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出好孩子》作者:佚名第一章 叱责要讲究方法●责骂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变好●不恰当的叱责还可能使孩子变坏●叱责不当会影响孩子的成长●要求孩子听话应该说出理由●对孩子的问题不要嫌麻烦●要学会和孩子共同讨论●要让孩子敢于说出不同的意见●不能强迫孩子读书●应该允许孩子失败●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愿做的事●孩子需要赞许、表扬和鼓励●糖果和鼓励●游戏与玩具●责骂一定要说明理由●不要一味地催促●责骂无妨,但不可暴怒●责骂时不要揭短●不要多讲孩子的缺点●不要威胁和埋怨●不要讽刺孩子●责骂并不一定能使孩子变好叱责确实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方法。我国民间有句俗话:“不骂,孩子就不晓得厉害。”但是怎样责骂却大有学问。因为简单、粗暴的叱责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反而易引起孩子的反抗。这种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会造成父母和子女间的隔阂和冲突。我就曾几次听我的女学生向我诉说她对母亲的...
《怎样培养习惯》作者:佚名第1节:突破法一、解释稍微有一些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针灸时,医师如果没有摸准穴位就随便给人扎针,不仅不能得到好的治疗效果,反而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而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突破口”就如同针灸中的“穴位”,找对了突破口,良好的习惯也就离你不远了。找好“突破口”,无疑是在习惯养成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二、案例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曾经对上海闸北八中的成功教育进行了采访,并写出了报告文学《唤醒巨人》,书中有一个故事非常发人深省:周彩虹,13岁,是大款的女儿,身高1米69,可是她就是不爱学习。为了让她成绩提高上来,班主任周老师常常免费给她补课。但是,她却变着法儿想逃走。有一次,她甚至对周老师说:“我家远,6点是最后一趟班车。如果您留我补课,您把打车的钱给我。”...
《教育能够改变什么》作者:佚名序言:教育艺术需要艺术的表达新浪网文教中心总监侯小强先说情节线索贯穿的近50个教育故事吧。正是因为艺术手法的多样化,才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一条情节主线串起万粒珠玑,其价值远非单篇故事可比。正如Y段互动留言:“情节主线是条河流,因势利导地流向教育的海洋。流程中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呈现给我们丰富多姿的教育故事。浪花顺着河流的方向前进,它与河流的融合不着痕迹,所以我们感觉不到教育案例的独立存在。”比如A段《走近大自然,寻觅教育的春天》,在情节当中自然而然地包含了四五个教育故事,可以概括为:自然日记、自然角、晨检及刷牙、大大夫与小药箱。这些故事都已经融为情节的一部分,但是有心于教育的人,不会忽略它们的存在。虽然就是那么一个做法一个细节,但却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到的。这些东西都是独创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给孩子的礼物》作者:佚名前言:大象的木桩大家也许看过杂技团表演结束时登场的大象吧。为了不让大象到处走动,人们会在它的脚上拴上铁钩并系在一个小桩子上。如果仔细看看这个小桩子,你会发现它是倾斜的。那是因为身躯庞大的大象总是在一个方向用力拉动桩子而使它倾向一边,好像要被拔出来一样。但是,大象并没有逃亡的念头,这不是很奇怪吗?其实,这其中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人们对大象的驯养都是从它们幼年开始的。当然,幼象一开始也想回到母亲身边而嘶叫着,全身挣扎着,然而却无法拔出那个小木桩。就这样过了几天,在精疲力竭之后也不得不放弃。几年后,幼象长大了,力气也大了。可是却依然被拴在那根木桩上。它一点要逃跑的念头都没有,这是为什么呢?...
陶行知文集作者:陶行知陶行知(1891--1946) 现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文,后改名知行,又改为行知,安徽歙县人。1910年考入南京金陵大学中文系。1914年赴美留学,先入伊利诺斯大学学市政,获政治硕士学位;后转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成为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J.杜威和P.孟禄的学生,获该校都市学务总监学位。1917年秋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教务主任、教育科主任,对教育颇多革新,主张改“教授法”为“教学法”,认为这更能反映教学的实质,概念也比较科学。1921年参与组织中华教育改进社,任总干事,致力于学制改革,反对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1923年与朱其慧等人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积极提倡平民教育,亲自编印《平民千字课》读本,创办许多平民读书处,并深入全国许多省市、机关、商店和家庭推行平民教育。1926年起草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
《赵匡胤传》作者:金舟第01章流放与艳福她先是忸忸怩怩,再是半推半就,将赵匡胤搀到了自己房内……流放中的赵匡胤,居然因祸得福,与少年时代的情人过起了如鱼得水的快活日子。从乱到治,从治到乱,周而复始,延沿不息,这似乎是历史的规律。在历史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往往出现许多惊人相似的事件,但这些事件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周治八百载,到诸侯纷争,五霸七雄混战;汉统四百年。到三国、两晋、南北朝,厮杀了四百个春秋;唐朝贞观之治何等辉煌,而到了五代十国,简直乱成了一团麻,在短短的五十三个年头里,换了八姓、十三个皇帝。窃权篡位,征战杀戮。真是大好河山飘洒腥风血雨,肥原沃野到处饿殍狼藉。到了公元九六○年,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汴京登上了帝位,削平藩镇,天下一统,才又给中国带来三百余年的稳定和繁荣。有句老话:得民心则得天下,失民心则失天下。换句话说:得民心则治,失民心则乱。古今中...
