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最高的战争 >

第5章

最高的战争-第5章

小说: 最高的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到增强。
  相比波音,空客这家拥有40多个国家员工的公司则没有什么等级划分,而且以多元化的组成为自豪。公司会反复告诉来访者,虽然组成复杂,但是公司却给予了员工平等的机会,使他们能够以不同的方式把工作做到最好。语言差异也不是问题,因为它的很多员工掌握了多国语言。英语是工作中的通用语言,尽管有些员工的英语说得不是很好。
  也有人假设过在80年代和90年代,波音可能会凭借自己的单一文化轻松地战胜拥有多民族文化的空客,但事实并非如此。正是由于对皮埃尔松的信任,有着不同商业文化的大型集团,或者说受到四个国家资助,但内部成员之间的利益相互冲突的这个组织才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空客创立的早期,每个政府都感觉必须要给予这个公司支持,它们让自己国家的航空公司——例如法国航空或者汉莎航空服从公司建造计划中的一切指令。由谁来掌权等各个问题和打算,都由四个国家共同进行裁定,这就要求它必须具备强烈的团队意识,而各国政府也的确做到了这点。它们的最终决策一般是交给行业里的专家来进行,虽然速度不快,但无疑是正确合理的。
  皮埃尔松曾经说过:“在这里成天都是争吵,我总是想方设法让大家的意见达成一致,这份工作太累了!”他58岁时就退休了,也没有解释为什么要这么早退休。人们普遍认为他是因为太累了才离开的(他总是说累,并且还清楚自己一直就患有心脏病)。皮埃尔松也很不愿意处理这个多国结构的公司的政治事务,在各个投资方的冲突中他总是首当其冲地受到影响,而且还要受到法国和德国两个首席执行官的指挥。“根本无法想像这个公司竟然会有两个首席执行官,”他离职后还会听到这样的议论,这句话恰到好处地描述了皮埃尔松一直以来的苦恼。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1章 行业霸主的挑战(8)
许多年来,皮埃尔松的大部分精力都耗费在平息纷争和化解矛盾上。他还需要主持更多的喷气运输机计划的创建工作,这些工作比任何一名与他类似的美国或欧洲管理者所处理过的都要多。罗伯特·鲍勃·艾里扎特(Robert Bob Alizart),一个曾与他共事多年的空客退休员工说:“空客需要皮埃尔松的组合能力和波音公司散漫的状况。”大多数空客的员工也这么认为,他们几年前就开始担心自己的公司的环境会变得让人难以忍受,因为空客想要打败波音的意向太强烈了,而他们也知道波音的商务客机研发部门人才济济,里面的员工都想要尽全力制造出世界上最好的飞机,要打倒这样的对手绝不会那么轻松。
  不过,波音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公司的高层在20世纪90年代末已经被一个喜欢规避风险的管理团队所掌管,它内部的大多数有才之士也对其管理十分失望。所有的人都觉得高层管理者们只是看重股东的利益,不愿意在新技术和新产品上进行投资。总裁约翰·麦克唐纳(John McDonnell)和前任首席执行官哈里·斯通塞弗(Harry C。 Stonecipher)都是公司最大的私人股东,从他们在位时起,波音里里外外的人就经常对公司的动向是否合理而产生质疑。
  2005年2月9日,一位波音的高级副主管说道:“这已经不是15年前我们所在的那家公司了,所有的人做的只是为了保护我们股东的利益。”他和其他人认为应该把产品生产和顾客服务放在首位,而不是股东利益,这才是企业提高利润空间的最佳生存之道。
  位于迪拜的阿联酋航空公司,这个世界上远程飞机最大的买家,它的总裁提姆·克拉克(Tim Clark)在2005年1月曾对《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发表过评论:“波音在如何带领公司迈入21世纪的这一发展问题上步履维艰,而它的对手空客却有更大的勇气,或者说更敢厚着脸皮推动自己的事业发展。可以说波音太过于考虑股东的利益了。”
  以上的这些说法大部分是符合实际的,不过关于空客势头猛增而波音却处于衰败的言论还是有些夸张,误导了大家对情况的了解,几个月之后某个事件的发生证明了这一点。在这个行业中,一次订单就有可能左右一个飞机建造商在某一领域的销售量,所以该业界的公司在订单的获取上竞争得非常激烈。他们能否长期地在竞争中成功或失败其实就像是一场赌博,一款新式的机型也许会在某个时期里受到大家的追捧,赢得掌声一片,在市场上销量巨大,但也有可能一瞬间受到冷落、难有出头之日。除非它所拥有的市场影响力巨大,让航空公司对它爱不释手,才有可能摆脱短时间就被淘汰的厄运。
