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成为出色领导者:掌控力 >

第9章

做自己能控制的事成为出色领导者:掌控力-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节 随机而动的应变力(5)
在与别人竞争的时候,自己的犹豫就是对方的机会。要达到一定的目的,在有成功希望的前提下,有行动比没有行动强,行动快而坚决比左右犹豫要好得多。
  有些领导者遇事优柔寡断,谨小慎微,遇事好后悔,经不起挫折与打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或者得失心重,患得患失,过分看重个人的名誉、地位、前途、权利;有时甚至知道时机已到,仍然左顾右盼,疑虑重重。
  因此,要克服决策行为中的这一大忌,根本在于加强决断勇气和意志的刚强性,提高决策心理素质,不要用自己的缺点惩罚自己。而不是像《圣经》中的罗德之妻那样,轻易后悔自己的决定,回头变成了一根盐柱。
  首先,遇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无论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都不必为每一个过错道歉,自怨自艾,难以自拔,要明白任何人都会犯错误;不要老去模仿别人,要相信自己会比别人做得更好等。对小事大可不必犹豫,如何做,要当机立断,形成习惯,决断能力就会逐渐提高。
  据说,林肯为了磨炼自己的果断性,年轻时常用斧子狠而准地劈木材。所以后来他所发表的言论都极为犀利,一针见血。而世界著名的英特尔公司为了训练下属公司经理的勇气和胆识,曾把他们集中在伦敦的一片郊区进行胆量训练,让他们在7米高的钢丝上行走,爬4米高的山墙,从二层楼往下跳。
  总之,正像但丁在《神曲》里所说:“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要摆脱优柔寡断,增强自身的决断能力,首先要懂得付出一定的代价,在吃小亏的情况下占大便宜。因为任何决定都要付出代价和成本,区别只在于得失多少比例而已。什么亏都不想吃,甚至一毛不拔,往往难以获得任何效果。
  反之,在懂得权衡、比较的基础上行动起来的结果就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快刀斩乱麻的说法,说的就是做事果断,能坚决采取有效的措施,抓住要害问题,很快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北朝人高欢任东魏丞相时,想要测试一下几个儿子的才智和决断能力,于是给他们每人乱麻一把,当场比赛看谁处理得又快又好。儿子们拿到手里的乱麻就开始整理起来,想快却根本快不起来,很是着急。但是其中有个儿子找来一把快刀,几下就把这捆乱麻斩断,根本不理会那些纠缠不清的疙瘩,所以第一个报告完成。高欢就问他为何如此做,他回答说:“乱者必斩。”高欢听后又是惊奇又是高兴,由此认为此子必然有出息。事实证明正是如此,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篡夺孝静帝皇位的北齐文宣帝高洋。如果高洋如其他人那么纠缠于疙瘩,怎么会及时疏通思路,以另一种方式解开乱麻呢?
