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不向烟花路上走 >

第12章

不向烟花路上走-第12章

小说: 不向烟花路上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夜朗繁星的时候,能看见了你的星星。

  愁得仿佛是能看见自己正一点一点死去的时候,会独坐桌前写几句病怏怏的诗,再长长地叹出,“人生不时有欢喜,亦常难免有泪。”,身上带着的你的玉,刻在上面的你的名字已经开始模糊,上天也仿似即将荒芜了,在雪来的时候,也只有抚摸着曾经彼此牵过的手,借着你来世给的温暖,才又算度过了又一年冬天。

  曾经几回看见扬起的风帆,而误以为你已经回来了,我开心地奔出去时才恍然发觉你已经不在了,走出船的都是些陌生而露出笑容的人,原来自己只不过做了一个难舍的梦而已,人生如梦。

  当那难舍的梦醒来时,我想是该回去了,回到有你坟墓的故乡去,在那夕阳下面,摸摸你坟头长出的草也好,在夕阳下面,我仿佛看见你衣袂飘飘,你温柔如水。

  累了,老天让我提前完成任务,回去看看有你坟墓的故乡……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苏子——我拿什么祭奠你?
原文:《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解语:

  东坡书院——苏子的最后归宿。

  儋州的东坡书院,儋州,这个苏东坡曾经流放流落的地方,四野八荒,用它的灵魂容纳了苏子,苏东坡留下了“我本儋耳人,出生在蜀州”的心迹。

  然而这个沉淀了东坡的失落和悲伤的地方,却消失在了课本的注释上,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是苏子晚年归宿的地方,在文学史上竟寥寥几语。

  书院门前的老树曲曲折折,脱落了几许青叶,青叶沉积,老树孤单的枝丫满目疮痍总是向着蓝天,蓝天里是暗星,在那苏子与古黎人饮酒归来遇雨木屐滑落,古黎人与他相拥而笑的夜晚,他仰望了多少轮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他们风雨一声笑,笑看今朝,苏子用他的豪情与才情融化了这里的蛮荒,这里升起几多进士,这里不复闭塞,在这里歌声飘飘文字挥洒,他们有了知识与教育。

  苏子莞尔。

  那些荡气回肠的诗反反复复萦绕耳畔,儋州是个能沉静这位落寞之士的地方。

  大门的朱红被风雨折磨,淡褪了辉煌,这是个平民的地方,等待着自己突然折翼了理想考差了试伤了感情而来,然后给自己一些东西。尘埃落定,我仰望北方,目送那恋恋不舍尝透漂泊的暮士,似乎从那浪拍的彼岸传来他的呜咽,儋州是他沉淀了漂沦的归宿,他真的放不下……于是,在还没有到那奉诏之地,苏子客死常州。

  院子里的池水干涸,藤蔓枯萎,通往载酒亭的小石径翻涌着热浪,诉说着天涯海角的哭嚎,我们穷乡僻壤……

  在那苏子饮水的将军井,我静静沉思,古井无波,第一次觉得眼前的一切都不过是幻影,山早已不是山,水早已不是水,眼前的一切都归于自然,我自然地仰望蓝天,我趴在草丛里,甚至听到了大地的哀嚎,有那么一刻,想起了以前,想起了身边的人,自己竟笑了。

  千百年后苏子真正寂寞,在这片他居住过的地方寥落了行人,笑声难再,瞻仰他已遭腐蚀的铜像,苏子那破草帽脱落雨色,苏子依然微笑千年风雨,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只是那古黎人饮酒豪笑的身影不再,这里千年万年贫困,穷乡僻壤,有谁听过古老的哭嗥:是你,埋葬了我的青春?

  出来的时候,里面反反复复的青草小花乏味了记忆,只有那依稀的苏子的破草鞋和破草帽风雨飘摇,看看天,

  我坐在行驶很慢的车上,看见一两个老人坐在旧藤椅上目光浑浊,摇着竹扇喃喃自语,几个穿着拖鞋的孩子嬉笑着上学,还有那一望无际的田野,绵绵向远方看不见的地方……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章  采薇
原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关于作者:《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解析:

  一

  我只是一个小兵,从来没有看见过我的未来是个将军。但是我隐隐相信,我在战场上多走一步,我便会离那个梦想近一点。

  可能时间真的可以冲淡一切的繁华与辉煌,当你翻开发黄的诗经的时候,我已经灰飞烟灭了,甚至于连名字也都消失在滚滚的历史尘埃中,那时候我们骑着战马从南到北,跋山涉水,银色的长枪与泛白的长发纠结在一起,我们笑笑,随即我们的笑脸掩盖在卷起的尘埃中,历史开了个玩笑,当我们再次回来的时候,它变了个戏法,我们已垂垂老矣,刀上的血迹干了,夕阳也即将落了,在靠边的驿站喝了碗浑浊的老烈酒,看又一批的士兵走过,我们不禁觉得,我们已经看过了太多的闹剧,竟发觉已经笑不出声。

  二

  望着星空的时候,我很渺小,正如我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血花飞溅的霎那,我已经不觉得生是什么,死又是什么了。夕阳的黄昏响起归家的讯号,又是挨过了本应该死去的一天,因为我们都不知道明天是否还会活着,所以我们总是想想眼前最紧要的事,然后极力去把生命浪费到极致,我们的将军没有上过战场,他总是激动地站在高高的楼台上鼓动我们大碗大碗地喝酒,我想眼下的生命除了酒竟再也没有过多的寄托了,别了家里的老母,也别了熟悉的故乡,孤身一人地以为建功立业后衣锦还乡,只是如今那股热望慢慢地冷却,到如今只剩下自己用自己的双手环抱自己,再也不敢奢望别的温暖,连带曾经深深遥望的故乡也远了,登上高山的时候很害怕望向故乡的方向,因为怕自己的归思难收,有一个士兵就是因为逃跑而被吊着晒死在校场上,将军喝了一碗酒,看罢一场戏,然后他念念叨叨地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好个古来征战几人回!但这一场酒只是属于我们的告别,不属于我们的将军。

