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位面商人在明末 >

第98章

位面商人在明末-第98章

小说: 位面商人在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山居士,这就是我常说的东林党人孙恺阳,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中极殿大学士,当今陛下的老师!”

    “原来是辽东督师孙先生,稳固了辽东防线,让满清无缝可钻的人物,文青【刘白羽自己取的字】神交已久,今日算是得偿所愿了!”

    刘白羽对着孙承宗要一躬到底,孙承宗急忙拦住,因为孙承宗看的毛病,刘白羽虽然按照年纪,做自己的儿子都年轻了,但是人家明显和叶向高是平辈论交的,自己如果大咧咧的受了刘白羽这一拜,只怕叶向高立刻就和自己心里有了疙瘩。

    “哪里,哪里,我孙承宗不过在辽东抱残守缺罢了,只不过是苦苦支撑,何在此地复兴三代之治的青山居士相比……真的是不能比啊!”

    孙承宗感叹着,这个老实人倒是实话实说。

    “那这位呢?能否请台山先生介绍一下?”

    刘白羽不露声色之间,先通过叶向高的关系使得孙承宗认可了自己和叶向高,孙承宗的平等地位,让袁崇焕不得不承认自己比他地位高出一筹,在两人对话之前就取得了先手。

    袁崇焕如何不知刘白羽东拉西扯的意思,眼看对方比自己还年轻得多,却被孙承宗,叶向高视为平辈,隐约还有俯视自己的意思,自然心里不满,脸色铁青了起来。

    “那这位是?”刘白羽对袁崇焕笑了笑,虽然友好,却是长辈对晚辈的架势,更是让袁崇焕脸色发黑。

    “袁崇焕,字元素——欲求阉党而不得的人,虽然有些边才,却是居心不正,青山居士不用理他!”

    在叶向高眼里,袁崇焕就是一个无名小官,靠着东林党的提拔而成为中级官员,然后却投靠了阉党——准确的说,是投靠阉党不成,给魏忠贤立了生祠,也没有改变被打发回家的命运……

    本来对于袁崇焕这种小人物,叶向高是不屑一顾的,可是自己明确的表示了和青山居士的关系之后,袁崇焕还在言语中给青山居士下套,这就让叶向高忍无可忍了。

    袁崇焕这人不爱遵守官场的规矩,喜欢越级上告,抱大腿坑上级,不是一次两次了。

    王在晋非常倚重袁崇焕,上言提拔袁崇焕为宁前兵备佥事。但是王在晋在八里铺修筑城墙,袁崇焕认为此举不是很好御敌策略,他争辩不过的情况下,于是奏书给首辅叶向高。

    而叶向高在东林党风雨飘摇的情况下,出于政治需要,把孙承宗安插到辽东,掌握兵权,避免被魏忠贤一网打尽,孙承宗则是因此重用袁崇焕。

    第二次则是袁崇焕的宁远大捷,公元1625年(天启五年),十月,孙承宗遭到罢免,高第接替孙承宗上任。高第认为关外一定会守不住,命令全部撤出锦州及右屯等地。高第要撤离,并且想要撤掉宁远的军队,但袁崇焕表示宁愿死在宁远,也不愿撤离,高第无法强迫袁崇焕,于是将锦州等地军民尽数撤离,同年十二月,升袁崇焕为按察使。

    公元1626年(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得知孙承宗被罢免,大军进攻宁远城,并让士兵举着盾牌攻凿城墙。而袁崇焕让罗立等人指挥西洋巨炮,炮轰清军,清军在巨炮的攻击下损失近千人,努尔哈赤于是下令退军。但名将金启倧却因为点火炮时引起自燃而死。宁远守卫战胜利后,明廷举朝欢喜,升袁崇焕为右佥都御史。

    但另一方面,清军大肆攻略觉华岛,杀死参将金冠及军民数万人,而袁崇焕也只能凭借火炮犀利,竭尽全力保全了宁远,无力救援觉华。宁远大捷后,经略高第及杨麟因为不发援军被罢官,明廷以王之臣和赵率教将其替代。

    袁崇焕的功过,很难判断,一方面来说,和努尔哈赤的后金打出十比一的交换比,虽然在现代人眼里这是不折不扣的大败,不过相比于从萨尔浒到广宁的连连惨败,其实也算是一场小胜了。

