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看岳飞--品南宋中兴 >

第17章

看岳飞--品南宋中兴-第17章

小说: 看岳飞--品南宋中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估计是熬夜累的。”岳鹏举暗想:“不服不行,温柔乡的威力是真大啊!”

  此时,杜充也略显得有些尴尬,挥挥手让那美人退下。

  老杜仔细听完了岳鹏举关于江防的陈述后,苦笑了一声:“鹏举啊!同宗公(指宗泽)相比,我杜公美的确不算是一个好官。但……”顿了顿,话锋一转:“朝中之事,又岂是你我之辈所能左右。”说罢,竟不顾一脸惊愕的岳飞,怅然而去……

  备注:杜充只是名义上的“江防总指挥”,当时行朝三大将中,张俊所部追随、护送皇帝,刘光世坐镇江州(今天的江苏九江)、韩世忠坐镇镇江府(今天的江苏镇江),结果是“刘光世远在九江不得使,韩世忠近在镇江不能使”。此外,签书枢密院事周望又任“两浙宣抚使,总兵守平江府(今天的江苏苏州)”。其实,直接归杜充指挥的兵力仅六万人。

  这也是宋廷内部在军队管理上始终坚持“互不统属”,以防止某个人军权过大的措施造成的。
  作者题外话: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 想看书来

第1节  大厦将倾,老杜无奈改户口(2)
杜充以酷吏而著称,手下将官见其如同米老鼠看到波斯猫、喜羊羊撞到灰太狼一样,唯恐避之不及。可此公却惟独对岳鹏举“情有独钟”,即便在其屡屡“犯上”的情况下,也总是能够网开一面,的确令世人称奇。

  1130年8月,金军第三次大举进攻赵构政权。1130年11月下旬,并未因失败而影响渡江心情的金中路军主力部队,从长江北岸慈湖镇以北的马家渡横渡长江。杜充急忙派陈淬、岳飞和以*流寇、农民军而颇得赏识的王四厢(王燮) 等将前去长江南岸堵截。正在酣战之际,同刘光世一样;都有“中国足球”之称;只能在国内装的王燮所部宋军竟临阵脱逃而导致宋军失利。

  接二连三的失利,使杜公美突然间意识到了头脑清醒的重要性:“这哪里是在打仗,简直就是在打猎。而更可悲的是,己方居然是被狩猎的对象。”

  几天来,老杜终于找到了热锅蚂蚁的感觉,他的心就好像被扔到了装满蛇蝎的瓦罐里,始终处于一种煎熬之中。他不仅一次又一次地扪心自问:“老天爷究竟对我是厚还是薄呢?若说薄,可我老杜一个从小扒粪车长大的,却位及人臣;若说厚,却又要留骂名于……”老杜不敢想,却又不得不想。

  不过,杜充也并非对小赵的“知遇之恩”无一丝半点的感激之情,最起码,还没有到绝情寡义的程度。可老板虽然待自己不薄,给的待遇也基本达到了可以让祖坟冒青烟的水准,但毕竟都是些同生命相比无足轻重的身外之物。失节,固然可耻;但失去生命,则意味着虚度此生。“用生命的代价去搏一个“烈丈夫”的美名,值吗?”一遍遍不停地追问,答案即将在彷徨、无助中揭晓……

  然而,想归想、做归做。在强敌压境面前,杜充没有选择临阵退缩,而是勇敢地迎了上去。

  1129年11月23日,即在岳飞引军南下的第二天,当部分军民还在浴血奋战时,老杜已经率领三千已经统一口径的亲兵渡过长江,到今天江北岸扬州地区的仪征市(当时叫真州)。不久后,杜充亲自匍匐在金军主将完颜昌帐前……

  “来者可是杜充吗?”骑在马上的完颜昌抖了抖缰绳,待战马兴奋地打了两个响鼻,不甘心地停下来后,才扬着脸、故作不知地问道。

  “正是微臣,哦不!罪,罪臣杜充……”杜充不自然地勉强挤出了一丝媚笑,发出了低得只有他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

  “闻得你乃大宋宰执、一代栋梁,何故投奔于我呢?”完颜昌在马背上哈低了腰,眯起了一双令人生厌的“耗子眼”,冲着“谦虚”地俯下身的杜公美一脸的坏笑。

  听到这充满戏谑之言,跪在地上的杜充将头埋得更深了,尴尬地回避着四周嘲弄的目光。好一会,才哆哆嗦嗦、结结巴巴地说出了能令高宗赵构气蹬腿的几句话:“杜、杜某,早想,早想与那无道、无道昏君分道扬镳、救民水火……”

