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线:从哈尔科夫到库尔斯克-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曼施坦因本人也泄漏了天机。他曾提到:9月份南方集团军群需要撤退的伤员人数是20万!我们知道,库尔斯克战役前曾经有近三个月的战役间歇,战役本身又进行了近2个月,此前的伤病人员应该都已经后送或者康复了。因此这20万伤员基本应该都是库尔斯克战役期间造成的。这个数字也大大超过了曼施坦因上报的伤亡。
曼施坦因在8月20日夜间报呈的数字更能说明问题:经过激战,南方集团军群52个师残存战斗力仅相当于24个师。而一个月前的7月20日,南方集团军群总兵力还有82万2千人,所属42个师兵力充足。由此推算,仅这一个月时间内,曼施坦因就损失了相当于23—28个师的实力(包含中央集团军群来援部队损失)!而南方集团军群上报的同期损失却只有7万多人!又是一个惊人的黑色幽默。
8月20日夜间,曼施坦因报告南方集团军群兵力状况:
第6集团军:155公里,10个步兵师(3个半步兵师实力),1个装甲师(半个装甲师的实力)
第1装甲集团军:155公里,8个步兵师(5个半师实力),3个装甲师和装甲步兵师(1又1/4个师实力)
第8集团军:130公里,12个步兵师(5又3/4个师实力),5个装甲装甲步兵师(2又1/3个师实力)
第4装甲集团军:170公里,8个步兵师(3个师实力),5个装甲装甲步兵师(2个师实力)
南方集团军群总计:610公里,38个步兵师(18个师实力),14个装甲和装甲步兵师(6个师实力)
。 想看书来
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下):解放哈尔科夫(2)
根据同一份报告,8月20日哈尔科夫方向的30个德国师,仅残存13个师的实力。其中第8集团军17个师到8月20日只剩下8个师实力。这些情况也得到了具体数据的证实:8月24日,第8集团军的18个师平均也只有8700余人,总计157048人。其中“战斗力量”6万余人。而在战役开始时,这些师平均在15000人左右,总兵力约27万左右。由此推算,仅这18个师在战役期间的损失,也在10万人以上。这里还没有把“大日耳曼”师的损失考虑在内。
第4装甲集团军更惨。所属13个师在8月20日残存5个师实力。其第11装甲师,第57、255、332步兵师7月20日兵力在13787—17119人之间。到了8月23日,第11装甲师步兵只剩下820名,残存15辆坦克和4辆强击火炮;第19装甲师不仅损失了师长古斯塔夫·施密特中将,全师步兵也仅剩760名,坦克只有7辆;第255步兵师3336人;第57步兵师1791人;第332步兵师居然只剩下342人!
按照上述数据推算,在7…8月中下旬,曼施坦因在库尔斯克方向折损兵力相当于17个师,约25万人左右。这还不包括加强部队和后勤人员的损失,也没有考虑补充兵员。
当然,这是个间接的概估数字。而且在估计曼施坦因的实际损失时,也必须考虑到如下因素:他在库尔斯克战役中投入的31个师中(包括中央集团军群第2集团军部署的4个师),有13个是战役中间才调来或曾一度调走,其损失并非全部在库尔斯克战役中造成。
但即使因此打上一些大折扣,曼施坦因由于库尔斯克战役所造成的损失可能仍在20万左右。再扣除德军进攻阶段损失的近4万兵力,曼施坦因在红军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反攻战役中的损失,大约为16万人!这是个保守的估计。
无论上述推算准确与否,一个基本事实却不容怀疑!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在红军大反攻期间虽然没有被大规模合围,却依然遭到了毁灭性打击!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个东线第二大集团军群,在增加10个师,并得到大量补充兵员的情况下,实力却被消耗的只剩不到一半!德国陆军众多最精锐师团被打得散了架!从这个意义来说,曼施坦因在“城堡”后的大惨败在规模上甚至可以和斯大林格勒媲美!
