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87章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87章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公子,只是该如何审理?”
“呵呵,只审不断,天天审就行了,对于整个福建路,怎么着也该敲打敲打了。明rì我也会去府衙看看。袁先生,通知京城,令商业部立即发文,将味jīng列入可出口物品名录。”
叶梦鼎似懂非懂道:“只审不断?”
“没错!”
生意上的竞争,本身没有对错,只要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就可,但是蒲家倘若勾结官府,便形成了官商一体,这点是我不能接受的,试想下,商人怎么可能争得过官府,即便是后世,只要有官府的参与,公平竞争就是一句空话。
并非我认识林志雄所以我会帮他,对于海外的味jīng买卖,狮峰商行也没有明确交给哪家商行,蒲家也不是没有机会通过正常手段来争取,但是他们没有去联系味jīng的源头,反而利用官府的力量,这是我唯一的不喜之处。
离开同乐楼,东行一里左右,便是屏山。
屏山是福州三山之一,因为山峰形状像一座大屏风,所以称屏山。越王时在山麓建故都,所以又名越王山。宋代诗人陈轩诗曰: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屏山高62米,东南为冶山,旁有欧冶池,相传为chūn秋时欧冶子铸剑处,又称剑池,池旁还有欧冶亭、剑光阁以及观海亭、玉泉池等古迹。南麓有座建于宋代的寺庙,号称长江以南第一木构巨作的华林寺。西麓叫马牧山,有越王饮马池、琴石、金鸡井等,山颠有环峰亭、绝学寮、胜会亭、翠涛亭等。
林莹一边指路,一边不停地介绍着屏山的名胜,我们沿着山路缓缓上行,穿过不少亭落,很快就登上了屏山山顶,放眼看去,山顶呈广场状,正中有一座两层楼的建筑。
“公子,那里就是屏山的最高处,样楼,也是整个福州府的制高点。”林莹指着前面那座建筑道。
“样楼?这个名字怎么听着有些奇怪?”方灵问道。
“在福州府城新建之时,王恭先在屏山顶修建了一座谯楼,作为各城门楼建造的样本,所以称为样楼。”林莹解释道,“样楼是重檐歇山顶的双层城楼,高约6丈有余,是福州最高的建筑物,也是福州城正北的标志。样楼楼前的广场上有七口石缸,排列如北斗七星,称七星缸。看,那里就是了。”
绕过七星缸,我们登上了视野开阔的样楼。
此时,一轮明月高悬,远处望去,毫无遮拦,只见海面波澜不惊。
月sè的光芒轻轻地泻在这片海面上,似是给海面撒上了一片银光,微光粼粼的水面显得温柔而宁静,偶尔有微风轻吹,卷起细细的浪花,同时也带来少许咸湿的海cháo味。
海上明月,天涯此时。
面对如此心旷神怡之景,你可以什么都想,也可以什么都不想。
世事如果也能这般平和,该多好啊!
为什么人类会有数不清的烦恼?我是个普通的大学生,只想过平凡的生活,每天看着rì落rì出,只想伴随着菱杉一起慢慢变老,我不要穿越,不要做这个什么皇帝,更不想被守护者选中,守护者?我突然想到,菱杉的离去会不会也和守护者有关呢?
一时之间,我仿佛成为了守护者的试验品,心中顿时怒火丛生,脸sè也随之变得难看起来。
“哥,怎么呢,又想起你那位故人了吗?”身边的方灵及时出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会突然间变得暴躁起来,好在方灵及时言语,才使我脑海中渐渐恢复了清明:“哦,啊?灵儿,哥只是想起了一些往事。”