  “哈哈哈哈哈……” 看着大宋一代宰执的狼狈样,宰执完颜昌开始时还比较给面子,只是侧着脸一抖一抖地闷笑,可听到最后,却一发而不可收拾,竟肆无忌惮地狂笑起来。

  老杜的云盘大脸象被针扎了一样,痛苦地抽搐着,半晌才恢复了平静……

  1129年11月27日,江苏南京陷落……

  我们无法知晓老杜改户口时的心情,也许临降前,他也真的很痛苦,甚至彷徨,但最后,却终于做出了留骂名于青史的选择……

  杜充,虽然不是高宗一朝奸党中的招牌式人物,论受关注的程度,也远在后来者居上的秦桧之下。但是在当时,他的投降的确起到了动摇军心、不战而屈己之兵的效果。据说当赵构听到了自己手下这位榜样式的人物弃主的消息后,虽然收回了老杜的那些高到几乎快到天花板了的“光荣称号”,但也为此而付出了“不食者累日”,只用凉水和臭豆腐充饥的代价,一副悔不当初的样子。

  马家渡之战失利、杜充投降,这两则雷人的消息相继出台后,南京周围的数万宋军几乎在瞬间彻底变成了自由职业者。以前的一切组织关系似乎都乱了套,有的入山为匪、有的就地为民、有的远走他乡、有的投靠金军……

  虽然终于享受到了可以自由行动的待遇,但天知道明天会是什么样,大家都在惶恐不安中焦急地等待着。
  作者题外话:本书作者qq号740342639,愿广结书友!

第2节  武夫陈词,岁月蹉跎何言愁
马家渡之战失利后,岳飞率领人马撤退至今天南京市东北的紫金山,1129年11月22日整军南下向南京东南方向、今天镇江地区句容市(县级市)境内的茅山一带行进。

  当时岳飞所部尚还隶属于坐镇南京的杜充,依据常规似乎应当是向南京靠拢与杜充的主力部队汇合,或据守紫金山——这座南京地区群山中的最高海拔、古金陵的东北屏障和咽喉之地。据后世史学家分析,岳飞引军南下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擅离职守,而是在当时南京地区大势已去的形势下及对老上级杜充(当时尚未投降)心灰意冷,为保存实力的一种无奈之举。果然,历史很快证明,重用杜充的确是高宗赵构嘴巴没毛的标志之一。

  当时与岳飞所部一起率军南下的尚有统制官刘经、扈成两军。对于三支部队之间的关系,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是大家公推岳飞为首领,但相互间的隶属关系并不明确,属于松散联盟系列;

  另一种认为三支部队是临时搭伙、互相取暖;三个首领平起平坐、彼此彼此、不分大小王。

  为避免与金军发生遭遇战,这支部队不得不选择一些平常连兔子拉屎都懒得去的地方,一路上抱怨声、长吁短叹声甚至是骂娘的声音不绝于耳。

  到达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名山之一 —— 茅山后,劳累了一天的将士们开始支架搭篷、洗脸做饭,然后便是倒头就睡,在梦乡中静静地等待着明天的降临。

  夜晚,辗转难眠的岳鹏举望着火盆中那忽闪忽闪的光亮、听着战友们那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心中一阵烦躁不安。最后索性穿好衣服,悄悄地走出了帐外,独自一人沐浴着凉意刺骨的山风,似乎是要用这山风来好好地压一压自己内心深处的那股燥热。

  对于老乡兼领导杜充的投降,岳飞并不感到非常意外。其实早在东京留守司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种不详的预感,所以也就谈不上有多么的痛彻心扉。目前最让他揪心的是两个问题:

  第一是越吃越少却始终得不到补充的粮草;

  第二就是军心:在这支近万人的队伍中,大部分都是其他各军的溃兵、散兵,兵源可谓是良莠不齐,没准哪一个就是金军派来的粽子(指间谍)。

  更让他感到可气的是,自己的前工友,已经开始“拉杆子”(指沦为盗匪)的戚方,居然秘密派人到自己这里招工来了,而且据说条件还挺优厚。不过,小虾、小蟹再折腾也翻不起大风大浪来,自己暂时还能以“一哥”的身份压住。因此最令岳鹏举感到忧心重重的还不是这些“四个兜”的士兵,而是名为下级,实则为盟友关系的扈成、刘经二将。

