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回到清朝当大官 >

第57章

回到清朝当大官-第57章

小说: 回到清朝当大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贴切一些。

    准备好这一切之后,李序然便要求杜唐和罗氏兄弟和周青去办理,相信很快就会看到效果。

    真正贴近民意切实改善民生的一项措施终于就要开始了,加上上次的清理白家和樊家的壮举,老百姓很快就能更深层次的了解李序然了。

    那样的话,他的改革大计就能彻底的进行了,因为接下来的开建水渠、改善土壤、开垦林地很荒地,还有读书问题都是关系到老百姓长远但又很具体的事项,没有他们的支持是不可能很好的完成的。

    当然,还有一个最大的隐患就是这一千多的山匪。

    李序然在思索着:等布政使司的赈灾和修建的银子一到,他先然老百姓度过眼前的难关,就可以开始他的剿匪计划了。

    秋收已经开始了,首先的问题就是保护好今年的粮食,千万不能落入山匪的手里。

    李序然终于知道为什么皇上这么重视县治了,因为,一个知县管的事情真的是很多很多的,只要用心去做,照样可以干出一番大业。

    而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太仓县这份大业。
第六十八章 太仓自护队
    计划好这一切后,李序然便命杜唐和罗氏兄弟还有周青他们着手去办。

    杜唐还真是不负众望,由于他准备的很充分,很快便在太仓县的各地都开了店铺,由于他的身份是官差,所以他雇人专门经营,这些人大都都是南江省城的商人,他们对李序然还是了解一点的。

    李序然在江都知府和南江省按察使任上的官声和口碑都不错,这些人也很想在太仓县来开辟一些市场,因为,这里的人虽然不是很富裕,但这里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所以他们只要开了店铺,价格合理的话,几乎就成了独门生意,薄利多销还是有利润的,况且这里的好多市场都不成熟,完全可以开发新的商机。

    李序然在这里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商人是很害怕地方官的,官商的关系本来就很微妙,一旦闹僵了,官员随便一个理由就可以把商家的店铺甚至府院都给查封了。

    他们来到这里后,李序然便专门请他们吃饭,席间,李序然详细的给他们介绍了太仓县的情况,希望他们能做个有良心的商人,他们之间融洽的官商关系既帮了他们彼此之间,也帮了太仓县的老百姓,

    于是,短短的几天时间,太仓县城里出现了八家店铺,都很大,而且在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都有,对老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福分。

    这些新开的店铺,货物齐全,而且绝不会短斤少两,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就是价格合理,这件事情,很快就在县城的大街小巷都传开了。

    刚开始时候,一些人还是试探的看看热闹,但随着这些店铺东家的介绍和宣传,人们就试着进去买一点东西看看,结果真的如他们所说的一样。

    于是,很多人来到这里,包括城周围村庄的老百姓也来到这些店铺里买东西,这下可火了这几家店铺,但同时也还哭了陆家。

    这几天陆老爷愁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眼看买东西的人都去了新开的店铺,他的店铺里冷冷清清的,无人问津,照这样下去的话,他们陆家就要关门大吉了。

    这正是李序然对陆家老爷采取的态度。

    陆家不同于白家和樊家,他们主要是经营店铺,说白了就是个做生意的,这个人只要能用的话,还是可以用的,毕竟,陆家在太仓县经营多年,对这里的情况是很了解的,如果他能回心转意,一心经商的话,还是可以改造的。

    这段时间以来,陆老爷一直想找个机会来李序然的县衙来,但他实在找不出理由。

    李序然知道这只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商人的利润,为了利润,不要说是点头认错,就是磕头谢恩也是没问题的。

    而李序然现在最担心的还是山匪的事情。

    李序然对他们采取的是安抚为主,攻打为辅的策略。

    这天早上,在城北的那块大空地上,李序然对着这些刚刚操练完的差役和太仓自护队的人宣布了他的剿匪计划。

    “弟兄们,刚才看了大家的队形和阵容,本县很是欣慰,但是大家还要继续操练,本县也会更加严格要求你们的,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的坚持下来”。

