也对他十分尊重,只是他若走了,女儿的学业……嗯,还是先定了女儿的行程,再计较他的将来罢。这阵子黛玉因病不曾到学堂上课,雨村虽有了空闲,倒也不能说很轻松,为着黛玉曾经问过的那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他不敢掉以轻心,竟拟着来年预讲之书,开始备起课来,他即未四处闲走,自是无缘遇上冷子兴,也就还未得知起复一事。也难为黛玉这样的学生,尽让贾雨村贾大才子,甘心将这夫子的兼差,做成十分的尽职。

    贾琏自黛玉生辰之后,连着几日,都未见着林姑父,听闻是衙门里公事繁忙,他也不便催促,只好暂且休养一番,先去祭奠了姑母,又在扬州城内游历了几日。直过了七八日,林姑父方才得空与他一见,正式安排起了黛玉妹妹进京一事。

    黛玉不知父亲曾去信推委她进京一事,自也不知外祖母何时又来过书信,更不清楚里面写了什么,只晓得父亲这一日终是将她离府的日程摆到了案上。听着父亲与她说起安排下的,一日日的预定行程,黛玉被即将离家、离开父亲的巨大悲伤所笼罩,豆大泪珠,无声地,滑落。

    父亲停了下来。内书房里静静地,听不到黛玉的一丝哭声,却比高声痛哭更让父亲难过。他忍了又忍,狠着心没有将女儿抱进怀里,只长长地叹息了一声:“玉儿,你……终是要,长大的……”

    是啊,女儿终是要长大的,终是要选一门好亲事的,长在外祖母身边,比他一个大男人带着,教养自然更好;自小在京中长大,自是熟悉京中风俗人情,又可有长久地打探着门当户对的孩子们的性情,比她长成后再进京求亲,来得稳妥;内兄府上别的不论,如今也仍是朝中重臣,结交满京都,女儿去了,平日里耳闻目染地,也能多些内眷的应酬交际,比起自己一个鳏夫当家,更是强上百倍;还不论自己还要长期在多处办差,不得日日陪在女儿身边,将女儿独自放在家中,让他如何放得下心来。纵是她二舅母心胸不宽,到底还是有外祖母在,不见得就让女儿吃了多大的亏去,哎,也算是个历练罢,女儿自小被自己与夫人呵护着,总是要经点风雨,才能长大的。

    黛玉哭了一刻,扁着嘴忍着泪意,接着听完了父亲的教训。对于无力改变的未来,黛玉在伤心之余,已经开始设想如何面对了。起码,她已不再是那个真正的七岁小儿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她就不信,她一穿越过来,开着作弊器的新黛玉,会与原来的自己一个命运……哼,回去她就让人出去买上百十来本经济治世的书备着。命运之争么,打赢一场小战役不算胜利,这是一场注定的持久战,看看谁能笑到最后罢……
19第19章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林如海纵是文臣,也深蕴兵法,且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比如,就在黛玉负气打发人出去买书之时,她的夫子贾雨村,已离了扬州两日了。

    几日前林老爷在外书房内接见了女儿的蒙师——贾雨村贾夫子,提出了起复一事。并说明,自己愿作荐人,且为了惜才,怕贾夫子闲云野鹤惯了,不耐朝事繁复,无意重起,让朝廷失了如此一位栋梁,故在前两日,已先往京中几位知交好友处存了信函,又已备下了车船下人,并安排了京中一应行止安排。万事俱备,如今只待贾夫子点一个头,说一句话,就可让府上管家陪他入京了……贾雨村一届布衣,行走于朝野,最以自己的学问为傲,最以自己的出身自卑。今日听得林如海如此厚待于他,只觉如千里马遇上了伯乐,俞伯牙见到了钟子期*1,一时倒颇有些得遇知音的感动。自古文人相轻,能得林如海这样一位探花郎因赏识而相助,与当初甄士隐怜他贫寒而相助,在贾雨村心里所产生的结果,完全是天壤之别。对林老爷所做安排,贾雨村不想拒绝,不能拒绝,也不会拒绝……自然,林老爷也不容他拒绝,因为,他需要一个很好的理由,派他的管家林齐入京,以一种即不得罪岳母,又能达到目的的方式,探查并安排后女儿以后在贾府的生活环境。护送知交进京起复,并代为打点一切事宜,是一个很好的借口。不日,贾雨村喝过林老爷设得送行酒,带着林府管家林齐夫妻及几个小厮,就起程进了京。

    林如海立在窗前,听着接替父亲的林怀仁前来回话。想着其父母跟随他多年,办事周全细密,若就近在京主持老宅,想来也能多几分安心。烟霞那日说得极对,就是堆座金山,也未必能保女儿平安,还是得找几个靠得住的人才是正理,只是妇人家,见识到底短浅,随身的下人带得再多,又有什么身份。女儿既然进了京,大小也是林家的人,京里林家的老宅自然是要收拾出来的,纵然女儿不得入住,但年节里祭祀祖先,总是要有个去处的。

