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方便大家看书,作以下基本设定(1882年-1910年): 1、清朝1斤=16两=现代596.82克 清朝1两=10钱=100分=现代37.3克 2、清朝光绪年间1两黄金=10两白银 清朝光绪年间1两白银=2000文铜钱 3、清朝1石米=10斗米=100升米 清朝光绪年间1石米=现代60公斤米 清朝光绪年间1石米=3两白银(平均价) 4、清朝的1步=现代1.5米系统(小黄)简介 为方便大家的阅读,在这里把华族崛起系统(小黄)各级别功能列出来。 一级:激活能耗,100度电;系统提供科技资料,2010-2019(1项);系统提供类人机器人,1个;每次穿越携物重量,5公斤;每次穿越间隔时间,1000小时。...
他听到后愣了一会,仿佛难以接受一般,过了一会他看着我说“还在生气?”我摇摇头“没有啊,就是最近工作比较多,搬到公司附近方便加班。”他严肃的看着我“你知道情侣两个人忽然分居意味着什么么?”我平静的看着他“你在乎么?” 他看着我好像想要在我脸上看出我的想法一般,奈何我一脸的淡漠,丝毫没有玩笑的意思。他有些激动的说“不行,我不同意。”我看着他笑了起来“戚文希,我又没嫁你,你有什么权利阻止我?” 戚文希愤怒的站起身指着我的鼻子“我这段日子像孙子一样照顾你,你难道一点都不心软么?”我好笑的跟着站起身“我有要求你如此么?你如此又为了什么?”他被我一句话噎的不知道说些什么。甩了甩手气呼呼地说“反正……反正你不能走。”...
1已经入了秋,天气却依然像盛夏般炎热。掌柜的张宝生搬了个马扎儿,坐在自家的小饭馆儿门前一边看夕阳一边伸着舌头吹凉风。 这狗娘养的天气,就像狗娘养的日子一样难过。暑热一直穿到骨子里不说,连喘息的气儿都粘湿湿的,仿佛灶台边上的污渍般油腻。官道上,往来行人带起的灰土飘在空中,不知不觉间就把饭馆墙面上那只倒扣着的“笊篱”(注1)给糊成了一个泥巴团儿。黑黑的,散发着丝丝缕缕馊臭味道,闻在鼻孔里更令人没有食欲。 如果是早年间,张宝生还有心情打上桶井水,把墙上的“笊篱”和头顶上烟熏火燎的招牌擦拭干净。在上谷、河间一带,这“笊篱”代表着饭馆和酒店,和头顶上的隶书招牌一样,都是主人家的脸面。那时候他的饭馆刚开张,又碰上仁寿年的好年景,每天进帐的“肉好”(注2)就有十几个,偶尔一天运气佳碰上大主顾,赚上半匹绢都有可能。张宝生家里的填房与临近易水河边那五十亩地就是那时候置办下的。...
壮丽的废墟:回望元朝(1)当我们言及元朝,总是在眼前闪现出这样一个想头:那是个野蛮的、英雄的、摧毁的时代。其实,我们对元朝的这种印象多多少少是一种误解:成吉思汗的威名太过赫赫,蒙古西征的洪流太过汹涌,致使我们后人(包括东西方的许多学者)多把蒙古最初的扩张史看成了元帝国的全部精华所在。在中国大陆出版的所有关于元朝的历史作品中,无论是教授学者的“正史”,还是影视编剧、半吊子历史学家的“戏说”,五分之四甚至更多的篇幅,皆是描绘成吉思汗到忽必烈这一段时间的蒙元征服史。所有的职业和“业余”作者们如此不吝惜笔墨肆意描画征服者的历史,确实因为那些血与火的壮丽戏幕吸引住他们大多数人的目光。可悲的是,我们中国有些学者也被西方学者牵着鼻子走,认定元朝是一个“更大的世界性帝国”的附属部分。这种观点,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元史,并非是蒙古史。元史,主体其实应该是从忽必烈开始到妥欢贴睦尔为...