  其次,要保持清醒头脑,不主观武断,不为舆论所左右;力排不正确意见,对那些似是而非的议论和闲言碎语坚决排除。作为领导者,在分析、处理问题时,不能“想当然”办事,不顾事物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处条件,完全以自己的感觉、经验、知识等为依据进行判断。明知有错也决不悔改,执迷不悟,冥顽不化,甚至为自己的过错找遁词,迁怒于人。这是领导决策的大忌。它虽然也表现出果断、坚决,但却是背道而驰、违反客观规律的。这种轻率、盲目地处理问题的方式,在办错事的同时,还会伤害、打击下属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是一种以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的做法。当领导者被不良的愿望所驱使,为错误的假想所萦绕时,仍然固执己见,就显得十分愚蠢、荒谬和霸道。

第三节 随机而动的应变力(6)
而主观武断的原因则因人因事而异。有的因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盲目自大;有的是因为思想方法错误,以点代面,以形式为内容,以现象为本质,以结果为原因,以偶然为必然,以可能为现实,不愿或不善于作应有的分析思考;有的则是因为急躁鲁莽,头脑简单,遇事轻率,急于求成,无视有关条件的制约等。
  因此,如何克服,也应该对症下药。如属于骄傲自负的,应该加强学习和修养,不断开阔眼界,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个人再了不起也总有不足之处。如属于性格暴躁轻率的,则应该侧重于性格陶冶,懂得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欲速则不达,不尊重客观规律,意气用事只能适得其反等。不主观臆断,善于听从别的声音,优秀的领导者必然是谦虚的人。他总是能够千方百计地了解下属的意见。
  领导者应该有采纳雅言的胸襟,但是又不能让舆论、闲言碎语所左右。领导者如果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毫无主见,就会变成群众的尾巴,发挥不出任何作用,成不了什么大事。有的领导者在明明知道时机已到的情况下,因为慑于舆论,畏于人言,迟迟不愿行动。“天下之事,虑之贵祥,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在于独。”领导者做决定前应该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但作决定时则应是理智的指挥官,坚持自己的主见。何况许多卓识刚开始时往往不为一般人所理解。历史上所有进行革新的领导人,在开始时几乎无不处于各种非议之中,如果他们认准时机后却又不为所动,岂能事业有成。
  领导者对正确意见应有相容性,但对错误议论则也应有排斥性,能断然拒绝哪怕是多数人的“高见”,这是善断的重要表现。决大计不虑小疑,处大事不畏谤言,方能不为浮云遮眼,高瞻远瞩奔前程。
  一个公司、组织的大小事情,不论如何决断,都是会有异议的。有时候,反方向的意见甚至更为强大,如洪流一般,如果领导者顾忌这又顾忌那,采取从众路线,就很有可能做出错误决断。面对内外的闲言碎语,领导者的主见是很重要的。同时,还要冷静、有定力。有些人并非不能认清事态,正确决断,但是往往被来自诸方的舆论所压制,使其改变了初衷。有定力者则能立场坚定,不轻易受影响。
  再次,要权衡利弊,不抱侥幸心理,不投机赌博。所谓侥幸冒险,即把成功与胜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事物变化的偶然性上,不管时机是否真正成熟,可能性是否真正存在,贸然行动,孤注一掷。凭侥幸去冒险,是领导者做决断的又一大忌。它与赌徒的心理和行为类似。任何客观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其规律,只有加以认识、掌握和利用,才能占据主动,稳获成功。这样,即使发生失误,思想上也仍然清醒,一般不至于手忙脚乱,无可挽回。
  因此,领导者做决断,不仅是斗力、斗勇、斗狠,而且是斗智。决断要快、准、坚决,不是说不要调查了解,不要耐心,不要科学分析,不顾成功概率,而是相反,尽管有时调查了解、科学分析的过程很短。“瞎猫碰见死老鼠”,世上也确实会存在,但毕竟非常偶然、个别,并
  无必然性与普遍性。领导者的决断,关系到大小群体的利益、命运,如果也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运气上,把个别当一般,偶然当必然,干了再说,后果就比赌博严重得多。
  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企业在进行决策时,由于对未来的市场趋势无法正确预测,只得赌一把,其结果可想而知,亏者多数,赢者少得可怜。
  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曾经留下这么一段话,可以说是对侥幸冒险的最鲜明写照:凡是企业家明白的事,他会义无反顾地去做,问题是许多时候对市场前景的感觉朦朦胧胧,而市场竞争又不进则退,所以只有去赌。
  很多民营企业很少犯方向性错误,搭错车,而往往是赌错了机会。从另一个角度说,民营企业的发迹大多是抓住一两个好产品,瞅准一个市场空当,然后押宝于市场促销,一举成功。这种偶然性的成功渐渐成为民营企业家的一种思维定势,在决策时带有极强的赌性,但一两个产品赌赢了,并不意味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如法炮制。
