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看岳飞--品南宋中兴 >

第18章

看岳飞--品南宋中兴-第18章

小说: 看岳飞--品南宋中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叫广德军)——浙江省北部湖州地区的安吉县——浙江省北部湖州地区的湖州市一带,直取杭州。

  趁着金军主力南下的机会,岳飞、刘经两部终于找到了捏软柿子的感觉,先后收复广德、建平、溧阳市(县级市)等地,堪称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作者题外话: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第4节  赵九龄巧言令色,岳鹏举愿作党的一块砖
1130年正月的一天,岳飞正在一片空地上操练新招募的人马,忽听得亲兵前来禀报有故人求见。

  “故人?”岳飞的脑海中打出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何等模样?”

  “一个书生。”亲兵随口应道。

  “书生?”一听要见自己的人是个书生,刚刚还有些兴致的岳鹏举顿觉索然无味,下意识地轻轻晃了晃脑袋,别转过脸去,漫不经心地答道:“让张宪、李廷珪他们招呼一下吧,我这里还有要紧事,无……”话还未说完,岳飞忽然像想起什么似地摆了摆手:“慢!”,随即转过身来,向正抻着脖子听的亲兵连说了两句:“有请!有请!”说罢,便捋了捋袖子,正了正头顶的小帽,随那亲兵去了。

  但见来访者大约四十岁左右年纪,头戴一顶方筒状东坡巾,身着一袭蓝绸的宽身袍衫,手持一柄牙骨折扇。虽面色清廋、颌下少须,但双眸中却隐着股令人振奋的寒光。

  “九龄兄!”岳飞的嘴角咧开了一个充满惊讶感的弧度。

  令人有些意想不到的是,前来拜访者是岳飞当年的同事——河北西路招抚司干办公事赵九龄。

  “与赵干办一别数载,不料竟在此间相逢,想煞岳某了!”岳飞上前一把拽过赵九龄的双手,诧异而感慨地说道。

  “哎!贤弟说笑了,如今赵某只是一介平头布衣,哪像贤弟,手握上万大军,坐镇一方啊!”说罢,伤感而打趣地大笑起来。

  与诸将一一见过后,赵九龄试探性地问道:“如今岳贤弟已是威名远播,不知意——欲——何——为啊!”老赵故意加重了“意欲何为”这四个字的语气,说罢,偷偷瞅了眼岳飞,观察其表情变化。

  “哎!僧多粥少,愚弟我也是焦头烂额啊!” 岳飞半闭着眼睛,将身子向椅背上一靠,不无忧虑地说道。

  原来,由于岳飞、刘经两部军队在广德县境内不断壮大,士卒已经不下一万人,再加上家属,约有两万以上。当时宋高宗赵构被金军追得到海上玩漂流去了,这支万人军队得不到正常给养,经常是早餐和午餐放在一起吃,还不管饱。至于夜宵,则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标准给免了。因此,粮食成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见岳飞没有领悟自己的意思,赵九龄低头想了一会后,拿起茶杯品了品刚沏好的香茶,这才微微抬起头:“如今圣上远遁海外,而贤弟已今非昔比,不知是要溃而为寇,还是……”边说,便将茶杯慢慢地放在了几案上,注视着岳飞。

  一听这话,岳飞“腾”地站起身来:“赵兄小瞧岳某,鹏举岂是那不忠不义之人!”

  “鹏举此言差矣!”赵九龄摆了摆手,示意岳飞坐下:“愚兄倒是信得过贤弟,只恐你的部下贪图一时的快活,而由你不得啊!”言毕,扫了眼诸将。

  这句话正说到了一些人的心里,见老赵的目光“射”来,许多人反射性地低下了头,气氛立时显得有些尴尬。

  原来,由于岳飞勇力过人,且威望较高,一些溃军将领欲推其为主将,或投靠金廷、或落草为寇。

  见赵九龄用一种半信半疑的目光看着自己,岳飞厉声说道:“为朝廷立功、收复中原,乃岳某平生之夙愿,赵兄勿怀。”稍顿了一会,岳鹏举用威严的目光,环视着诸将:“若有再敢言投靠金人或落草为寇者,立斩不赦,绝不姑息养奸!”

