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红芍药 >

第19章

红芍药-第19章

小说: 红芍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在乱草窝里钻,在倒树干下爬,爬呀!爬呀!一直爬到一个堆了许多碎土碎石的松鼠洞口,巴什江和加丽亚才停了下来。他们一会儿跪在地下,一会儿趴在地上,认真而卖力地在土石堆里一个劲地刨,刨呀!刨呀!刨得满手、满身、满脸都是土。
  江涛、海尔汗等则蹲在一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
  他们不顾一切地专心刨土,刨呀!刨呀!忽然加丽亚从哥哥刨出来的黑土里,拾起了一小块宝石,她大声叫嚷:“找到了!找到了!”巴什江一把夺过去看了看,又在嘴上沾了点唾沫,往衣服上蹭了蹭,然后举起手来递给江涛问:“是它吗?”
  江涛一眼就看出是它,但为了对孩子们的发现表示慎重,他习惯地掏出放大镜,在密林里有些昏暗的光线下,仔细地察看了一遍,才肯定地回答:“是它!是它!!”
  巴什江和加丽亚高兴得一下子从地上爬起来,不约而同地向空中扬了一把土,然后争先恐后地指点说,在附近的好多土堆里,他们都见到过小松鼠从地下搬运出来的这种小块宝石。
  江涛、海尔汗等欣喜万分,他们真没想到那些活泼可爱的小松鼠,为了在树根下、在石缝中修筑巢穴,竟然用它那灵巧、有力的后腿,像扬沙机一般,把埋藏在地下的矿脉风化物随同泥土沙石推出洞口,给找矿开了小天窗;他们没有想到就在这杂草丛生的土堆里,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新发现;他们更没想到努尔巴拉献出的宝石,真成了找矿的重要线索,而两个天真无邪、憨直可爱的牧区儿童,真为评价16号矿脉立下了功劳。他们一人一个把巴什江和加丽亚抱了起来,真想把他们捧到云彩里去。
  高扬从树丛里钻过来,听过江涛等的介绍,看着两张被汗水和泥土抹花了的小脸蛋,也高兴得连忙掏出手绢来给他们擦脸。
  小松鼠创造的“奇迹”,既引起了地质队员们的兴趣,也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线索,他们寻踪觅迹,先后又从七八个松鼠洞口找到了大大小小十几块宝石。接着就在那些地段补挖探槽,终于发现地表浮土不厚,很快便挖到基岩,不仅每处都见到含矿岩体,而且可以在地下连成一片,足以证明江涛最初的推测是符合实际情况的,16号岩脉确实是一条不小的含矿矿脉,是一只烤全羊,而不是羊肉串。
  紧接着全队集中力量在16号矿脉打了一场歼灭战,大青山区委也派了些临时工来支援,工地上有的开展地形测量,有的进行地质填图,有的挖探槽,有的挖浅井……往日里空旷静寂的山林,如今测旗飞舞,人声沸腾,到处是欢乐的笑脸。
  像牧民找到了丰茂的草场,猎人发现了大群的黄羊,地质队员找到了新的矿脉,人人欢欣鼓舞,个个心花怒放。两个多月来笼罩着707队的沉闷和抑郁气氛一扫而光,特别是江涛、海尔汗、小刘、小张等一伙年轻人,更是备受鼓舞。有人还情不自禁地写了一首歌来抒发心中的激情:迎着清晨的薄雾,
  踏碎草上的露珠,
  万水千山寻宝藏,
  朝霞迎我上征途。
  用我们的歌声,
  唤醒沉睡的荒野;
  用我们的智慧,
  

