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玉带河畔 >

第6章

玉带河畔-第6章

小说: 玉带河畔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里看电视,往往都是看两集电视便挤在炕上嗑瓜子唠嗑。有时候起了兴致,小伙小媳妇们还能一晚上好几家来回窜着打扑克搓麻将。
  年过得很快,吃完元宵,出了十五,这个年也算过完了。
  看着山上的雪慢慢融化,河边的柳条缓缓抽着几分绿,林民便收拾出家把式开始上山剪条撑枝。林民种的这树苗去年便嫁接过,估计今年就能零星坐一些果儿,林民便想着这年里好好拾掇拾掇,争取明年能有个好收成。
  玉秀在家没什么事儿做,又不愿天天到街上跟一群婆娘媳妇嚼舌,便决定去妇女主任家领匹织活儿回来做。那时农村都不大富裕,妇女们想来点儿私房钱不容易,也有打着卖头发、养鸡生蛋的主意的,可那毕竟耗时间,头发几年卖不得一次,养鸡又多少耗麸子谷子。可织活儿不一样,村子里放的活儿有两种:一是碾花生皮,跟义务工是一块的,由队里统一做,这活儿做着轻巧,但来钱却不多,碾十斤花生米才五毛钱;二便是玉秀去领的这种织地毯的活计。地毯有大有小,越大越贵,但极少有人会去领,先不说家里没那么大的织机撑架子,再说大毯子耗时长,多数妇女家里都是有农活儿的,也没那个时间这么耗。
  可玉秀不同,她怀着孩子,林民又舍不得她做农活儿,连做饭洗衣服这样的家务活儿都要不得她动手。玉秀有的是时间,便想着去领张十五米长的地毯,回家慢慢织。这样的大毯子一张织下来少说也得四五个月,织完最少领三百块钱,要是织得好,针脚密实匀称,说不定价格还更高。
  妇女主任夫家姓胡,自己也是本村的,娘家姓解,村里人都叫她胡婶子,当然她更喜欢人家叫她解主任。解主任家住在丁槐村南片儿,门口就是村里最宽的马路,也是五日一集的大集所在地。是以,解主任家放活儿,不光是丁槐村的婆娘媳妇们做,连常来赶集的别村的媳妇姑娘们也有过来领活儿的。
  玉秀敲了敲门,便听到院里狼狗汪汪叫声,接着又听到屋里有人骂,声音响亮如同端了个广播喇叭一般。玉秀还没走进正屋,解主任便拖拉个鞋子出来了:“啊呀,是小李子他媳妇啊!快进来快进来,外面忒冷。”
  玉秀笑着喊了声解主任,又从兜里掏出一包黄袋子装的华丰方便面给正在炕上打滚不肯穿衣服的胡家儿子。解主任将玉秀拉进屋子,推到炕上坐,然后转身一巴掌糊到儿子屁股上骂道:“熊崽子,麻溜起来!再不起老娘还抽你!”
  那小子嗷嗷地叫了起来,声音很洪亮,可惜没有泪珠子。嚎叫的时候,还不忘一手紧抓着方便面,一手拿枕头衣服扔自己的亲娘。
  玉秀被那巴掌声儿震得只觉自家屁股也跟着隐隐有些作痛,再见那小子只是干嚎解主任却只是一味叫骂,顿时坐的有些忐忑。她以前在村里也不是没见过皮实孩子,可终究是人家家里的,人家爹妈教育孩子也都是关起门来在自己屋里,像现在这么尴尬地摆在跟前,她还真不知要说什么是好。
  解主任是个眼尖的,一眼便瞅出玉秀的不自在,便笑着唤自家对象将儿子抱到别屋去,压低声音笑道:“妹子是不是觉得俺打得怪狠的?嘿嘿,等你家娃儿出来了,养几年你就晓得了,这儿女啊,简直就是上辈子来讨债的冤家!有时让这小子气得,恨不得把他塞肚子里再生一遍才好。”
  玉秀笑着劝了几句,心里却也有些嘀咕,他们家兄弟姐妹也有四个,弟弟也算淘气,可却真没见有像眼前这个这么能作的。
  也是玉秀来的巧,解主任这里还真有个大活儿,要织一幅十八米长的八仙过海,上面八仙各有神态,下面紫气缭绕呈祥。据说这种大毯子是要卖到南方的,价格贵,要求也格外高。
  玉秀以前做姑娘时也来领过活儿,解主任知道玉秀的技术,只是拉着她说了一遍注意事项,又嘱咐道不要贪急,半年能织出来就行,针线一定要轧密了。然后又唤自家对象去仓库里帮着把线团图样什么的给玉秀搬回家。
  林民本不愿意玉秀挺着个大肚子整日里坐在小马扎上挑线分丝,可他打山上回来时玉秀已经将织机架了起来,又一幅小心翼翼地模样瞅着自己,生怕他会怪罪似的。一时心软,便应了下来,不过还是嘱咐了她几句,要时不时地出去走走,别累着自己。
  玉秀很是痛快地应了下来。

