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共和国之战 >

第6章

共和国之战-第6章

小说: 共和国之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航渡距离只有5-15海里,以帆船航行几小时即可到达,完全可以在一夜间起航并完成登陆,从而能大大减少国民党空军的攻击和海军拦截的威胁,向台湾航渡则完全不具备这种夜航登陆的条件。解放军当时拥有的舰船时速大多只有七、八海里,向台湾航渡需要一天一夜时间,庞大的船队一旦没有夜幕遮蔽,在完全暴露的海面上必然会遭到国民党海空军的全力拦截攻击,没有海空军掩护的船队将会遭到极惨重的损失,根本不可能达成登陆成功的目的。因此有了渡海的船只后,还必须建成一支能够较敌方具有优势的海空军,才能保证台湾战役这种规模的渡海作战的胜利。
  中央军委在筹划台湾战役时,鉴于上述的这两个主要困难,决定在不影响恢复国民经济的前提下,筹集财力物力修造船只,并尽快建设海空军。但是在当时中国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技术设备极其落后的条件下,筹集修造大量船只和建设海空军都非短期所能完成。
  沿海地区解放后,人民海军征集到可用的商船、渔船仅有169艘,总吨位6。48万吨。
  解放初期我国沿海的造船工业一般只能制造内河小船,修船能力也十分有限。当时国民党空军又以沿海的造船厂和较大的船只为主要轰炸目标,如1950年1月25日对江南造船厂一次轰炸,就炸毁炸伤“常州”号、“万寿花”号等26艘舰船,严重影响了修造船的进度,鉴于这种情况。
  中共中央在加强对港口上空防护的同时,要求沿海地区各造船厂抓紧修复被破坏的轮船,并大量赶造投资少、工期短并有一定抗风浪能力的机帆船。此外,中共中央利用英国已承认新中国,想建立关系的有利条件,在香港购买到旧船48艘,总吨位2。54万吨,并向英商继续洽商购买。不过既便如此,至少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才能达到筹集几十万吨位船只的数量要求。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上,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栗裕请求由中央军委直接组织指挥台湾战役,毛泽东则决定这一战役仍由栗裕指挥。中央军委、毛泽东作出这一决定,是由于粟裕在解放战争的多数时间里实际担负了华东战场的主要指挥责任,1948年陈毅调任中原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后粟裕还担任了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在华东解放战争中显示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台湾战役由粟裕担任指挥员,在当时是最合适的人选。
  (3)危殆中的台湾出现了转机。
  1950年春夏之交,是台湾国民党当局最为恐慌的日子。自海南岛被攻占、舟山撤守后,许多人预感到下一个目标就是台湾。当时相当数量的“党国要员”对守台湾根本丧失了希望,而争相逃往海外。蒋介石在大陆的两个最有力的经济支柱都远飞而去——孔祥熙去南美洲经营橡胶园,宋子文去美国当了寓公。在国民党内位居第二的李宗仁更是在美国称病不归。蒋介石嫡系的军事将领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自奔海外或寓居香港,其中特别有趣的是原徐州“剿总”
  司令官刘峙竟不顾自己的上将之尊,跑到印度尼西亚当了一个华侨中学的教员。
  然而,危殆中的台湾,出乎蒋介石的意料降临了转机。这转机到来的如此及时,真使蒋介石惊喜交集。
  1950年6月25日,蒋介石正在吃早饭,负责给蒋介石递送情报的蒋经国,送来一份简报,所获情报零星混乱,只知朝鲜南北发生战争。直到深夜10点,始接到国民党台湾政府驻南朝鲜大使邵毓麟的首次报告,才了解大致的战况。
  令蒋介石望眼欲穿的第三次世界大战,似乎终露端倪。他对朝鲜战争的反应,大致与邵毓麟在报告中的分析不谋而合。邵说: 韩战对于台湾,更是只有百利而无一弊,我们面临的中共军事威胁以及友邦美国遗弃我国,与承认匪伪的外交危机,已因韩战爆发而局势大变,露出一线转机,中韩休戚与共,今后韩战发展如果有利南韩,亦必有利我国,如果韩战演成美俄世界大战,不仅南北韩必然统一,我们还可能由鸭绿江,由东北而重返中国大陆。如果韩战进展不顺而不利南韩,也势必因此而提高美国及自由国家的警觉,加紧援韩决不致任令国际共党渡海进攻台湾了。
