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 >

第2章

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第2章

小说: 黄帝内经家用说明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一个演员,如果他自己不知道会面临这种冲突和矛盾的话,那他是不幸的。但如果他知道了,还坚持演戏。结果入戏以后很长时间都出不来,陷入一种近乎魔怔、疯癫的状态的话,那我们一定要给予他们支持和鼓励,帮他们走出来。
  比如说那个“林黛玉”——陈晓旭的例子是特别典型的。我估计她后来一辈子都没有走出来过。她这一辈子就毁在这个事情上了。但是有些人认为她追求的是一种成功,认为她成功了,所以死了也无所谓。但是道家认为,生命是最宝贵的,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了。如果你觉得我演了个林黛玉,我就得把林黛玉的那种状态给传神地表达出来,然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那是你价值观的问题。
  古代很多人,由于他们“和于术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不压抑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活得比较长久。“术”指的是自己的职业选择,不做自己拧巴自己的事儿。我适合做这个事,就顺便去做了。不像现在有些人为了供房子,有些时候被迫选择了一个自己不是很喜欢的工作,这样就扭曲了自己的身心。
  生活中有很多的无奈,但无论怎样,我们都应该选择一份至少适合自己、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工作,这样才有益于我们的身心。
  绝不要“见人有所失,若己有所得”
  什么工作是你内心觉得很喜欢但又说不出来的呢?就是说你心里本来是高兴的,但是你要装出不高兴的样子。比如说我看见有个人摔倒了,特想笑,但是我觉得不能笑,不然就会显得不礼貌或者不道德。
  那到底是该笑还是不该笑呢?从本性来讲你应该笑。当你“见人有所失,若己有所得”,或者是见人有所不幸,自己觉得很快乐的时候,说明你正处于一种隐性覆灭的状态,你有一种隐含仇恨的情绪需要流露和表达。如果给你一个表达的机会,你把它流露出来也就没事了。也就是说,当你的情绪不正常时,你应该表达出来,而不应该压抑它。 。。

第二章 为什么现在的人活得不好(5)
比如说齐达内,被人骂了那么多恶毒的话,甚至他的姐姐、妈妈都因此被人泼了脏水。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齐达内是选择了一头把对方给撞倒,然后拿一红牌下去了。从身心方面来说,齐达内没有受到任何损害,他以牙还牙报仇了,他不憋屈。但是从意识层面来说,他受到了惩罚,挨了红牌,法国队也把冠军给丢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他憋着这口气踢完球,可能他最后获得了世界杯冠军,也跟大家一块儿在那儿欢呼,但是他心里还是觉得难受,因为他挨骂的那口气还没发泄出来。怎么选择,这得看你自己,当然,这也要看时间和场合。
  选择吉祥数字,保证身体健康
  中医把数字分为阴阳。奇数是阳,偶数为阴。这样的话,你在选择日子、时辰、吉祥数字的时候,都可以通过数字来调和阴阳。你若阳气特别旺,就选个阴数;你若阳气不足,就选个阳数。这就叫“和于术数”。
  “和于术数”的“术”是指职业的选择,那第二个“数”是指什么呢?“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阳”在前面已经讲了,是看得见的。四季的变化是阴阳,昼夜的变化也是阴阳,你顺着它去调整自己的作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都是顺应阴阳的体现。但有些阴阳是看不见、摸不着或者是你没法想象的。古人就告诉你了,数字里面也有阴阳,你也得去顺它。
  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中医把数字分为阴阳。1、3、5、7、9,奇数是阳,2、4、6、8、0,偶数为阴。这样的话,你在选择日子、时辰、吉祥数字的时候,都可以通过数字来调和阴阳。你若阳气特别旺,就选个阴数;你若阳气不足,就选个阳数。这就叫“和于术数”。
  比如说我最近觉得阳气不足了,哥们儿我选了一个13913913913的手机号码,这样就可以增阳。现在很多人都喜欢8,广东人说是“发”,所以,很多人做什么事情都说8。我告诉你,8是个很阴的数,一般人是震不住的。你看繁体字的“捌”是怎么写的?一个提手边加一个“别”字。是分手,拜拜的意思。
  所以,“8”是个分手数。不少占了很多8的人,最后结局都是妻离子散,就是因为他们选的数不对。所以2008年是一个大家要坚强面对的一年。包括那个9,它是阳气极旺的一个数,在古代只有皇帝能用,一般人是不会去用它的。
  说了这么多,“和以术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它是指你通过计算把万物归成阴阳之后,你再去调和它。如果你的气势震不住,有些数字你就要慎选。所以我建议普通人选择3、4、5都挺好。那种极阴或是极阳的数都不要选。如果你是一个雄才大略,能做大事的人那你就去选吧。
  我觉得3、4、5适合普通百姓,可是有很多人就讨厌“4”这个数。其实有时候它还是挺不错的。“4”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呢?比如说四平八稳,这时,“4”就是一个坚定的防御数,比较稳。
  不过,这些只是古人的观点。依我来看,古人太自大了,以为只要按自己的意志去努力做,事就能成。其实决定一件事情能否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因素也有。不过,与其去胡乱揣测,我们还不如“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如何选择阴或阳的数字来调和自己
  可能有人就会问:如果说我是个阳人,我的阳气比较足,那我是应该选择阳的数字来顺应自己,还是应该选择阴的数字来调和自己呢?

