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今 生 ,只 为 爱 守 侯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 当我还是一个小小的女孩时,母亲教我在院子里种下一株苹果树。于是,常常梦见,春天的花,夏天的叶,和秋天的果实,梦里的果实,清甜诱人。 每天,对着我的苹果树祈祷,我的梦里,满是大大小小的期许。如果我是那棵树,飞扬的花飘落在谁的肩头,又是谁,在树下停留,细细凝视,是谁,在那一天,那一刻,品尝枝头一颗鲜甜的果实? 岁月在指缝间无声流逝,头发长了,编一条长长的麻花辫,一袭素衣,去远方旅行。在湛蓝的天空下,在一望无际的大海边,赤着脚,拾海贝,带不走天边一片彩云...
第一章 爱人要去远(1)1 白浪与林婉分别,是在1988年8月17日。 分别前的那天晚上,俩人始终相拥而眠。这种姿势其实睡得并不踏实,但俩人谁也不愿松开。后半夜,借着从平房后窗透进来的微光,白浪偷偷瞄了林婉一眼,见她双目紧闭,神态安恬,以为她睡熟了,试图抽回枕在她脖颈下的胳膊,让她睡得更舒坦些。不料刚一动,林婉便感觉到了,一把紧搂住他,重新把脑袋枕在他的胳膊上。 凌晨时分,白浪迷朦中听到一个梦呓般的声音:“阿浪……”睁眼一看,林婉乌溜溜的眼睛正看着他,那神态显然看他已好一阵子。一瞬间,他也醒了。 林婉两眼隐隐透出忧虑,声音轻柔而又执著:“你不能走火入魔了,程序不是那么好编的,比写文章难得多。你看我们电子所,那么多搞电脑的,有谁编过出色的软件?有谁因为编软件出了名、赚了钱?退一步说,即使你编出来了又有多少意义?有多少人能用?电脑在中国很难普及,语言关、价格关,全都是障...
作者自传1人在走投无路时脸皮会变厚。1991年11月19日下午,我给蒋大哥打电话就属于脸皮厚。 现在回头想想,其实我当时并不是走投无路。当时身上还有钱。不算多,但足可以给自己找一家旅店或买一张回程车票。但是,我还是感到自己走投无路。 走投无路有时候是一种感受,而并不代表一种真实的处境。 我是来深圳出差的。准确地说是来深圳开会的。本来审稿会是在武汉开的。出版社就在武汉,再说从哪里到武汉都近,在武汉开审稿会天经地义。但是,我想来深圳,所以,就鼓动南方新型建材厂的谢厂长为会议提供方便,并反复讲解了此举对他们厂及他本人的意义。最后,谢厂长终于被我说动心了,表示愿意出钱出力,这才最终促成了会议的南迁。...
童年:记忆最温暖的底色(1)有人说,享受回忆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可是对于过去,我却从来不想过多地回忆。那段日子,唯有眼泪,再没有留下一些什么值得我回忆的东西。 和很多人一样,我也有一个幸福和快乐的童年,只不过这种幸福和快乐所能留给我的美好时光太短暂了,几乎没有什么痕迹。没事情的时候,我会在自己的脑海中去整理这种幸福,然后把这种幸福感再传到妹妹的身上,因为,教育尚未成年的妹妹,我需要一种快乐的感觉,一种对快乐童年的认识和内心体验。 其实,我的生活是从叫作“洪全会”开始的,“洪战辉”只是我上大学之前才改的名字。 我的家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东夏亭镇洪庄村,这是豫东平原上一个十分普通的小村庄,两排灰瓦房参差不齐地临路而建。村里没修柏油路,也没有排水沟,所以年年汛期一积水,道路便极其泥泞。村子周围是大片的庄稼和树林。村头有一条贾鲁河,经常有一群孩子拿着...