  三

  万人呐喊的时候,我冲在最前面,我知道越往后面是更危险的地方,那里的人看着前面的人倒下,他们看见了死,而我的心里什么也没有,就像没有了痛苦。

  那时候我没有战马,我的双脚使劲地敲在血染的大地上,日暮了,该收兵了吧,时间一往无前,千万人我亦一往无前……

  夜,夜凉如水,还没有收兵……

  吐出的气在月光下散成迷茫,我静静地凝视着自己的伤口,伤口随着我胸口的起伏而张开大口冷笑,但我总该又活下来了,渐渐地露水打湿了我一身的疲倦,我想起昨天我又独自去山里看看我的薇菜了,来的时候它才刚刚发出新芽,军队里没有什么营养,我们的菜只属于薇菜的,我采着采着突然泪水逃了出来,四周无人,我就那么静静地看着我的泪水汹涌地逃出我压抑的牢笼,薇菜已变老生叉了,比刚来的时候更加地难采,总是暗示自己快回家咯快回家咯,如今伤口渐渐地多了,仿佛在心里加了厚厚的一层茧,想是可能这一辈子都回不了家了。

  四

  因为我离开的时候,我爹我娘叫我好好活着。

  包裹里,我摸到的是几块冷硬的豆腐。

  五

  我有了战马的时候,我便有了上前去跟公主请安的资格。

  资格,正如价值一样,是一个人甘愿用生命换取的东西,而旁人则往往觉得不值。

  那一天,我换了一身崭新的军装,我的马儿有些瘦。

  第一次看见公主,不,是远望的时候,是出征时,那时千万人头攒动,我如一粒尘埃,仰起头看见蓝蓝的天,以及蓝蓝的天下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的公主,她神情淡然,俯视着只能仰视她的小兵,她叫我们好好打战。

  那时候她衣袂飘飘。

  但是她看不见我,我如一粒尘埃。

  也许我多踏出一步,就会在她的眼眸里多放大一点,所以在风雨飘摇的战场,我如一叶扁舟使劲地划出,哪怕一刀,一步。

  我们出征了,她还在我们的背后,也许她看见的,只是那一缕残阳,在我们卷起的滚滚尘沙中渐渐淡去。

  六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想必我在前世回眸了她超过了五百次还要多,直到我的脖子酸痛,所以我今生在血染的地上多走一步,再转身时,我已经看见她的脸颊清晰在望。

  在她的心里,我有了个将军的位置,她对我微微一笑,我们相视而笑。

  零下几度的苦寒,千百年喧嚣的呼喊,那一夜我磕长头拥抱尘埃,只为了这一世终在路上遇见了她。

  她是一个公主,也是有着人世间最普遍的笑容,不过在我的心里,那是最美的。

  也许我再多走出一步,再挥出一刀,直到杀遍千万的敌人,我就成了英雄。

  那时她问我,你怕吗。我摇摇头,怕,但是我不能怕。我看见一只蝴蝶飞过断桥飞过飘雪飞过枯叶,我告诉她,也许我会成了将军的,她问我如果在胜利的刹那,你正在欢呼,突然有一把利箭从你的背后穿过,那你又是怎样的欢呼?我说,不会的。

  七

  我的马儿有些瘦。

  那一世我跋山涉水,翻遍十万大山,只为了路中朝佛,祈求今生的缘分。

  那一生我逆风踏雪,喝遍漫天苦雨,不为得今生超度,只为了在路上遇着了她。

  爱是两个人的寺庙,不需要多旺的香火,只因一句同心同德的梵唱。

  她不再是公主,我也不是英雄。

  我的马儿有些瘦,载着我和她,走向岁月的最深沉处。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四章  如梦令
原文: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注意是女词人,在那么一个男权时代,易安确实穿越时空折服了本人,如果有女*叹生不逢时的话,想起有那么一位超越时空超越人性的女词人,当含笑而哭了。)前期其词作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后期词作则以北宋灭亡为起点,其后易安走上了一条凄凉寂寥的不归路,命运仿佛是要将人的幸福一一撕裂开来,家破夫亡国灭,再次嫁夫的不幸,金石玉画的丧失,生活的颠沛流离,老天仿佛设了个陷阱,等着我们不得不跳将下去,易安,隔着一千多年,为你敬一杯你爱的黄花酒。

  关于原文背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属于苏门四学士之一,与她后来的丈夫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属于两个不同的政治派系,原本两人是不能在一起的,但缘分仿佛是一下子撞进了彼此的世界,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但相见不如不见,两个人的背后牵连到的是两个政治派系的斗争,故事由此说来。

  早知如此之苦,当初倒不如不见。如果我生在后世,有幸看到这样的句子,想必我会感同身受,在流完最后一滴泪后,我会选择离开他,我的安然的恋人。

  父亲在朝为官,经常就那么几天不回来,我知道我身为女儿家,实在不应该多想的,但看到母亲的惨淡容颜,我隐隐觉得父亲已经走上了一条不停勾心斗角且最后只能有一个赢家的为官路。官者,高高在上也,但有那么几次我瞒着母亲偷偷去父亲的衙署看看他,只是为了看看而已,再没有了别的顾虑。也许这份没来由的心慌只是来自于看到了街上的父女相携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