第二章 为什么现在的人活得不好(6)
那要分你是干什么。如果是天亮了,你要出去工作、去拼搏奋斗,那你就应该选择阳的数字,火上浇点油。但如果是到了晚上,该休息、该闭藏的时候,或者是外面环境不好,“风刀霜剑严相逼”的时候,你就应该准备收敛一下,这时候就要选择阴的数字。
  伺候好元神,你就能活得愉悦长久
  《黄帝内经》说,只要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人就能够“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有的人对此表示怀疑:为什么在四五千年前,《黄帝内经》问世的那个时候,人都活不到天赋的正常寿命的一半,50岁左右就死了,当时人的平均寿命连30岁都不到。那为什么在比它更早的时候,人反而能活得长久?难道真的有这么一个人们“度百岁乃去”的年代存在吗?
  有,别说过去了,现在也有,只不过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罢了。除了长寿,大家还要追求健康。健康和长寿不是一回事。不健康的人,不见得不长寿。很多药罐子病病歪歪的活得比别人还长久呢。而很多健康的,又有能力、又有精力的人,最后却“啪”的死掉了。所以,我觉得在生命的值和量之间应该有一个平衡。
  形与神不俱,就是行尸走肉
  我经常说“形与神俱”,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你在看一个作品,或者是一幅画的时候,你会说这幅画形似什么,那幅画神似什么,或者说这个演员他演得活灵活现的。所以,我们中国人判断一个人生与死的标准和西医不同。
  西医原来判断一个人的生死是看心跳。如果这个人心率没了、呼吸没了,就叫死了。后来,他们发现有些人死了以后又活了,尽管没呼吸、没心跳了,但是这个人的脑子还没有死。所以,现在西医判定一个人完全死了,就说是脑死亡。
  可是,中医判断人死亡的标准是什么呢?这个人没神了,他就死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人可能还能吃、能喝、能干活,但是他已经“死”了,因为他的元神已经离开他的身体了,中医管这种状态叫“行尸走肉”。所以,我认为人的躯体只不过是我们的元神寄居的一个小的旅馆。如果这一辈子,你把这个神伺候好了,保护好了,你让他高兴了,让他愉悦了,那这个神在你的旅馆就会多住几天;如果你伺候得不好,他就要离你而去,而你就会活得很痛苦,有的人甚至还会自杀、自残。原因就是这神不想在这儿待了,他走了。
  上古之人活一辈子就实现了“形与神俱”。他们的躯壳跟他们的元神相处得非常融洽,而且,他们到死也不会出现像现在人这样痛苦得非要寻求安乐死来解脱的情况。人家都能得善终,所以叫“预知时日,无疾而终”。就是说我走完我这个轮回了,我完成了天赋的使命,晋级天年了。然后,我就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几天前就开始不吃饭,然后就很安详的走了。
  没活到60岁死去都叫“夭”
  这原本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只不过我们瞎闹,闹到最后,所有的痛苦和矛盾都集中在某个时候,来了一个大爆发。结果,有的人不得好死,而大多数人还不得好活,活着很痛苦。现在,“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的人,实在太少了。
  《黄帝内经》说“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什么是天年呢?就是天赋予你能活的寿命。据《黄帝内经》的说法,天年应该是120岁。我们经常说祝您长寿。这个寿,在古代是有特定含义的。60岁一个甲子,就是说你生于某某年,60年以后又回到这一年了,你活了60个春秋,这叫一个甲子,叫寿。所以,我们说60大寿。而人在60岁之前就死掉的都属于夭折。我原本也以为只有婴儿在还没满月前死掉那才叫夭折,其实没过60岁死都叫夭,都是很不幸的死法。 。 想看书来

