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岭南震撼 >

第3章

岭南震撼-第3章

小说: 岭南震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麦老师,你看这个墓是汉代的还是明代的?”冼锦祥走过来问道。
麦英豪在四周查看着,轻声说道:“现在还说不准,待我看一看下面的情况。”说着从腰里掏出装有五节电池的大号手电筒,身子半趴在地下,借着手电的强光从缝隙中向下窥视。这个大号的手电筒是黄淼章打电话时特意请麦英豪带来的,由于光的亮度明显加强,墓室中的景物看上去比先前清晰了许多。随着手电筒光柱的不断移动,麦英豪先是看到了用石块砌垒的墓壁,然后看到了硕大的石制墓门,接下来看到了散落在墓室中的一堆零乱不堪的器物,在这堆零乱的器物中,有一个大号铜鼎和几件陶器格外显眼。麦英豪将手电的光柱在这几件器物的上下左右反复晃动,并从形制、特色等多方面观察判断,终于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较为正确的结论—这确是2000多年前汉代的一座石室墓葬。尽管墓葬的主人是谁尚不知道,但仅从墓室的形制、规模以及随葬的器物来看,当是岭南考古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发现,这次偶然的发现,将为岭南考古史增添新的极其光彩的一页。想到这里,麦英豪激动异常,心脏加快了跳动,一阵火辣辣的燥热传遍了整个身心。在激动与亢奋中,麦英豪想立即将自己看到的一切和判断告诉众位考古队员,与他们共同分享这喜悦。然而,当他即将关闭手电起身时,一个念头又让他不寒而栗,就他所看到的墓室现状,这座古墓很明显地分成了前后两部分,用两道大石门封闭隔开,借着较强的光线可以看出,第一道大石门有一扇已经倒塌,无规则地斜躺在墓室之中,这扇石门的倒塌,无疑是个不祥之兆,这个不祥之兆明显地提醒正沉浸在兴奋之中的麦英豪,此墓很可能被古代的盗墓贼光顾过,就以往的考古发掘经验来看,广州发现的古代砖室墓,凡规模稍大一点的,几乎都被盗墓贼盗掘一空,保存完好的寥若晨星,而面前这道石门的倒塌,难道意味着这座藏匿在象岗山下20米深处的大墓也惨遭不测?想到这里,麦英豪如同冷水泼头,刚才还激动兴奋的心情顿时沉寂下来,他关闭手电,缓缓站起,转身对眼含期待的几名考古队员说:“黄淼章的判断没错,是一座汉代的墓,只怕是……”说到此处,瞥了一眼围拢上来的民工,将欲说出的话又咽了回去。
停顿片刻,麦英豪转身来到邓钦友的身边,心怀感激之情地说:“邓科长,你可是又做了一件大好事呵,这是一座很有价值的古墓,是个重大的考古发现,没有你及时报告,说不定要遭到破坏,我们需要马上组织力量发掘,如果这个墓是完好的,恐怕你们的楼在这里就盖不成了,你还是早一点向省政府打个招呼吧,我们回去研究一下,看如何发掘。”
邓钦友听罢麦英豪的话,顿感意外,遂焦急地说道:“这,这怎么能行,我们在这里苦苦干了三年,费了多大的劲,好容易将这个山头刨凿平了,怎么又要不成了?”
麦英豪望着邓钦友那有些不知所措的神情,笑了笑说:“这大概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国家的法规你不是不清楚,局部利益总是要服从大局的。再说,到底如何处理这发掘、保护古墓与盖楼之间的关系,恐怕还要省市领导们具体商量,你我说了都不算数,我只不过是先给你提个醒罢了。”
望着麦英豪爽朗豁达的神情,邓钦友颇为尴尬地说道:“嗨!你看这事怎搞的,这发现了个死人住的地方,活人就要搬家滚蛋,你说我们倒不倒霉?”