在红军反攻期间,曼施坦因没有能够及时预测敌方的进攻企图,导致大量部队被红军击溃。此后,德军获得了强大精锐装甲部队的支援。如果曼施坦因利用这些部队更多支援急需掩护的步兵,以不断的反击来迟滞杀伤红军,或许还能够拯救更多部队。但他却和对手瓦图京一样自信过头,企图一举吃掉进攻的苏军集团,结果不仅未能成功,还使部队遭到了更大损失。总体来看,这位公认的德军最优秀进攻战术专家,在防御战中的表现显然逊色于莫德尔。
库尔斯克会战—总结与后果(1)
1、血流成河的草原
2、真正的转折与新的开始
库尔斯克战役,是德国武装部队在东线的最后一次战略进攻。作为主动一方,德军在兵力兵器数量上却处于全面劣势,其之所以能够将攻势维持一周到二周时间,除了依靠兵力机动获得局部优势以及兵员素质外,基本都是指望其装甲部队和空军。
德军装甲部队在这次战役中达到了空前强大的程度,装备了大量当时世界上最好的中重型战车。这些战车不仅支撑起了昙花一现的“城堡”攻势,更在其后红军的反攻中充当救火队的角色,以不断的反击阻止了苏军合围德军重兵集团的企图。
但作为代价,德国装甲部队本身在库尔斯克战役中也遭到了巨大损失。上千辆最精良的战车连同大量身经百战的坦克手彻底损失,另外上千辆战车也遭到损毁。不仅是装甲部队,整个德国陆军的精华都继斯大林格勒后在库尔斯克再度严重消耗。在未来的战争中,德国搜集炮灰的能力和战车的产量将日益提高,但要弥补多年征战锻炼出来的精华的损失,并继续维持库尔斯克战役时的装甲技术优势,却是完全不可能的。
和德国相比,苏联战车攻防两方面性能都已经显得相当落后,而且轻型战车比率过大。苏联坦克部队在反击中过于仓促分散的弊病依然存在。而在进攻中,由于红军坦克难以抵挡德军反坦克武器的打击,苏联人也只能更多依靠炮兵的密集轰击和步兵冲锋来打开德军防线,然后再将坦克部队投入纵深推进。但由于缺乏与步工炮等兵种的协同,运输车辆匮乏,战车性能落后,红军坦克部队的进展依然受到很大限制。
红军在防御中的胜利,得益于坚固且大纵深配置的阵地、密集的雷场、庞大的战略预备队以及士兵的顽强。虽然他们缺乏摧毁德军战车的有效武器,却依然在最大程度降低了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能力。而在反攻中,苏联人通过集中炮火和兵力摧毁德军第一线防御的能力已经大大提高,但由于坦克部队的缺陷,其大纵深推进合围的能力还相当欠缺。
在库尔斯克的空中,德国空军的优势仅仅维持了几天。但另一方面,苏联空军也表现欠佳。由于空域辽阔,加上红军战斗机部队的战术缺陷,使德国空军即使在丧失制空权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透过苏方的漏洞打击其地面部队。昼间水平轰炸历来不是苏联空军强项所在。而在对地攻击方面,由于德军防空火力的强大,苏军虽然时有所获,损失也相当巨大。
尽管暴露出众多缺陷,付出了数倍于敌的惨痛代价,但库尔斯克胜利对苏联的巨大意义并未受到削弱。虽然在莫斯科城下德国人已经被证明并非不可战胜,斯大林格勒更被公认为战争的转折点,但这些胜利依然可以被非议者归咎于天气、地形、漫长的交通线、德国不可靠的盟友等等。而在夏季的库尔斯克,在赫鲁晓夫形容为“百花盛开,香露欲滴”的草原,红军在攻防两个阶段,击败了准备充分齐装满员的德国陆军“最精锐的部队、最精良的武器、最杰出的指挥官”。这一事实对双方在心理上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希特勒当初不允许报道德军进攻,害怕的也正是这一点。
对红军而言,库尔斯克所带来的当然不仅仅是胜利者的信心和气势。更重要在于,在库尔斯克战役前后,经过处于巅峰状态的德国陆军的“锻炼培养”,红军已经真正成熟了起来。库尔斯克战役后,德国陆军将从巅峰逐渐下滑并最后跌落,而苏军则真正开始了向顶峰的爬升!红军的坦克部队日趋强大,85毫米火炮的系列战车将逐渐抵消德军的装甲技术优势,增加的机动车辆将提高纵深推进能力;红军的炮兵将更加具有毁灭性,其步兵将更加习惯于跟随徐进弹幕的炸点冲锋;随着经验的增加和通讯工具的改善,红军的协同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从战略上看,库尔斯克的结局真正决定了希特勒德国的命运。无论是莫斯科还是斯大林格勒的失败,仅仅证实德国的力量不足以消灭苏联。而在库尔斯克战役后,逐渐丧失了质量优势,数量也不断下降的德国武装部队不但失去了战略进攻能力,同时也失去了长达两年的东线单线作战的宝贵时光,陷入了绝望的两线作战。
库尔斯克会战—总结与后果(2)
来自东方的庞大蒸汽压路机则将一路向西并逐渐加速。尽管苏联受到人力和物力资源枯竭的威胁,但通过2年的战争,他们已经学会如何使用德国人眼中的乌合之众来迅速赢得战役,而且俄国人历来就深谙不间断进攻的威力所在。在苏联最后耗尽老本而第三帝国的全部战争潜力被挖掘出来前,希特勒和他的德国就将在红军一系列急速沉重而且接连不断的打击下崩溃!
从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战役到1943年8月23日哈尔科夫升起红旗,漫长而血腥的东线之路已经走完了一半多一点。敏感的战略家或许已经预测到了最后的结局。但对战争中的人们来说,和平的明天依然遥遥无期。战神在死神的陪伴下继续君临大地,他对两个民族极限能力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附录:库尔斯克空战损失
库尔斯克防御战红军序列
1943年7月初,苏德战场德军及其盟军战斗序列(不含空军)
1943年5月17日东线战场德国空军战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