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生活浪花(科普随笔集) >

第13章

生活浪花(科普随笔集)-第13章

小说: 生活浪花(科普随笔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枇杷,已成了塘栖的一种著名特产,塘栖枇杷成了枇杷中的名品,塘栖也成为了国内著名的枇杷之乡。到现在,塘栖枇杷已拥有软条白沙、红毛丫头、大红袍、杨墩种、夹脚种等五大品种。

  ②“枇杷猪脚”的传说。古城乾州名菜很多,“枇杷猪脚”是其中之一。说起这“枇杷猪脚”,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乾州城地下住着一个龙姓家族,乾州至小溪桥是龙王宫殿,仙镇湾营住着仙女般的龙女,雅溪是太子殿,雅溪下到所里是龙宫的御花园,振武营地底下藏有三泉,湘泉城就是他们的御膳房了,那里能酿出最香的美酒,烧出最好的佳肴。

  一天,龙王最宠爱的太子爷正在太子殿看书,突然一阵有节奏的敲打声从水面传来,太子爷放下书,顺着声音寻去。眼前出现一位非常漂亮的姑娘,令他龙心大悦,长袖一舒,卷起阵阵清波,一个丰满、俊秀的村姑就到了龙宫。姑娘见了威武、英俊的龙太子,也芳心萌动,做了龙太子的媳妇,被封为穆英娘娘。

  龙太子得到了人间最美的姑娘,有才又有貌,自然欢天喜地,每天陪着去御花园散步,吟诗作画,还叫御膳房变着花样做各种美味佳肴来品尝。姑娘吃厌了御膳房的七十二般手艺。一天,她突然向龙太子撒娇说很久没吃到人间的猪脚肉了。龙太子就差虾兵虾将去买,猪脚买回来后,御膳房怎么做都不合村姑的口味,只好去请教龙太子。龙太子正和村姑在御花园散心,品尝香甜的枇杷。村姑告诉厨子,她想吃的猪脚肉就要像枇杷一样金黄莹亮、入口香浓、糯而不腻。厨子想啊想,几个时辰过去了,还是没有办法。隔壁酿酒房传来浓浓的酒香,厨子灵机一动,将糯米酿成甜酒后取其汁,均匀地抹在猪脚上,配以桂花、茴香、八角等佐料腌制三个时辰,装入砂罐后用木炭取文火慢慢焖,两个时辰过去,飘出浓浓的香味。掀盖一看,只见满罐猪脚如枇杷般金黄莹亮,入口香浓,糯而不腻,村姑顿时胃口大开,连说好吃,并记住了这道菜的烧制方法。

  一日,龙宫设宴为从东海归来的皇后接风洗尘,满桌的山珍海味令龙族们兴高采烈,当宫女端来最后一道菜时,龙王连声惊叹,问是何佳肴,太子连忙细说来由。龙王吃了一口,龙颜大悦,连说:“妙!妙!枇杷、猪脚妙!”于是,这道菜就有了正名“枇杷猪脚”,并成为龙宫名菜。

  龙宫再好,村姑也忘不了人间的爹和娘。因思念父母,龙太子陪同村姑回到雅溪娘家。失踪多日的女儿平安归来,还带来了英俊、壮实的女婿,爹娘自然满心欢喜,呼亲唤友,大宴宾客。村姑又亲自下厨做起龙宫名菜“枇杷猪脚”,人们吃得尽兴,推杯换盏,把龙太子灌得酩酊大醉,忽见房内金碧辉煌,一条龙蜷卧床上,亲朋大惊失色。龙太子被惊醒,因现出真身,无颜面对亲友,顾不上与村姑打招呼就匆匆回到了龙宫。村姑因是凡胎不能独自入宫,只好呆在家里,侍奉父母,与儿时的姐妹嬉戏,说一些龙宫的趣事,并教她们做“枇杷猪脚”。从此,“枇杷猪脚”便传开了。

  村姑生下三个儿子,因其父是龙太子,都唤作龙儿。因受母亲的影响,三个儿子最爱吃的菜就是“枇杷猪脚”,每次都要烧制大大一盆,吃得满头大汗,盆底朝天,“枇杷猪脚”好吃,养人,三个儿子都长得高大、结实,个个武艺高强。三个儿子为朝廷效命,打败了兴风作浪的乱贼成了大英雄,奉皇命去京城领赏。不料中了朝中奸臣的暗算,被昏庸的皇帝赐了毒酒。三个儿子死后,村姑悲痛万分,又思念远在龙宫的夫君,就再也不做“枇杷猪脚”了。从此,这道名菜失传了……