“这是因为死人不会走路,活人会走路,所以活人就得给死人让地方。你什么时候看到死人见了活人扭头就跑的?要真是那样的话,就是活见鬼了。”麦英豪的一番话,引得围观的民工都笑了起来。邓钦友沉思片刻,很有些无奈地对麦英豪说:“那从现在开始,这个墓就算移交给你们了,要是出了什么事,我们就不负责任了。”
“好吧,”麦英豪答应着,又将目光转向围观的民工说:“不过,希望大家不要将这件事外传,在我们发掘清理之前,大家要注意保密,要是谁传出去,引来了盗墓贼,那后果就严重了,公安局找的恐怕也就不只是我了。”
此时的麦英豪深知广州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热闹,如果街上有人吵架或车与车相撞,很快就会围上一群人观看、凑趣,即使有人急着要去办某件事,也不惜耽误时间停下来看个明白,或问个清楚,否则便会觉得生活中缺了什么极为重要的东西。以前考古队曾在广州街道旁发掘过古墓,许多人围上来挤在一起,一定要看个究竟,致使交通堵塞,道路不通。倘有一件文物出土,围观的人群就是一阵骚动和叫喊,有的人觉得仅仅叫喊还不过瘾,便下到墓坑动手抚摸文物,严重千扰和影响了发掘进度,也加重了文物保护的负担。鉴于以前的教训,麦英豪怕此事传出去,影响面太大而引起市民的围观和意想不到的意外事故,特意提醒众人。
至此,民工队在这里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当民工们被邓钦友带出墓地转往工地的别处后,麦英豪决定留下两名考古队员在此看护,众人回考古队准备工具,待工地上的人全部收工散去后,于晚上10点钟再进行一次特别行动,那就是派人冒险从裂缝中钻人墓室侦探,首先弄清这座罕见的大墓是早已被盗,还是安然无恙?
夜幕中,一个身影钻出墓室
被雨雾浸染得有些惨淡的太阳终于从西天的边际上坠落下去,夜幕很快笼罩了大地,广州城内亮起了点点若明若暗的灯光。市考古队办公室内,麦英豪和几名考古队员正在为当晚的行动作充分的准备。根据白天观察到的情形,象岗古墓墓顶石板的缝隙最宽处只有3O多厘米,显而易见,若从这样的宽度中钻入墓穴,要派一个大腹便便的胖子显然不切合实际,只有精瘦者尚可担当此任。麦英豪将目光对准身边的黄淼章:“小黄,你看由谁下去合适?”
黄淼章咧了下嘴,抬手拍了拍自己的胸脯,说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舍我其谁?”
麦英豪微笑着:“看来你还算个能审时度势的明白人,主动请缨上阵了。不过,要是没有你这个苗条的身段,今晚的事还麻烦呢。咱说定了,夜探古墓的事就是你这个孙行者了。”
黄淼章年龄稍大,是考古队考古经验比较丰富的一位颇有前途的考古学家,他和陈伟汉、冼锦祥等人,号称麦英豪手下的“五虎上将”,而黄淼章位居“五虎上将”之首,说起来相当于三国时刘备手下的关云长地位。当然,这是他们在长期的野外考古生涯中,每在闲聊胡侃时的一种自娱,没有哪一级政府发个红头文件予以认可,但就当时岭南的考古实力而言,黄淼章确是出类拔萃的一员虎将。
今天晚上之所以麦英豪将这深入墓穴侦查的任务交给他,除了黄淼章本人的考古能力和经验外,还有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其他的考古队员都略显胖了些,要从30厘米的缝隙中钻进钻出,很是困难,惟黄淼章的身体精瘦结实,对这副精瘦结实得出奇的身板,同伴们给了他一个“金刚钻”的美称。而麦英豪则将他比喻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常以“齐天大圣孙行者”相称。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个“孙行者”,今晚却赢得了一个独人地宫、大显身手的机会。
当进人地宫的人选确定之后,麦英豪和众人又商讨了具体操作方法,并准备了绳索、竹竿、手电筒等必需工具,眼看预定的时间已到,大家起身来到了夜色中神秘莫恻的象岗山。
夜色沉沉,雾气茫茫,象岗山一片寂静。考古队员们围在墓坑边,相互看不到对方的脸,只听到各自有些急促的呼吸,不知是谁打着火机点燃了一支烟,暗淡的亮光将众人的面庞映得斑斑点点,显得有些歪曲变形。冼锦祥望着大家肃穆的神情,冷不丁地冒出一句:“麦老师,我怎么觉得咱现在的样子跟古代的盗墓贼差不多!”