第二章 为什么现在的人活得不好(7)
另外,一个“女”字加一个“夭”字,就是妖,是死在女人手里的意思。如果在60岁之前你死在了女人手里,就叫妖,说明你碰上妖精了。“妖”和“寿”是一对反义词。60岁以后接着就是“尽其天年”。所谓的天年就是两个甲子,是120岁。所以,60岁叫寿,80岁叫中寿。按照北方的习俗,老人家如果是过了80岁才去世的,那老人家就是活到了中寿,是喜丧,他的子孙辈儿都是要戴红的。然后,活到百岁叫长寿,活到120岁就叫尽其天年了。
  老天爷本来已经给我们设定好程序让大家活这么长时间的,但是,我们现代人压根就没活这么长时间。至于为什么,《黄帝内经》后面就列出了大家为什么没能活这么长时间的原因。
  古代的人,能够终其天年,而且还不是病病歪歪的,而是动作不衰的尽其天年。就是因为他们伺候好了“元神”这个贵宾。你要是躺在床上,输着液、打着吊针、插着呼吸管,那就是行尸走肉。就像昏睡百年的霍元甲,他是有寿,但是他活着没有价值。我们现代人要追求的就应该是古人这种有质又有量的人生。
  前面我用了不少的篇幅来讲《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的前30~40个字。之所以要花这么长的篇幅来讲,是因为这里面每一个字都蕴含了深刻的天地道理。
  对于天地的道理,可能还有一些人不是很明白。“道”和“理”其实是两个概念。“道”是看不见、摸不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需要你用心去感悟。而“理”是看得见的。你看它是个玉字边儿,古人雕琢玉石的时候,都是顺着玉石的那个纹路去治玉的,那会容易很多。玉石流露出来的那个纹路就是理。所以道和理是不一样的。人们常说的“玉不琢不成器”,指的就是对人才的打磨。你不光是要打磨他,你还得顺着他的心性去打磨。而且,他本身具备的那个自然的纹路是浑然天成的,你顺着这个方向去打磨,你就能治出一块好玉来。否则就是暴殄天物,把这个天然的美物给毁掉了。
  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怎么吃饭、喝水——“食饮有节”
  健康之人吃饭、喝水会讲究节制和节奏
  古代的人之所以长寿,除了他们遵守自然规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食饮有节”。我们现在说的饮食,实际上在《黄帝内经》里叫做“食饮”。意思就是说吃饭、喝水,喝水里面包括喝茶、喝酒,还有普通的饮水。
  当人碰到好吃的、好喝的东西,就想不停地吃、不停地喝,这是人的本能,是一种天然属性。可能就有人抬杠说,你们不是说要顺应自然嘛,那就吃吧。但是你说的这种吃,很可能就是在放纵你的欲望,就好像男人见了美女,他发自本能的想要,而且想多要一样。这种欲望,如果不加控制的话,那就只能说喝的喝死,吃饱了撑死。
  所以,道家有个理论叫“取中”,它既不提倡纵欲,也不提倡压抑、禁欲。它在禁欲和纵欲之间选了个“中”,叫节欲。这个节是有节制,或是有节奏的意思。所以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