“哥,刚刚你的脸sè很不好,别想太多。”方灵有些担心地看着我道,“给我们唱首曲吧,好久没听了。”
“公子会唱曲?”林莹耳尖,听到后一下说了出来,不过顿时又觉唐突,脸sè绯红,好在有夜sè的掩护,倒是无人看见。
“好吧,那我就唱一首。”
我想起后世的一部电影插曲,这首曲子采用了古曲常用的“宫、商、角、徵、羽”,虽然我的嗓音不全,不过还是能够勉强唱对,唱完。
沧海一声笑
滔滔两岸cháo
浮沉随浪记今朝
苍天笑
纷纷世上cháo
谁负谁胜出天知晓
江山笑
烟雨遥
涛浪淘尽红尘俗世知多少
清风笑
竟惹寂寥
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
苍生笑
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痴痴笑笑
啦。。。。。
这首歌不长,但最后这个啦却很长,当我“啦”完时,大家都是睁大眼睛,齐齐地望着我。
袁棘等人虽然以前或多或少听我唱过歌,这首歌却是第一次听到,这时他们一定在想,这是皇帝唱的吗?听上去怎么都像是江湖中人的曲子啊,而且还是一首勘破人生之曲,说不寂寥,其实还是寂寥。
“神人也。”袁棘也想不出更好的词语,只能用陆秀夫之言来形容了。
林莹却是第一次听见歌声,而不是曲声,自是大为惊讶,一来愈发觉得我这个长老与众不同,二来也受到歌词的感染,竟然不知不觉地流下两滴清泪。
对于“歌声”最为了解的方灵浅浅一笑:“哥,我全都记住了,我们一起来再唱一遍吧。”
“嗯,灵儿,一起来。”
方灵清脆的歌声中夹杂着我低沉的嗓音,从寂静的山顶悄然飘逝。

第161章 蒙古帝师
 正文 第161章 蒙古帝师
第161章 蒙古帝师
每一栋楼,每一间房都有一处风水交集之地,这在天涯中被称之为端门。一般而言,房屋的端门相对固定,是藏风纳气的中枢位置,作用比之玄关,家具摆放的方位等更为重要,实为房屋之jīng髓,但因其虚无飘渺,所以一般的人是无法知道的。
燕京东北那间设有四绝心魔阵的小屋中,刘秉忠掐指一算,抬头望了望屋顶,暗自笑道,这屋里端门近rì来的变化是越来越频繁了,这次又跑到上面去了,四绝阵果然不凡,竟然能够改变端门的位置。
刘秉忠双脚轻轻一点,身体如凌燕般垂直上行,倒悬在屋顶中心,四名身着黑衣的护柱使者各自面对一座宝塔,手指微曲,结印而立,风云雷电四座宝塔周边隐隐约约地萦绕着少许烟雾,在塔基的长明油灯下显得无比诡秘。
“聚心,纳气。”
“是,大人。”四名黑衣人齐声应道。
五人嘴里念念有词,不一会,宝塔周围的烟雾开始明显多了起来,绕着宝塔不停地盘旋。
约莫一个时辰后,刘秉忠落在了地上,急促地喘了几口气,伸手拭去头上的汗水,盘腿坐下,那四名黑衣人也是满头大汗,跌坐于地,宝塔旁的烟雾随之淡化,又成隐约状。
“秉忠,进展不小啊。”屋外一个低沉的声音适时响起。
“神尊大人?”刘秉忠急忙出门相迎。
小屋外面是一间同样形状的空旷大屋,将小屋包含在其中。这间大屋没有任何摆设,似乎只是想将里面的小屋包围住。
刘秉忠看见走出轿子的印天涯,忙上前行礼道:“见过神尊大人。”
“恩,秉忠,顺利否?”
“神尊大人,一切顺利。”
“好,秉忠,四绝阵渐成,后续的数十rì中还需占用你大量时间和jīng力,本尊不知道会不会影响这座新城的建设进度?毕竟你是新城的总负责人。”
“大人,无妨,属下师兄已经到了,对于阳宅的建设,师兄更甚于我。”
“你师兄?是不是汪通玄大师?”
“正是。”
印天涯点点头道:“很好!汪通玄大师jīng通阳宅设计,杨琏真迦擅长yīn宅规划,都是我朝之高人,在这一方面无人可出其右。你师兄此次前来,本尊便可以放心让你专注四绝阵了。”
“大人,师兄这次是同其长子汪覆一道前来,如果说到我朝风水建筑业的高人,那汪覆才是真正的大师。”
“还能比其父更强吗?”