  看到岳鹏举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赵九龄这才释然,微笑着点了点头,与身边的亲随交换了一下眼色后,说明了来意。原来,赵九龄是受常州知府周玘、宜兴知县钱湛之邀,前来恭请岳飞到宜兴一带驻兵。

  正在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发愁的诸将听说宜兴一带粮储丰富,不仅管好,还管饱,不觉得一片欢声鹊起……

  “不过,还有些许小事需要麻烦下各位老大。”看到诸将都在兴头上,赵九龄半卖关子、半打趣地说道。

  见赵九龄微微蹙起了浓眉,好像有些为难,岳飞怔了一下,问道:“赵兄何事但讲无妨。”

  “目前宜兴尚有四处顽匪,需大军剿平。不知贤弟肯否?”赵九龄求助似地问道。

  “哈哈哈……”岳飞爽朗地大笑起来:“金狗尚且不怕,更何况区区几个鼠臭蚊蝇。”
  作者题外话: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5节  以少胜多镇张充,恩威并施抚郭吉
1130年2月初,岳飞率领“干办公事”王敏求、第六正将郭青两人来到匪首张充的山寨旁,在距离寨门约五十米远时,向着把守寨门的小喽啰高声喊道:“请转告张威武,有故人求见。”

  大约一一袋烟的时间,寨门大开,二十余个壮汉蜂拥而至。其中为首的那个瞪着一双凶光闪闪的眼睛,如同大灰狼遇到小红帽一样,注视着岳飞等三人:“尔等何人?”

  岳鹏举望了望眼前的这只“纸老虎”,伸出舌头,舔了舔快要干裂的嘴唇,略微沉思了一下,趋前两步伐,轻轻一揖道:“张兄,不识故人否?”

  见走上前的岳飞,虽是一件不起眼的素衣裹挟着并不算魁梧的身体,却浑身上下散发着粗犷、彪悍的气息。张充不由得倒退了一步,紧握刀柄的手也在瞬间攥出了一把冷汗。

  “你是?”张威武诡异地裂开了嘴角,虽脸露狐疑、惊恐之色,可定睛一看,见对方只有三个人,握刀柄的手却又不由得松了一下。

  就在这稍微一迟疑间,岳飞如闪电般抽出腰刀,跨前两刀,将刚刚放松警惕,还没回过神来的老张击倒在地。

  看到这眼前突发的一幕,众匪徒们立时懵了。其中胆小的几个拿武器的手不稳地抖了几下后,竟呆怔怔地看着岳飞三人。有一个稍微机灵点,外号叫“大傻缺”的惯匪扔下如烧火棍般的武器,转身欲轻装逃跑。可刚一抬腿,却又不得不顿了下来。

  只听得周围鼓声、喊杀声四起,许多宋军将士如冲刺般杀来……

  再表前去湖伏镇招降郭吉的幕僚于鹏,一人一马径自来到老郭的帐中。

  听说岳飞亲统上万大军压境,草草看完信的郭吉惊愕地抬起头。见身边的几位首领或玩世不恭地瞅着自己、或认命般地点了点头,老郭的脸上立即闪过了几分尴尬。

  停了片刻,郭吉讪笑道:“岳统制之命,怎敢不从?但,马家渡一战,郭某有负圣恩,自知有脱逃之罪,不知……”说罢,不自然地笑了笑,露出了为难之色。

  “将功补过,为时不晚啊!”于鹏一脸的诚恳。

  一听这话,郭吉狡黠地闪了闪并不太大的眼睛:“既如此,卑职明日将亲率所部前去谢罪。”

  “敬听佳音!”于鹏兴奋地站了起来。

  看着老于充满兴奋和自信的背影,郭吉的嘴角向上挑起,漾出了轻蔑的冷笑。

  原来,这是喜欢玩路子的老郭用的一个“缓兵之计”,欲达到全身而退的目的。结果是弄巧成拙,在逃跑途中反被部下所杀。

  迅速剿灭了四支顽匪,岳飞所部扩大至两万余人,成为了江浙地区的一支劲旅。
  作者题外话: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6节  锥子出头,转战莺莺细语之吴越;雏鹰展翅,直取六朝古都南京(1)
再表突入长江以南的金兵——完颜宗弼所部。虽经过几个月的“搜山检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是鸭子孵小鸡 ——白忙活,并未达到活捉宋高宗赵构的战略目的。 

  “搜山检海”备注:此次突入长江以南的完颜宗弼所部,追赵构、跨江河、越天险、破关隘、捣城池、搜山川、入大海,可谓是无坚不摧,无敌不克。时间之短、战线之长、地域之广,都出人意料,金人称之为“搜山检海”捉赵构。此役大大振奋金国朝野,使完颜宗弼一战成名。

  1130年2月,不习水战及畏惧酷暑的金军,不得不从浙江省北部的杭州一带撤军。因此次所获颇丰(指掳掠的财物),所以重载难负的少数民族同胞并未按原路返回(指江苏南京——广德——浙江杭州这一条陆路),而是改走水路(指走从杭州到镇江这一段运河),企图将掳掠来的财物通过运河进入长江。这便给了原本处于望风而逃状态的南宋军队,提供了一个“证明自己还行”的锻炼机会。

  金军北撤的消息,如同一阵妖风般吹到了常州知府周杞的耳朵里。手足无措的老周,急忙招幕僚赵九龄商议对策。

  赵九龄还未走近门口,周杞就如同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三步并作两步迎了出来,一边走一边非常谦虚地喊道:“九龄兄,九龄兄,你可来了!”

