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位面商人在明末 >

第171章

位面商人在明末-第171章

小说: 位面商人在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六日,清晨,顺义。满桂军所在地。

    “启禀大帅,通州方向发现建奴。”

    探马脸上满是震惊和不解。宣镇、大同的兵马正急忙赶向北京勤王。他们本以为道路上应该都是明军,结果宣镇地三千兵马在行军中猛然遭遇穿着明军服饰的后金军。猝不及防之下,一下子就损失了千余人。

    十五日后金军攻破通州后,下午便遇到了从延庆、昌平、怀柔、顺义一线急行军赶来勤王的两营三千宣府兵,两军随即爆发了接触战。面对拥有一万二千披甲兵的满洲主力,来不及占据有利地形的三千宣府兵在顺义南面与后金军激烈野战一天。仗着天黑才脱离包围逃回顺义,这一天宣府兵就损失近半,元气大伤。

    十六日,满桂带领地大同兵也赶到顺义。这时后金军分兵追击宣府兵而来,现在后金是想夺取顺义以切断明军南下的增援通道。一千七百多宣府兵一边抵抗,一面急忙派人向后方地大同兵求救。

    “大帅,我军当如何应对?是不是稳固防守再说!”

    能守得住么?满贵心里有数,真的踞城而守的话,掌握绝对主动权的满洲就可以掐断自己的补给线,然后用驱赶汉民的办法攻城,自己很难不成为第二个赵率教,所以不到万不得已,进城死守是不能选择的。

    “那还用说么?自然只有进攻了!”满桂不是防御型将领,只会进攻,毫不犹豫的一夹马腹,高声喝道:“儿郎们,跟我杀建奴啊。”

    “杀建奴!”

    “杀建奴!”

    满桂率领四千亲军跃马扬刀,争先恐后地跟着满桂向顺义杀去……

    这四千军队加入后,宣大军一共有了近六千人,他们和后金军围绕着顺义发生了连番激战。满桂意图突破后金军侧翼,直接插入到后金军前方堵截住后金军向京师的路线。而有这么一支部队在,后金军也无法安心西进。皇太极不得不连续派出援兵,和侧翼的宣大军战成一团。

    十六日下午,

    “大帅,建奴越来越多了。”

    “不错。”满桂点了点头,幸好是内线作战,因为临近北京,地方官府都不干不遵照圣旨,所以后期保障也还得力,宣大军的伤兵可以不断地送到地方官府那里去治疗,所以满桂此时的负担还不算很重。只是经过一上午的激战,宣大军又折损了数百军士,虽然斩杀后金部队近千人,可是里面蒙古炮灰太多,实际的含金量也就是那么回事罢了。

    “敌众我寡,不能在野外多做停留,拉近队形,让建奴别冲进我们的队形。”满桂指挥宣大军且战且走,死死的粘住了后金的部队,和后金一起向通州方向并肩而行。
211我要进城
    “陛下;满桂和牛皮糖一样沾着我们不走;真是烦人!不如我们集中兵力……”范文程对皇太极说道。

    “宪斗;稍安勿躁;其实满桂这样跟着我们;对我们满洲是有利的!”皇太极笑吟吟的对着范文程说道。

    范文程听得一头雾水;他知道满洲人的最大特长就是野战;野战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各个击破敌人;然后不断的追击;消灭敌人的精华;而皇太极现在对满桂的做法;却是完全反其道而行之。

    皇太极反其道而行之的结果就是满洲和宣大军打成了消耗战;蒙古流民和汉人炮灰的损失甚至大大的超过了宣大军。

    “你们尼堪脑子都读书读坏了!不知道用兵之道,贵在变化的道理么?”阿敏最看不起汉人,对于范文程是表面上的客气都懒得给,直接呵斥道:

    “满桂这人极为难缠,顶多只能赶走他,不会让他吃了大亏,万一赶走了他,他就隐藏起来,给我们满洲背后一刀,那才是最可怕的!”

    “别这么说,宪斗是抬了旗的,不是什么尼堪!”皇太极委婉的劝了阿敏一句,对范文程解释道:

    “不光如此,满桂现在虽然看起来大战上风,可是我们满洲死的都是汉人炮灰和刚依附的蒙古流民,满桂死的却是他多年带出来的精锐,就是三个换一个他也是吃亏的。”皇太极冷笑一声,接着对范文程说道:

    “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满桂军队在这里就和我们死缠烂打,到了北京如何还有精力继续?”

