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86章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86章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我的新军练成,有能力依照律法将这些官员全部拿下,也不过是逞一时之快,官吏都没了,整个国家谁来治理,那样的话估计又得乱上好几年,但如果继续任其发展,这大宋的墙角用不了多久,也会让这些蛀虫硕鼠们吞噬。更何况还有北方虎狼般的蒙古,随时会南下。
纵然没有强大的蒙古,我估计这大宋的江山也是气数已尽。
不过,有一点我还是非常非常欣慰的,这些贪官再怎么贪,其财产依旧在我朝境内,不像后世的贪官,不少人都弄出什么资产转移,妻儿钱财尽皆出国,就算要抓都抓不回来了。
就像这福建路,从制置使到下面的小吏,估计统统可以依法查办。但查完办完后,又该怎么办?总不至于让老百姓来个直选吧,这个似乎更不现实。
科技可以在瞬间完成革新,但mín zhǔ却只能循序渐进。
但是我来了,这是变数。无论如何,我都会变革的,毕竟我是守护者选中之人。
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着屋里的叶梦鼎和袁棘道:“叶爱卿,袁先生,朕和你们探讨一个问题。”
两人一惊,不知为何我突然又自称朕了。袁棘知道有事,对门外大声说道:“蓝羽,你和沈墨守在门口,任何人不能随意入内。”
叶梦鼎低声道:“陛下,请明言。”
“当今的官场你们都很清楚,自太祖帝始,我朝已近三百年。至今,官员越来越**,各地营私舞弊,党同异伐,所结之网纵横交错,欺上瞒下,以致朝中之令根本不能贯彻至地方。朕意yù改变现状,也一定会改。但是朕一直未有决心做出选择。今朕有几点想法,正好得闲,和两位探讨探讨。简单来讲,第一种方法是在全国各部各路依法清查所有违反律法之官吏;第二种,维持大局,抓典型,杀一儆百;第三种,截止某时,过去的既往不咎,再犯者罪加一等并彻查旧账。当然也可能有第四种,第五种,甚至更多。”
这第三种方式,我也是想了很久。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主梁就是斜的,下面的梁要是正了,反而挨打,这世上没有多少圣人,大多数人都会先为自己打算,当主梁斜压过来时,也只能斜着,这样才能不被主梁压垮。
如果先帝有贤明帝君只能,也不至于到今天这般局面了。
叶梦鼎久居官场,自然比袁棘更为熟悉:“陛下,这第一种方法臣以为明显不可取,如果按律查处,各地官府大约都剩不了几人了,所以臣偏向于第二种,至于第三种,臣一时还未想明。”
第三种方案也就是后世香港的廉政公署模式。
袁棘道:“陛下,臣认同第三种。”
“何故?”
“陛下,第一种方案,臣的看法和叶大人一致,第二种杀一儆百之说也不可取,因为目前不是处在贪污成风之初,而是已经到了贪污网状时期了,任何一个点都不足以破坏一张网,杀一是儆不了百的。这第三种,虽然新奇,但却可行。就如一个全身是病之人,无从下手的医生唯一能做的就是先要保证其生命安全,不能再有新的病症出现,等到将旧伤控制住后,再徐徐图之。陛下之第三种,一来可以打消官员们曾经贪污的顾虑,维持住现有官府的运行,二来也是一道底线,告诉他们,到此为止,越线者杀,这样,会从少数胆小之人开始,慢慢过渡到大多数人遵守秩序,当然这点应该先从上层官员开始,上梁渐渐正了,下梁自然会随着仿效的。”

第159章 重开南衙
 正文 第159章 重开南衙
第159章 重开南衙
袁棘虽说从不问政,但这番言语倒是甚合我意。
叶梦鼎道:“陛下,如果实行第三种方案,对于那些作jiān犯科,上贪国库,下掠百姓之官吏会不会太过宽容了?”
