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个死灰的面容,喃喃诅咒,满布恐惧,爬出壕沟,翻过沙袋,腕上的表针,滴滴答答,偷偷瞄一眼,双拳紧握,希望,陷落在泥浆里跌撞。哦,老天,求求你叫它停了吧!——英国反战作家沙逊(SiegfriedSassoon,1947,p71)为避免轰炸行为有太过“野蛮残忍”之嫌,在名义上,轰炸目标最好限于军事设施,手段也不宜太过激烈,以保持文明作战的风度。如此虚张声势,看似妥当,却无人愿意挺身直言真相。其实空战一开始,这一类表面限制不但不合时宜,事实上也难以执行。不过恐怕得过些时日,待得下次再有战事,大家才会对空战的本质建立真正的认识。——《轰炸准则》,1921(Townshend,1986,p161)...
《品汉朝》第一章 孝灵皇帝(1)行行重行行,白日薄西山 ——汉末民谣 冬天,是死亡的季节,夕阳透着惨白,沉沦于西山。 孝桓皇帝永康元年(167)的冬天,是本朝世祖光武皇帝中兴以来的第一百四十三个冬天,大统延嗣了十一位君主。倘若上溯到高皇帝开辟大汉基业的那一年,这便是第三百七十个冬天了,大统之中,也得再上溯十三位君主。 对于一个帝国来说,单凭这样的年龄,就足以在历史学家的笔下赢得美好的声誉。这不仅是对在本朝之前只有十五年的秦帝国而言,就是对直至公元一千九百一十一年的中华帝国历朝历代而言,本朝也是享国最久的帝国。事实上,在史学家的心目中,能和本朝共享最高荣誉的帝国,仅仅是七世纪到十世纪的大唐帝国而已。本朝的国号“汉”,成了所有中国人的代称。...
序言(1)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日本历史,最熟悉的就是战国时代,因为日本人的文化产品中包含了太多的“战国元素”,许多影视、动漫、游戏中都频繁地出现了与战国相关的人物与故事,这些文化产品的广泛传播使我们对那个时代耳熟能详,更吸引了众多的历史迷去对那个时代进行深究。 战国确实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日本历史上的战国时代虽然没有秦齐燕赵韩魏楚七雄并立,没有孙庞斗智、长平鏖战,没有合纵连横、苏张对峙,没有完璧归赵、渑池争锋。但其精彩程度并不亚于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代。 一般所说的日本战国时代,起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至于结束时间,一般认为在1573年室町幕府结束。但在很多有关战国史的作品中,也把1573年以后到1603年德川家康建立江户幕府的这段被称为“安土桃山时代”的历史也一并叙述,因为1573年室町幕府结束,“天下一统”时代并未到来。在这长达一个半世纪的乱世中,日本的政治体系、经济体系...
书名:在民国作者:孙郁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简介:孙郁,本名孙毅,做过知青、文化馆馆员、记者等,曾任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20世纪7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80年代起转入文学批评和研究,长期从事鲁迅和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著作有《鲁迅与周作人》、《鲁迅与胡适》、《鲁迅与陈独秀》、《周作人和他的苦雨斋》、《鲁迅忧思录》、《文人的左与右》等。2014年4月,孙郁荣获第12届华语传媒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奖。内容简介:作者描述了民国时期文化名人的故事,一批文人与狂士身处非常的时代,始终有一种独特的精神。作品通过章太炎、陈独秀、胡适、鲁迅、周作人、钱玄同、刘半农、张爱玲等人物在民国时期的所作所为,重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为我们重新认识和评价复杂而多彩的民国世界,提供了新的视角。...
月光之下,平静的海面犹若一面明镜,反射着莹莹光华。那海水虽然远看无甚异样,近看之时便能够发觉,此间海水俱都是呈漆黑之色,便犹若墨汁一般。 有数十只海鸟自这海面之上飞过,这海鸟名为渡鸥,约莫巴掌大小,形似麻雀但却比麻雀纤瘦地多,嘴巴比麻雀宽长一些。渡鸥除了繁殖能力极强、不挑食、能潜水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特点,然而便是这几个原因,使得它们能够在这荒凉之极、活物极少的海域犹自存活下来。换句话说,这渡鸥乃是此间海域之上唯一的普遍存在的生灵,便犹若某个界域之中的老鼠、蟑螂一般。 诸渡鸥飞过之际,飞在最前方的那只渡鸥突然察觉到,它前方数十丈处似有异样,于是它立刻张开嘴巴,发出颇为难听的呱呱叫声,便如同乌鸦一般。一众渡鸥立刻跟着它飞了过去,围住那异样之处,然后,众渡鸥便看见,在那一处的空中,陡然有一点土黄色光华凭空出现,随着那土黄色光华逐渐扩大,有一圈圈肉眼可...
