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冰眼看日本 >

第14章

冰眼看日本-第14章

小说: 冰眼看日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阶层,会喊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响亮口号,而日本人则更加讲究子承父业,所谓“龙”,也就是老爹从事的那个行业的一把好手。
  一般来说,日本人家教比较严,不太宠孩子,前面举的两个例子就说明一般日本有钱人家都知道让孩子从小就因为家境富裕而产生优越感对孩子不是一件好事,这是因为日本有钱人家对“钱”是从何而来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比现有的钱更为重要的是来钱的渠道,或者是公司,或者是医院,或者是一个什么别的组织,只有维持好这条来钱渠道才能保证有钱,所以对于有钱人来说,比让孩子们享福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以便将来能够接班。

富孩子的穷生活(2)
同为有钱人家出身,同样的严格,家庭教养也各种各样。在一开始举的那个例子中,那位公子所用的东西和穿着不凡,全是高档名牌,但手头没有现钱,一个月的零用钱只有10 000日元(700人民币左右,有关的参照数字是到便利商店买一个饭团子是135日元,喝一杯饮料是120日元),和其他同学一样。他们家的哲学十分明快:钱是老爹老妈的,和你无关,要用钱自己挣去。
  也有不抠门放手让孩子花钱的,小冰有这么一位同学,只要一起出去,所有的花费全是这位开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据这位说将来家里的买卖是他来继承的,所以从小就要知道作为老板的花钱方法。虽然本人花钱如流水,但每一笔账都要回家报销,经过父母核对,确认是否应该花,如果被父母认为有花错钱的地方将会受到严厉惩罚。
  一般来说,日本人的家教比较注重简朴,普通人家是这样,有钱人家也是这样。像现在的平成天皇家的二皇子亲王上幼儿园时,戴的帽子就是他哥哥皇太子德仁亲王戴下来的旧帽子。小孩子的帽子不那么容易破,当时还是皇太子妃的现今皇后就这么着用老大穿剩下来的东西打发了老二,而一般国民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日本父母对孩子也不太采取高压手段,首先表示出自己的态度,然后基本上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的例子不多见。老冰一个朋友有两个儿子,老大很会读书,但老二怎么看怎么不是这块料,那朋友也没有逼着孩子读书,而是对孩子说明了读书的重要性以后看看小儿子没什么起色就找了家直通大学的私立中学把小儿子给打发了。儿子铁了心不干老爹行当的也有,这时候也不太硬往上架。
  有钱人如此,工薪阶层就更是这样了。高级公务员是工薪阶层,体力劳动者也是工薪阶层,日本社会的贫富差距相对比较小,再加上战后的快速经济发展带来的富裕,使得不满于现有职业而想依靠更换职业的手段提高生活水平的人不多,这样就使得在家教中产生了差别。结果是一般说来在日本收入较高的人群中更加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而收入偏低的社会层次则对文化教育比较轻视,这是因为一般蓝领阶层并没有希望孩子通过接受教育而改变社会阶层的计划。在他们看来好好做一个蓝领也能过上像样的生活,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向自己根本就一无所知的领域去挑战,那样做的风险太大。
  还有一点就是日本家庭在孩子们之间能够做到比较公正,不太有偏爱行为,起码不明显。日本文化虽然很讲究长幼次序,家业一般都由长子继承。现在在民法上当然是一律平等,但实际上在遗产分配时长子也还是拿得较多,一般这没什么奇怪。但是在平时长子除了对兄弟们有一定的领导权之外却也没有什么更多的好处,小到父母分配食物玩具这些东西,大到上中学以后的零用钱,上大学以后父母的财政负担都非常公平,有时甚至能看到这样很极端的例子。长子在外地上大学,花钱较多,而下面的兄弟在本地上学花钱较少,父母会给下面的兄弟以长子同样的财政资助,这是因为要公平。
  在兄弟之间的这种公平在男孩女孩之间则不容易看到,一般来讲日本家庭重男轻女的倾向很重。女孩子天生就应该帮助母亲料理家务,而对男孩子则根本没有这种要求。出于社会道德规范,一般家庭对女孩子的限制也严于男孩,比如说“门限”,就是晚上回家的最迟时间,女孩子的门限不仅早于男孩,而且父母执行起来也更加认真。
  日本社会对早恋基本上持容忍态度,但是一般家庭都有底线,男女之间的交往不能超过普通朋友程度,适当的亲昵父母不会干涉,但是过分的亲热肯定会被禁止。至于这个“适当”如何定义,则看所在地而定。一般来说,在东京、大阪这些大城市,父母只能更加宽容一些,而中小城市和农村的道德规范就比较严格,甚至可以说非常严格。比如30%的东京小学女生有了性经验的时候,信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地方照样有。
  家教家教,教育在于家庭,近年来由于日本家庭状态的变化,家教也有所变化。所表现出来的是青少年不良率增加,增加的基本上都是低收入家庭。这是因为低收入家庭受经济不景气的打击最大,父亲的劳动时间加长以及母亲不得不出去打工来贴补家用这一点使得不少低收入家庭子女在课余成了无人照看的自由人,从而染上坏习惯而变成不良少年,已经有人在惊呼,不景气不但在破坏日本经济,也在破坏日本社会。
   。 想看书来