    “高见,高见!”范文程立刻就知道皇太极没说出的话,按理说满桂军筋疲力尽之后,就该在北京城好好休息——不过战争一向是政治的延伸,满桂军真到了北京,为了安定人心,崇祯能允许满桂军好好休息才怪!

    真要是到了那个时候,满桂军再强大,也从养精蓄锐的生力军变成了疲劳军,满洲更是可以轻松消灭了……。

    满桂作为一个战场经验丰富的将军,后金的小算盘自然是心知肚明,只是被视作救世主的宣大军在一路上被首都附近的居民热情的款待,而且满桂也知道宣大军只要一和后金保持距离,那么后金军就会再次对老百姓实行杀光烧光和抢光的禽兽之行,满桂的理智被情感压倒,也顾不得这许多了,宣大军紧紧排成密集的战斗队形,呐喊着向满洲军队的侧翼冲去,战斗变得更加激烈了。

    袁崇焕指挥的九千关宁铁骑抵达三河,风闻宣大军和后金军在西面激烈交战后,袁崇焕立刻指挥大军继续向西奔向通州。当夜关宁军驻扎在距离通州十五里外,保持体力。

    第二天天一亮,袁崇焕就急忙一面命令满桂继续骚扰敌军,一面指挥关宁铁骑从通州南方渡河,一踏上河西的土地后袁崇焕就急忙督军直奔京师。

    此时满桂还在通州北方指挥着他地几千宣大军同后金主力激战,他利用后金军需要兼顾各个方向,而且裹挟了大量汉人和蒙古流民炮灰,行动力大大下降的地弱点,顽强的和后金军进行着平行运动。

    皇太极现在身处充满敌意地领土,所以要兼顾大军地四周,而且也不想抽调全部兵力来抓满桂,因此后金军的脚步也就被宣大军拖慢,两者都以每天十里左右的速度,并肩向着大明京师方向移动。

    十七日夜,袁崇焕率领九千关宁铁骑抵达京师外广渠门,全军驻扎在韦公寺前面……

    关宁军大营内。祖大寿等关宁诸将焦急的等待着北京城的回复,结果却是——

    “袁督师,祖大帅!北京戒严了,四门不许任何人进入,塘报不能立即送进北京城!”

    “什么?!要是耽误了事情,他们吃罪得起?我要上奏陛下!”

    袁崇焕当时就恼了,本来他也知道关宁军在北京象宁远那样守城,阻力会非常大,他的主意是借着关宁军远道疲敝的借口,进北京城守城,但是耽误这一晚上,显然远道疲敝的借口就不在那么有力了!

    “我说了,但是城门官说了,陛下有明旨,安全第一,就是边军塘报晚上也不能立即送进北京城,必须等到白天!”

    这位陛下也实在是太胆小了些吧!袁崇焕心里吐糟到,不过这个时候必须接受现实,只能让关宁军好好休息了。

    “这样的话,我们可就得在城外迎击满洲兵了,万一失败了,就紧营那些只会吃喝嫖赌的废物能守住京城?”祖大寿拍了拍大腿:

    “咱们这位陛下,处置魏忠贤的英明果敢哪里去了?怎么这次胆子那么大!?”

    其实陛下不是胆子那么大,而是胆子那么小而已,袁崇焕心里明白,还不是崇祯对外军进北京极为忌惮的原因?

    “也好,那就满足了陛下的意见,祖大寿,抽调精锐,准备今晚劫营!”

    “末将愿意去!”副将刘天禄挺身而出。这事其实就是给崇祯做个姿态,又不是真的要打仗,这种无风险刷好感度的事情,自然有人抢着去做。

    “我看还是先把粮饷请下来吧!”周文郁泼了一头冷水,大明朝的后勤是这样的,军队没有单独的后勤,军队到各地自行补给。

    好处就是在文官领军,让军队不能造反的基础上再加了一把锁,再能打的军队,没有足够的后勤,几天之内也就散架了。

    坏处么;一是地方官和军队容易扯皮,因为明朝是玩小财政的,中央财政紧张,基本上地方给军队出了粮草就等于肉包子打狗了。而军官则是用唆使士兵哗变,骚扰甚至抢劫地方来威胁地方官——倒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平衡。

    二就不用说了,遇上敌人大规模的入寇,地方都被抢劫一空,还要勤王赶时间,自然就只能节衣缩食,甚至断粮了。

    当然,如果是其他明军,断粮也没什么,断着,断着就断习惯了,自力更生化身为匪打草谷就是。而关宁军娇生惯养不说,这北京是京师所在,一户不起眼的小地主可能都鞥联系到尚书,侍郎,如何敢玩兵过如洗这套?

