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君主和亡国令(1)一千多年前的春天,大唐帝国,这个人们心目中伟大的长安帝国生命之火即将熄灭。凌沧洲先生将定都长安的两个古中国王朝——汉朝和唐朝一并称之为长安帝国。这一重新命名,既是为了叙事方便,也是为了从一个不同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历史。公元907年3月27日,长安帝国最后一个皇帝李柷下达诏令:“那大统的尊严,神器的沉重,如果不是德行充盈于宇宙,功劳拯救了黎民,有虞舜夏禹的功业成绩,有和恰帝王事业的才能,可替代皇天的功劳,又怎么去统治天下,照耀八方呢!” 这时,帝国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一百余年异族的洗劫,终于走到了它生命的尽头。帝国的资源与古老遗产已经耗尽。曾经是黄巢部将后来又投降唐朝的将领朱温控制了朝廷和局面,劝进和篡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百官对帝国不无留恋,当皇帝二月初五诏令文武百官初七一起赴元帅朱温府上时,百官拒绝了;尽管朱温假意推托,但是明白大势已去的皇帝不得不亲手...
常常被问起一个问题:读历史,人能够从中取得教训吗?我在1998年7月台北远流出版公司出版的《柏杨曰》第一集序中曾说:历史的教训,因为人类的健忘和野心家的篡改,而微乎其微……现在我补充:原因是经验无法传承,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上帝创造人类开的一项最大的玩笑。尽管人性古今一致、中外不分,可是每一个人的生存基因中都同样有非常顽强的自我毁灭因子,既无法从历史借镜,也很不容易自我克制。世界文明能向前迈进一步,才会有这么艰巨的工程,这里面牵涉到大自然的生态环境、牵涉到国民性与文化的累积,更决定于一个族群政策与制度的抉择。文明的更上层楼,是一个民族救危存亡的里程碑。Ⅰ米Ⅰ花Ⅰ书Ⅰ库Ⅰ www.7mihua.com...
引言一切都来得如此突然,一切又来得如此自然,仿佛命运在冥冥之中已经为我准备了一副行囊,我只有拾起它,乘着初春的暮色,义无反顾地远走天涯,穿行在岁月的风雨之中,一路向前。 我的家乡在山西临县,那里干旱、贫瘠,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以贫穷而名声在外——要说出这一点,虽然于我以及每个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们有些勉为其难,但终归是事实,而且我自己亦曾有过一些与此相关且刻骨铭心的经历,这将在后文中诉诸各位,以解心中块垒。 然而,故乡留在我心中的更多的是红色记忆和底蕴深藏。九曲黄河从故乡的土地上奔涌而过,这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毛主席东渡黄河,就是在我的老家登岸北上。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还曾留下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董必武、叶剑英、陈毅、贺龙等革命先辈的足迹。...
() 应钟觉得自己很疲惫。 从自己刚刚懂事的时候,父母就叮嘱自己一定要在学校里好好学习,考上大学。 可当自己真正考上了所谓的名牌大学,并从里面毕业出来之后,应钟却是深切地体验到了什么叫做‘毕业就是失业’。 大学毕业后在外面浑浑噩噩的混了几年后,自己就随便在家附近的一家的网吧内当上了一名网管,整天泡在网吧内打游戏,用来逃避现实。 应钟感觉自己就像是一块放置已久的肉块,正在一座名为社会的冰箱内慢慢腐烂。 想当初,在他高中毕业之时,也曾经站在大学的门外,对着崭新的校园环境和即将到来的全新生活充满了期望。 但是这一切,却是随着自己大二时期的失恋以及这几年来无数次应聘却总是被单位拒绝的打击而渐渐变得麻木起来。...
总序(钱乘旦)世界历史在今天的中国占据什么位置?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理论上说,中国属于世界,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要了解世界,也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对中国更显得重要。世界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是他们了解和理解世界的一扇窗,也是他们走向世界的一个指路牌。然而在现实中,世界历史并没有起这样的作用,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还不够,对世界历史的了解更加贫乏,这已经影响到改革开放、影响到中国发挥世界性的作用了。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但不重视历史,尤其是不重视世界史,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在许多方面取得进步,但在重视历史这一点上,却是退步了。中国本来有极好的历史传统,中国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文化,历史在中国话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这几十年里,历史却突然受到冷落,被很多人淡忘了,其中世界史尤其受到...
天下流氓 第一章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 ——毛泽东 第一章 农历八月的太阳,虽然已经不象盛夏时那般穷凶极恶,但毕竟是余威尚存,特别是眼下这种正午时分,白晃晃的阳光不依不饶地烧烤着一马平川的江淮平原,路人穿行在绿中透黄的麦田间,呼吸着由地面蒸腾而起的湿热气息,眼中只见旷野里麦浪翻滚、阡陌纵横,真有一种晕头转向的感觉。 孔南生有点懊悔,刚才真应该听从小桃红的劝阻,在“云香阁”舒舒服服睡个午觉,待日头偏了西再从容回家。 抬头望望天空,只见西北角上挂着几丝赤色的云彩,正不怀好意地向东南角悄悄地滑动。孔南生解开门襟,袒露胸腹,顿觉清凉了不少。身上黑油油的薯莨纱短褂虽然透气,但烈日下更加吸热,早已被热汗洇透,特别是后脊梁上,已经湿成了一片。...
