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武侠电子书 > 回到清朝当大官 >

第58章

回到清朝当大官-第58章

小说: 回到清朝当大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白霸堂也进了大狱,只是他想了解一下这件事情。

    结果,他们刚来到书房的时候,还没等李序然说话,张庆峰就把这件事情说出来了。

    原来,当初白霸堂觊觎城南的地盘,就想在城南开个酒楼,但是他知道城南是陆家的地盘,于是,他就拉上当时的老县令,和他一块经营这个酒楼。

    但是,当时白霸堂怕老知县耍什么手腕,于是,他就劝着让老知县也入点银子,剩下的全算自己的,结果,那个老知县就挪用了当年的一部分赈灾和纳税的银子。

    后来,酒楼盈利了,但那个知县就不想把银子退回去了,于是,他就让白霸堂把账本给毁了,但白霸堂留了个心眼,把账本给藏了下来。

    结果,白霸堂的大公子就把这个账本拿在身上,没想到被那个香儿给私自藏下来,却又被这个喜欢赌博的郭四给顺到手里,于是,才出了这个闹剧。

    说到这里,李序然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原本以为这个老知县是个太平官,没想到老了老了,还贪墨了这一笔银子。

    但是,这件事情他不想再查下去了,这不是他的职责范围,同时他也不想卷入这种是非之中。

    但是,如果上面追追查下来的话,他也绝不袒护,因为这是他到任之前的事情了,就看吏部和南江省按察使司怎么处理了。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张庆峰才处处小心,一直对李序然持怀疑的态度,直到看到李序然操练差役,同时亲手把城北的白霸堂和城西的樊家收拾后,他才真正的相信了李序然的一片苦心。

    李序然向他说道:这也不怪他,主要是因为前任和白霸堂的缘故,这件事情他自有主张,就不用担心了。

    这时,李序然直接说道:“张兄,我现在打算着手开建水渠和开垦荒地和林地,想请你帮帮我度过这个难关,到时我给你安排个差事,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多谢李大人,差事不差事的就不用了,只要能跟着李大人,能给太仓的老百姓做点实事,我张庆峰也算是值了”,张庆峰激动的说道。

    于是,李序然把他前几次现场勘查水渠的事情告诉了张庆峰,结果,张庆峰什么话也没有说就拉着往外走。

    “张兄,你这是干什么?要去哪里啊?”,李序然不解的说道。

    “知县老爷,你还是随我去看一个地方,到了你就知道了”,张庆峰说道。

    于是,李序然来到衙门口,便拉着两匹马,直接跳上马,张庆峰在前面带路,李序然紧随其后。

    就这样,李序然跟在张庆峰的后面,出了太仓县城,来到郊外,穿过一片树林,一直朝西边奔去。

    显然,他是带李序然去了东河,而他之所以带李序然来这里,一定是和开建水渠的事情有关。

    果然,过了一会之后,张庆峰跳下马,指着前面的河流说道:“知县老爷,你看,就在前面,看到了吗?”。

    李序然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能看到一座小小的山,这个地方确实比其他地方都高一点,但其他的也没什么异常

    于是,李序然说道:“我看到了,可是没什么异常啊,难道张兄有什么良策吗?”。

    这时,张庆峰直接跑到河边,大声的说道:“老爷,你看吧,这里地势比较高,水只要从这里引进来后,就可以引到其他的地方”。

    李序然看去,这里地势确实高点,但河里的水也不好引进来,除非要动很大工程,先要把这里的土挖下去之后,才能引导,但那样的话,耗费的人力和精力就多了。

    看到李序然不解的样子,张庆峰开始比划起来。

    看来,他已经确实想好了对策。
第七十章 种地行家
    这时,张庆峰指着下游的河流说道:“老爷,你看,只要我们适当的将水流升高一点,同时把水引到这里,然后在这里蓄水,再把这里的水引到其他地方就可以了”。

