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 >

第25章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第25章

小说: 蒋介石王牌悍将张灵甫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象。蒋介石下部队视察,张灵甫作为部队长理所当然陪侍在侧,蒋介石也很想了解基层官兵的想法,他边走边沿路与张灵甫交谈,向他打听部队的教育训练状况,询问他对民心士气的看法,张灵甫有问必答,但无赘言。一番交谈之下,蒋介石发觉这个黄埔门生言语中肯切要,气宇不凡,不禁心生欢喜,临走前对张灵甫很是嘉许了一番。张灵甫小兴门外迎校长的插曲,在蒋介石的心目中挂上了号,为他日后成为蒋介石青睐的心腹爱将,埋下了契机。
  

第五节瘸腿将军(1)

  在74军,张灵甫有个绰号叫“张瘸子”,他走路有时用一根状似日本军刀的手杖,有人又戏称“拐公”,他自己则自号“跛叟”。据他的部下说,叫他“张瘸子”,不是嘲笑他的残疾的意思,而是显示对老上司的亲昵。是不是出于亲昵姑且不论,不过官兵们都知道,张灵甫的右腿是在亲临火线指挥的时候被日本鬼子的机枪打断的,所以对他多少怀着些敬意。在大陆近年出版的一些涉及武汉会战及万家岭战役的纪实作品中,对于张灵甫与日寇血战张古山的事迹多有客观的描述和评论,不过有的作者以为张灵甫是在此战中腿部重伤致残,从此成了“瘸腿将军”,则是张冠李戴的误会。
  张灵甫作战勇猛在74军是公认的,由于经常上一线抵近指挥,负伤的次数也就相当的多,不过之前都还不至于到严重伤筋动骨的地步,休养一段时间过后就归队了。比较危险的一次伤在额头,他的右上额因此留下了一道难看的伤疤,如果当时子弹射偏一点的话,张灵甫的故事也就至此完结了。性格豪爽的军人一般不拘小节,不太会在意这样一道伤疤,但是也有例外,张灵甫就偏偏在意得很,这个小细节也为他的双重性格增添了一个有趣的注脚。与战场上的猛将形象相比,张灵甫在生活小节上一点也不粗犷,可以说还十分的讲究,他的办公桌上,文件纸笔图尺总是理得整整齐齐,连抽屉里的杂物也归置得井井有条,他也很注意自己的仪表军容,平时从不穿皱巴巴的衣服,军装总是熨得笔挺,再热的天,出门也是军帽、皮带、皮靴全身披挂,派头十足,一副标准的军人风范。在他身后留下的旧照片中,不乏特地在照相馆照的军装、便装大特写,有的造型形同明星剧照,似乎他对自己英气逼人的形象有一种潜意识的自恋。额头的伤疤让他觉得破了相,张灵甫从此就在右额蓄了一缕偏长的头发遮掩,有点像希特勒的怪异发型,行止之间时常习惯性地用手去撩拨按捺,这成了他的一个招牌动作,74军里一些崇拜张灵甫又比较调皮的部下,喜欢背地里模仿他这个习惯动作取乐,作为调侃这位严肃有余的长官的余兴节目。至于后来有人撰文说,张灵甫是因为崇拜希特勒而特意留了个希特勒式的小分头,未免牵强附会了。
  张灵甫战后不久在江西亲自接待田汉的战地采访,不到一个月又率部进驻长沙,并且帮助遭受长沙大火之灾的百姓恢复家园,可见张古山一战,他并没有身受重伤,他真正重伤断腿成为“瘸腿将军”,是在张古山之战五个月后的高安战役。
  高安战役,是南昌会战系列战役中的一部分。始于1939年3月中的南昌会战,历时将近两个月,这是武汉会战结束之后中日两军之间的又一场会战。1938年10月底,中国军队弃守武汉,日军随即占领,但是长江南北,国军在第五、第九战区仍屯驻重兵,武汉依然处于国军的包围态势之下。在江西,日军之前进攻南昌的企图未能得逞,还在万家岭丢了将近一个师团,不得已之下缩回了原先占据的瑞昌、九江一带,与我第九战区在赣北集结的十五万大军对峙。而南浔线(南昌至九江)不仅还在我赣北军队的控制下,中国空军还经常从南昌的机场起飞,前往轰炸日军在长江中的军舰,这对倚赖长江中下游航道输送的华中日军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确保长江航运的生命线,消除侧翼危险,巩固所占领的武汉的安全,并进而切断在南昌与南浔线交汇的浙赣铁路,断绝中国军队通往大后方的运输线,冈村宁次再一次把目标瞄准了南昌。
  长沙大火之后,薛岳调到长沙任第九战区代司令官,赣北的前敌总指挥部总司令,由原第19集团军司令罗卓英担任。罗卓英在第九战区布置的赣北防线,依然采取呆板的单线展开的传统阵势,主力摆在在一线,绵延百余里,却毫无战略纵深可言。这种单线防御,即使部署坚固,如果敌人集中兵力猛击一点突进,其余防线便形同虚设。
  冈村宁次这一次使出了全新的杀手锏,他对不同的兵种重新编组,炮兵集中各种火炮三百余门,并与化学部队混编,由野战重炮兵第6旅团长澄田崃四郎统一指挥,一百三十五辆坦克及装甲车编为战车集团,由战车第5大队大队长石井广吉指挥,在空军配合下对中国军队的防线作快速突进,为步兵开路。他的新战术,有效地打破了罗卓英传统防御布局的罩门。
  