    但是另外一方面,努尔哈赤的后金此时相当困难,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也许在努尔哈赤眼里,觉华岛的粮草远比几百人的生命更重要……

    笔者对于那段历史,只是了解一二,至于两方面哪面更接近事实真相,就要靠专业的史学家和双方具体情况的还原了。当然对于某个满学会的专家,没有数据的胡乱煽情就算了——感觉这位还是写小说更合适。

    不过不管怎么说,袁崇焕顶撞上级,踩着上级出名的习惯是众所周知的,这点么,叶向高自然知道,对于叶向高有利的时候,叶向高还觉得这家伙有冲劲,但是踩到叶向高脸上,叶向高自然是另外的面孔了。

    在叶向高看来,刘白羽不用理他,丫就是来刷声望的,你不搭理他,得到一个狂生声望,也算成全他了,当然那年头没有袁粉这种人存在,掌握舆论的是东林党,而东林党对于袁崇焕给魏忠贤立了生祠,这种背叛行为,没有火力全开的集火,就是看在孙承宗的面子上了,还敢顶撞叶向高看好,在士林里名声鹊起的青山居士不成?

    刘白羽却不这么想,你想踩我,我还想踩你呢,把袁崇焕这个辽东专家的光环扒掉,让朝廷看得清这家伙志大才疏的真面目,说不定毛文龙就不用死了,毕竟假传圣旨这个胆子可不是一般的文官能有的。

    当然,刘白羽才不会傻乎乎的和袁崇焕谈论辽东实际——得多傻的人才会在别人熟悉的领域去战斗呢?

    “元素,怎么这点你不懂呢?蒙古不过是小患,建州才是大敌,你这点都想不通,却是史书读得不精,才问出这种话来!”

    “青山居士这话我就不懂了,元素虽然史书读得不精也知道元太祖铁木真横扫天下万国,就是本朝也先和俺答汗两次围困北京,满洲与之相比,不过是在辽东闹腾,真不是一个档次的!”

    你张口就好!我在边境待了这么多年,这种事情不如你这个纸上谈兵的货色,那就活见鬼了!

    袁崇焕说出了这话之后,一阵得意,他觉得无论刘白羽怎么说,只要把刘白羽引入自己擅长的边事领域,就是孔子复生也一样要被自己刷声望!

    只是这套引导他人思维,掌握话语权的小技巧,在后世都被人玩腻了,刘白羽哪里怕这个?只是刘白羽现在和大儒们相处长了,心里鄙视,脸上微笑的功夫早就熟悉了,依然摆出一副长辈的样子和袁崇焕说:

    “所以说你史书读得不精么,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如果学了我的新理学,就知道了。”

    哼,不懂的事情故意说得云山雾罩的,所谓的理学家和大儒,都是这个德行!这青山居士自然也不例外!袁崇焕想到这里,就想让刘白羽出个大丑——当然,他表面上却是越发恭敬起来。

    “请青山居士指教!”

    “指教就算了,我也不是你的老师,这事不是明白着的么?”刘白羽对袁崇焕摆出一副痛心疾首,朽木不可雕的样子:

    “我不是说了么,军事要服从政治,政治要服从经济,蒙古人是放马的,真打下中原了,建立的政府要处理从大漠到大海的制度这可能么?还不把官员们累死……”刘白羽白了袁崇焕一眼。

    “但是,元朝又不是没打下过中原……”袁崇焕觉得刘白羽就是个书呆子,纯的,不知道事实胜于雄辩么?

    “正是因为有了元朝,有了黄金家族,才让草原上不能统一在一个旗帜之下了,这,元素你谈了半天,知不知道蒙古人的游牧范围有多大,中亚草原带是什么?”

    刘白羽连续设立语言陷阱,终于把话题拉倒自己权威的地理领域了。

    “欧亚大陆草原带是什么玩意?”

    袁崇焕心里发苦,蒙古大了去了,最远的在西北的汉密卫,自己则只有辽东的经验,如何知道蒙古西部是怎么回事?