鸡同鸭讲的爱国教育(1)
整个来说,日本的中小学教育是两极分化得很厉害的:绝大多数公立中小学所进行的是工具教育,名门私立中小学所进行的是精英教育。两者又互相补充为社会提供了所需的劳动力,看起来挺不错的。但是社会平均度很高的日本,为什么教育上如此两极分化?
  可以解释为,正因为社会平均度高才导致教育的两极分化不至于引起社会动荡。但是,日本社会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平均度也在不断降低,那么,这种教育体系还能维持下去吗?
  回答是,基本上维持不下去了,因为时代不一样了。
  原来景气,干什么买卖都能活下去。毕了业不愁找不到工作,你学习好,从好学校毕业,进了一流企业,我学习不好,从野鸡学校毕业,进了个小作坊,可你也不比我多拿多少。日语管刚参加工作的工资叫“初任给”,大家的初任给都差不多,也就那么两三万的。到了后来就算有点差距也吓不死人,就算你工作轻松点,但干苦活累活在日本文化中并没有什么贬义,所以大家都能活得心安理得。
  现在呢?老冰有个朋友,两儿子同时毕业。老大爱学习,大阪大学毕业后又去横滨国立大学弄了个经济学硕士,读硕士期间一直在一家美资证券行里帮操盘手打下手。研究生毕业后就顺理成章地进了那家证券行,而且就干操盘。第一年的“初任给”是一千多万日元(十万美元左右)。而从小就吊儿郎当的老二,好不容易从某私立野鸡大学毕业后赶上了就职的“超级冰河期”,找不到工作。在家闲呆了几个月以后没办法只好自己出钱去加拿大读了一年英语再回日本,现在找了个旅行社做导游。
  这就是现实,那种“一亿国民全中产”的时代过去了。战后的日本以制造业立国,但是这种制造业在冷战结束后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强烈挑战:中国对日本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挑战和韩国对日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挑战使得日本产业只能朝更加高精尖的方向发展,这样对于工具的要求也从只要求体力改变到同时要求智力和能力。
  这就是安倍晋三新政权上台伊始就把教育改革放在最重要位置的社会背景。
  教育改革的中心就是修改《教育基本法》,自民党踅摸那个教育改革其实是从建党那天就开始了。他们总觉得现在日本的教育方针被美国佬的刺刀强加下来的,于是在1984年中曾根内阁的时代就开始喊“教育改革”了。但是不知道是不是时机不对还是怎么回事,真正有所动作是在2000年左右的小渊惠三内阁时代。那时的改革主要目的是想为“爱国主义”平一下反,战后自从麦克阿瑟来了以后,“爱国主义”这个词在日语中就一直是犯忌的。因为当年军国主义的口号之一就是“爱国”,所以“爱国主义”不说全等于“军国主义”也有点约等于“军国主义”的意思。自民党就想来一下“拨乱反正”。但是在野党不干,不能容许政府和执政党贩卖私货,结果从森喜朗内阁开始就慢慢地从以意识形态为主的口号改革转到了捎带着进行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改革的具体讨论。这样在野党也不是十分反对,就连当初反对的急先锋日共和属下的教育工会“日教组”也不得不接受这种改革,同意某种程度上的精英教育。
  时代会变化的。
  具体起草的是文部省下面的一个“中央教育审议会”。搞了几年,几经折腾,终于好像结了稿,起码执政党内好像意见统一了。。 最好的txt下载网