“别瞎说。”麦英豪不想让冼锦祥的调侃冲淡这庄严时刻的紧张气氛,转身对正在墓坑边作准备的黄淼章发问:“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黄淼章答。
“好,放竹竿,将手电打开,放竹竿。”麦英豪在黑夜里下达着命令。
几束手电的光柱射到墓穴上方石板的缝隙处,一根像茶杯粗细的竹竿顺着裂缝插人墓室。
麦英豪打开手电在黄淼章全身上下照了几遍,只见此时的黄淼章单衣单裤,袖口和裤腿都用丝绳捆扎起来,脚穿一双布帮胶底的解放鞋,肩挎一个五节电池的大号手电筒,腰部系一根长绳,样子看上去有些悲壮又有些滑稽。
“是不是现在就下?”黄淼章小声地问着。
“稍等一会儿,待我想想还有什么事要做。”麦英豪说着关掉了手电。
“竹竿已插到底了,我看可以下了。”陈伟汉握着竹竿的一端,转身对麦英豪催促起来。
“好!”麦英豪说着重新打开手电照了照墓顶石板的裂缝处,然后走上前去用手拍了拍黄淼章的肩膀,轻声叮嘱:“小心点,下去后记好文物分布的大致情况,要注意保护墓内的迹象,尽量做到进退均踩同一个脚印,闻到不同气味或听到异响,迅速往上撤,如果来不及撤退,你就大喊几声,我们这边抓住绳子将你拽出来,听清了?”
“听清了。”黄淼章回答着,尽力使自己抨抨跳动的心平静下来,尔后向墓顶石板的裂缝走去。
几束手电的光柱对准石板裂缝又亮了起来,黄淼章站在裂缝前,双手抓住竹竿就要下滑。
“等一等。”就在黄淼章的一只脚插入裂缝的刹那间,麦英豪突然喊了起来。
“用手电再照照看,这绳子还有没有问题?”麦英豪说着抓过黄淼章腰系的绳索,借着手电的光亮一点点察看起来。
在奔赴象岗之前,按照黄淼章等人的意见,进去的人只要顺着竹竿滑入墓室就可以了,没必要在腰间再系根绳子,有根绳子系在腰上,反而显得碍手碍脚,极不方便。但麦英豪却坚持系上绳索,他有他的考虑和心思,他觉得这世界上有许多事是出人意料的,什么事都可能不会发生,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他这一生大半辈子都跟墓葬打交道,千百年来围绕墓葬发生的惊险而神奇的故事不可谓不多。国外的自不必说,仅是国内的,从《史记》、《汉书》留下的真实史料看,秦始皇陵修建时,就预先“令匠作机弩箭矢”放于陵中,有盗墓者进人后,“近者辄射之”。如果司马迁记述不误,那么秦始皇陵墓中是有暗道机关的。至于这机弩箭矢到底是何模样,安放在什么秘密地点,是如何发射杀人,因秦始皇陵尚未打开,史书亦未详细记载,世人尚不知晓。但有一部叫(异灵记》的史书,却对墓中机弩箭矢以及射杀的情况,记载得较为详细。据这部史书说,唐咸通年间,有个叫李道的人出任陕西凤翔府士曹,曾亲自审问过一个盗墓贼,这盗墓贼供称:“为盗三十年,咸阳之北,岐山之东,陵城之外,古冢皆发。”有一次,这个盗墓贼在发掘一座古冢时,遇到了麻烦,墓中“石门刚启,箭出如雨,射杀数人。……投石其中,每投,箭辄出,投十余石,箭不复发,因列炬而人。至开第二重门,有木人数十,张目运剑,又伤数人。复进,南壁有大漆漆棺,悬以铁索,其下金玉珠现堆积。众惧,未即掠之,棺两角忽飒飒风起,有沙迸扑人面,须臾风甚,沙出如注,遂没至膝,众惊恐走。比出,门已塞矣,后人复被沙埋死……”从这部史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出,古人确有在墓冢中置刀剑、箭矢并发挥作用的,这个盗墓贼所述一切便是典型的例证。当然,古墓葬中发生的奇特惊险之事,不只是设置刀剑、箭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