    底下的人认真的听着,他们好多人都没有这么近距离见过李序然,只是耳闻的这位原先的江都知府,南江省的按察使,现在能这样亲眼所见这位原先的三品大员,他们的心情难免还是激动不已。

    李序然继续说道:“太仓县地理位置偏僻,背靠大树林,又临东河,距离其他城池太远,所以多年来,百姓们深受山匪之患,生活苦不堪言,没有收成大家急,急什么?辛苦了大半年打不到粮食。可是收成好了大家怕,怕什么呢?怕辛辛苦苦收来的粮食被山匪抢走,这样的日子,你们大伙说说,还怎么过”?

    说道这里,不少人低下了头,因为,这些自护队的人,还有一些差役,都是出自穷苦百姓,李序然的话真说道他们的痛处,所以他的话很快就起到了共鸣的作用。

    于是他接着说道:“所以本县决定,太仓成立自护队,这也是完成皇上以民知县的旨意。你们的任务就是协助县衙共同管好太仓的安全,同时做好日常的巡逻。

    到时,你们六百多人,每一百人为一个大队,五十人为中队,十人为小队,每三百人为一部,六百人共两部,轮流当值,城内、城周围和城外各一个大队,各队之间以及和县衙的三百人员形成相互呼应的犄角交叉之势,一旦有紧急的情况发生,所有的人均要听后号令,大家可以很快相互支援。

    自护队的弟兄们轮流当差,同时你也要抓紧时间帮家里干活,因为,大家都是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是家里的顶梁柱。

    你们当值后,县衙里后给各位拨一些粮食和银子,这些粮食都是来自将要开垦的荒地和林地中收到的,这银子来自太仓县百姓的捐助,每家出一百文钱,等县衙收起后,再每月发到大家手里,钱粮不多,权当给大家的一点补助,但我希望大家能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你们这是在保护你们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

    自护队的具体事宜,稍后由你们的总教头徐明和惠浩再详细通知大家”。

    于是,徐明和惠浩就把各队的队长以及队员的建制,还有粮食和银两的具体分配还有统一的服饰和兵器还有奖惩明细等一一告诉了大家

    讲完这些后,李序然开始给太仓县自护队下了他的第一道命令:“现在本县下令:从即日起,自护队六百人分为两组,每组三百人,轮流当值,同时操练也交叉进行,巡逻的三百人出去,剩下的就在这里操练,你们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保护好粮食,千万不能落入山匪之手,考虑到秋收已经开始,所以,县衙也会抽出一部分人来帮助大家,同时县衙会抽调一部分马匹和马车来帮助大家运送粮食”。

    “得令”,那几百人起身说道,声音简直就是震耳欲聋,响彻云霄,这也是太仓百姓挺起腰板的呼唤。

    从此之后,太仓县有了自己的防护墙,自己开始保护自己了。

    准备好这些后,李序然便骑马准备回县衙。

    他沿路看到这可怜的百姓和可怜的收成,这都是因为干旱造成的,或者说,主要是干旱的缘故。

    于是,他开建水渠的想法越发强烈了。

    关于这件事情,李序然已经想了好多办法了,但每次都是无功而返。

    他也找了不少人,但这些人都不能给他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也没有人愿意亲自去接受这项事关重大的工程。

    边走边想,一会的功夫便到了县衙门口。

    李序然首先看到的是张庆峰,这位原先相当于太仓县丞的资深官差,现在做了守门的差役,但这个人没有半点怨言,每天都是准时来站岗,比年轻人都要准时和积极。

    不知为什么,李序然今天有一种想和他说说话的感觉。早就听周青和罗氏兄弟说过,这个张庆峰就是个太仓通,太仓县的情况他是很清楚的,关于开建水渠的事情,李序然试探着问了他几次,但张庆峰每次都什么也不说。

