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位面商人在明末 >

第170章

位面商人在明末-第170章

小说: 位面商人在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督师,那我们不妨分兵两路,一路绕到敌军前面,一路在后面威慑敌军,这样朝廷那里能说的过去,而且风险也不大!”周文郁向袁崇焕请求分兵两路。

    “我军人数太少不能分兵,你这是什么主意?”

    “莫名其妙,不可理喻!”

    “本来就总寡悬殊!还要分兵?”

    周文郁的意见找来了一片骂声,袁崇焕也是觉得这主意不靠谱,下令追着建奴,不要轻举妄动。
210接近北京
    十一月十六日;关宁军紧跟着建奴到达河西;皇太极又不动了;袁崇焕也是一反独断专行的常态;让关宁军诸将一起商议决策

    “督师不是决定到北京城坚守了么?为什么还要再说?”祖大寿自然知道袁崇焕听不进别人话的德行;所以明知故问的说到

    “建奴兵多;我军人少;不凭借地利哪里是建奴的对手啊!”

    “不可轻举妄动;建奴的大军都在此地;不是小股部队!”

    关宁诸将七嘴八舌的说道;无外乎是保存实力;安全第一;不可和皇太极轻率决战之类;搞得周文郁皱起了眉头;这和建奴不大打一战;你们这些关宁军的军头倒是安全了;可是袁督师怎么办?从辽东驰援到京城;一次大战没打;就退到了北京城;不但好说不好听;而且因为关宁军必须依靠城墙防守;建奴到了北京城之后;那些达官贵人的庄园;别墅只怕都会被建奴摧毁;这些人的能力加在一起;崇祯也顶不住;何况袁督师呢?

    周文郁想到这里;站起来大声说道:

    “大军应该直接追敌,不该去京城!否则袁督师,你可就危险了!!!”

    袁崇焕站了起来,看了周文郁一眼,叹息道:

    “你说的我都清楚,但是敌众我寡,真的野战一次,万一满洲全力出击,我军未必能仅仅小败……”

    “督师!探马回报现在后金军队在通州张湾,离通州城只有十五里地,我军应该前往张湾与敌决战,如果敌军松懈我们就正面决战一了百了,敌人要是稳固,我们就夜袭,毕其功于一役。”周文郁血红的双眼死死地盯着袁崇焕的双眼,摆出了赌徒的心态。

    “督师!如果和建奴决战的话,那必须先到北京城下请旨,否则就可能被扣上一个违背圣旨的帽子啊!”

    祖大寿大声说道,关宁军诸将也一起附和!

    “祖大寿!你!”周文郁自然知道祖大寿冠冕堂皇的旗号之下是什么主意,无外乎是保存自己的实力,一切黑锅归袁崇焕去背罢了。

    “周先生,大局为重!这不依城而战的话,真要是关宁军彻底崩溃了,这个责任谁也担不起!”

    祖大寿说完这句,一双眼睛死死的盯住了袁崇焕,里面居然发出了浓浓的杀机,显然说的是如果袁崇焕真的不让关宁军依城而战的话,关宁军为了保存实力就一定会彻底崩溃了,这个责任关宁军诸将谁也担不起,只有袁崇焕这个督师自己去抗才是!

    这就是图穷匕见了,祖大寿也好,关宁军诸将也好,之所以买袁崇焕的账,无外乎是袁崇焕为关宁军诸将除掉了毛文龙这个和关宁军诸将抢军饷的敌人,还为关宁军拿到了相当高的军饷罢了。

    你给利益,咱就买账,你给风险的话,咱就……大明朝是文贵武贱不假,不过关宁军有一招绝技叫士兵哗变,毕自肃就着了道儿。

    毕自肃在1628年(明崇祯元年),升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负责巡抚关宁。这位不知道关宁军根本就是刺头,不吃文贵武贱这一套,加上性情刚烈,见兵乱愤激,喝斥制造混乱的军卒,众军卒不听劝告,直接把他的屋子都抢了搜查毕的卧室,见口袋空空,开始悔悟,

    4天后,哗变的士卒都返回队伍。毕愤恨不已不吃东西,军士们将他转移到城镇之中,13天后去世。因兵变被革职,后其兄毕少保【毕自严】3次上书为申诉,陈述这次兵变是由于缺乏粮饷所致,请求保留原来的官职待遇,未获得崇祯的批准。

    毕自肃仅仅是没给关宁军要来钱,周文郁则是为了袁崇焕直接让关宁军诸将冒着全军覆没的风险在劣势兵力下和满洲决战——信不信关宁军的哗变分分秒秒叫袁崇焕做人???