鸡同鸭讲的爱国教育(2)
这件事本身倒没引起什么很大反应,经过这十五年的经济不景气,日本人也知道了光唱高调搞不了经济,也做不出东西。天照大神保佑不了日本人永远走在制造业的最前端,要想保证日本制造业的霸主地位,首先要保障人才,教育不能搞“宽松式”,棒头底下才能出“孝子”嘛。所以就连最左翼的几乎由日共所控制的教员工会“日教组”也不反对了。
  引起了反应的是文部省想夹带的私货:“爱国主义”。
  一个国家要求自己的国民要爱自己的国家,本来应该似乎是天经地义的对不对?怎么叫“夹带私货”了呢?
  日本和一般的国家有点不同。“爱国主义”这个词在日本犯忌,不能说。这个“国”字,老让人想起原来那个“皇国”。也就是在战后一直到现在,“爱国主义”就等于“军国主义”,不是全等起码也是约等于,反正正经人不用那词。
  不用那词用什么词?根本就不用,为什么要爱?这是不是个“国”?你说它是老大管的一个州也有人信,爱不爱的就这么过了。
  那怎么又要爱了呢?
  事情的发端可能是1998年的长野冬季奥运会,22岁的小丫头里谷多英拿了MOGUL(雪上技巧)冠军,本来一件好事,愣给那傻丫头弄得议论纷纷。
  颁奖仪式时得升国旗、奏国歌对不对,可那位里谷多英冠军就戴着帽子(冬奥会天冷,几乎所有项目都得戴帽子,没光脑袋的),抄着双手,一副受了气的小媳妇似的缩在那里等旗歌鼓捣完才精神起来。说实话日本人见怪不怪,比这还怪的都见过,这算什么?
  在场的老外整不明白了。不是说那面旗是你们的国旗嘛?怎么你也不表示一点敬意?这位里谷MM的回答就更让人昏厥了:“原来对国旗就要表示敬意?俺不知道哇,不能怪俺。”
  这一下文部省才下了通知,各学校起码毕业仪式上要升国旗、奏国歌。这一下又是一场争斗,受日教组影响的校长们坚决反对,有的学校甚至都起了暴力冲突。不过那一般在东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喜欢那玩意,其他地方倒无所谓。老冰一次问小冰会唱日本国歌吗?小冰想了半天很有把握地回答老冰,说听到了肯定知道那是日本国歌。
  小冰那个学校自由主义的风气很浓,一次电视里有一位名人出来做广告,说让大家捐款给联合国儿童基金。小冰从嘴里嘟哝出一句:“不就是你这样的人太富了,非洲儿童才会那样穷吗”,嘿,把边上的老冰听得直纳闷:好像老冰读初中时也是这么说的。
  再说一句那位里谷吧,那也是一位没事就惹事生非的妞儿。一次在卡拉OK里居然和一老外当众表演活人秀,让警察叔叔给抓了起来,受了停赛处分。老冰的一客户是她的SPONSOR(赞助商),因为这件事,投下去的钱打了水漂,气得半死不活。
  话说回来了,这次要在《教育基本法》里加上“爱国主义”的内容,顿时就是一片大乱,乱的特别日本。“爱国”,大家还没多大意见,总不能“恨国”,但是既然是《教育基本法》,就还有一个“怎么爱”的问题,这就大家开始鸡同鸭讲了。
  反对党当然反对,那理由不说也知道,就是你政府在挂羊头卖狗肉,以“爱国主义”为名,想卖“皇国主义”那一套。
  有趣的是执政党里面也不统一,也跟着一起闹。自民党参议院干事长片山虎之助就问了,你那个“爱国”的“国”是什么字啊?是COUNTRY还是STATE?要是STATE我可不干啊,现在哥儿们掌政,我爱这个STATE,明儿个选举输了,让日共掌了政,我凭什么去爱那个STATE?这一说大家都赞成,可能想想要去爱日共都有点不乐意吧。书 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