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穿越之帝王传奇 >

第38章

穿越之帝王传奇-第38章

小说: 穿越之帝王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1章 诚威镖局
 正文 第71章 诚威镖局
第71章 诚威镖局
对于宋理宗的这个弟弟赵与芮,也就是赵禥的亲身父亲,赵禥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自从六岁多过继给理宗帝后,两人就再也没有见过面,所以在赵禥的记忆中几乎为零,何况我这个外来者。我只是遵从谢道清之意,向其转告了太后的问候,希望他们低调行事,千万不要仗势欺人。
荣王赵与芮唯唯诺诺,一个劲地说好,从其言谈举止间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知足的王爷,也许同其幼年的艰辛生活有关吧。而赵禥的生母却始终含着泪水,一语不发。我知道这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思念,但却碍于儿子的身份,纵有千言万语,也只能藏在心里。
母亲,这是世上最寻常却又最伟大的称呼,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室贵胄,都毫无区别。
我心里一软,在离开时对着两位老人磕了三个响头,代赵禥还了这生育之恩。
迁葬仪式一直到下午申时三刻才全部结束,对于理宗而言,也算得上风光大葬了。
比起上次的国葬,我已经不再感到疲劳了,也许是连续几个月的练武,使得身子骨也强壮了不少。
同来的时候一样,禁军前行开道,随后是一众大臣的车辆,最后面是三百名御前侍卫拱卫在我的马车周围,袁棘和小七则时刻不离我的左右。
官道畅顺,尽管人数众多,倒也不慢。
我在马车上休息了一会对袁棘道:“先生,几个月下来,朕觉得这太祖长拳第三节似乎进展不大。”
“陛下,这第三节是练习力量和速度,可以说是整个太祖长拳中最为枯燥的,当年先师在教导臣时,也曾言道,练好长拳第三节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练,练至水到渠成。”
我点点头道:“看来朕最近有些松懈了。”
“陛下rì理万机,自然不似臣等空闲,陛下,那无影诀进展如何?”
“朕已经熟记口诀和步伐,只是根本达不到那种所谓的无影境界。”
“陛下莫急。”袁棘笑道,“陛下心系天下,也不必过于执着这武学一道。”
我笑笑不语,谁知道这赵禥的身体是否能撑过十年。
回到临安后恰逢朝会休息rì。
只是我也没有睡懒觉,一大早便匆匆忙忙来到狮峰商行,叫上萧天后一起向诚威镖局走去。
在袁棘的安排下,我私下离宫外出时,大都是坐在由龙牙保安部成员担任轿夫的轿子中。
我在会稽的这几天,方灵接到其父亲的回信,愿意同狮峰商行合作,毕竟没有人能禁得起成为行业老大的诱惑。
诚威镖局位于临安东部的一条小路尽头,小路两旁柳树成荫,郁郁葱葱,散发出阵阵清香,时不时还会飘下数朵白sè飞絮,就似雪花轻舞,让人回味一时。
这是座较为陈旧的院落,唯一吸引人的就是门前的一对石狮。
自唐宋开始,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喜欢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关于石狮镇宅,其目的是避邪纳吉。古人认为石狮子是可以驱魔避邪,所以最早用来镇守陵墓。这种人们心目中的灵兽,也被称作“避邪”。在人们的民俗生活中,石狮子不仅用来守卫大门,还有在乡间路口设立石狮子与“石敢当”有同样的功能,用以镇宅、避邪、禁压不祥和保护村寨的平安。所以,用石狮子来把大门可以避凶纳吉,抵御那些妖魔鬼怪之类带给人们的侵害,表现了人们祈求平安的心理要求。
我走出轿子时就看见这对石头狮子,威武雄壮,不过却觉得有些异样,但又说不出原因。
“哥!”在门口徘徊的方灵一见到我便大声叫道。
“灵儿,你这里不错啊,幽静清香。”
“恩,哥,喜欢这里以后就常来。”
“灵儿,快请客人进屋。”一个年近四旬的中年男子出现在门口言道。
“叔叔,灵儿给你们介绍下。这位就是呼延公子,哥,这位是我叔叔方晨邦,也是我诚威镖局的总镖头。”
方晨邦急忙双手抱拳道:“呼延公子,久仰久仰,请屋里坐。”
我也还礼道:“方总镖头,请。”
方灵泡好茶坐在方晨邦的下手,方晨邦做了个喝茶的手势道:“公子,请。”我端起茶杯,喝了数口赞道:“灵儿的茶艺越来越jīng湛了。”
方晨邦笑笑递给我一封信道:“呼延公子,这是灵儿他爹给公子的信。”
方灵父亲在信中说道,从灵儿那里知道呼延公子见识非凡,很愿意和狮峰商行合作,因此专门派总镖头前来洽谈。
我看完笑道:“方总镖头,灵儿父亲有没有说过怎样合作?”
“呼延公子,我大哥说公子见识高人一等,愿听公子之意。”
“那我就先说说我的想法,首先,我将狮峰商行的所有物品运输全都交给你们诚威镖局,你们需要给出最好的价格,其次就是深层次的合作。”
“这第一点没问题,但不知何谓深层次合作?”方晨邦问道。
“简单而言,就是由狮峰商行出资入股你们诚威镖局。”
“出资入股?呼延公子是想吞并我们诚威镖局吗?”方晨邦沉下脸道。
“总镖头误会了。”我笑笑道,“这不是吞并,是合作。我举个列子,比如要修建一座房屋,你自己做需要十天,我单独做也需要十天,而我们两人合作只需要三四天,这就是最简单的合作,也就是说壹加壹比贰要大,再举个例,你投入十两银子,一年呢也能赚回十两,我也一样,但是如果我们两人合作,仍然是各自投入十两的本钱,但一年下来我们一共赚了三十两,是不是比自己单打独斗要强?”
我知道这后世的股份合作方式放在这时的确有些超前,只能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对于诚威镖局,我看中的是其行走天下的网点,至于怎么个合作方式倒是其次了,但是如果要紧密,只有入股其中。
方晨邦和大多数人一样,思维远远跟不上,但又觉得我的例子有些道理:“呼延公子,那敢问这合作后的名称是叫诚威还是狮峰?”
“当然叫诚威了,因为你们诚威在这个行业有一定的知名度,这也算得上无形资产了。”
“无形资产?”方晨邦不懂:“呼延公子,在下有些糊涂,且容我思索。”
我指着萧天道:“方总镖头,这位是我商行的大掌柜萧天,你们可以互相商议下。总镖头,我能参观下你们镖局吗?”
“当然,灵儿,你陪呼延公子转转,我和萧兄弟再聊聊。”