  2003年12月,波音的管理层决定开始建造一款新式中型客机,这一举动很大程度上平息了各界的批判声,它的意思很明显:波音的管理层和董事会已经在决策中重视起新式飞机的研发和生产了。当然,公司内外质疑的声音仍然存在,但出现的频率少了很多,公司面对的舆论压力也没有以前那么大了。
  这款新式客机给波音带来了非凡的运气。虽然之前生产的一款客机,由于使用的设计理念很糟糕,导致世界上没有一家航空公司愿意购买,最终造成公司在两年时间里损失巨大。但是,一度决策有误的管理层从这上面吸取了一定的教训,无奈地决定生产另一款全新的机型——当时它的建造方案与这款做比较时被公司扔到了一边。之后情况却发生了逆转,新生产的飞机正好符合市场的需要,让波音在中型飞机市场重新占有了一席之地。
  2005年春季,波音开始凭借后来生产的那款新式客机——787向空客发动猛攻,抢夺对方的客户。一方面,波音向这些客户大量出售787客机;另一方面,这些客户却是空客在中型飞机市场上赖以生存的根本。对此,加拿大航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罗伯特·米尔顿(Robert Milton)透露了一些个人看法,他认为787使得市场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过不久之后,他在一盘空客的宣传影碟中又发表言论,声称任何运营商如果不使用空客的客机,那他的运营迟早会因为没有好的运输机器作为支撑而衰败下去。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1章 行业霸主的挑战(9)
在那个时候787还处于设计阶段,并没有成品机型生产出来,跟自己的航空公司客户约定的交货期也是在2008年夏季以后。但是,它的整体轮廓已经对外公布,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预示着只要生产阶段不发生什么严重的问题,这一机型的市场前景将会非常乐观。这使波音公司的士气得到极大的提升,股票价格也一路看涨。
  好像就在一夜之间,波音以前的种种麻烦就完全降临到了空客头上,把它推到了竞争失利的风口浪尖。在2005年6月中旬的巴黎航空展上,这种对空客的不利情况发展到了最高点。在那次展会的几天内,空客出人意料地宣布第一批A380巨型珍宝客机的交货期将被迫延长6个月——从2006年中期推迟到2007年初。看样子,空客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克服这款巨型飞机的一些技术难点,使它的性能达到当初公司向客户承诺的标准。但这次延期交货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空客必须向相关的航空公司客户赔偿几千万美元。
  新航的首席执行官周俊成就空客的这次赔偿事件发表评论时说道:“我们公司原本已经准备好了针对这款飞机进行飞行员培训、乘务员安排以及为它配备相应的技术人员,但是这次交货延期完全打乱了我们的运营计划。我以后将不会再从空客那里采购客机了……我们是一个要求严格的客机采购商,也希望空客是一个做事同样一丝不苟的飞机制造商。但事实并不是如此,空客这么做只能让我感觉到以后不能从它那里购买任何一架飞机了……根据事先订下的合同,我们有权要求赔偿。就像是坐计程车一样:坐得越远,要出的费用也就越高。交货期每往后推迟一个月,空客所要交的赔偿金额也就多增加一些。”
  之后不久,空客再次无奈地宣布交货期还将延迟更长的一段时间。原来,为了与787对抗,空客草率地将这款尚未设计完成的飞机向市场公布,并招揽航空公司订购,最后的苦果也只能由自己来承担。第二次延期通知充分暴露出该公司对整个市场的不负责任,这个令人尴尬的做法使得它严重受挫。有人认为,空客已经将自己所有的设计能力运用到了A380上,但还是没能完成这个新的尖端计划,这说明了这个公司弱点不少。
  糟糕的情况不仅如此,不久之后,空客的母公司——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的管理层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巴黎航空展之后几个月里,法国和德国的高层官员,以及董事会的权威人士之间一直在争论不休。原本公司的各个投资方都应享有同等的权利,正是为了保证这一点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才设有两名首席执行官和两名总裁,但这次飞机延期交货事件发生之后,德国投资方却开始怀疑法国投资方想要独揽公司的实际领导权,争论由此开始。