角色(1)角色 作品简介:人生就是大舞台,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故事主人公吴俊从重点大学毕业后,来到县大院的局机关工作,一干就是十五年。一次同学会让他改变了人生的轨迹。他毅然走出大院,换个角色演人生。故事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走出大院。序曲曰:人生就是大舞台,你来,他来,我也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风雨兼程故事多。不知你演的是啥角色:花旦、小生还是跑龙套?主角、配角还是演丑角?社会就是大舞台,人也形形色色,物也流光闪烁。三个女人一台戏,两个男人一首歌。不知你演的是啥角色?主人、仆人、名人、庸人?有用的人,还是无用的人?角色有多种,不论你演的是啥角色,只要你演得有板有眼、有血有肉、有情有感、有声有色,演出有个性的人生,就不愧是一流的演员,成功的角色。第二部分:苦苦的耕耘。插曲道:好人也迷惑,好事也多磨;好花也凋谢,岁月也蹉跎。梅花香至寒冬来,大难不死后福多。有压力...
前言 是在若干年后,你又回到了这里。 山水无言。八百年齐国故都的气韵,透着隐约的熟悉。 风以不同的语言和四季对话,你用唯一的姿态与谁相望?相似的山与水。别样的你和我。一抹从喧嚣中沉淀而出的静谧,就这样漫过心头和眼睛。 一步恍若百年。不经意间,数千年的时光重新来过。 山山水水,藏匿历史的细节;一枝一叶,纹络依然清晰可辨,依然散发远古的余温。这些安静的山与水,就像风中蓦然回首的女子。她并不华丽。但她丰富,内敛,灵性,充满着让人心安的意味。这样的所在,是很容易让人暗含了一个期待的。一个永远也不要说出口的期待。 因了历史碎片的沉积,这片土地变得厚重。默立的山,让人心里感到塌实;而水的沉静,很轻易就把你的思绪弄得温润起来。姜太公、齐桓公、管仲、晏婴、王渔洋、赵执信、徐夜……那些先哲在山水之间纷纷闪现。不管他们曾经是轰轰烈烈的,还是悄然沉寂的;是晦涩难懂的,...
第一回华林园纳凉谈艳天渊池灭烛**三百年间王气销,中原大半让胡苗。 文皇功业今何在?并却南朝与北朝。 一轮皓月,清光四澈,照见绿杨丛里,露出一角小亭。朱栏曲曲,湘帘半卷,栏杆上去倚着一个小女子,梳着双丫角,眉目如画,手中执了一柄轻罗小团扇,徐徐挥动,仰起了粉脸,娇态憨憨地望着天际明月。那时又有一个破瓜年纪的绣衫少女,悄悄地分花指柳,从小亭背后踅入亭中,掩到小女子身后,举起一双粉掌,蓦地掩住了小女子双目,吓了她一跳,娇嗔着道:“又是月娟姊姊,悄没声儿的作弄人,再也不会猜错。” 绿衫少女放了手,吃吃的笑道:“梨云妹子,你瞧瞧是谁?” 梨云回头一瞧道:“莺儿姊姊,你从哪里来,圣上回宫没有?”莺儿道:“还早呢!还在秦娘娘那里腻着,你倒好自在,独个儿躲在此地纳凉!”梨云道:“横竖没事干,此地却凉爽些。”莺儿道:“原是你自在,吾却没有那般空闲。侍候...
目录(1)最后的留影(代前言) 1 第一章礼亲王府 1 1始王代善——勇士之最 3 2清朝第一王族 5 3京城规模最大的王府 6 第二章郑亲王府 11 1始王济尔哈朗——战功卓著 12 2郑亲王府与郑亲王家族 14 3十三代郑亲王沦为“辛酉政变”的冤魂 15 4中国大学入驻郑亲王府 16 5《十三号凶宅》 17 6与公司和破旧居民楼共生 19 第三章睿亲王府 23 1始王多尔衮——“皇父摄政王” 24 2从重华宫、摄政王府到喇嘛庙 27 3复建拂去历史的尘埃 30 4睿亲王新府荡然无存 33 第四章豫亲王府 35 1始王多铎——显赫、功勋与罪恶 36 2豫亲王府的墙——在降为郡王府后却恩赐加高 41...
序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可当听到他堪与孔子、老子等人相提并论时,大部分人都会吐出两个字——“他吗?” 是的,就是他。就是他将新文明普洒大地,就是他宣扬自由、民权、立宪,又将民主共和滋润民心,就是他开创了中国政治学、新闻学、新史学、图书馆学,就是他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的走向,就是他……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却被我们遗忘。 他生活在中国的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冲破了的时候,他负载着时代的使命,标榜自由思想而与封建的残垒作战。他用那飞扬激越而又入木三分的文字,摧毁着陈腐的封建思想、国人麻木的灵魂。 他生活在黑暗地狱的地层,承受着冽风暴雨的冲击,探索着文明的真谛,紧握时代脉搏,引领时代潮流,用他那先进高尚的思想、饱蘸感情的笔,抵挡着顽固派的谩骂、黑暗势力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