鬻拳:兵谏君王,自我戕害《左传?庄公十九年》记载了楚国一个特别的人物——鬻拳。鬻拳是楚文王手下的臣子,因为觉得文王一件事情做得不合道理,因而再三强谏。(《列国志》中说,文王在息侯的配合下擒获了蔡侯,准备将其烹杀,以祭献太庙,鬻拳固谏。)楚文王坚持己见,不听从鬻拳的劝谏,鬻拳于是抓住文王,以兵器相威胁,文王恐惧之下,表示听从,并按其劝谏去做。事后鬻拳对人说:“我以兵器威胁君王,这是莫大的罪责。”于是自刖其足。楚人很敬佩他的忠贞,遂让他做了大阍,管理宫门,尊称其为“大伯”,并准许他的后人世袭其官。 公元前675年,巴人(今湖北长阳一带)作乱攻楚,楚文王率兵抵御,被巴人打败于津(今湖北枝江县西),逃回楚国。守门之吏鬻拳听说楚王战败而回,故意闭门不纳。楚文王被鬻拳所迫,率军伐黄(今河南潢川县西),打败了黄师。文王凯旋归国时途中病死,鬻拳闻文王凶讯,亦自杀而死,被楚人葬于绖皇(地下宫...
() “快来人啊,救命,有人溺水了,快来救命。”我漫无目的的走在街上求救,可是一个人也没有街道安静的可怕。我找不到人,自己手机又没有信号我就像一个无助的孩子在这十字街头奔跑徘徊,我想哭但哭不出来,我拼命的跑拼命的一家一户的去敲门求救,可是没有一人给我开门。我着急了,没有更好的办法我只好返回湖边,我jīng疲力尽的来到湖边,看见一群人在哭对着湖大哭,他们的孩子溺水了,他们哭的撕心裂肺。我四周走走看了看,没有见到荆杰他们的身影,我着急的呼喊;“荆杰、若心、荆曈、董少、刑鱤、冷燕你们在哪?”我突然看到湖面上漂着好像是冷燕穿的衣服,我大喊了一声。突然感觉屁股很痛,我猛的一睁开眼原来是在做梦自己摔到床下了,很可怕的恶梦。...
() “老板,那我先下班了。”说话的是一个看起来不过十八、九岁的少年,身材削瘦,一米七四的个子,略微长的头发下是一张面sè有些苍白消瘦的脸孔,清秀的五官,一身看起来有些发旧的白sèT恤和蓝sè牛仔裤,一双廉价的山寨耐克球鞋。 少年名叫秦雨,今年十九岁,就读于辉阳中学高三(6)班。 因为某些原因,他在读书的时候经常会来饭店做兼职赚钱,而就是因为这样,使得他的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虽然算不上倒数,但也属中下等,属于不上不下地那种,基本上考大学是没什么希望。 当然,这其中也有他自己不想读书的想法,因为他见多了这社会的无奈,即使书读的再好又有什么用?人家有权有势,轻易就能把你捏圆搓扁,所以秦雨索xìng放弃了读书的想法。...
《亭长小武》 【上】 第一章 经年为亭吏 奉券入县廷 一 小武是豫章县青云里的亭长,自小拜同里的退休老吏李顺为师,学习法律条文。三年过去,水平很高了。李顺也很赏识他,想以自己的老面子,推荐他到县廷当个小吏,比如狱史、令史什么的。但是不巧,所有职位都满员。县令王德碍于李顺的面子,也禁不住他一个劲地夸奖小武的才能,就让小武先在青云里担任亭长。 亭长这个官职,在有勇力者看来,是一个好差使,职责就是监察整个青云里的不法活动,间或迎送过往的邮吏、戍卒,不需要涉足行政上的烦琐事物,象登记户口,征收赋税之类。本朝的高皇帝就是从亭长干起,交接群豪,逐渐壮大,最终夺得天下的。做亭长需要日日在闾阎巡行,如果发现有健壮男子到处游逛,不事生产,就要严加盘问,甚至可以马上收捕。小武还有两个职位分别称为"求盗"和"亭父"的副手。顾名思义,"求盗"就是协助小武捕人的;至于"亭父",一般用来使唤打...
楔子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国有一名男子,与一妻一妾住在一起。他常常独自一人外出,然后酒足饭饱而归。这人的妻子感到有些奇怪,心想:“没听说他在外面做什么大事,家里妻妾又没有过什么好日子,他怎么有钱经常在外大吃大喝呢?”于是便问其原因。她男人说道:“我在外面结交的都是些富贵家的人,人家三天一大宴、两天一小宴,请我去还用花钱吃酒肉?” 这人的妻子半信半疑。她悄悄对那妾说:“我们的男人每次出去,总是吃饱了酒肉才回来。我问他经常跟什么人在一起吃喝,他说都是些富贵家的人。可是我们家从来都不曾有一位贵客登门呀!看来我要了解一下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第二天,齐人的妻子起了个大早床。她躲躲闪闪地尾随在自己的男人身后。但是走遍了全城,甚至没见到有谁和自己的男人讲一句话。夫妻俩一前一后地在城里转了一阵子,忽然,这女人看见丈夫朝东门外走去,于是紧跟了上去。哪知道东门外是一块坟地。她...
题记这是一个成功的人生:少年解元,青年探花,中年督抚,晚年宰辅。这也是一个备受奚落的人物:起居无时,号令无节,行为乖张,巧于仕宦。 这是一系列耀眼的业绩:打败法人的入侵,策划并督建京汉大铁路,创办亚洲最大的钢铁厂。这也是百年来屡招责骂——好大喜功,糜费挥霍,崇洋媚外,沽名钓誉——的把柄。 为谋求中国的富强,此人呕心沥血大刀阔斧地干了大半生,但直到瞑目的一天,他也没有看到国家富强的影子。 为调和东西方文化的严重冲突,并试图建立一种新型的文化架构,作为官方大员,此人第一个大力倡导“中体西用”。但他的这个设想,无论其生前还是其身后,都遭到人们的批判和嘲弄。 此人是谁?他就是毛泽东所说过的中国人不应忘记的近代人物张之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