第72章 临安大学
 正文 第72章 临安大学
第72章 临安大学
“这次的考生对于经济一道还是有不少见解啊,陛下,这十份答卷乃是臣与马大人翁大人等考官综合了省试殿试的成绩一致评选出来的,请陛下过目,钦定榜上三甲。”何基一边说着一边将十篇策论递给了我。
经济一道何基等人也都是纸上谈兵,自然不会jīng通。我接过答卷放在桌上道:“何爱卿,这数rì来你等辛苦了,朕立即审阅这些策论,明rì朝会结束后宣这十人到集英殿候旨。”
“是,陛下,这里还有最近几rì考生们上报的技能一览,请陛下过目。”
“好,何爱卿先坐下歇息,待朕看看这些答卷,小七,给何爱卿上茶。”
十份答卷不约而同地认为经济乃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标志,不过,大都只是在论证其重要xìng,至于如何发展经济却鲜有见解,这也不能怪这些考生,都没有现实的经验,自然难以表述出来。
我撕开姓名封印,韩震,徐康,陈子龙,薛聚成,施忠等入选者都是些陌生的名字。
我看到第七份答卷时,心里一动,原来真有这个姓氏。
“昝万寿,昝姓。”
昝万寿的姓氏奇怪罕见,其人在历史上的名声虽然远不及宋末三杰有名,但因其姓氏奇特,我倒也记得有这么一号人物。据清史记载,昝万寿,字天庆,尚书,昝居润后,仕四川安抚使,元兵至,协降不从,以忧愤死。
我翻开昝万寿的试卷,仔细看了起来。
昝万寿的文笔简洁粗狂,其策论的主题是,经济乃一国之本,也是一国兴旺之标志。朝廷当提倡多种模式并存的混合型经济,补农业单一之不足。农业虽然为立国之本,但仅此不足使国富民强,如前人所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就言明各地当因地制宜,发展适合自己区域的经济。古人还曾言到,士农工商,这种说法其实也已经指出了各行各业缺一不可,到我朝时,人们普遍重士农,轻工商,这实为曲解古人之意也。士农工商仅是平衡之道,而非名次排列,所以学生认为朝上在重士农之时,也需重工商,要做到这点,需从上而下,上行下才会仿。。。。。。
“呵呵,这昝万寿倒也和朕的想法有些一致。”我暗自想到。
“小七,文天祥到了吗?”我突然想起这前科状元。
“回官家,应该快了。”
我“恩”了一声,接着将剩余的三份答卷看完。
“报,文大人陆大人在外求见。”我差不多看完时,周公公前来禀报道。
“说曹cāo,曹cāo到,宣。”我笑道。
我将这些答卷递给刚进门的文天祥二人道:“宋瑞,君实,朕记得你们都是宝祐四年同榜进士,来一起看看今科前十名的答卷。”
文天祥陆秀夫接过答卷笑道:“陛下看来胸有成竹了吧。”
“恩,朕已看罢,你们先看吧。”
两人向何基行完弟子之礼,便认真看了起来。
当年,先帝理宗觉得文天祥的名字很吉利,高兴地说:“天祥,天祥,这是天降的吉祥,是宋朝有瑞气的预兆。”因此将殿试第七名的文天祥点为状元。
无独有偶,我也觉得今科殿试第七名昝万寿的名字很吉利,万寿二字对于我更是大有深意,不管怎样,赵禥在历史上还剩下十年寿命对我而言总不是什么好事,而昝万寿的名字正是万寿,呵呵,朕万寿,我朝万寿。
