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穿越聊斋之后 >

第3章

穿越聊斋之后-第3章

小说: 穿越聊斋之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翰林院委派,故称这级考试为院试,三年才举行一次,和乡试错开,在七月举行。



  县试、府试合格后,官府会发放相应的证明文书,就和现在的毕业证差不多,凭着证明文书,学子才能参加三年举行一次的院试。



  县试、府试、院试,三试的第一名统称为案首,而如果连续三试都是案首的话,就是连中三元,也称“小三元”。



  院试合格者为生员,也称秀才或者茂才,同样会发放身份铭牌。然后分别分往州、府、县学学习。



  生员分三等,有廪生、增生、附生。由官府供给膳食的称廪膳生员,简称廪生;定员以外增加的称增广生员,科称增生;于廪生、增生外再增名额,附于诸生之末,称为附学生员,科称附生。



  考取生员,是功名的起点。



  而秀才也称科举生员,有了参加乡试成为举人的资格。当然,如果你有大背景或者贵人提携,可以以生员的身份直接进入国子监,成为贡生,跳过乡试,直接参加会试。



  大雍王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



  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州科举生员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



  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一州行政主官,正三品)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丑、辰、未、戌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是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也有皇帝兴之所至,根据自己的喜好加考诗词或者对联等。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



  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在这个世界,自有科举以来,连中三元者也只两人耳。



  殿试之后,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编修。其余进士经过考试合格者,叫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考试合格者,分别授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官,其余分发各部任主事等职,或以知县优先委用,称为散馆。庶吉士出身的人升迁很快,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



  说到科举,就不得不说说这个世界的官制了。自隋太宗杨广一统天下之后,又开疆扩土,新立北方交州和金州,南方蛮州和越州,西方的新州,加上自古以来的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合称十四州。



  大雍王朝自雍州起家,先后打下了梁、荆、豫、扬四州,统治了半壁天下,曾于豫州设立了一个京城,现称南京。后来雍朝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由南统北的国家,最后一统天下,又设立一都城,一直延续到现在,被称为北京。而其对各地的划分亦沿袭了旧制。



  大雍王朝中央核心政权为三省内阁六部制,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以及内侍省,均为皇城政权。



  中书省相当于皇帝的秘书部,门下省全为女官,由秀女和宫女组成,听命于后宫,内侍省全由太监组成,为帝皇耳目。



  内阁则为王朝真正的权利核心,设阁老九人,为首者称首辅,次者为次辅。下设礼部、吏部、户部、兵部、刑部和工部六部,各部部首称尚书,正二品,下面设有左右侍郎,正三品。



  在三省内阁六部之外,还分别设有监察天下百官的督察司,负责谏言的御史司,掌管天下信仰的钦天监,天子亲军锦衣卫等。



  在地方政权上从上到下为州、郡、府、县。一州有三位主官,政府主官称巡抚,军事主官称巡按,学事主官称学政,均为正三品;一郡主官称太守或郡守,依郡治大小,品级在正五品到正四品之间;一府主官称府尹或知府,依府的大小,品级在正六品到正五品之间;一县主官称县令或知县,依县治的大小,从正九品到正六品不等。
第五章 出路
  回忆完这个世界的科举和官制,再说张轩自身。虽然没能继承这具身体的记忆,但在原来的世界张轩自小就好古文,不仅能识文断字,还能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更兼写的一手好书法。



  而这方世界在隋朝之前都相差不大,现在科举考的也是四书五经,而且没有明朝那种八股文的种种限制,让作为一个现代的古文学家的张轩更能发挥自己的能力。



  加上穿越后过目不忘的能力,张轩自信只要自己将这一屋子的书全部过一遍,考个秀才还是没问题的。



  当然,这些都算是长远的打算了,在现下自己还得想办法弄些钱才行。毕竟,为了给自己治病,这个家已经快揭不开锅了!



  首先,张轩想到的就是利用自己来自后世的优势,发明一些东西,然后经商赚钱。



  但首先张母那关就过不了,要知道在大雍王朝,“士农工商”,商人乃是贱业,人人看不起。



  张母更不会让自己去经商而耽误了学业,要是被官府知道了那更是不得了,直接取消考科举的资格。另外,张轩在现代也算是个另类,不爱工科爱古文,真让他来发明个什么也是无从下手。



  经商来钱快,但首先已经被排除了。那自己能干什么呢?教书?



  去大户人家的私塾教书,凭自己的能力去教个蒙学还是没问题的,但这也有三点难点。



  其一,怎么应聘上大户人家的教书先生;其二,现在自己连哪里需要教书先生都不知道,还要费时费力的去找,找完还要让人家请你去,耗时太久。现在家里的这种情况可不允许自己有这样的时间去浪费;其三,若是因为这个而耽误科举,别说张母不会同意,就是自己这关也过不去,毕竟科举才是自己真正的出路。



  那么,写书?诶,这倒说不定是个办法。



  在此方世界,也有很多读书人或为名或为利写书出版卖钱,甚至很多有功名在身的也一样。



  这是读书人的事情,不算经商,而是文雅。



  想来,凭借自己上万的古文阅读量,不说经典,抄个能赚钱的小说书还是稳稳的。



  只是有一点,在这个古代可没有电脑这个方便的工具,就是笔写也是用的毛笔,这会大大的拖慢自己的创作速度,就算一天写三千字,十来万字的中篇小说就要个把月才能写完,然后找书店合作出版,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那自己就成为第一个饿死在古代的穿越者了!