第十二章 分道扬镳(3)
打开大地的宝库。
  我们的青春似火红,
  誓为祖国绘新图。
  松林蒙上了夜幕,
  月光洒满了山谷,
  深山探得宝藏归,
  歌声随着夜风舞。
  用我们的汗水,
  滴穿千层岩石;
  用我们的热情,
  融化万年冻土。
  祖国山河多富饶,
  喜看大地起宏图。随着歼灭战的进展,地矿队取得的地质资料越来越丰富,发现矿床的规模越来越大,矿石的质量也比预计的要好,可以初步评价它是一条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矿脉。
  16号矿脉评价速度的加快,除了地质队员们的艰苦努力之外,也包含着牧民群众的一份功绩:他们提供的线索,丰富了地质资料,开阔了找矿的视野;他们支援的劳力,加快了评价工作的速度,事实表明广大牧民群众确实是牧区找矿工作的得力助手。
  16号矿脉初战告捷,受到了地质分局的通报表扬。分局党委指示全队职工:一要尽早提交普查报告和详查建议,总结经验,准备在年终汇报会上交流;二要抓紧老矿硐的摸底工作,查找可以尽快恢复开采的矿硐,以满足我国国防科研等部门对矿石的急需;三要注意搜集信息,力求查明据传在临解放时未能偷运出境的一批宝石的下落。至于派谁去参加汇报会,从目前情势看非江涛莫属,所以余秋萍又为此耿耿于怀。
  本来,在巴什江、加丽亚领路上山时,余秋萍从心眼里就感到荒唐可笑,她见堂堂的专业技术员,竟然跟着无知的牧区小孩乱跑,真想过去数落几句。但见江涛一本正经的样子,不仅海尔汗等随声附和,盲目随从,而且,连高书记也很支持并跟去凑热闹,这才忍住嘴,未加阻拦。但她满有把握一心等着他们空手归来,想先看他们的笑话,再嘲笑他们的幼稚。
  谁知江涛不仅把新发现的矿物标本带了回来,而且指出见矿的地点正是在她曾做过否定结论的16号矿脉上,这对她确实是莫大的讽刺。她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心里经常愤愤的,脸上经常感到火辣辣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敷衍自己的面子,她视若无睹地对16号矿脉不再评论,并以外围普查需同时并举为由,没有加入集中打歼灭战的行列。她期望随着评价工作的进展,也许16号矿脉并不理想,那时她会更显得有先见之明。万一16号矿脉取得成果,那也不妨,因为只要有一段缓冲时间,她或许也能找到一条更好的矿脉,自己有了“本钱”也就有台阶了。
  不过,余秋萍故作镇静的时间并不长,在队务会上,高书记建议由江涛准备年终汇报,她突然像泄了气的皮球,感到后悔极了。在她的心目中,代表一个队到年终汇报会上去露脸是很光彩的事,如果能派自己去,既能体现组织的信任,显示自己的技术水平,又能在众多的领导和技术骨干中去活动活动,以期寻求一个更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空间。谁知这样一次难逢的机会,竟然轻而易举地落在了历史上有污点的对手身上,这难道不是高书记偏心眼么?她想,也许这位来队不久的书记还不了解江涛的底细,所以除了埋怨自己不走运之外只能怨天尤人,食不甘味,寝不安眠。不过她随即又警觉到吃后悔药已为时太晚,过分感情用事更会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她又竭力地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成天里仍然做出笑脸,看到江涛总要问长问短,遇到小玲玲总要抱起来亲热亲热,见到徐晓虹也要拉拉家常,寒暄寒暄,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但是,余秋萍毕竟是个感情比较外露、喜怒易形于色的人,所以她的情绪波动,并没有完全逃出人们的目光,高扬、刘明、徐晓虹,甚至哈尔甫,对她的反常状态,或多或少地都有所觉察,只不过各人的感觉不同罢了。
  因为平日喜欢说笑的余秋萍自队务会后,总是没精打采,谁问她,她都推说身体不适,而队医徐晓虹又查不出她有什么病症。她领着外围普查组,成天在山林里转,尽量把工作范围拉开,想撒大网网大鱼,希望找出几条好矿脉来。她不仅起早贪黑地拼命工作,而且还暗自草拟了一份汇报提纲夹在地质记录本里。
  