刘秉忠笑道:“大人,自古以来,yīn宅阳宅的根基完全不一,阳宅纳气,yīn宅藏风,所以这两者间各不相通,看yīn者不着阳,看阳者不见yīn,但汪覆却能两者兼修,行于yīn阳间而不迷乱。如果单论yīn阳,汪覆目前还略逊于其父及大祭司,属下认为,不出十年,那汪覆一定能成为此中的顶级大师。”
“善哉,我朝又多了一位准顶级大师,福分也,哈哈,好!秉忠,本尊要入宫觐见大汗了,这里你就多费心了。”
“神尊大人,但请放心,属下送大人。”
灰衣轿夫的速度极快,没多久便到了蒙古大汗忽必烈的临时行宫。守护行宫的蒙古卫士全都认识这顶坐轿,天涯神尊的坐轿,一路上护卫们尽皆敬礼示意,普天下也只有这一剩坐轿,可以在蒙古宫中畅行无阻。
轿子直接停在行宫中的议事庭前,四名灰衣轿夫神情淡定地站在坐轿周围,丝毫无视周边充满敬意的护卫们。
印天涯入内后向坐在正中的忽必烈微微施礼,随即双手抱拳,对着左手方的郝经一拜:“郝大人,本尊佩服。”
郝经慌忙起身还礼道:“神尊大人,您可折杀我了,郝某哪里担待得起。”
“郝大人高义,为了我天涯一名普通使者,竟然还得隐姓埋名,当受本尊这礼。”
“神尊大人,当rì若非乌力罕使者舍身相救,郝某哪能回来?郝某只不过延缓数年以真名示之,待乌力罕回归时再复名而已。”
印天涯当然知道郝经骨子里还是个汉人书生,对名声极其看重,今不得已为之,内心也是感激:“郝大人,乌力罕南下是其使命所在,大人不必放在心上。”
郝经还yù言语,却听上首的忽必烈金口一开:“郝爱卿,既然你执意,本汗也就不再强求,郝经听封。”
郝经拜倒于地:“臣郝经在。”
“本汗册封你为我朝帝师,凡见我蒙古百官,均自大上一级。”
郝经再拜道:“谢大汗厚爱。”
“自本汗起,我朝臣民今后皆以帝师称汝。”
印天涯微微一笑:“大汗圣明。”
“帝师,坐吧。今rì请二位前来,是想和你们商议下我朝未来的国策。帝师,你离开五年,我朝局势已是大不相同,这些rì子里你也了解了我朝的现状,和当初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本汗如今可以一言九鼎,再不用受他人的牵制了,帝师,你和本汗相识十年,现在到了该实现你心中抱负的时候了。”
郝经出生于乱世,饱受战乱之苦,因而自幼便有大治之理想,十年前为尚未掌握国柄的忽必烈所器重,但碍于对汉法持保守态度的大汗蒙哥,忽必烈未能即行采纳郝经的建策。此时,忽必烈身为蒙古大汗,自然能够左右乾坤,郝经掩饰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大汗,神尊大人,臣还记得十年前大汗之言,可行之时,尔自知之。这些年来,臣当初的建议有不少已经一一实现,臣今已得返,自当鞠躬尽瘁,以报大汗当年知遇之恩。”
“帝师,大汗雄才伟略,今再得先生之助,何愁大事不成。本尊不擅治国之道,还请帝师尽言。”印天涯有感于郝经对乌力罕的援手,难能客气地说道。
“大汗,神尊,唯今之策,臣有十条建议上奏。”郝经道,“这第一条,是国策之重,也是老生常谈,大汗yù做天下共主,就需无华无夷,普天之下,蒙古也好,汉人也罢,尽是大汗之子民,大汗铁骑所到之处,都是我朝之土,其族人也都是我朝之人。天之所以兴不在于地而在于人,不在于人而在于道,在于必行力为之其次。这第一条看似简单,却是最难实现,大汗可以凭借我朝铁骑之力,荡平天下,然却不可久治。臣以为,唯有大中国之道,方为千秋霸业之始。臣之它策均是立于此点,如若此议不通,则后续无意义也。”
忽必烈神情凛然地注视着郝经,片刻后笑道:“帝师,你这秉xìng一点没改,还是如此固执,没问题,这点本汗应允了,本汗不仅仅是蒙古的大汗,也是这天下的大汗。”
郝经起身拜首道:“也就是大汗才有如此胸怀,臣服也。”
“哈哈,帝师,少拍马屁,继续。”
“这第二条建议,臣认为我朝眼下当积蓄国力,发展经济,暂且缓和与南朝之冲突,可以掠其余之小国资源,以富我朝,待时机成熟,先灭南朝,再图西北。我朝之野战军力已在南朝之上,但是要破其城镇,还需攻坚持久,所以必须准备充分,不动则已,动则一击必中。我蒙古立国时短,以战力建国,然经济是治国长久之本,却是我朝之薄弱,大汗当广招贤能,特别是汉人中的才俊,以充斥我朝,而我蒙古之人当虚心求教,学其jīng华。”
忽必烈点点头,认真地听着。
郝经继续道:“第三条承接第二条,军政分离。我蒙古原本军力甚强,此乃根本,不可松懈,军务上以枢密院为主,但政务上却是汉人之举领先,臣已知道大汗所设中书省,统管政务,如此甚好,对于汉人官员的任用,要做到用人不疑,千万不能以蒙制汉,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他们的长处。”

第162章 郝经十议
 正文 第162章 郝经十议
第162章 郝经十议
“用人之道在于用合适的人来做适合,的,的,的事。”郝经说到这里,突然发出一阵急促的咳嗽声,脸sè变得通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