我接着看起考生们上报的一技之长,有说会木匠活,有的说会染布,有的说会看相,还有的说什么都会,总之是五花八门。
我见两人看完,便道:“三位爱卿都是朕的讲学,你们各自将你们心目中的三甲写在纸上,看看结果如何。”
三人速度很快,我接过三人所写的纸条,扫了一眼放在了桌上。
“何爱卿,最近身体还安康?”
何基听我突然关心其身体状况,感动道:“托陛下之福,老臣还算硬朗。”
我记得这何基卒于一二六八年,还有三年多的时间,我也想过让其回家颐养天年,只是这大学新创之际需要一位德高望重者来支撑门面,本来江万里也适合,只是被我派去筹建商业部,我想来想去也就何基最适合了:“朕知道你唯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朕打算任命你为大学首任院长,不知爱卿愿意否?”
何基毫不犹豫道:“陛下,臣已近八旬,报效陛下之rì不多已,臣定当鞠躬尽瘁,办好此大学,上报陛下,下为我朝学子开辟新路。”
“何爱卿。”我突然起身对何基行了个礼,“爱卿不畏年长,此举令朕感动,实为我朝表率,不过,爱卿不必鞠躬尽瘁,你只需把握方向即可,切不可事事亲为,爱卿的身体康健乃我朝之福,教学(上班)时间爱卿自行掌握,你可多提携年轻官员,让他们放手去做。”
何基那敢受我之礼,急忙跪下道:“臣多谢陛下关心,臣一定遵从陛下旨意行事。”
我扶起何基道:“何爱卿知道沈括吗?”
“当然知道,沈括沈大人还是臣祖父的好友。”
“呵呵,原来如此,朕打算让沈括后人进入大学,以助你一臂之力。”
“沈括后人,沈逸秋吗?”
“正是。”
“这小子啊,老臣识得,只是好多年不见了,沈逸秋可是个奇才,从小所想尽是匪夷所思之事,实不亚于当年的沈括沈大人,可堪重用,可堪重用啊,眼下这下子在何处?”
我笑道:“那沈逸秋现在在会稽,不rì即可到京,你们原本相识那就更好了。下面,朕来说说朕对这大学的构思。朕开办这所大学的目的已经说过,一为学术研究,二为培养人才。这学术研究不再局限于传统学说,凡是利于我朝的项目都可,所以朕会将此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综合xìng大学,大学分为不同的系别,比如,研究历史的归入一系,研究我朝地理风貌的,可归入地理一系,研究数字计算的为数学一系,如此类推。”
我将我拟定好的系别及其涵盖的内容交给了何基。
何基接过后似懂非懂道:“臣会按陛下思路仔细考量,另外还请陛下为这大学赐名。”
“既然在临安开办,就叫临安大学吧。”
“是,老臣遵旨,臣会尽快做出规划。”
“陛下,那是否可以将军事纳入其中?”陆秀夫突然插话道。
“呵呵,君实所言有理,只是朕不会将军事纳入这所大学。”
“这是为何?”
“朕会单独建立一所军事院校,专门为我朝培养中高级将领以及技术人才,只是时间还会延后。”
陆秀夫想了想道:“陛下圣明。”

第73章 新科三甲
 正文 第73章 新科三甲
第73章 新科三甲
集英殿位于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