“是,也不是。”我停了停,严肃说道,“如果这些官员们从此守住底线,那他们过去的罪行就能得到赦免,这可以算作宽容吧,当然,前提是他们从此洗心革面,不再触犯我朝律法。但是,这其中也会有不少人,他们贪污成瘾,就像吸食五石散之人,明明被告知,这种东西吸多了会出现神经错乱,可是他们能忍得住吗?朕认为,他们还会继续吸食的,只是他们会忍耐一段时间,实在忍不住时,他们又会重新吸食了。一旦他们重新吸食,那我们便可以将他们依法处置,更会将他们的旧账翻出,彻底清查,到时这新帐旧账一起算,那就怪不得朕之无情了。这期间,对我们有利的就是时间上的先后了,比如,今天是福建路查处了几人,明天是成都府路送至刑部数人,只要不是同时爆发,那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来安排备选的官员了。”
叶梦鼎点点头道:“陛下,如此说来,这第三种方案也是有可取之处的。不过,陛下一旦定下来,那我朝后备官吏的储备人员就会显得严重不足了。”
“叶爱卿,你这点说得很对。”我赞同道,“要实施第三种方案,必须先解决两个最主要的问题,一是后备人员的问题,二是监察机制的问题。”
“恩,陛下圣明,只是这两点可都不容易啊。”
“朕也知道十分不易,但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去做吧。朕已经下定决心,变革我朝之陋习,只是没有下定决心,采取何种方式。”
“陛下,臣觉得眼下的监察机制并不适应这第三种方案。”叶梦鼎犹豫了下说道。
我知道叶梦鼎毕竟不像文天祥,袁棘等人,能够做到知无不言,笑笑道:“叶爱卿,朕这是在与你们在探讨,这里也不是宫里大殿,随意说之。”
叶梦鼎喝了口茶道:“陛下,我朝的监察御史编制为六人,分察六部百司,现改为八部百司,品级为从七品起,按照这六人之力,就连现有的部门都无法兼顾。如果要监察全国,这个机构不知要扩大多少倍啊,这是其一;其二,我朝官员常谓官官相护,这监察御史同中书省,吏部,刑部等部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监察御史毕竟也是人,而非圣人,这样难免就会导致监察御史台出现对人不对事的情形,甚至成为朝中重臣之间相互攻击的桥梁。”
历史上常有某某权臣指使某某监察御史弹劾某某大臣之事,而所弹劾之事真真假假,谁也弄不明白。要是遇到个糊涂昏君,这位大臣很有可能就此中枪倒地。百年前的岳飞不就是被秦桧指使的御史所弹劾,高宗复议后认可,最终冤死在风波亭里。
“叶爱卿,不管朕采用什么方法,这监察司都会重新设置的。”
“陛下,此事容臣回去后仔细想想。”
在古代的监察机构中,规模最广,名气最大的就得数明朝的锦衣卫了。我会借鉴其中的长处,但不会照搬,因为锦衣卫的权力实在太大,他们可以不经由正式司法机构的的审判过程,而处理审判并处罚犯人。
“恩,这事还需从长计议,或许还有更好的第四,第五种方案。至于新的监察部门,朕打算dú lì于现有的朝廷部门,直接挂在皇室名下。”
“是,陛下。”叶梦鼎想了想道,“陛下,那新的监察部门和刑部间有何关联?”
“这点朕仔细想过,新监察司只针对于我朝的官吏,而且只有监察检察权,并无处罚权,在监察司成立的同时,朕还打算重开南衙。”
“南衙?开封府吗?”
“正是在民间被称作开封府的南衙。针对朝廷各部各院百官,以及地方各路各州的官吏,监察司可以提起诉讼,而审理权则交由南衙,相关的官员律法制定交给刑部律法司,这样就会形成三者之间互相约束,避免了刑部或地方官府独自处理此类案件的问题。”
南衙和今天的法院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开封府的名声也是后人在描写包公时传出的,以致后世之人都知道宋朝有个开封府,至于原名南衙的机构反倒无人知晓了。
这有些类似后世的三权分立,但也仅仅是类似而已。三权分立,即为行政、司法、立法三大zhèng fǔ机构共同存在,地位平等且互相制衡的政治制度。封建社会的体制是皇权集中制,到了宋末,虽说有相权后权的扩张,分化了皇权的威势,以致在百官眼里,相权后权并不弱于皇权,但在百姓眼里,还是更加信任代表正统的皇权。所以要完全实行后世那种三权分立,是不可能的,而且在这般乱世之下,唯有强势的帝王,强势的zhèng fǔ才能将民心集中在一起,对内变革对外抗击蒙古。
叶梦鼎在官场数十年,对于这些问题的理解自然远远超过袁棘,听完后,很快陷入沉思之中。
我也不去打扰他,对袁棘说道:“先生,灵儿他们怎么还没回来?”