    几个大丫头都在忙里忙外地收拾着,黛玉懒懒地托腮坐在书案前,她正粗略地翻看着才送进来的几本八股儒经,经济学说之作。没翻两页,她就无聊地将书抛到了一边。在屋子四处摸了一下,也提不起精神来做什么事儿,倒春寒还是很冷的,不如……睡觉罢,她躺在美人榻上,仰头望着窗外……八股文章,起源倒也不错,可惜做到今日,实在是酸腐的要命;经济世途之道么,莫说她本不爱看,就是原来看过的几本,其原理也比这会子写得这些书,强得不是一个层面,进书的下人们还说,这些是市面上好评如炙的书呢。噫,不如她也学学那些穿越者,出几本著作,以醒世人?嗯嗯,自哪本名著开始抄起呢……有人轻轻地为她盖上薄被,檀香里的桃花香,浓浓地渗了出来,黛玉抿抿嘴,轻轻呼了口气,终是将白日梦直接变成了黑甜梦……

    春柳加了被,添了香,瞧着姑娘在美人榻上睡得沉了,又悄声招呼一旁守着的云莺。方轻轻挑帘出去。这收拾行装的事,原本就不用姑娘操心。只要她好好地,就阿弥陀佛了。瞧姑娘那日回来时那个伤心劲,还真让人操心。哎,姑娘小小年纪,就丧母别父的……不说姑娘了,只她们这些下人,虽是有家人跟着一路进京,但想着要去得那般远,这心里,也是空落落的。……还是多备些东西罢,到底是亲戚家,哪好太麻烦人家的。

    这候茶端水的差事,本用不着云莺亲自来做,只不过几日前偶因黛玉一时的恩惠,感动得这丫头有点发痴:四个大丫头,都是林家的家生子,林老爷即开了窍,在随员人数上,就由着黛玉与孙姨娘做主。反正管家即进京代为主持家事,又要重新归置京中的老宅,这里里外外的人手总是要的。几个丫头的家人若是有愿意随同入京的,倒也可优先考虑。春柳的哥嫂,月梅的爹娘,都是乐意的,雪雁的老父原也不在扬州,这妮子自是一条心跟着姑娘,只有云莺,她寡母年来身子一直不好,难以成行,云莺即不舍得母亲,又不愿离了姑娘,着实愁了两日。那日被黛玉瞧出了端倪,待问明了原委,黛玉长叹一声:“子欲养而亲不在*2,乃是人生第一憾事也。”于是亲自领了云莺去见孙姨娘,请孙姨娘在她进京以后,代她照顾云莺,又向云莺保证,她的位置且为她留着,待她母亲身子好了,就让孙姨娘送她母女进京。只把云莺感动成了个泪人。府里的下人听了,也都赞小姐仁义。传到黛玉耳中,倒使她仰天无语——她不过是将这些丫头们都当成个人罢了,这些下人,又何至于此。

    黛玉小息初醒,云莺忙上前侍候。黛玉睡眼蒙胧间,又见着云莺这几日充满感恩的大眼睛在她面前晃过,倒把黛玉心里刺得别扭起来。她啜着茶,想起睡前的思路,对了,这教化世人的事儿倒也可缓一缓,但有件事,倒是即立可解了她此时的围,又可……嘻嘻,爹爹,总不能让你不惦记你的乖女儿的。黛玉笑咪咪地将云莺招到身前,说出了一句天下所有坏人哄人做事时的经典开场白:“莺儿,我待你如何?”

    ……

    黛玉与云莺在房里叽叽咕咕的声音低得没法听得清,院子里却有个声音大得让人没法不听清。——因为润妍与闲雅也可算是黛玉的书僮,这书课的整理,自然少不了她们。二人虽说对所学一知半解,但对黛玉日常爱看哪家学说,宝贝哪套文籍还是较为清楚的。二人本也绷着小脸老老实实地理着书,也不知是谁忙中偷乐来逗两人,闲雅倒还罢了,润妍这丫头却翻着白眼诌了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来人笑问:“小猪儿你即为女子,又是小人,岂非难养之最?”一时丫头们俱笑得花枝乱颤,气得润妍哇哇地在院子里跳脚。

    进京这事,自去年年底就开始说起,到父亲定下此事,往京中送信,也已过了好些日子了。丫头们拉拉杂杂地,早已收拾了许多大件,是以这会子起程的日子订得虽近,倒也没太慌乱。黛玉自带领丫头们收拾自己屋子,孙姨娘又禀过老爷,陪着黛玉将夫人房里的细软也收拾了一番,一并预备着往京中大宅里送。黛玉东西带得多了,心里就有些难受,与父亲说,将母亲的屋子留着,也好给他留些念想。父亲拈须轻笑道:“此处乃是官邸,怎比得京中老宅来得安稳,为父为官多年,这官邸已换了多处了……玉儿且代为父好好收拾着,不许躲懒……”黛玉听在耳中,不知为何想起生辰那日的事来,不由也抿嘴一笑。

    起程之期已近。离愁,一日重似一日地,浸入了林家人的心底,坠得人心沉甸甸的。终于,明日,就要起程了。傍晚,黛玉依坐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