    袁崇焕自然知道祖大寿的意思,他不怕死,但是窝窝囊囊的死可就实在是让袁崇焕害怕了,而且现在这个节骨眼,关宁军如果哗变,那北京都未必保得住;自己就是遗臭万年的节奏……

    “周先生说的是;但是后金军队太狡猾,怕万一又像蓟州城那样表面与我军对持,暗地里绕过我军不与我军交战,假如敌军先到达北京城,北京城的承平日久;京营腐朽不堪;许多年没有遇到这样敌人大兵压境的情形,一旦人心动摇……。后果不堪设想敌人之前到达北京城,在北京城下拒敌才是;就不要节外生枝了”袁崇焕下了决心,一字一句的说道!

    “袁督师说的是,不可节外生枝!”祖大寿眼睛里浓浓的杀机瞬间消失,换上了和以往一般的讨好,微笑的表情,似乎根本对袁崇焕佩服之极,周文郁却是心冷到了极点,终于明白为什么袁督师很多时候又谨慎异常的原因了……

    “先至城下,背障神京,面迎劲虏,这种完策万无一失,至于陛下怎么想,我实在管不得了,虽死无憾!”袁崇焕闭上眼睛,痛苦的说道。

    与此同时,满洲皇太极的亲账之中,满洲诸贝勒却是哈哈大笑,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

    “陛下神机妙算,这关里的汉人实在是肥啊!”阿敏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发自内心的恭维皇太极。

    “而且还好打的很,都不用满洲健儿冲锋,找汉人炮灰就轻轻松松的冲下了一个个城池了!”四小贝勒中的大贝勒阿济格也恭维道。

    “蒙古尔泰这次没来可就亏大了!”济尔哈朗鄙视这货的智商。

    “只是背后的两万关宁军怎么办?跟在背后真的很烦人,不如用汉人做炮灰,人海战术破了他们,和赵率教一样!”阿敏比较慎重,提议到。

    “背后的两万关宁军守的严实,每次都是选择地利之处,不好打啊!真要是费时间去打,只怕又出现变数!”济尔哈朗提出了不同意见!

    “那总不能放任背后的两万关宁军不管吧!”阿敏觉得自己身为四大贝勒,比四小贝勒高一等,自然和济尔哈朗抬杠起来。

    “管是要管的,不过未必要动用军队……”皇太极勉强笑着分开了济尔哈朗和阿敏,毕竟蒙古尔泰已经闹翻独走了,济尔哈朗和阿敏要是再吵,保不齐八旗人心都散了。

    “你是说赵率教儿子赵全德这个冷子,他能起到那么大作用么?”济尔哈朗疑惑的问皇太极

    “赵全德自然有用,不过也没什么大用,真起作用的是东蒙古的几位高僧……”

    由于蒙古人信奉喇嘛教的原因,对于大明和蒙古部族头人来说,身份超然的喇嘛在外交渠道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号称边务喇嘛。

    明末辽东边务喇嘛有两人,都在袁崇焕的指挥下;一个喇嘛是汉人;姓李;是明朝廷认可的与后金沟通的人;另外一个姓王;则是与插汉部沟通这次袁崇焕入关,为了应该可能发生的外交沟通,是亲自带来了这两个喇嘛的。

    袁崇焕面见崇祯的时候说:“战为奇着,和为旁”就是靠这俩个人和蒙古于满清沟通的。

    “陛下的意思是???”阿敏奇怪的问道:

    “咱们和明朝谈什么?需要什么我们自己去抢就可以了,明朝君臣都很要面子,不会和宋朝一样给我们岁币的,而且明朝自己就是想给岁币,也收不上来这么多啊!”济尔哈朗也奇怪的问道。

    “我们要什么岁币?我们还要送还被抓的汉人,不过这些汉人在这里吃了不少粮食,该给多少饭钱,却是需要袁督师和我好好谈谈了。”皇太极神秘的笑道。

    “反间计么?不过这袁崇焕是真心和我们满洲议和的,整死了他之后,换谁上来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啊!”阿敏奇怪的问道。

    “袁崇焕一旦被杀,关宁军惊惧,疑惑之下,定然要逃走,趁着这个混乱,我们未必不能重现女真人打下开封这一幕!”皇太极野心勃勃的说道。

    “陛下,不可啊,我们后金没有大炮,打一个小城都得用人命去填,北京城那么大,我们满洲人全填进去也未必够啊!”济尔哈朗觉得皇太极这是步子太大扯到蛋的节奏,急忙上来规劝。

    “这你就不懂了,小城打不下来,北京可未必打不下来,毕竟守城还得人来。”皇太极神秘的笑道。

    “对了,在三河,通州给我狠狠的杀,明国人多少年没见血了,杀的厉害了,明国人一害怕,什么事情都有可能!要胆子大一些!”