  经商不行,教书也不行,写书来钱太慢,等不及。



  那么,卖字?前世的自己喜爱古文,倒是练得一手好字,最喜欢的却是瘦金体。虽然称不上什么大家,但瘦金体在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是一种完全的新字体,自己写出来,那就是独一份,就算说是自己开创的也没有人怀疑!



  凭着这个,张轩相信各大书店一定会收的,肯定不愁卖!



  但仔细思量了一会后,张轩摇摇头,还是否决了这个想法。



  现在的自己,没权没势,自保能力太弱。到时候被有心人盯上,很可能会小命不保!



  这可不是张轩危言耸听!开创一种新字体啊!多么有诱惑力啊!古往今来,能独自开创出一种字体的人,屈指可数,就算这个人拥有千种过错,万般不是,也足以让他青史留名了。试问,又有多少人能抵挡得住这样的诱惑呢?



  正所谓,不是不敢犯罪,而是成本太高。



  如果利益超乎想象,那么必然会有人铤而走险。而在这个追求名声的古代,人们对于“名“的追求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利”,而“青史留名“就是最大的“名“。



  而且,张轩还不是什么大危险!现在的张轩,不过是个连秀才功名都没有的十六岁平民少年而已,到时候,就算张轩站出来,说这字体是他开创的,也根本不会有人信!



  甚至,那个得到这个字体的人,为了自己的名声,直接将张轩一家无声无息解决掉都有可能。



  想来想去,也只有上街摆摊写字了!给人代念书信并写回信,或者写写对联什么的,空闲的时候还可以复习备考。但具体什么情况还得亲自去看看才行,不要到时候连自己都养不活。



  想想自己也是够悲催的,原本一个父母双全,身家千万的富翁,整天优哉游哉的包租公。成了现在这个孤儿寡母,家徒四壁,仅剩的两个下人连带主母还都得上工的文弱书生。



  “也许,过目不忘这个能力算是仅有的一点安慰了!”



  想到就做,张轩也是个果断的人,于是立马收拾了一下自己,背上书篓(古代的书包),七转八拐,沿着日渐熟悉的宅院小路,来到前厅。



  果不其然,母亲李氏正在前厅织布,至于宝儿则不见人影,也不知道是忙着什么还是给人家刺绣去了。



  “娘,孩儿最近在家读书觉得有点苦闷,想上街走走。”自从那天之后,这句娘喊得是越来越顺口,也越来越真诚了。



  “轩儿啊,身体可是大好了吗?出去走走也好,大病初愈,整天闷在屋子里也不好。来,这些钱拿着,想买什么就买点!啊!”



  张母看见儿子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抓着张轩的手念叨着,接着又从随身的荷包里摸出十几文钱塞到张轩手中。



  张轩看到荷包里已经一个子儿都不剩了,这十几文钱可能就是这个家剩下的所有财产了,不由的心里有些发堵,尽快赚些钱补贴家用的想法更加急切了。



  不过为了不让母亲担心,张轩也没有拒绝,而是收好放在自己袖子上的口袋里,“大不了到时候自己不花再拿回来就是了。”至于赚钱的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呢,张轩也不想现在就和母亲说,免得母亲担心。



  “嗯,娘,那我去了,您自己也要注意,不要太累了。”



  “好好,母亲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你就别担心了。去吧!”张轩知道母亲不会听自己的劝。只有先把这个家庭的经济危机度过去,到时候自己才能劝得动母亲。于是张轩也不再拖沓,和母亲告别后就朝大门走去。
第六章 谋生
  张轩出得门来,看着仅一街之隔的城南与城西住宅区,贫富差距那是异常的明显。



  城南的房屋都是一栋栋几进几出的宅院,鳞次栉比,错落有致且富丽堂皇,越往南去建筑越高,亭台阁楼也越是雅致,于中心处为最,整体就像是一个蒙古包。



  反观城西,大都是一层的低矮建筑,偶尔有栋两层的就算是鹤立鸡群了,黄土墙上盖着粗瓦甚至是茅草就是它的常态,排列的也是七歪八扭,让人看着好不别扭。



  “自家能在这城南贵族区有一座三进三出的宅院,虽然是处在最末,但也算是祖先蒙阴了。”张轩暗自感慨道。



  从宝儿那里知道,县城的交易区在城北,于是张轩便沿着街道往北行去。



  人流越来越多,随着街两面的店铺越来越多,视野越来越窄,张轩已经融入了这古代的步行街之中。



  街头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川流不息,街边两头是摆摊的摊贩,有卖菜刀、剪刀等厨具的,有捏唐人的,有卖杂货的,有看相算命的,有卖胭脂水粉、珠钗首饰的,也有摆摊卖水果的,还有摆几张桌椅,停着两个担子叫卖混沌的。



  再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