    李序然还是不解的说道:“这么大的水,如何才能让水平面升高呢?”。

    “这个有办法,只要在下游的地方拦截一下就会升高,这个工程是必须要做的,因为,不论哪个地方开渠,下游的水平面就会降低,那是因为河里的水被分流以后就会减少的缘故,所以我们必须要选一个尽可能要往下的地方。

    卑职已经查看过了,往下二十里的地方,有个地方,由于两边都是岩石,所以没有被冲垮,两岸的距离依旧很短,可以说是很窄的一个地方,到时,我们可以叫一些水性好的人,在两岸之间打入柱子,然后在柱子之间织上铁丝网,最后再放些沙袋之类的,这样的话,下游的水就会变的很浅很浅,那时我们就可以再后面筑坝,到时就可以完全截流了。

    如果老爷觉得完全截流不太好的话,我们可以在坝上开个小口,适当的给下游再分流一部分”。

    这下李序然好像明白了一些,于是他和张庆峰一起坐在河边,看着这哗哗的流水,开始慢慢的交谈起来。

    “张兄,你说这么大的水,如何才能将柱子打进去呢?”,李序然说道。

    “这个好办,到时将柱子中间用绳子绑住,两岸有人拉住,同时在柱子底下绑上巨石,然后派人用空杆呼吸,潜入水底挖开泥土,便将柱子栽进去。同时我们可以挑选很长很粗的桩木,就是比两岸距离长很多的桩木,在桩木上绑上铁条,由于两边都是岩石,所以桩木就会横在中间,到时我们想办法用绳子牵引,这样一来,也能起到截流的作用。

    当水就这样一点一点的被截流后,下游的水就会越来越少,那样的话,筑坝就越简单”。

    听到这里后,李序然终于如释重负的出了一口气。他对张庆峰说道:“张兄,你的想法很好,我看也很切合实际,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到时我给你二十名差役,二十名自护队员,同时给你两个武功极高的侍卫,还有,你可以在太仓县内招募水性好的人。到时,我再发动一些百姓,大家听你的安排,等秋收完后,我会抽出太仓两万百姓,一晚人专门开建水渠,一万人开垦荒地和林地”。

    “好啊,卑职一定竭尽全力,老爷,你想想看,万人动工那将是个什么样的场面,真是太仓从未有过的壮举啊,也只有李大人这样的好官能驾驭这种局面啊”,说着话的时候,张庆峰的眼睛里都在闪着光。

    是啊,这样的场面,在李序然之前,他连想都不敢想。

    这时,他们两个起身会县衙。

    在路上的时候,李序然详细的问了张庆峰水渠的情况,他还问道了水渠渗水太严重,因此而浪费的问题。

    因为是土渠,水被引进来的时候,好多水还没流到地里就被渗到水渠沟里了,浪费问题很是严重。

    张庆峰给他解释了这个问题,到时,可以用瓦片和沙子还有木板铺在水渠底下,至于两边的话,相对渗水较少,但是,也可以在两边插些木板,只是这样的话需要的木板非常多,马上就要着手准备了。

    李序然看着张庆峰:真是个心细的好官哪,这个时代没有水泥,要是有水泥就好了,但是,张庆峰的这个想法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张兄,你就放心吧,所需要的东西你给我个数目,到时我给你准备好,保证满足你的条件”,李序然拍拍胸部的说道。

    就这样他们两个人边说边走的回到县衙。

    吃完饭后,他们烫了壶酒,弄了些下酒菜,开始慢慢的详谈起来。

    他们说到了民生,说到了历史,谈到了人生,说到了自己的过去,张庆峰还借着酒意吟诗一首,李序然也即兴发挥一首,两个人倒是谈的很惬意。

    直到深夜的时候,他们才各自散去。

    今晚,李序然睡得很沉,因为,他的一件心头大事,今天已经有了眉目。

    第二天的时候,李序然等他们在城北的场地操练完后,当着他们的面宣布了开建水渠的事情,同时也宣布了关于对张庆峰的任命,并给他安排了一些差役和其他人员,并命杜唐详细的准备木板和沙子还有桩木等东西。