12 保健水果话说梅
梅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果实。我国是梅树的起源中心。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遗址出土了梅核,可见早在七八千年前人们就已采食梅子充饥。至少在夏商之际已开始人工种植。种质资源丰富,共计有205个品种。梅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黄酮和碱性矿物质等人体所必需的保健物质。被誉为保健食品。果实鲜食者少,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其加工品有咸梅干、话梅、糖青梅、清口梅、梅汁、梅酱、梅干、绿梅丝、梅醋、梅酒等。梅在医药上有多种用途。

  梅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果实。果实将成熟时采摘,其色青绿,称为青梅。青梅经烟熏烤或置笼内蒸后,其色乌黑,称为乌梅。

  我国是梅树的起源中心。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遗址出土了梅核,可见早在七八千年前人们就已采食梅子充饥。至少在夏商之际已开始人工种植。《夏小正·正月》(《夏小正》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古老的文献典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星象物候历。今本《夏小正》全文十二章,共四百多字,每章标题的月份从正月到十二月,共有118条简明扼要的“条文”。)即提到梅树开花。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一件铜鼎中,装满了炭化的梅核。梅核呈扁圆形,两端尖,长约10毫米,宽7毫米,厚5.5毫米,表面遍布蜂窝状凹点和沟纹,经鉴定与栽培的梅核相似。

  到了周秦时期,梅树的种植更为普遍。《诗经》中经常歌咏梅树,如“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秦风·终南》)、“墓门有梅,有鹗萃止”(《陈风·墓门》)、“谏#渥釉诿罚ā恫芊纭鸠》)”。表明在今天的陕西、河南、山东等地都遍植梅树。从四川省荥经县曾家沟和湖北省江陵县的战国墓中出土的梅核,亦可推测当时长江流域广泛分布有梅树。到了西汉,梅树的种植就更为普遍了。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江苏省邗江县胡场、广西贵县罗泊湾、广东省广州市皇帝岗等地的西汉墓中都出土了梅核。

  特别是在马王堆汉墓的许多陶罐里都发现了保存完好的梅核和梅干,部分果核还残留着厚厚的黑褐色果肉。果核坚硬,长16~18毫米,宽12~18毫米,厚12~14毫米,表面有蜂窝状凹点和沟纹,种仁褐色,外形完整。同时墓中出土的竹简上还记有梅、脯梅和元梅等名词。脯梅和元梅都是用梅果制成的加工果品,可见当时长江流域不但盛栽梅树,而且已经掌握梅果的加工技术,并精制成许多食品了。

  我国栽培果梅已有3000多年历史,种质资源丰富,共计有205个品种,其中白梅类13种,青梅类95种,红梅类83种,引进日本品种14种。分布地域范围较广,北自黄河流域南侧,南至广东沿海,西起西藏波密,东达台湾岛,共有18个省(市、区)有栽培种或野生种分布。目前,广东、台湾、广西、福建发展较快,浙江、云南、江苏等省市也在大面积栽培。据1995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栽培面积约万亩,总产量约万吨。梅喜欢温暖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在12~23℃的地区均可栽培。

  梅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黄酮和碱性矿物质等人体所必需的保健物质。其中含的苏氨酸等8种氨基酸和黄酮等极有利于人体蛋白质构成与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可防止心血管等疾病的产生,因此,被誉为保健食品。果实鲜食者少,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其加工品有咸梅干、话梅、糖青梅、清口梅、梅汁、梅酱、梅干、绿梅丝、梅醋、梅酒等。梅在医药上有多种用途。如咸梅有解热、防风寒的功效。乌梅干有治肺热久咳、虚热口渴、慢性腹泻、痢疾、胆道蛔虫、胆囊炎等功效。梅的花、叶、根、核仁等皆可入药。梅的木材坚韧而重,色泽美观,是优良的细木用材。

  梅子含有丰富的钙、镁、钾、钠、磷、铁、锰、铜、锌……等多样化矿物质。其中钙、磷等单位含量较其他种类水果高出甚多。此外青梅含有含量极高的柠檬酸,占青梅有机酸含量的85%以上。其他尚有苹果酸、草酸、琥珀酸…等有机酸。蛋白质含量更是草莓、柑橘的两倍以上,可以说青梅营养成分极为丰富,是一种绝佳的保健水果。