第五节瘸腿将军(2)
3月17日,日军以第101、第106、第6师团和航空兵一部,从江西北部的箬溪、星子等地出发,沿南浔路两侧的修水、武宁、吴城向南昌方向发起突击,长时间密集的炮火急促射击并夹杂着大量化学毒气弹,使中国守军损失惨重。我第九战区各部队虽然顽强苦战,但是在日军战车集团的突击、重炮及毒气弹的轰击和飞机轰炸下,不得不节节后退。
  蒋介石预感到坚守南昌与敌硬拼恐得不偿失,故特致电第九战区司令官薛岳、第19集团军总司令罗卓英和江西省主席熊式辉:“此次战事不在南昌之得失,而在予敌以最大之打击。即使南昌失守,我各军亦应不顾一切,皆照指定目标进击,并照此方针,决定以后作战方案。”并告诫“切戒以主力背赣江作战。”《叁、战略相持阶段的主要战役[一]南昌会战》(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正面战场》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3月26日,日军主力陆续渡过赣江。
  3月27日,南昌在日军突进下失陷,日军第101师团占领南昌。
  赣北国军向赣江以西转移。
  赣北战场战火再起,罗卓英告急,蒋介石不得不再抽调援军。正在湖南休整的74军再度被抓差,3月25日,正当南昌还在激战之中,这支战区直辖部队紧急出动,火速向赣北增援,由于王耀武在吉安养病,第51师暂由李天霞代理师长。
  张灵甫率领第153旅回到不久前刚离开的旧地,却是出师未捷血洒战场,自己先断了一条腿。
  二
  呼啸的军列刚停入站台,车厢里呼啦啦跳下大批荷枪实弹的士兵,在军官短促的喝令声中,众人匆匆列队集合,来不及训话,没有时间休息,立即闷头向锦江、高安方向疾走。
  早春三月,寒意未消,天空连日下着瓢泼大雨,造成河水猛涨,道路泥泞难行。饿着肚子连续的冒雨强行军,士兵们衣衫透湿,饥寒困顿,行军队列中,难免有人怨声载道。
  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转头看去,正在骂骂咧咧的士兵顿时噤若寒蝉。
  骑在马上的,是他们的旅长。张灵甫朝队列里瞥了一眼,没说什么,勒住马缰略一停顿,又继续策马前行。
  讲怪话的士兵吓得脸色如土,心里兀自七上八下,但愿旅长没听见自己在骂娘。
  队伍的行军速度却是逐渐慢了下来。前面传来长官的命令:停止前进,暂时宿营歇息。
  炊事兵开始埋锅造饭,袅袅的炊烟和着饭菜的焦香,在野外的营地四处飘散开来,刺激着士兵们的辘辘饥肠。大家发现,今天的伙食似乎比平日里丰盛了些,听军需官说,是张旅长特意交代额外加上他自己的军饷给弟兄们改善伙食,以示慰劳。旅长能以这样的方式聊表心意,也算是尽心体恤下属了,官兵们颇受感动。
  正吃着饭,张灵甫带着几个副官随从,亲自下到各连队来巡视慰问,他要言不繁,几句话向大家解释了前方的紧急战况:“日军主力已经渡过了赣江,南昌城陷入巷战之中。本师的先头部队已在高安郊外与敌搜索部队接战,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行军速度,即刻向高安进发。”
  既然军情十万火急,大雨中辛苦行军也就没什么可抱怨的,大家纷纷表示自当克服困难,稍事休息过后,打起精神来继续赶路。
  高安南临锦江,在南昌西面大约四十五公里处。日军101师团进入南昌时,106师团主力回师奉新,一面派出111旅团,准备向高安进犯。
  3月27日,74军51师分批陆续抵达高安,57师也在抢占锦江沿岸的阵地。拂晓,张灵甫奉代师长李天霞之命,指挥305团主动向日军111旅团发起进攻,以掩护51师主力占领阵地构筑工事,先期到达的306团,则据守在高安东郊的祥符观。
  306团的团长由卢醒代任。卢醒是湖北天门人,在74军诸军官中,他可以说是追随张灵甫时间最长,与张灵甫关系最深的一个,早在北伐时期,才十几岁的卢醒就在担任连长的张灵甫手下当文书,张灵甫在胡宗南第1师任团长的时候,卢醒是他的亲信下属,后来又与张灵甫前后脚投奔王耀武的第51师,原在302团当营长,长沙大火之后,张灵甫把他调到了自己的手下,先是出任306团中校团附,后升任代团长。
  