  扈成,是三个将领中资格最老的军人,思想简单、行为单一而执着,也就是俗称的死心眼。据说老扈和水泊梁山的“一丈青”扈三娘有些斩不断、理还乱的拐弯亲戚关系,因此在军队里也算是一个有名人做背景的中层干部。老扈对于大家经过海选后选出的首领岳飞颇感不服,固执地认为自己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当之无愧的“一哥”。所以强烈要求所部人马保持独立建制,与岳飞之间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工作关系。

  岳飞早已从扈成那“七个不服、八个不愤”的目光中得到了些许答案,知道这小子迟早要和自己闹掰。

  “该如何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呢?”岳飞暗自思量:“若采取极端的方式主动出击,将其制服,办法好是好,效果也会很明显,但缺点是副作用太大。眼下正是多事之秋,“同事之间操戈”会使本已不稳的军心雪上加霜。”

  想了许久,岳鹏举也没有想出一个既能解决眼前矛盾,还不至于挑起新的矛盾的良策:“没办法,只能以静制动,骑驴看唱本——走着瞧了。”

  次日清晨,岳飞简单地吃过早餐后,将诸将士们召集到一片空地上,开始了自海选胜出以来的第一次训话:“今乃多事之秋,若降而为虏,或溃而为寇,作恶于民,此便是偷生苟活,走身死名灭之途。我辈惟有忠义报国、名垂丹青以共勉。”

  会场上鸦雀无声,早无了往日的嘈杂,静得似乎能够清楚而真切地感受到每个人那有节奏的呼吸声……

  “而今番人的铁骑已经杀遍了黄河南北,占领了长江两岸,他们不仅要占我们的土地,还要娶我们的媳妇、打我们的娃,我们还能再忍吗?还能再退吗?还能再去当土匪吗?”说到动情处,平素给人“冷男”感觉的岳飞竟已泪流满面。

  “不能!”“不能!”……全场一片群情激奋的声音,有的将士已经将刚刚收到的红头巾(戚方匪帮的标志)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这时,只见一个老妇颤悠悠地走了进来:“孩子,哦不!长官;长官啊!你们;你们可真是人民的子弟兵啊!”

  岳鹏举的慷慨陈词,令众官兵为之动容,军心暂时得到了稳定。

第3节  心胸狭隘,扈成私奔;移师广德,战神显威
几天后;大约是为了解决给养问题,岳飞、刘经、扈成三军离开茅山,向可“资粮于官”、今天的安徽省东南部宣城地区与江苏、浙江一带接壤的广德县(当时叫广德军)一带进军。但是在南下途中,三个人之间终于发生了分歧。

  产生分歧的原因很简单,也很传统——到底该谁说的算?毕竟,三个老大同时出现在士兵面前时,会令大家产生不知所云的效果;毕竟,士兵们不是幼儿园里的小孩,不大可能同时面对三个“阿姨”。解决问题的办法更简单——分家。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班底。扈成径自率军向今天江苏省常州地区的金坛市(县级市)一带出发,后为自己的老部下、已经沦为盗匪的戚方所害。

  岳飞、刘经两部所要进军的安徽广德,是南京通往浙江杭州的必经之路,用今天的话讲那就是一个具有着加油站性质的交通枢纽啊!

  1129年12月7日,金将完颜宗弼的主力大军自江苏南京直取广德。当时广德的南宋守臣周烈,是一位比较幼稚的老同志。对敌情竟然闭塞到了将来犯的敌军当成了扰民的游寇。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老周不仅没有像其他守臣那样或弃城而逃、或出门降敌,而是居然在没有摇头丸协助的前提下深刻体会到了发“嗨”的*,竟准备亲自出马去寻找有可能已经沦为劫匪的同事,来加以感化,以便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结果,因疏于防范而遭遇了被斩首的厄运。

  占领广德后不久,完颜宗弼只留下少许部队,主力则继续向杭州进军。

  备注:1129年11月27日,金军占领南京后兵分两路:一支偏师向西南方向的江西进军;主力部队向东南方向的浙江杭州进军。

  完颜宗弼领衔的主力军从南京出发,经南京地区的溧水县——安徽省东南部宣城地区与江苏、浙江一带接壤的广德县(当时叫广德军)——浙江省北部湖州地区的安吉县——浙江省北部湖州地区的湖州市一带,直取杭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