    皇太极这次入关,最初真要逼着大明议和的想法,毕竟在他眼里来看,汉人数量是满人的百倍,满人统治汉人要冒着相当大的风险,还是获取好处就收手才是正理,不过这一入关之后,关内明军的战斗力让皇太极大开眼界,也起了很多原来不该起的心思……

    事实上,皇太极虽然是个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不过也没有清朝吹的那么英明神武。历史上皇太极还真是步子太大扯到蛋了。

    第一次破口之后,皇太极将攻占的遵化、永平、滦州、迁安四城,皆留兵固守,作为插在关内的楔子。命贝勒阿巴泰、济尔哈朗、萨哈廉及文臣索尼、宁完我、喀木图率领正白、镶红、正蓝三旗将士镇守永平府;文臣鲍承先、白格率领镶黄、镶蓝二旗将士镇守迁安县;以滦州系边地,命固山额真图尔格、纳穆泰为帅,偕文臣库尔缠及高鸿中率正黄、正红、镶白三旗将士守之。又命察哈喇为帅,与范文程率蒙古八旗将士镇守遵化《清太宗实录》,三月二日取冷口关(迁安县东北)返回沈阳。皇太极回沈阳不久,便派大贝勒阿敏、贝勒硕托率兵五千,前去与阿巴泰等换防,分别驻守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

    结果就是放弃了满洲人野战的特长,死守城池,然后又被孙承宗率领优势部队围攻,结果四城都丢失不说,还让满八旗损失颇大,还真是皇太极很少见的昏招……当然这都是第一次满清破口之后的昏招了,在破口初期,皇太极还是所向睥睨,屡屡打到明军要害的人物。

    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后金军度过蓟州进入京畿平原,一路上如入无人之境。肆无忌惮的展开军力四处扫杀掠夺,仿佛一群会纵火的蝗虫,短短几天内从蓟门到三河的山山水水之间,几乎所有的村庄都传来主人们的惨叫声音,而村庄本事也在燃烧,白天是遮天蔽日的滚滚浓烟,夜晚是映红了黑夜的弥天火光,向着京畿四方的百姓宣告着地狱之门的开启。与此同时,流氓无赖,土匪恶霸也趁机冒充满洲人抢劫,更是让满洲人入侵的灾难加重了几分。

    十四日后金军占领三河后,他们就打开了通向京师的大门。京师附近的部队又都进了北京城,结果就是现在的满洲人除了已经遥遥在望的北京城城墙,没有遇到半点抵抗。

    十一月十五日的京师

    一个小太监上气不接下气的冲进来,毫无礼仪的喘了几口粗气,对着崇祯喊道:“不得了了,万岁爷,通州方向已经看见烽火!”

    怎么会这样?崇祯、孙承宗还有曹化淳顿时都变了脸色。

    “通州,可是通州已经没有兵了啊。”崇祯紧紧地盯着地图上通州的位置,好似要把那厚厚的地图看穿一样。但他也就只能这样眼睁睁地看着事情发生。

    因为现在北京的兵力都已经不足。崇祯已经下令京师戒严,现在京师三大营的两万军队和三千锦衣卫都已经进入城防坚守,不过这漫长的北京城墙,靠着两万多军队防守还是有些太单薄了。

    北京尚且兵力不足,通州自然只能鞭长莫及了。

    “孙阁老,现在该怎么办?”崇祯无助地看着孙承宗,仿佛期盼着后者能给他变出十万军队一样。

    孙承宗现在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只有跪下叩首道:“圣上,老臣愿意率领子侄登城,保卫京师!”

    崇祯呆呆地说不出话来,这时又有一个太监跑进来。冲着天子叫道:“万岁爷。蓟辽督师有奏。”

    十六日,清晨,顺义。满桂军所在地。

    “启禀大帅,通州方向发现建奴。”

    探马脸上满是震惊和不解。宣镇、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