    “元素,这也不怨你,我拿出地图来你看一看吧……”刘白羽微笑着,拍了拍手,拿出了几幅地图,拿出一副指点小学生的架势:

    “欧亚大陆草原带就是这里了,在欧亚大陆上,草原植被自欧洲多瑙河下游起,呈连续的带状东伸,经罗马尼亚、俄罗斯和蒙古,直达中国,所构成的世界上最宽广的一个草原地带。”

    应该是说,这个时代八股文筛选智力的本事还是无可挑剔的,无论袁崇焕,孙承宗还是叶向高,都在几分钟之内就看懂了地图上的各种体例,让刘白羽心中感叹,如果不是几百年的知识积累,自己和这些科举精英的智力还真是遥不可及……

    应该是说,现代这种精细的地形图是很让古代人震惊的。高高挂起的地形图不但震住了袁崇焕,甚至把整个屋子的人都震住了,一时间顶着整个地形图围观起来。

    孙承宗和袁崇焕主要还是看的辽东一带,不过这种世界级别的地形图么,具体区域也就只能参考一下了,当让,比起这个时代都海岸线都画不清楚的所谓地图,那是奇货可居了——事实上郑芝龙就高价买走了一些地图,在贸易条件上对刘白羽也是大幅度的让步,这些地图在这个时代的价值,可见一斑了。

    孙承宗自然也是识货的,赞叹之余,第一点就提醒刘白羽:

    “青山居士,这是军国利器,万万要注意保管,最好献给朝廷……”

    叶向高白了孙承宗一眼,按照大明朝廷那种秘密等于公开的奇葩样子,献给朝廷和保密显然是反义词……

    孙承宗也反应过来,却是尴尬的笑了笑,不再提起了……

    刘白羽也不管这些,自顾自的微笑着说道:

    “蒙古帝国(或称蒙古汗国)包括:大汗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长子术赤后裔)、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旭烈兀建立)。中国元朝是蒙古帝国五个汗国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大汗汗国的继续发展。”

    “大明时期全世界的蒙古人势力有西方的金帐、白帐、帖木儿、阿斯特拉罕、喀山、西伯利亚、克里米亚、诺盖、蒙兀儿、哈萨克、贾拉尔、叶尔羌、穆札法尔、和硕特、赛尔别达尔、希瓦,以及东方的蒙古三部瓦剌、鞑靼、兀良哈。其中以帖木儿、金帐、克里米亚以及蒙兀儿最强。我大明面对的不过是瓦剌、鞑靼、兀良哈三部”

    “这些也是老生常谈了,不过青山居士的地图可是十分难得,万里江山的地形都标的清清楚楚……”

    袁崇焕不露声色的表达了对刘白羽的贬低。

    刘白羽才懒得理他的小伎俩,而是配合地图上关阔的草原地带,用手画了个圈:

    “蒙古想征服中原,必须保证整个草原的霸权,毕竟大草原上的敌人都是全民骑马,几年时间就能几千里都能杀个对穿,可不是关内一城一池一个个啃下来能比的。”

    “有道理,我还奇怪为什么铁木真不去占领中原的大好河山,只留下木华黎一只偏师攻金朝,主力却是西征去了,原来是因为这个!”叶向高点了点头。

    “越先进的军队对后勤的依赖就越大。一个匈奴人几匹马就可以横跨几百里。十万汉骑,得有五十万步兵保障交通线。这耗费的钱粮,没有文景攒了五十年的老底子,武帝也烧不起。而且武帝晚年,自己也知道战争成本太高了,得歇歇了。”

    孙承宗身为辽东督师,对于战争看的比那些就知道热血,勇武之类的书生透彻得多——所谓外行看名将,内行看后勤,立刻就想通了,游牧民族对农耕民族的最大劣势。

    其实说穿了,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汉人文弱,草原民族尚武,而是一个经济问题,羌人也好,匈奴也罢,摧毁一个部族,就会有一个新的部族出现。因为中原王朝再厉害,也只能消灭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不可能消灭整个欧亚大陆草原带的游牧民族。

    推一万步说,就算是尽灭之,中原王朝因为降雨线的问题,就算是移民,也无法采取农耕的生活方式,还得游牧生活,而这些游牧生活的汉民,中原王朝怎么控制?因为农耕的生活远远好于游牧,所以这些游牧生活的汉民就有南下的需求,谁去控制,稍微不慎,这些游牧生活的汉民一样会南下,改朝换代,如果你无法移民的话,新的蛮族又会占领这块游牧的土地。

    在工业革命前,蒙古高原对于农耕民族的收益远小于支出,这点无解。而且,一旦发生了气候异常,降水线南移,游牧民族为了生存会更加大举南下。一个降水线南移,就要了中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