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学(1)始于2007年,全面爆发于2008年的全球金融大危机,至今仍未见底。危机戏弄着人类的经济学智慧。这是一种怎样的危机?为什么人类总是在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怪圈里痛苦地轮回?人类靠什么向危机宣战?靠什么跳出危机包围圈?靠什么避免危机卷土重来?这是一连串的经济学难题,是人类共同的难题。 大危机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思维活动。现在,人们至少明白了一点,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时代,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都与大经济、大命运、大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大家需要大视野,尤其“小人物”更需要大视野。因为“小人物”的职业生涯和投资理财更脆弱,“小人物”在大方向上的任何一个小错误都可能给自己带来致命的影响。...
巴菲特那一套在中国行得通吗——代序 在中国,如果说巴菲特是当今全球最受崇拜的投资大师,大概没有人会反对;可是,如果说他在中国也能取得同样的成功,则恐怕没有多少人会认同。尤其是我国1亿多股民中,三分之二是根据各种股评和消息面来炒股的,他们追求的是“不亏本,少赚点”。要想让这些人真心实意地去践行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嚯,还真有些难为他们了。 人们之所以怀疑巴菲特的那一套在中国行不通,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一曰中国股市不成熟,不规范;二曰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知易行难。其实,这两点理由根本站不住脚。 先说中国股市不成熟,不规范。可以说,越是不成熟、不规范的股市,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就越奏效。在成熟、规范的股市里,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与股价之间的结合度较高,即使你不怎么去关心基本面,仅仅把股票当作交易品种来看待,最终损失掉的也可能只是佣金,因为这些股票本身就值这个价;相反,在不...
【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红楼梦同人】《再证红楼》作者:一样花开文案看了不少红楼同人,以黛玉为主角者多,但每人看法不同,却竟无一人写出了心中的黛玉。于是终于决定,自己动笔。不想写悲剧。可是……为人圆滑世故者,岂是黛玉?为名利地位谋算者,岂是黛玉?千百年后,我们失去了很多,昔日的美德,在现在人的眼中,不少已经不屑一顾。但是,现在人眼中的“腐儒”身上,却有着不少现在人难以想象的“骨气”。而中国传统文人的骨气、气节,不过十五字便能说尽: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我眼中的林黛玉,为女子,是花中之莲。莲为花中君子,她又何尝不是女君子?她有女性的柔情,文人的傲骨,也有才子通有的缺陷。...
八年事业与感情沉浮(一)汪汪和菜头引子 :这是本人从业八年以来的一些让人回味的往事,当中有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失败,有生活和情感上的挫折和欢愉;有过失落、有过愤怒、有过得意洋洋,有过朝朝幕幕的百味人生,从羊城旧梦到西南往事到江浙心情,本人现在穷啦,指望拿它卖钱冽,因为是一个营销人的手记,所以先发布在中国营销传播网销售管理版,笔者当洗耳敬候指教。羊城旧事第一章残阳的悲伤流淌在脚下的水泥地板上,广州的高楼和华厦像是武士冷峻的身影,在他威力极尽的俯视下,越秀山的每粒沙尘都热血沸腾起来,一路跳跃着奔向天空。天地披上了鲜红的纱,此时此刻默默悲壮。蓦然,星垂旷野,月色如流,忧郁的蓝在羊城的上方飞舞,悄然展翅,神秘的黑蓝深处隐约有乐声响起。...
白银时代 一 大学二年级时有一节热力学课,老师在讲台上说道:“将来的世界是银子的。”我坐在第一排,左手支在桌面上托着下巴,眼睛看着窗外。那一天天色灰暗,空气里布满了水汽。窗外的山坡上,有一棵很粗的白皮松,树下铺满了枯黄的松针,在乾裂的松塔之间,有两只松鼠在嬉戏、做爱。松鼠背上有金色的条纹。教室里很黑,山坡则笼罩在青白色的光里。松鼠跳跳蹦蹦,忽然又凝神不动。天好像是要下雨,但始终没有下来。教室里点着三盏荧光灯,有一盏总是一明一灭。透过这一明一暗的快门,看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 老师说,世界是银子的。然后是一片意味深长的沉默。这句话没头没尾,所以是一个谜。我把右手从腮下拿下来,平摊在桌子上。这只手非常大,有人叫它厄瓜多尔香蕉当然,它不是一根,而是一排厄瓜多尔香蕉。这个谜好像是为我而出的,但我很不想进入这个谜底。在我身后,黑板像被水洗过,一片漆黑地...