序(1)战争前奏:一九三九年(—) 战争:一九四九年(—) 一九四零年(—选至) 威廉·L夏伊勒(William L. Shirer)一生横跨20世纪的大半时间。1904年,他出生于美国中西部,将近90岁时在波士顿去世,他曾亲眼目睹了这个世纪一些最重要的和决定性的事件。 他来自衣阿华州(Iowa)平静的小镇,在现代史上最为动荡的二十年中,喀布尔、乌尔(Ur)、巴比伦(Babylon)、德里(Delhi)、巴黎、维也纳和柏林这些城市不断地使他目眩神迷。并不完全是命运的巧合将他带到那里。他给我们讲故事,关于穿越阿富汗山间峡谷的旅行、在印度伴随甘地一道前进、在纽伦堡大会上看到的令人惊畏的戏剧性场面、柏林战时灯火管制后浓重的夜色以及炸弹坠落时的尖啸声……这些故事就像风筝一样飘飞在中西部童年的原野之上,似乎已经成为他的一部分,尽管他看到和知道的这些事情已经远去有一代人的时间。...
() 虚境影像系统通过超极计算机可以实现模拟人类社会,这一技术与数字大脑结合后,成功将整现实社会虚拟化,从而使人类可以在现实与虚拟中相互切换,同时人类可以直接修改数据,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借助这一技术人类可以适应漫长的星际旅行。因为只要电脑还在运行,社会就不会毁灭,人也不会消失,因为在这里,人已经转化成一堆拥有一定权限的数据了,而数据是不会死亡的。 所以只要有能源,起源于地球的人类社会便不会消失。 第六星团,第七舰队,第九大队第三组第七分探索小队共计七百名zì yóu人,六万虚拟人,在寻找能源的路上发现一颗拥有人类居住的星球,根据《人类宇宙联合守则》该小队应该将该地的星标发回第七舰队,同时不能干扰该星球原住居民的生活,但该小队并没有如此做...
立志当兵 “会不会打台湾?” 在外地工作28年,终于落定浙江省的办公室后,杭州的熟人见面时总是将这样的问题丢给我。他们是把我当作战争问题专家,但我实在似被诘问的学生讷讷难以启齿。 “打不打得过台湾?台湾先发制人怎么办?” 这样的问题,又常常似一声突如其来的炸雷,令我发聋振聩! 从我有记忆之始,“解放台湾”,“统一全中国”这样的口号已经成为支撑我们精神生命一支最重要的血脉。 我是炮打金门的第二年出生的。母亲说,那一年很热,天气很热,我出生在大暑天,她身上长满了热疮;大陆社会的情绪也很热,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搞得热火朝天。尤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是热点中的热点,从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的大裁军,抗美援朝、炮打金门、中印边境战争、抗美援越、三支两军、珍宝岛事件、对越自卫还击战,始终是中国媒体的焦点,老百姓心目中最可爱的人,是每一个热血青年最想加入的热门行列...
1939从新奥尔良到柏林(1)39年 旧世界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 06年,初秋,中国西北某城市 “恩,快一点了,明天虽然不用早起,可约好了一起吃午饭,总要早点收拾一下先到才好。” 许晨收起书,把明天要穿的衣服放在床头,习惯性的打开记录本,将今天做的几件事记了上去,又在明天栏下写上了与雪凝约好的时间。正在写着,忽然眼前一片漆黑。停电了,在XA市生活了7年都没有经过几次的事竟碰巧了。许晨摇摇头,摸出手机照着亮上了床,反正没有什么事情,犯不上点蜡烛,再说了,自己又不吸烟,这大晚上的连个打火机都找不着。...
自序(1)人们说,年纪大的人爱忆旧。我现在有了切身的感受,而且这种情感,犹如香山的红叶,秋愈重而色愈炽。我于2001年5月退居二线,有时对在职的从业人员讲,你们在创造历史,我在回忆历史。虽不尽然,但却是事实。《新闻背后的故事:我的亲历实录》所集纳的是笔者40多年在不同历史时期所经历的一些重大宣传报道的真实记录。所谓重大宣传包括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重大事件等,是新闻报道最有特色的一部分。 我1940年出生在山东省肥城市城上村。我们这代人经历了太多的历史变迁。我这个人很幸运,从旧社会走进新社会,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文革”走向改革开放,生活在一个伟大变革的时代,一个中国从贫穷走向富强的时代,经历、目睹了几十年的巨大变革;我从学生时代就喜好新闻,在大学学新闻专业,从1964年开始,40多年一直在中央新闻单位工作,如愿以偿。概括地说,在我的新闻工作生涯中,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64年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