《学习的革命》作者:佚名第一章 未 来塑造未来世界的15种主要趋势一场革命正在改变着你的生活和你的世界。你是生活在新时代的第一代人,这个时代在一个差不多一切都会发生的纪元里提供了对未来无限的选择。除非我们能够知道变化的范围,看到它们的潜力,并抓住机遇,我们每一个人才能作出选择,并在一生中继续不断地作出选择。你孩子的世界不会与从前一样。他们的未来,也依赖于他们一生中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应的能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时代的飞跃。在信息时代,人的智能和知识将作为社会主要资本不断代替机器和厂房。这个新时代充满残酷的替代选择。对于那些拥有新知识的人来说,新时代意味着一个充满机遇的世界;对于那些没有新知识的人来说,新时代则意味着,当旧工作消失、旧体制崩溃时,他们将面临失业、贫穷、绝望的前景。...
《晚清有个李鸿章》作者:赵焰下载:()第一章鸦片的宿命(1)看起来,所有的缘起似乎都是因为鸦片。历史进入了19世纪,或许谁也没有想到,一个从植物当中提取出来的化合物竟然引起了世界的巨大震动。在这里,鸦片是一个偶然,但同时,它又是一个必然。这样的鸦片就如同伊甸园的那个苹果一样,具有的,是与世界相当的意义。世界并不完全是空间意义上的,它更多体现的,是时间上的。苹果在必须出现的时间出现,在必须出现的地点出现,并且以一种魔幻的方式,与世界和人类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同样,鸦片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所具有的意义也是如此———这种从最漂亮的花朵的果实当中提炼出来的东西,在更大程度上,与那只苹果一样,它具有着符号的意义,它所代表的,是那种逃避不了的宿命意义。...
《怎样帮助孩子考大学》作者:佚名第1节:帮助孩子制订复习计划高中毕业班的老师讲课速度很快,留的作业很多。有不少考生在复习功课时缺乏计划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一会儿做数学题,一会儿背英语,忙忙乱乱,哪一科也没学好。因此,要想事半功倍,考生应该制订一个适合自己水平和进度的复习计划。家长则可以在一旁给予相应的提示和建议。第一,一个相对完善的时间表,既要涵盖每月的整体安排,又要包括每月以及每天、每时的细节规划。第二,复习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要“满打满算”。比如,晚上7点开始复习数学,8点开始复习英语,这样安排就太紧了,当中应该有一个缓冲。比如,7点到8点是数学时间,8点15分以后留给英语。这样,数学复习完后喝口水,稍作休息,不要“连轴转”。而且,留有余地也可以确保上一段计划的完成,还是以7点到8点复习数学为例,万一时间到了,却还差一道题没做完怎么办?留有15分钟的余地,孩子就可以具体...
致命弱点正文 引子 山东青岛郊区尸体标本加工厂。“杨先生,谢谢光顾。请问你从哪里知道我们工厂的?”接待小姐脸上带着职业的笑容,问杨文峰。“我看过你们德国老板三年前在香港举办的人体标本展览,当时有几十万香港人参观。”“哎呀,我知道,香港的这次展览光门票就让我们老板赚了一千多万港币呢。不过这不是他那次展览最大的收获。”工厂接待小姐一边陪着杨文峰参观,一边饶有兴致地介绍。“来香港办展览之前,就有人劝我们德国老板,说中国人特别迷信,最忌讳人的尸体----可是我们老板就干了,结果几十万香港人参观了展览,他们对尸体加工成的标本的兴趣竟然远远超过西方人,我们老板那时就决定到中国设立这个尸体标本加工厂。目前我们这个人体加工厂是他在全球拥有的规模最大的一家,有工人一千八百六十人,每年处理加工六千多具尸体-----”...
《孩子向前冲》作者:佚名序:教育不是一种技术一个农村少年,在普通的农村小学,连续跳级,只用了3年时间就读完了小学6年的全部课程,14岁获得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数学一等奖,16岁就已经连续三次参加全国高考,每次都大大超过录取分数线。2001年,15岁的他断然拒绝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原子能专业的邀请,2002年又以高分考入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用他的勇气和实力打造了一连串少年的辉煌。回首走过的路,作为父亲——一个普通的农民,多的只是感慨。如今二儿只有10岁,也读初中二年级了,在演绎着哥哥走过的路。为什么农家小院里能走出这样一双超常的少年?作为父亲,我只想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用我在教子中“误打、误撞”出的经验,告诉大家:每一个孩子的潜能都是巨大的,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他潜能释放的过程,谁释放得最充分,谁的生命就最辉煌。...
《一个字的力量》作者:佚名第1节:一个字的力量一个字的力量可以撑起一片天有的人会问,一个字能有什么力量?我却实实在在地感到一个字的力量的存在,强大而持久。人生是分阶段的。人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不必考虑生活的负担和压力,也不必计较利益的得失和荣辱进退,可是人长大了就不能这样,各种利益交织,思想混杂交错,每向前迈出一步都可能面临这样那样的考验,稍有不慎就可能丧失人生的机遇,导致失败和悔恨的结局。于是我们变得警觉,开始在生活的原浆里汲取智慧,在历史的典籍中发掘出对我们有益的知识,以帮助我们获得成功。中国传统文化中,儒、法、道三家思想三分天下,常常是一种儒家学说为主导、杂以法道、互起互落的格局。春秋战国时候,诸侯割据,逐鹿天下,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以寻求救世之道,于是百家争鸣,思想史上大放异彩;战国末期,秦王朝以法家思想统一宇内,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