  看到老周心急火燎的样子,赵九龄瞟了一眼,微勾嘴角,淡笑了一下:“周大人何故惊慌?”

  “哎!完颜宗弼这个驴杀的,放着好好的陆路不走,却偏要装游泳健将改走水路,叫愚弟如何是好啊!”边说,边如家庭妇女般将两手呈外八字摊开,嘴角扯起了一抹要哭的弧度。

  见敌兵未到,己方的守臣就已经乱了方寸,老赵的心头不禁一凉,两道寒眉紧蹙,冷哼了一声道:“虏人此次乃是北撤,兵锋已是锐减。况,我常州地区尚有数万甲士,必保大人无忧。”稍停了一下,赵九龄努力压了压内心的不快:“为确保万无一失,自家即时前往宜兴,请岳统制(指岳飞)助战。”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周玘叠声叫好。

  “只是,为阻虏人北撤,大人当开闸泄水,使运河干涸。”赵九龄饶有担心地小声说道,也带着些许的恳求。

  周杞眼珠一转,心思在周转间,口是心非道:“本官这就去料理,九龄兄莫担忧。”

  见周杞应了自己,老赵拱了拱手,旋身而去。疾走了几步,忽然又缓缓转首,望着周玘,狐疑地皱起了眉头:“自家这就去了,大人莫忘开闸泄水啊!”

  “知道了!知道了!”老周一边不耐烦地挥了挥手,一边叠声应道。

  ……  ……  ……  ……   ……

  1130年3月9日,岳飞接到了南宋常州知府周杞的邀请函,约其在常州一带阻击北撤的金兵( 且欲据城坚守,扼虏人归路,悉死力以立奇功)。

  1130年3月10日,岳飞率领主力部队驰援常州。行至半路时,前方突然出现了一股人头攒动的“难民流”。

  凝眸望去,差点没把赵九龄的鼻子气得倒扣过去。而岳飞也是眸中闪烁着诧异,一副大跌眼镜、不知所云的样子。原来,“难民流”中为首的那位仁兄,正是常州知州周玘。

  想到在不到二十四小时前,周玘还信誓旦旦地想自己表示如何要与常州共存亡,赵九龄的心头如同突然遭遇重击一样,不禁一震,脸色也气得煞白。老赵坐在马上,勉强向周玘拱了拱手,面带揶揄之色道:“周大人,别来无恙啊!”

  听到这夹枪带棒、冷风热潮的话,周玘的脸颊一热,结结巴巴地说道:“本,本官,也是担心,担心岳统制赴援不及,恐生灵、生灵涂炭。”边说,边悄悄地拭了一把头上渗出的汗珠。

  赵九龄冷呵了一声,板起了脸,整个面庞似乎顿时失去了体温。

  “赵兄误会了,周大人也是为黎民之安危。”见气氛有些尴尬,一个叫李三的幕僚忙驱马上前,插嘴出来打句圆场。

  “嗯!……”见有人帮腔,也正怒火难当的岳鹏举侧首瞥去,冰冷的面孔,立即射出了寒光。

  虽然仅仅是被扫了一眼,但看到岳鹏举那过于冷峻的眼神,李三不禁在心里打了个寒战,随即比较谦虚地地缩了缩脖子,自觉地闭上了臭嘴。

  “大人可开闸泄水?”赵九龄好像刚刚从震怒中苏醒过来,忙追问道。

  “未,未曾。”周杞低垂螓首应道。

  原来,常州北面、今天镇江地区的丹阳市(县级市)境内有运河的水源——练湖,正所谓“放湖水一寸,则运河水长一尺”。然而,不知是由于惊慌失措,还是出现了短期的失忆反映,常州知州周杞在临逃跑前竟然忘记了要使金军的舟船皆不可行,而没有将练湖水放干。

  听了周玘的话,赵九龄怔了怔,片刻后,才无言一笑,又拱了拱手道:“大人真乃中兴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