:**《最后的圣殿骑士》 推荐理由 《最后的圣殿骑士》是一部节奏紧凑,画面跳跃的惊悚佳作它带给读者的是一次完美的阅读体验,《达·芬奇密码》只是开了个头,《最后的圣殿骑士》则把故事讲完了。——英国《星期日快报》 无隙可入的情节,引人窒息的跌宕起伏以及令人目瞪口呆的火爆场面几乎充斥着全书的每一页不仅如此,《最后的圣殿骑士》涉及到的爆炸性话题,必定会引发大家经久不息的探讨。——美国巴诺书城《最后的圣殿骑士》 内容简介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梵冈史前古展”的幕之夜,名圣殿士装扮的蒙面人突袭而入,大肆掠夺财宝,乎杀死了所场之人。为了回这批无价宝,美国联邦调查局协同梵蒂冈派来的使节展开了对这四名骑士的大范围追捕,然而疑犯却接二连三地于非命。这场看似单纯的劫似乎暗重重玄机。...
1998年的秋天,我把自己的栖身之所从北京的东区搬到西区。西区是高科技区,有很多让我感到亲近的东西,海淀图书城、著名的北京大学,还有颇具气势的绿化带,所有这些都让我感到魅惑。我是野路子出来的人,所受的正规教育有限,没进过大学课堂,早年是拒绝进,拒绝被教育体制洗脑,后来是想进又没有了机会进。所以我在搬往西区时主要一个愿望就是想看着那些曾经风云激荡的著名学府,我知道从那里诞生过一代又一代心智优秀的杰出人物,那些人物让我有高山仰止的感觉。从那些大学的门前经过时我感到自己是在思想王国的边界穿行。 我在靠近北京大学的西苑乡找了一间农民的房子住下来,我当时颇为得意自己的位置,我觉得我从此是进可攻退可守了,我要写作的时候就退隐到乡间的居所,要出去玩耍就可进入城市的繁华地带。我同时拥有寂静和喧嚣,简朴和繁华,我是如此紧密地靠近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和思想的中心领地,而所有这些都曾经...
《堡门坡》作者:平之梦第一章风云莫测掌柜悲壮定去留 守土尽责知县凛然决存亡 顺治五年初春,连天的爆竹彻响整个被阴霾灰暗云层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五台山北麓,藏青色的山峦掩映在云天一幕的肃然中,显得静谧安祥。春节刚过,从初一至初四,喜庆的焰色仍涌涌荡荡回旋在茫茫的官道间、田野中。连日来,沿滹沱河一路东上,似乎节前还流淌不息的河面经历了一个欢腾不休的除夕夜便瞬间冻结得一平如砥。全身豁亮簇新的士民乡绅涌集在山西代州府繁峙县城滹沱河南岸的滩涂上,忙着点灯焚香放响震天炮鞭,迎喜神、接喜气,梦想着一年的好运道握了手中。孩童们一路狂奔,撞破寒冷的栉锢,并不理会大人们的嘀咕心思,在冰面上呼喊叫嚷、放肆追逐。整个狭长曲弯如蛇的冰层上,耍滑车的、溜冰哧儿的、翻跟头的、打猴儿的,不一而足,一直闹腾到未时方才被大人们连哄带骂吆吆喝喝地回家吃饭。...
序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而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孔子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于丹教授认为,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那么,我们见天该如何理解理想的含义呢?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孔老夫子的观点与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是不是有矛盾呢?其实翻开《论语》,所有朴素的子句里面全都闪耀着一种隐约的理想。孔夫子说匹夫不可夺志,哪怕是三军可以夺帅。这句话在中国的民间流传的很广,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努力。但是在今天看起来,最重要的不在于我们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尚,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往往我们不缺乏宏图伟志,但我们缺乏到达那个志愿之前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那条切实的道路。所以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
常有朋友为人际关系而烦恼,也有意无意地向我求教。我总是说一些与人为善的话来安慰他们,其实,我自己也常常为这种事情弄得情绪不安。从小就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特别是对不喜欢我的人和我不喜欢的人,没有特别的办法。也许,这种感情用事,说成优点,叫做重感情讲义气;说成缺点,叫做意气用事,不能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反对自己的人。 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却要干事情,这些年吃了不少苦头,也得了一些教训。首先要讲三点: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永远是正确的;千万不要以为和你过不去的人是世界上最坏的人;千万不要以为只有解决了纠纷才能干其他事。有了这三个定量估计,就会做到干事情第一,人际关系第二,非到万不得已,不将事情放下来搞“自卫反击”。从我个人的经验,工作以来,处处有人际矛盾,矛盾造成的局面无非是顺境或逆境,顺境多干事,逆境多读书,没有永远解不开的疙瘩过不去的坎儿。回过头看,当初想争个是非曲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