袁棘失笑道:“回陛下,这福州府虽然比不上京城,但也是座大型城市,加上名胜古迹不少,这才几个时辰,他们不会这么快的,陛下不会是担心他们了吧?”
“先生,朕确是有点担心,那姬痕泪等人不知会不会在附近?”
“应该不会,臣认为他们一击不中,又会回到暗中,重新寻找机会,所以不大会在公开场所露面。”
“但愿吧。”
方灵,文璋在林莹和陈渺的带领下,直逛到晚饭时才回到同乐楼,四人手里大包小袋,乱七八糟地拎了一堆,文璋一回来便大声叫道,这逛街简直比修炼还辛苦啊。
不过,方灵眼睛一瞪,文璋急忙改变了态度,“辛苦虽然辛苦,但却是十分值得的。”
林莹听罢,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文璋虽然年轻,但也能看出我对方灵的宠爱,自然不敢轻易得罪,何况方灵的确乖巧轻灵,如仙女般婉约优雅,身上有种别人没有的快乐感染力和亲和力,偶尔耍耍小xìng子,也是毫无恶意,和方灵一起,大家会觉得轻松愉快,所以如袁棘这般长者,又如文璋这般少年,对其都甚有好感,无不将其当做公主一般。
“小文璋,不和你计较了,哥,我和林姐姐都饿了,我们吃饭吧。”
“好好,吃饭,叶先生,你也在这里吃完再走吧。”
“是,公子。”叶梦鼎恭敬应道。
点菜重任当然又落到方灵身上,不过在同乐楼吃饭,一点也难不倒方灵,我喜欢吃什么菜,方灵是一清二楚,而且方灵也会照顾到袁棘,蓝羽等人的喜好。
林莹见我这个长老和蔼可亲,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架子,也慢慢放开了,毕竟是江湖儿女,话也开始多了起来,没有了当初那般羞涩之情。
“哥,今晚月sè不错,林姐姐建议我们晚上可以上屏山之顶去看看。”
“公子,在屏山的样楼上可以看见大海呢。”林莹接着道。
“是吗,那我们吃完饭就去爬山吧。”我笑笑。

第160章 沧海一声笑
 正文 第160章 沧海一声笑
第160章 沧海一声笑
刚吃完晚饭,就见林志雄匆匆而来。
“灵儿,你们先在附近走走,我和林志雄谈点事,一会我们在山下相会。”
“嗯,知道了。”
我看着焦急的林志雄道:“林老板,你在福州多年,有认识jīng通律法的讼师吗?”
“讼师?不认识。”林志雄摇摇头道,“不过,我倒是认识懂得律法之人,此人原来是福州府的一位幕僚,极擅我朝律法,只是,这个。。。。。。”
“林老板,何故吞吞吐吐?”
“呼延公子,讼师虽说自古就有,但在我朝衙门断案时已经很少出现了。”
“这是为何?”
林志雄奇怪地看了我一眼道:“公子,我朝衙门在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所以眼下在打官司时,已经没有什么讼师愿意出面当庭辩诉了。”
叶梦鼎也言道:“公子,的确如此。唐朝时,律法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若加增罪重,减诬告一等。讼师因其善辩,往往被官府视为扰乱民心的祸首,我朝延续了唐时律法,针对讼师之罚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讼师这个职业已基本消亡。”
最早的讼师出现在chūn秋战国时期,这些讼师擅长诉讼,jīng通律法,其辩论之术无人能敌,史书记载其往往“cāo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词”,并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所以在古代,“讼师”往往被视为影响社会和谐、挑词诉讼的不安定分子,为历代官府所不喜。
“原来如此。”我微一点头道,“林老板,明rì巳时过半你再去福州府提出诉讼,但你需要说服你那位朋友充当一次讼师,这次本公子保他无事。”
“还要上告,会有用吗?公子,你要知道,我上告的对象是福州船舶司,自古民告官,可是从未有胜数的啊。”
“林老板,你放心去告吧,明rì会有钦差大人现身。”
“钦差?”林志雄半信半疑道。
“不错,林老板,时间不多,你还是尽量去说服你那位朋友。”
林志雄点点头,知道也没有其它办法,又见我神sè自若,不像是开玩笑,应允后告辞而去。
“公子?”叶梦鼎不明所以问道。
“叶先生,你最近就充当下这钦差吧。”
“是,公子,只是该如何审理?”
“呵呵,只审不断,天天审就行了,对于整个福建路,怎么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