前言如果让你选择: A.今天一次性给你100万元。 B.今天给你1元,连续30天每天给你前一天2倍的钱。 你会选哪一个? 相信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A,那他们只能拿到100万元。而选B的人,却能在第30天拿到超过5亿元!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选择,但会选择的人与不会选择的人得到的结果却天差地别。选对了,你就是“幸运的人”,选错了,你只能自认“倒霉”。 人生是由无数的选择组成的。每作出一次正确的选择,就向成功的人生迈进了一步;每作出一个错误的决定,则增加了一分失败的危险。就像火箭发射的过程:火箭发射出去之后,要让它进入预定的准确轨道位置,就需要不断地调整运行的方向;一有偏离正确轨道的危险,就得及时作出判断、选对方向,将运行的轨迹调整过来。否则,一旦火箭脱离了轨道,将失去控制,从而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自 序“与高娓娓的约定,我几乎分秒不差地赶到了事先约好的地点,她婷婷地站在我的面前,长长的直发被一顶白色的帽子压着,只有脸庞淌出两绺,恍惚间,我见到了沙漠里行走的三毛,她们有些相似,而且是发自骨子里的神似。 “也许,因为她们同样地出生在重庆,也许同样地经历了许许多多的绚烂,幸福与忧伤,所以高娓娓会让自己长成一棵风情树,只不过,她扎在了美利坚曼哈顿的土地上。” 每每看到中国《华西都市报?城市周刊》记者采访我时写的这篇“长在曼哈顿的风情树”文章的开场白,心中就有一种激情在流淌,唤起我心中沉睡的三毛梦。 当我情绪低落时,我总是会把它翻出来看看,而这段文字,也总是能让我重拾自信。我经常会在看完之后,自言自语地说:我还是不错的嘛!...
自序 真实的价值观人都爱听好话。“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反映的正是社会民众的普遍心态,因此人们见面寒暄的多是“过年话”。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见人生子多说望子成龙、恭祝未来的话,而说这个孩子早晚都会死的人定会惨遭痛骂,被咒为不得好死,等等。 生活中当然是多说大家爱听的话为最佳,至少是礼貌或显得亲热。但如果要辨别真理和讨论问题,只靠好话连篇、吹吹拍拍、一团和气,不但对认识、了解、判断问题不利,也无助于了解真相和探求真理。 对不同的文艺表达方式,人们会有爱听与不爱听、正面与反面的看法与评判标准。有人喜欢京剧,有人喜欢流行歌曲;同样有人认为昆曲好听而不喜欢京剧,有人喜欢美声而不喜欢流行歌曲。人们对“过年话”也有不同的理解,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乐意接受“马屁”了。...
一 计划的含义与内容(1)我们首先来定义计划活动,并对其作用和内容进行简单的讨论。 什么是计划 人们的集体活动要卓有成效,首先必须明确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完成这些目标必须通过什么途径,采取什么方案。这种旨在明确所追求的目标以及相应的行动方案的活动,就是管理的计划(planning) 职能。 计划用一个字来说就是“谋”,谋你所追求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途径等。谋定而后动,深谋远虑,多谋善断,“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等等,都是在讲计划。 孔子教导我们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必须进行周密的计划。没有计划,仓促行事,就会招致失败。计划活动是连接可能与现实、今天与明天、现在与未来的桥梁。通过计划活动,那些本来不一定能够实现的事情变得有可能实现,有可能变糟的事情得以向好的方向转化。当然,计划不是万能的,周密的计划也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干扰,但如果...
序我虽与朱大鸣先生只有一面之缘,但对他的作品却相当熟识。这不仅是因为朱大鸣在当今中国已是知名的财经评论家与地产评论家,更是因为他通过博客及各大网站发表的多篇文章使人爱看。文章中精湛的理论水平、精准的经济现象分析、清醒的预测与睿智的思辨,每每让人获益匪浅。近来得知他有作品集问世,我便不吝陈词,作小序以示庆贺。望广大读者在阅此小序后,对朱大鸣其人其作有个初步了解。 如今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落下了帷幕。闭幕式的歌声尚萦绕在耳,人们已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表现出深深的忧虑。特别是源自于华尔街的全球金融海啸,让处于忧虑中的中国民众感受到一股扑面寒风。其实关于“后奥运时代”中国经济的话题,早在奥运会开赛之前就已被人们谈论。人们相信,筹办八年之久的奥运会能够赋予中国经济一定的拉动力。在这八年里中国有很多经济现象都或多或少地跟奥运相联系。从2007年底开始,全球经济笼罩上了厚厚的阴霾,...