  梅的营养学分析: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实验证明,乌梅水煎液对炭疽杆菌、白喉和类白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皆有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宋内氏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霍乱弧菌等肠内致病菌也有效;其乙醇浸液对一些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及人型结核杆菌均有显著抗菌作用;乌梅水煎液在试管内对须疮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芽孢菌等致病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具有抗过敏作用。乌梅水煎剂及其合剂能减少豚鼠蛋白性休克的动物死亡数,对离体兔肠也有明显抑制作用,证明乌梅可以抗蛋白质过敏;促进胆汁分泌乌梅能够使胆囊收缩,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为治疗胆道蛔虫症之良药。解暑生津梅果肉含有较多的钾,用乌梅制作的酸梅汤,可防止汗出太多引起的低钾现象,如倦怠、乏力、嗜睡等,是清凉解暑生津的良品。具有防癌抗癌作用。乌梅体外试验对人体子宫颈癌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常食梅肉可以防癌抗癌,益寿延年。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胃酸过多者、外感咳嗽、湿热泻痢等忌食。

  梅的食疗作用。梅子性温、味甘、酸,入肝、脾、肺、大肠经;具有敛肺止咳、涩肠止泻、除烦静心、生津止渴、杀虫安蛔、止痛止血的作用;主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等病症。

  乌梅是半熟的梅子晾干而成的,在中国做药用。根据最近的研究,乌梅汤有杀死大肠菌、伤寒菌、副伤寒菌、霍乳菌及其他肠内病原菌的作用。下痢持续不止时,可饮用乌梅汤。乌梅可在大的中药店买到。乌梅5~10个加300公克的水,煎成半量饮用。

  梅子酒是以梅子于蒸馏酒(通常是米类蒸馏酒)里长时间浸泡入味的一种浸泡酒。也所以,酿得好的梅子酒,同时兼容了水果酒的果香甜柔、以及蒸馏酒的浓烈,两样风情交揉一体,遂格外令人沉醉。

  料:青梅10台斤(七分熟),冰糖60两,麦芽糖40两,米酒头lO瓶。做法:青梅清洗乾净,并充分晾乾。消毒过之玻璃罐,放入青梅、冰糖,再倒入酒,加以密封。经过4个月后即可打开饮用。

  我国医学典籍中,有关梅的药用记载,更加深了人们对梅的食疗作用的认识。

  《食疗本草》唐·孟诜(612—713)所撰,唐代食物药治病专书。书载:“嚎破水渍,以少蜜相和,止渴,霍乱心腹不安,及痢疾。治疟方多用之。”

  《本草纲目》(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为修改古代医书的错误而编,全书52卷,约200万言。):“敛肺涩肠,治久痢,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

  《本草求原》(岭南本草古籍之一):“治溲血,下血,诸血症,自汗,口燥咽干。”

  《本草拾遗》(公元741年,唐开元29年),陈藏器编著。:“去疾,去疟瘴,止渴调中,除冷痢,止吐逆。”

  梅子食用量:梅子属碱性食品。与酸性食物搭配可以改善人体的酸碱值,达到健康养生之目的。吃多少梅子才能平衡酸碱值?有一个简单方法供参考:身体重量除以13即是每天应吃几颗梅子或喝多少梅酒、汁、醋的量。例如:65公斤的人除以13等于5,则每天只要吃5颗梅子或50毫升的梅酒、梅汁就够了。

  梅与文化渊源悠久,有关梅的诗词、典故、传说,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趣味。

  唐·杜牧·《初春舟次》:“蒲根水暖雁初下,梅经香寒蜂未知。”

  宋·王安石·《西江月·红梅》:“梅红微嫌淡伫,天教薄与胭脂。真妃初出华清池,酒人琼姬半醉。东阁诗情易动,高楼玉管休吹。北人浑作杏花疑,惟有青枝不似。”

  宋·杨万里·《谢绍偿师邱宗卿杨梅》梅出稽山世少双。情知风味胜他杨。玉肌半醉生红粟。墨晕微深染紫裳。火齐堆盘珠径寸。醴泉浸齿蔗为浆。故人解寄吾家果。未变蓬莱阁下香。

  宋·曾几《在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宋·黄庭坚·《梅》带叶连枝摘未残。依依茶坞竹篱间。相如病渴应须此。莫与文君蹙远山。

  明·费宏·《食梅》夏木阴阴雨气寒。半黄微颗摘林端。齿输赤子先拚软。眉为苍生故自攒。调剂功微惭玉铉。赐沾恩重忆金盘。一株留取当阶树。赢得花时索笑看。

  明·徐阶·《杨梅》折来鹤顶红犹湿。剜破龙睛血未干。若使太真知此来。荔枝焉得到长安。

  清·王士祯·《董起男送风雨梅戏占为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