    准备好这一切后,李序然要去找一个人,确切的说是一个老农。这是昨晚张庆峰向他举荐的。

    这位老人家今年已经七十二岁的高龄了,种了一辈子的地,那块地好?你块地坏?一亩地能打多少粮食?那块地适合种什么作物?如何施肥?如何开垦荒地和林地?他甚至看一眼就知道了。

    当张庆峰向他举荐的时候,李序然对张庆峰的话是深信不疑的。因为他想起了他的爷爷。

    李序然的爷爷也是种了一辈子的地,和土地和庄稼的感情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而对土地和庄稼的了解,简直可以用了如指掌来形容。

    这是多年的实践和经验所得,所得的数据是很可靠的,甚至比仪器测过都可靠,因为,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只有亲身经历过种地的人才能体会到这一点。

    李序然清楚的记得,每当秋收的时候,李序然看到地里还没收拾的庄稼就问爷爷这块地能打几麻袋粮食,他爷爷就告诉他,结果收割完后所打到的粮食和他爷爷说的一模一样。

    而现在,李序然要找的这个人就是像他爷爷一样的“行家”。

    为了打消老人家的疑虑,李序然让张庆峰陪他一起去。

    像昨天一样,他们走了很长的路,一直到了一个比较偏僻的村庄。

    李序然看到这个村民的建筑都比较陈旧,同时来往的人穿的也比较旧,李序然知道:太仓的改革才刚刚开始,他肩上的担子不轻,真是任重道远啊。

    这时他们已经来到一个农家,张庆峰已经敲开了门,开门的是一个老太太,他认识张庆峰,便直接带他们进来。

    李序然看到院子里有一个老头睡在躺椅上,但那把躺椅已经很旧了,看样子这位就应该是他们要找的人吧?

    “老人家,我是张庆峰,你还认识吗?”,张庆峰的声音很高,看样子,老人家的听力已经不怎么好了。

    “嗯,张大人啊,知道知道,你今天来这里有什么事吗?”,老头说道,看样子,他已经听懂了张庆峰的话,同时,可以看出,他的意识还是很清楚的,还是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位是咱们知县老爷,他有些话想问问您”,张庆峰指着李序然说道。

    这时,老人家一下子就坐起来,方才给他们开门的老太太也惊了一下,因为:他们知道知县老爷来问话,那不是惹上官司就是摊上事了。

    看到他们这样的表情,张庆峰才知道自己没有把话说清楚,确切的说是没有把意思表达完整。

    于是他急忙解释到:“老人家,你不要惊慌,知县老爷想改善我们太仓的土壤,同时想开垦一些林地和荒地,昨天老爷已经现场查看了修建水渠的事情,现在就是想问问你种地的事情,你是远近闻名的种地行家,知县老爷专门向你请教来了,你看还给你提了一坛酒还有五斤肉和一袋米”。

    这时,李序然靠近一点说道:“老人家,我是向你拜师学艺来的,我们县衙需要你这样的行家,太仓县的百姓也需要你这样的行家,太仓要富,首先要庄稼大丰收啊,老人家,你说我说的对不对啊?”。

    李序然说话的声音也很高,同时,每个字都说的很清楚,他要确定能让老人家听懂他的话。

    老人家听完之后,良久没有说话,过了一会竟然留下两行泪水。

    这可吓坏了李序然,他慌忙问张庆峰,自己是不是哪里说错了?老人家的这个举动实在是太意外了。

    这时,老人家开口了:没想到啊,没想到啊,老朽种了一辈子的地,都这把年纪了,一只脚都跨到鬼门关了,竟然还能让知县亲自登门请教种地的事情,老朽做梦也没想到,真是太意外了,太意外了啊。
第七十一章 田野好繁忙
    其实,这是老人家发自内心的感情流露。

    这么多年来,像他这样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老农,无论是土地还是庄稼,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有感情的,但是,这么多年来,由于干旱由于匪患,也由于土壤越来越贫瘠,他们的收成也越来越差,

    所以,他们种地种的一点信心都没有,甚至自称为种地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