☆、苦菜花

作者有话要说:  小满初候苦菜秀,这个时候便是属于它们的时节。一朵朵金黄灿烂的花蕊,挂在纤细的茎子上,明明娇嫩无比,却性子里透着不管不顾,满是热烈地开放着。是谁给了你们勇气?是哪里带来的这份坚强?辛中带苦,却清热解毒,又是怎样的坚持才凝集了这些心向!——苦菜花
  不久便是立春,鲁东虽然位属北方,可毕竟也临着海,随着季节的变化,暖湿气流又开始渐渐滋润着这个小村庄。雪彻底地融化开了,隐隐间似乎可以寻到几棵早抽芽的小草。
  林宝又去了矿上,家里的农活儿便落在了林民跟老李头身上。这个时候要收拾的是苞米地,去年收庄稼时候只将苞米棒子跟秆子收了回去,地里还有一垄垄突起的根桩。
  林民的地种的果树,没什么要翻整的,老李头倒是种了五亩苞米,可是他却拉不下脸来唤大儿子来耕地。那五亩苞米是林民林宝兄弟俩种的,去年收了苞米,他只给林民送了两袋子玉米面,其他的除了交公粮外,全都卖了,钱一直在他这揣着,准备给林宝打家具用。
  要是去年,他还会觉得林民在矿上上班,挣得钱多,不差这俩钱儿。可现在林民把工作让给了林宝,自己变成了在家鼓弄庄稼的了,他又觉得这钱似乎应该分出些来给大儿子。
  老李头心里有事儿,见了林民自然就觉得别扭,张了好几次嘴都没把话说出来,直到林民大清早扛着镢头出现在他家门口,他才有些讪讪地赶出牛车来,爷儿俩去了地里。
  这春一开,地里农活儿便渐渐多了起来,先是翻地、施肥、平地、种花生,后又因着旱天,忙着抢水浇灌、去麦地里拔草追肥,这些尚未忙完,下地几个周的花生又开始鼓芽儿,得,再接着忙吧!待到大家好不容易有点儿闲头的时候,大队上又开始派义务工了。
  没有林宝在家,家里的活儿几乎落在了林民一个人身上。老李头看着大儿子白给自家干这干那,也有些过意不去,虽然最后仍没舍得将钱掏出来一分,却还是嘱咐着婆娘时不时地给玉秀送篮子鸡蛋过去。
  这几乎是李家这两年来最和谐的一段日子了。
  进了五月,天越来越热,玉秀的肚子也越来越鼓、越来越大。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怀了双胎。玉秀她大姐来看过妹子几次,瞅着玉秀圆圆的肚子,不停地嘱咐她多出门走动,别老窝在家里。
  玉秀嘴上应着,心里却想着要赶紧将那地毯子织完,省得过些日子坐了月子再动就有些不便宜了。
  可是孩子似乎格外着急。
  五月中旬快收麦子前的一日中午,玉秀坐在门口的老槐树下织毯子。织着织着,便感觉下腹坠坠的,身下有些湿,似乎想上厕所,又像是要来月事,她赶紧喊了声“婶子,俺肚子难受”。正在门口纳凉的几个婆子都是有经验的,一看这样便知晓这是要生了,忙合力将人抬回屋里,在炕上铺了些麦秆,又寻了张草席子铺在上边。
  玉秀肚子很大,可生的却很快。被从山上叫回来的林民、老李头夫妇还没进门,便听到有人喜气洋洋地报喜道:“小李子,你媳妇给你添了个千金!掂着倒不轻呢,快进去看看吧!”
  林民闻言,忙将锄头筐子扔到一边,乐呵呵地瞧自家闺女去了。
  原本还挺有兴致的老李头夫妇听说是个女娃,脸上顿时露出失望之色,他婆娘有些不高兴道:“可惜了俺那么多鸡蛋,也没养出个带把的来……”
  老李头瞪了她一眼,转身慢悠悠地回自己屋去了。
  玉秀醒来时已是晚饭时候了。灶上炖的老母鸡汤,咕嘟咕嘟地冒着香气,另一个锅里煮了一大锅鸡蛋。林民正蹲在炕头瞅着自家闺女乐呵呵地笑。
  玉秀问了句,“爹妈他们呢?”
  “管他们呢!你饿不饿?饿了就先给你盛碗鸡肉。”林民心眼粗,颇不在乎地回道。
  玉秀想起刚开始睡时,模模糊糊地听到不知哪个婶子说了句“可恨这俩做爷奶的,听说是个孙女,连进门看一眼都没有就自个儿回家了”,一时心里一阵楚酸,心道,指不定公公婆婆怎么埋怨自己呢!
  玉秀心里落了事儿,就没了吃饭的欲望,冲林民摇摇头道,“俺还不饿,你把孩子抱过来俺看看。”