第五节瘸腿将军(3)
4月1日,敌106师团派出123和147两个联队,附战车三四十辆,炮十多门,在飞机掩护下,以主力猛攻51师祥符观阵地,首先与之接战的,就是在祥符观的卢醒第306团。祥符观当面地形开阔,敌人战车队不必经过公路即可向我阵地作宽广正面的冲击,于我军十分不利。敌人以战车开道,在阵地上横冲直撞,并释放催泪喷嚏型炸弹,306团仗打得十分吃力,卢醒硬顶了一阵,难以招架。危急之中,他不得不向在高安城内的旅长张灵甫喊话求救。张灵甫镇定地指示卢醒坚决顶住,并给卢团长吃了一颗定心丸:“我这就上来。”
  说完,张灵甫把钢盔朝头上一扣,立刻抽调一个营,亲自率队冲出高安城增援。日军已经突入祥符观的阵地,正与306团扭杀成一团。306团的官兵苦苦支撑,但被日军的步车混合大队压着打,阵地眼看着就将被突破了,这时,他们见到旅长亲自带着一队援军杀出城来向日军发起反冲锋,官兵们精神大振,日军不敌张灵甫的凶狠攻势,一时不知后退。
  祥符观阵地暂时得以保住,卢醒四处寻找旅长要向他报告战况,不料却发现张灵甫被几个部下按倒在地动弹不得,右腿血涌如注。原来,张灵甫在指挥部队冲杀的时候,右腿膝盖突然被鬼子的机枪扫中。旅长猝然倒地,把卫兵随从吓得不轻,众人急忙七手八脚将张灵甫架到略安全的地带,查看伤势。张灵甫以前腿部也曾数度负伤,起先并不以为意,他一把甩开随从,只让战地卫生兵草草包扎一下止血,强忍着剧痛,拖着伤腿继续指挥  据1939年4月1日《罗卓英报告在赣湘公路激战情形密电》,74军电话报告了高安方面的战况,其中提到张灵甫在当日战斗中负伤。(《*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 第二编 军事(三)》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敌人不甘失败,继续向祥符观发动全力反扑。敌人的炮火加上战车部队的猛烈攻势,使306团和赶来支援的302团第1营伤亡剧增。李天霞平素不喜欢打硬仗,一看苗头不对,与其添油式的消耗兵力,不如保留实力,等与57师会合后再作打算,于是他命令51师撤出高安,左翼仍在莲花山附近激战,右翼转移至高安东北约三公里的周村、涂家村、王村一线,张灵甫退出祥符观。
  次日,第51师和57师全体集结完毕,军长俞济时命令两师同时出击,仓促占据高安的敌第111旅团立足未稳,在74军优势兵力攻击下,仓惶撤退,74军二占高安城。
  但是,南昌失陷后,各路部队正在纷纷四散转移,此时74军再孤守高安已无太大意义,反而有陷于日军主力围攻之险。前敌总司令罗卓英决定避免让74军孤军决战,遂电话命令俞济时撤守锦江防线,主动退出高安向西转移。4月底,在南昌反攻战中,74军卷土重来,再次向高安发动反攻,打退日军,三占高安城。
  在1939年4月到1941年之间,74军长期驻防赣北,与日军多次较量,为稳定赣北大局立下了大功。
  张灵甫没有参加1939年四五间月的南昌反攻战。由于腿伤严重,经过简单的战地治疗后,他的部下胡立文领着四个士兵和一个医护官,用担架将张灵甫从火线抢下,送往宜春火车站,转送桂林后方医院治疗。但是,这次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