  如果说,在企业决定创立时,多少有一些赌的心理,那么,当企业正式步入经营轨道,还持有投机侥幸的心理,则会危害匪浅。
  近年来,我国企业投机取巧于股票、房地产等领域,造成了太多的经济泡沫,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做长远打算,只顾自己赚钱,不管别人受害,只顾企业利益,不顾社会利益的恶性投机行为不仅危害社会,还把自己带入了绝境,一如贻害尚存的全球经济危机。
  亨特财团曾经是美国最有钱的企业之一,其第二代领导人,是老亨特的三个儿子邦克、哈巴特与拉马尔。他们虽然继承了父亲的巨额财产,但却没有继承他的精明强干。他们没有把精力放在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竞争力上,而是野心勃勃,梦想有一天能够投机成功,发笔横财。
  1979年春天,市场白银价格降到每盎司6美元,亨特三兄弟认为发财机会来到,于是动用财团几乎所有的资金,甚至不惜借债,囤进1亿盎司白银。
  一年后白银价格猛涨,但又很快暴跌。亨特兄弟尚未从庆功酒中醒过来,银价已跌到他们连1亿美元的贷款都无力偿付的地步。他们从此负债累累。由于缺乏资金,加上石油价格也暴跌,仅仅6年时间,亨特财团便一落千丈,毁于一旦。
  他们寄希望于投机,实际等于自掘坟墓。投机侥幸的心态大多相仿,主要是扩大和过分重视偶然性的作用。所以,克服与防止时主要应该在于正视事实,尊重客观规律,懂得偶然性不等于必然性,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把分析与判断建立在可行性之上。像如何取得政绩,如何提高效益,如何创造成绩,如何开拓前进等,都有规律可循,决不能等同于碰运气。
  总之,领导者捕捉决策时机的能力往往是决策成败的关键,这包括辨识时机,在别人不注意时、不注意处抓住时机,当机立断、随机应变。
  

第一节 领导者的决策重在拍板(1)
在领导者的决策过程中,拍板是最关键的一步。拍得对,前途无量,皆大欢喜;拍得不对,满盘皆输,前功尽弃。所以,如何拍板,怎样拍好板,对领导者来说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最后的拍板定案是极其艰难的,它不仅要求领导者有充分的资讯和丰富的经验知识这些“硬件”,还需要领导者具备拍板的视野和心机这种“软件”。同时,还要求领导者具备一定的决策技巧。
  拍板的领导者在酝酿、思考宏观战略决策的时候,要高瞻远瞩,大局在胸。在研究设计重大战略方案时,要能够从宏观上、从开放和创新的角度上思考和研究问题,掌握总体情况做到大局在胸,对宏观创新态势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拍板出正确的决策来。
  领导者站在最高指挥台上,所做的事情理应从大局出发。宽广的胸襟与广阔的视野、战略思维、统筹全局、善于掌握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是杰出领导者必备的素质。要树立全局眼光抓重点,找中心,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平衡、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例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既要考虑经济效益,又要考虑社会效益。要做到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结合。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要懂得如何抓大,而且善于放小。抓大就是上面说的对那些关系全局和长远的工作紧抓不放;放小则是对那些局部、枝节的东西要通过授权、分权,大胆交给下级去做。
  古人云:“事有大小,有先后。察其小,忽其大;先其所后,后其所先,皆不可适治。”要正确处理大与小的问题,要有所作为,有所不为;放小才能抓大,抓大事、大局、大势。把小的问题放给下属去做,才能让领导者有时间、有精力去对那些关乎大的事情做出判断和选择。
  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轻重主次,那么,不但大事做不好,小事做起来也不会顺利。
  不过话说回来,小事并非无足轻重,它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不是领导可以甩手不管的事情。大和小是相比较而言的一对矛盾,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大,也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小,大还是小要看问题是处在哪个层面上。
  因此,对于领导来说,就是抓或者放的问题。通俗地说,决断是领导者为了解某种问题下定决心,做出决定。既然是为了解决问题,这种决心、决定就不应是心血来潮或随心所欲,必须要对实际情况有所认识和了解,必须使自己的方法措施合乎客观。那就先要有谋,在谋的基础上进行。谋得正确,断才能正确,有成效。
  如果把领导比作一只鸟,那么谋与断就是他的两翼。倘若他知道飞行的目的地,但是没有了翅膀,就永远到达不了。拿破仑说:“要在一个人身上发现伟大将领所具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