  林民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放到媳妇怀里,喜滋滋道:“咱闺女可真不轻,解婶子刚才给称了称说八斤半呢,你看给她起个啥名儿好?”
  玉秀想着这半年多来林民对自己的照顾呵护,打心里觉得,自己没生出儿子来太对不住他,一听林民说要给孩子起名字,忙顺着回道:“你是做爸的,名字当然由你来起……”
  林民觉得这话有理,逗弄了一会儿孩子的小手心,想了想道:“咱闺女长这么白,跟天上的云彩似的,干脆小名儿叫云云,大名就叫青云,你看咋样?”李家子孙里,林民下一代的孩子按辈份来讲,中间一字皆取“青”字,有叫青国、青天、青军、青燕的等等不一。玉秀在心里默念了一下,觉得林民这名字起得还蛮不错,很适合闺女家,于是很高兴地逗怀里的娃娃道:“云云,俺家小云云……”
  小孩子刚出生,正睡着,这会子连眼睛都睁不开,可夫妻俩还是很高兴地凑在一起乐呵呵地逗弄着,一个说鼻子像他,一个说嘴巴随她,一副怎么爱都爱不够的模样。
  夫妻俩喜欢这孩子,可老李头两口却并不怎么稀罕。丁槐村李姓本家多去了,青字辈的娃也有七八个,可再多那也不是自己的嫡亲孙子,可恨老大媳妇只生了个赔钱货。
  第二天,按照习俗做爷爷的要到娘家去报喜。老李头却是上山干了半天活儿,快中午了才捎着一篮子红皮鸡蛋,骑着个自行车慢悠悠地去了钟家村。
  玉秀知道了这事儿,不免心里又难过了一番。
  林民也开始觉出老子娘的不喜,他倒没往重男轻女上去想,只想着小时候老李头对自己就不甚不待见,现在又不稀罕他闺女,只觉得老头子就是个心偏的。也算因为这,云云虽是个女娃,却打小就很得林民疼爱,甚至连后来出生的儿子雷达都不及这闺女得亲爹稀罕。
  玉秀的月子是林民伺候的,老李头婆娘只在一天中午头给送了一篮子鸡蛋一只老母鸡过来,还不及隔壁解家婶子送米给的多,更不用说进了门不过一袋烟的功夫孩子都没看一眼便走了。
  孩子过满月,是林民张罗的,邻居几个嫂子帮忙打的下手。后来老钟家村过来的嫂子实在看不下眼了,去老李头家闹了一场,老太太这才姗姗来迟地过来帮了会儿忙。吃饭的时候,却是连炕都没上便回了自家。
  村子里极少有男人伺候月子,林民好面子,每每去河里洗尿布时,怕撞上熟人,便选在大清早上没大有人下河的时候去洗。
  孩子两个半月时候闹肚子,在镇医院住了小半个月,婆家没个来看望送饭的不说,老李头仅来的一次还是叫林民回家浇地。
  ……
  如果说上次抢收音机的事儿让人生气,这次坐月子却真真让玉秀彻底寒了心。玉秀虽然打小死了亲娘,可是上边有哥姐疼着,下面小弟又是个懂事的,算是一直泡在蜜罐里长大的,没经历过这种整日躺在炕上干着急的事儿,也没见过这么刻薄不近人情的长辈。是以,每每看着林民笨手笨脚地照顾她跟云云,手忙脚乱地做饭洗衣,心里就觉得委屈。玉秀为这躲着林民偷偷哭了好几次,却不晓得自己那红红的眼圈早让人给发现了。
  林民心里也不舒服,满村子扒拉过来,就没见过自家爹娘这样的,就是有那不待见儿媳妇生闺女的,也没见人家婆婆一天不伺候月子啊!林民本觉得当年他娘只是碍于老李头的拳头不敢亲近他,现在看来,倒是两口子没一个打心眼里真疼他的了,但凡还记得他是他们的儿子,这会子就不会这般对他闺女——他们的亲孙女。
  人向来是不经琢磨的动物,有的想法一旦在心里形成,便会找千万条蛛丝马迹来证明它的正确性。因着玉秀坐月子的事儿,两家的关系又淡了下来。
  接下来抢收麦子时候,林民便安然地呆在家里伺候月子,要不就到自家果园里打理果树。老李头赶着牛车打他家门口经过了好几次,他愣是装着没看见,还趁着这段日子在屋后开了块菜园子种了茬夏白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