第十二章 分道扬镳(4)
果然,时隔不久,希望的火花就在余秋萍的眼前闪现了,在一个很大的岩脉露骨头上,发现了矿化现象,她惊喜得像发了疯,郁积在心底的欲火燃烧了起来,全身的细胞激动了起来。她不声不响地围着露头转了又转,看了又看,打下了一大堆标本,记录了一大堆现象,还特意给岩脉取了个吉利的编号——希望1号。她一直工作到黄昏还舍不得离开,在组里同志的催促下,虽然勉强地跟着往山下走,但走不多远便掉了队。大家叫她,她让大家先走一步,小伙子们不便问她有什么事,只好先回到营地,而她直到天黑都还没回来,组里的伙伴这才着急了。
  得悉余秋萍没有下山,高扬和刘明判断她可能因天黑迷路,立即吩咐徐晓虹和炊事班长老王等人,在伙房附近高地上生了一堆篝火,给她指示方向。又召集测量、地质人员摊开地形图,分析她的行动路线位置。因山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密林中猛兽出没、寒夜冷冻等情况,大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即组织了几个小组,按划定的路线,连夜上山,分头寻找。
  手电光在丛林里闪过一道道光束,呼唤声在山谷里引起一阵阵回音。但空旷的山野,除了野兽的哀嚎和夜风的呼啸声之外,像死水一般沉寂。
  午夜了,夜风带来细雨,飘洒在篝火上,发出“吱、吱”的响声。彻夜守候在篝火旁的老王和徐晓虹等人,心情十分焦急不安,他们不断地添加干柴,让篝火火势更旺,希望迷途的余秋萍能看到。区委书记得悉后,也骑马赶来询问情况,准备必要时发动牧民上山帮助搜寻。
  余秋萍在收工下山途中,一直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她盘算了一下,年终汇报会的时间一天天临近,自己要是能在开会之前,发现一条大矿脉,也赶写一篇有分量的报告,那不是还可以与江涛一争高下么?她暗自庆幸,也许是时来运转了吧,“希望1号”不正是自己一鸣惊人、出人头地的阶梯么?她一再提醒自己:事关个人前途,就该豁出命来干!于是余秋萍便断然离开了小组同志,打算返回山上去再弄清几个问题。
  森林里的天色,像魔术师手中的道具,说变就变。余秋萍下山时,那大树浓荫的缝隙里还透出玫瑰色的晚霞,及至她寻路返回时却已经挂上深灰色的天幕了。本来,密林间的道路就是野兽和畜群踩踏出来的羊肠小道,零落交错,不易分辨,再加上她想心事入了迷,以致最后连方向都搞不清了,迷迷糊糊地深一脚浅一脚乱走一气,转来转去怎么也找不到她的“希望1号”。这时,天色已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
  山林之夜,是野兽活动的天地:只听得远处哈熊在吼,饿狼在嗥,近处不知是马鹿还是黄羊在狂奔而过,绊动树枝哗啦啦响;偶尔还有松鼠在松枝上跳跃,摘松果的响声;最恐怖的还是猫头鹰的叫声,令人毛骨悚然。余秋萍心里一阵寒战,从幻想的迷雾中回到现实。她害怕极了,并且感到口也渴了,肚子也饿了。
  余秋萍摸黑在林里乱兜圈子,几个跟斗把脚摔伤了,疼得她连腿也不愿再迈。慌乱中她想起背包里有小半盒应急用的火柴,凭着野外生活常识,她顺手拾了几根干枯的松枝,想点燃照明,但一连划了十几根都无法直接点着,而盒里的火柴已所剩无几。正当她心急如焚的时候,忽又想起可以用纸来引火,伸手从背包里摸出地质记录本,但拿在手里又犹豫了,这是国家的资料啊!能烧吗?但转念又想,寻路下山要紧,半夜不归影响多不好,反正是自己的记录,以后还可以补记,于是撕下了几页来引火。
  松枝点着了,当一团不大的火光照明了眼前的一片松林时,她像是看到了得救的火光,心中一阵欣喜,以至夹在本子中的那两页她草拟的汇报提纲掉在地下也没有觉察。
  她举着松明找到下山的路后,火熄灭了。她循着小路一颠一颠地向营地走,虽然偶尔听见有呼唤她的声音,但她不愿答理,甚至走近营地发现了篝火,还反感地认为是小题大做,多此一举。她心想,晚归一会儿有什么了不起?值得如此大惊小怪让自己丢脸么?于是余秋萍故意避开人群,蹑手蹑脚地钻进自己的帐篷,不点灯、不着声,倒在床上,蒙头便睡。
  

第十二章 分道扬镳(5)
次日天色初明时,哈尔甫拾到她遗失的那两页纸,展开看后叠起来放进衣袋里。
  寻找她的人们回来后,与她同宿一帐篷的人发现她早已和衣躺在床上睡着了。同志们为她平安归来深感庆幸;但也有人责怪她既已归来为啥不露面打个招呼,害得大家为她操心找了一夜。
  不过队领导还是体谅她一夜受惊了。徐医生见她有些发烧,给她吃药、打针;炊事班王班长给她烧姜汤;哈尔甫给她端来了从牧民那里换来的鲜奶……同志们的情谊,团队的友爱,像和煦的阳光温暖人心。这一切让余秋萍一度非常感动,但很快地她又平静了下来,并渐渐地淡忘了。由于她念念不忘自己的心事,大约躺到九点左右,便急忙去找刘队长汇报她的新发现。当她走到队长帐篷门前,便听到哈科长正和刘队长谈论有关她的事,她急忙止步,把耳朵贴在门边仔细倾听着:
  开始是刘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