    “没事,叫士兵们稍安勿躁,我明天去请天子发饷就是。”袁崇焕也知道关宁军是什么德行,只是现在马上就要血战了,高压手段要不得,只能怀柔了!

    袁崇焕当即就要求连夜入城休息。皇帝没有答应关宁铁骑进城的要求,第二天的圣旨里面,再次大大夸奖了袁崇焕的神速,他三天三夜跑了一百五十里,以平均每天五十里的速度从蓟门疾驰来京师救援。也是第二天太阳老高了,兵部才有官员来到军营,袁崇焕把自己的军事和索要粮饷的报告交到官员手里带进去。

    袁崇焕不知道的是,他觉得自己忍辱负重的同时,崇祯也觉得自己也在忍辱负重;他一面对着内阁大臣们念着袁崇焕的塘报,一面也在吐糟:

    “袁崇焕练的好兵,倾国之力打造的关宁军,一路上和满洲人打了几仗,不过杀了些蒙古流民和汉奸的头,根本没碰满洲主力,就要求粮饷,赏银?满桂军可是一路上和满洲人短兵相接的,可是宣大已经欠饷银三个月了!”

    “是五个月!陛下!”曹化淳不露声色的说道,身为皇帝身边的阉人,这种跟红顶白的事情,最是熟练,朝臣无论如何都比不上,而且也达到了自然而然的境界。

    “陛下说的没错!关宁军确实没什么大功,不过人家毕竟是要去和满洲人拼命,总的激励一些士气才行!”首辅韩爌身为袁崇焕的老师,很多事不说也是不行,只好硬着头皮说出来。

    “这也就算了,为什么非要进城,而且还用远道疲敝的借口,关宁军一路上消极避战,还累,满桂的宣大军和建奴苦斗数日,还没喊累呢!”崇祯继续吐糟。

    “陛下,满洲人厉害,野战就是关宁军也只能三个顶一个,而攻城就是相当差劲,就是招募的民团守住小城的也是比比皆是!所以……”兵部尚书王洽急忙解释,眼见崇祯对袁崇焕的语气越来越不对了,他只好挺身而出。

    “笑话!陛下倾国之力打造的关宁军就是为了守城的?王洽,如果不是你说为了养活关宁军这只和建奴野战的力量,把关内的兵裁了,建奴一个一个城池打下来,只怕到直隶边上就因为伤亡太多撤退了,如何还能打到北京城!?”温体仁厉声喝问。

    他是聪明绝顶的人,自然也看出来皇帝对袁崇焕态度的变化,也看出东林党人钱龙锡,王洽,韩爌都和袁崇焕牵连不小,就起了以袁崇焕为引子,彻底击垮东林党,取而代之的念头。

    “陛下!建奴是从老奴时代就练出的精兵强将,关宁军不过组建了几年,如何能比得了?”孙承宗看不惯温体仁看似大义凛然,实则掺杂私货的样子,挺身而出道:

    “如何追究责任是以后的事,现在建奴就在城外,首要的是守住北京,击退建奴!其他事以后再说!”

    孙承宗这句话一出,韩爌,王洽,钱龙锡都是脸色大变,显然这次孙承宗和他们几个人划清界限,不想再无限制的给他们作保了。

    换句话来说,也就是东林党准备和他们几个以及袁崇焕划清界限,免得被温体仁借机一窝端了!

    这次建奴破口,袁崇焕没有把建奴打回去,韩爌,王洽,钱龙锡本来就是受到了朝野相当大的压力,这次东林党又不在支持他们,却是等于釜底抽薪,让三个人彻底绝望了。

    只是孙承宗挑的时机极好,正好出面打退了温体仁对三人的进攻,却是让三人有苦说不出。

    毕竟这事就是摆到明处,也是韩爌,王洽,钱龙锡,袁崇焕做事不地道,袁崇焕杀,毛文龙之前,是和王洽,钱龙锡打过招呼的,王洽没有表态,钱龙锡只是不痛不痒的说一声慎重就完了,韩爌受到袁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