  早在2004年时,法国就推举诺尔·弗加德(Noel Forgeard)——皮埃尔松的继任人为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的下一任首席执行官之一。但另一个情况是,弗加德在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Jacques Chirac)的授意下,拼命劝说各方将这种由两人掌权的管理体制更改为一名首席执行官——当然是由他来担任了。而弗加德曾经有一段时间担任希拉克的工业顾问,这自然就让德国人对他的意图产生了怀疑。
  德国人在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的管理事务上制造矛盾,并不是因为反对只设置一名首席执行官,而是因为弗加德和巴黎曾经有过政治上的联系,觉得这个人选与自己的利益有所冲突。而德国的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则钟情于菲利普·凯默斯(Philippe Camus),希望能由他担此大任。凯默斯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法国人,担任过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只是在与弗加德的公众形象竞争中失败了。到最后,大家只好要求让一位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内部的一名高级行政人员担任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唯一的总裁。
  这时,弗加德公然批评那些想要与他抢夺宝座的人,认为他们阻止自己成为最高权力执行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他提示人们考虑一下以前有关圣西门(Saint…Simon)的一段历史事件——这个人曾经想要阴谋夺取路易十四(LouisⅩⅣ)的权力,一小股巴黎市的小势力在弗朗咖啡馆和弗格饭店以及慕尼黑的某些地方集结起来为他冲锋陷阵。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1章 行业霸主的挑战(10)
没有任何一方做出让步,这一僵局最终成为空客这一年过半时最为棘手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公司内部的团结,使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和空客在很多决策过程中不能再使用以前那套多方合作的方式。2005年6月下旬,这场管理层间的争斗终于得以平息,大家同意将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国防产业部门的管理者弗加德和托马斯·恩德斯(Thomas Enders)双双任命为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其他管理者的位置保持不变——至少表面上是这么做的。虽然希拉克赢得了部分胜利——他最支持的弗加德还是坐上了宝座,但还有另一个与之毫无关系的人也在主持着空客的大局,这又是他失败的一面。
  这次的任命结果是由于法国对于欧盟体制的抵抗而产生的,而不是基于这两个领导人的什么才华或能力。对于希拉克来说,他一直就在努力反对这种体制,这次其他人员对他所举荐的人一定程度上的反对,就是对他这种态度最为有力的挫败。这次的争论以法国在这一管理权力问题上向德国做出让步而结束,但时隔不久第二场政治纷争又开始了:德国投资方不愿意将手中的权力交给新任的首席执行官。虽然德国和法国在这个公司中权力相等,但法国一直就把空客看作自己管辖的公司,于是双方再次发生口角也就不可避免。
  一年之后,也就是2006年6月,公司又一次出现管理上的问题,A380工程中的一些失误给空客和欧洲航空防务航天公司带来的冲击比以前要严重得多。生产中出现的麻烦影响了整个计划的进程,管理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发了几个国家之间的###。这次,弗加德的处境就没有以前那么好了,他发表言论,将这次事件的原因归咎于德国工厂,但后来迫于压力(法国也对他这么做有所不满),他只能推翻自己先前所做的判断,并为此向公众道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