第一章桂仁,每回看到需要写下自己姓名的时候,总会下意识的想考究自己从来没见过面的父亲取这个名字时候的想法。后来听到有人背后贬低自己是袁绍,就心底叹息自己没有四世三公的显赫家世,只是个小时放学后常常掏大粪浇菜园子的出身。不过他现在已经能从这种讽刺讥贬之语中提取出褒义来了:“我一个掏臭大粪的,居然有贵族的气象,不错不错”。 躺在床上,刚睁开眼时,桂仁又搞不清自己今天在哪里了,国内的五星级酒店总统套总是似曾相识。高血压、高血粘度、高血脂,让躺在床上的桂仁满脑子浆糊,伸手摸出前一天晚上临睡前习惯放在枕头下的药片吞下,再眯上几分钟。慢慢的,一股好闻的香水味轻轻的唤醒了桂仁的意识。他想起了昨晚那个可人的小明星的善解人意,那个青春酮体似乎是工厂定制的流水线产品,桂仁已经忘记了她有什么特点。他叹了一口气,看看枕头边留下的一根长发,纯黑的,没有染过,他又想起了他的初恋。那个连手...
《潜意识的力量》 第一部分(1)[美]约瑟夫·墨菲 著 吴忌寒译 唤起潜意识的力量吧! 你将拥有的是 完善的人格 平静的心灵 持久的幸福 无尽的喜悦 …… 引言 奇迹随时发生,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 你知道答案吗 为什么有的人快乐,有的人悲伤?为什么有的人愉悦又富有,有的人却痛苦又贫穷?为什么有的人永远摆脱不了恐惧和焦虑的纠缠,而有的人却始终能够对生活满怀信心?为什么有的人能在美丽奢华的家里安然度日,而另外一些人却不得不在拥挤的贫民窟里挣扎一生? 为什么有的人成就卓著,而另外一些人却终生落魄?为什么有的人说起话来叫人心服口服且备受欢迎,而另外一些人却言辞乏味又令人厌恶?为什么有的人在专业领域堪称权威,而另外一些人却终其一生也学不会一技之长?...
推荐序 一口气将戴志军的《做局》读完,已东方欲晓。 戴志军新闻专业出身,1999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专业,1995年他入校的那年,正是我研究生毕业留校的时候。我当时和学生年龄相差不大,双肩背的书包一背,曾被家长误认为学生。新闻专业的学生向来非常活跃,一些学生经常到我家聊天、聚餐,这些学生中没有戴志军。指导本科毕业论文,让我对这个平时言语不多的同学刮目相看,戴志军毕业论文研究的是刘少奇新闻思想,当年的评语是“已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就本科生而言已是凤毛麟角。 以后断断续续从不同渠道得到戴志军的片段信息:毕业后的8年间,他曾在《人才市场周刊》、《当代汽车报》、《中国三峡工程报》和知音传媒集团的《商界名家》、《知音》等媒介工作。时间和历练把戴志军打磨成了一名成熟的传媒人。...
根据图7–1所示,公元541年应该称得上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年份之一。在那一年(考虑到一定的误差范围,也可以说是公元6世纪中叶),东方的社会发展速度超越了西方,结束了长达14000年的旧格局,并且一举否定了所有简单化并且长期僵化的关于西方统治世界的理论。截至公元700年,东方的社会发展程度比西方高了1/3。到公元1100年,将近40%的巨大差距超过西方占据发展优势的2500年中最大的东西方差距。为什么东方能够在公元6世纪的时候领先于西方?为什么在西方发展持续性地落后于世界的同时,东方的社会发展却能够在接下来的500年里大幅提速?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解释为什么西方能够统治当今世界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当我们试图在本章回答这些问题时,会涉及不少英雄人物与反面角色,他们或天资聪慧,或笨拙愚钝。但是在这些戏剧化场景背后,我们会发现一个简单的真相,也就是贯穿整个故事始终并且酝酿出东西方差异的因素—地理条件。...
《荆棘舞①:80后女孩外企生存手记》 《荆棘舞:80后女孩外企生存手记》 网络电子版授权新浪读书,全本连载地址 //vip.book.sina./book/index_93194.html 简体中文版纸书,2009年7月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当当网购地址 繁体中文版纸书,授权台湾禾马文化出版。 系列文之《荆棘舞2(暂定名)》新浪连载地址://vip.book.sina./book/index_103055.html 作者刘敏紫百合博客://blog.sina./*purplelily紫百合新书《荆棘舞②:升职游戏》当当网已到货邮件传阅360万次的办公室生存白皮书 80后实力派才女、职业经理人现身说法,写给奋斗在职场第一线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