    李序然决定今天再试试

    “见过知县老爷”,张庆峰施礼说道。

    “张兄快快请起,我正想找你说说话呢”,张庆峰比李序然年长,李序然称他为兄。

    “卑职只是个看门的,怎敢和知县老爷称兄道弟呢?再说了能和知县老爷说什么呢?”,张庆峰说道。

    李序然知道,张庆峰这是自谦,读书嘛,难免使点性子,看样子还要努力给他解释一下。
第六十九章 再动东河
    这时李序然摈弃左右,自己干脆坐下来。

    这个张庆峰是真是个人才,自从他当了守门的侍卫之后,他把每天来县衙办事的人都统计下来,同时对于重复来的人都问他事情解决的怎么样了,这样有便于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同时也能提高衙门的办事效率。

    上次在清理白家和樊家的时候,衙门进进出出的人较多,同时一些人人心比较浮躁,张庆峰对于进出的好言安慰,鼓舞士气,同时密切的关注着进去的人群,以防有奸细混进来。

    总之,张庆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忠于职守都用在了自己的岗位上,看来,岗位没有大小之分,就看你用不用心了。

    “哎……”,想起将要进行的改革,李序然不免叹了口气。

    “知县老爷为何叹气呢?现在白家和陆家还有樊家都被老爷给解决了,老爷应该高兴才对啊”,张庆峰见李序然愁眉不展的样子,便直接说道。

    “张兄有所不知啊,我是皇上钦点的知县,受命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太仓的问题众多,总不能就光解决几个富商恶霸就行了吧?现在山匪问题没解决,太仓县常年干旱,可现在开沟引渠的也不知道从何而起?土壤改善不好,百姓住的过于密集,好多土地还要开垦,荒地和林地众多,这些问题都要解决啊……”,李序然向他说道。

    “知县老爷这又是何苦呢?你是皇上钦点的知县,年纪这么轻,在这里混上几年,到时官复原职一下,怎么也做到了三品了吧?能有几个官员做官做到老爷的这种境界?”,张庆峰对李序然说道。

    “张兄说笑了,我李序然要是那种沽名钓誉的人的话,还何必要这样的愁眉不展,当个太平官多好,只是这样苦了太仓的百姓呢?”,李序然如实的说道。

    “说实话,卑职很钦佩李大人,李大人来到太仓县后,衙门的气氛为之一变,差役们也是各个神龙活虎,卑职真是从未见过这样的知县老爷。

    其实,卑职一直在等待着机会,说实话,卑职也是一直在观察着李大人,就等着和李大人这样畅所欲言,卑职不才,但还是想尽绵薄之力,也算是给太仓县的百姓做点事情,就是不知道李大人愿不愿意给卑职一个机会?”张庆峰感慨的说道,甚至都给李序然跪下来了。

    “张兄,快快请起,都是我一时草率,做了这个决定让你守门,让你受委屈了,太仓的改革,还要依靠你们这些县衙的老人啊”,李序然说道。

    “其实,看到老爷开始操练县衙的差役,卑职就知道李大人一定要在太仓县干出一番事业,看到李大人在着手处理城北白家城西樊家,卑职就没有打扰李大人,也知道李大人没有时间解决民生问题,现在城内的问题已经解决的差不多,所以,卑职琢磨着也可以开始改善民生了”,张庆峰感慨说道。

    “张兄,我就等你这句话,走,咱们到我书房里,好好的谈一谈,今晚我让厨房给咱们俩烧几个好菜,再整点好酒,咱们把酒言欢,好好的尽兴尽兴”,李序然痛快的说道。

    李序然知道,现在除了开建水渠之外,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拿丢失的三本账册。

    上次提审白霸堂的时候,李序然就觉察的这件事情和姓白的有关,但他的嘴很硬,什么也不说。

    其实,这件事情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当初李序然也是想通过账册的事情把白霸堂给引出来,但现在看来,白霸堂也进了大狱,只是他想了解一下这件事情。

    结果,他们刚来到书房的时候,还没等李序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