  果不出所料,韩战一发生,美国立即派第7舰队协防台湾,台湾因此而喘了一口气。
  对于美国公然武装入侵我国领土台湾,直接干涉中国内战的行动,中国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愤慨。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号召,提出:“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随后,全国开展了“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这一运动不久以后发展为抗美援朝运动。
  美国出兵台湾,使新中国面临的军事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6月3O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向海军司令员肖劲光传达了中央新的战略方针:“形势的变化给我们打台湾增添了麻烦,因为有美国在台湾挡着”。“现在我国的态度是,谴责美帝侵略台湾,干涉中国的内政。我们军队的打算是:陆军继续复员,加强海、空军建设,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
  自美国出兵朝鲜和台湾后,新中国在东北和台湾海峡两个方向都受到严重的军事威胁,而当时的东北是中国的工业中心,战略地位更为重要,所以中共中央在军事上的注重点自然转到东北边防问题上。7月上旬,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东北边防军。7月13日,中央军委任命粟裕、肖劲光为东北边防军的正、副司令员,邓华为第13兵团司令员(当时准备将东北边防军建成一个下辖几个兵团的大单位)。尽管粟裕、肖劲光二人因故都未到职,但是中央军委决定这两位原定的台湾战役的主要指挥员到东北边防军任职,这本身就说明了中央军委战略重点的转移。
  在推延攻台计划的同时,中央军委对于是否攻击金门等沿海岛屿的问题还一时未最后决定。6月下旬至7月下旬,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部队对美国介入台湾海峡的程度采取密切注视的态度,攻金准备工作一时还未停止,原定入闽配合第10兵团进攻金门的第24军、第25军和炮3师继续按原部署于7月间入闽。7月上旬,人民解放军华东海军协同陆军攻占了浙江东北部海域的部分岛屿,7月12日解放军华东海军又突袭了浙东的披山列岛。7月下旬,福建军区发现金门守军有撤退迹象,于是派遣1个营渡海对大担岛进行武装侦察(因遇7级大风侦察失败)。在7月下旬以前,美军的军舰只是在台湾海峡中巡逻,还未直接支援华东沿海岛屿上的国民党守军,这些岛上的国民党军仍准备撤逃台湾。胡琏在1976年8月在台湾发表的《金门旧忆》中也公开承认说: 七月中旬我军曾有放弃金门的计划。后经东京美军当局的劝告“与共党斗争,寸土不让”,我乃仍坚守不放。正当决定撤守并准备实施时,7月23日,国防部忽派专员送命令来——仍然准备在金门作战。
  7月13日远东美军司令麦克阿瑟率16名高级官员组成的代表团抵达台湾,次日和蒋介石签订了“保卫协定”;8月4日,美国空军第13航空队司令抵达台湾,并成立台湾前进指挥所。
  由于美军的直接干涉,国民党军停止从金门撤军,并又进占了刚刚放弃的浙东部分岛屿。
  考虑到美军介入台湾海峡后的形势,8月11日中央军委致电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同意陈毅的意见并指示:台湾决定1951年不打,待1952年看情况再作决定。金门可决定在1951年4月以前不打,4月以*蟠俅颉K婧螅*民解放军停止了攻击金门和沿海其它岛屿。当时,美国拥有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海空军,麦克阿瑟又预料人民解放军会在台湾海峡进攻,在那里做了充分的准备。据美国军方后来公布的材料说,“麦兑阿瑟特别关心福摩萨台湾问题。他发誓说,如果赤色中国愚蠢地去进攻那个岛屿,他将火速赶去指挥。”麦克阿瑟甚至说:“我每个夜晚都祈祷赤色中国能这样做——我常常是跪下来在那里祈祷。”在这种情况下,人民解放军再实行渡海作战显然是以我短击敌之长,而选择陆地战场同美国侵略者进行较量,则能充分发挥我军的优势。
  (4)毛泽东收到一份不合宜的“礼物”。
  1950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的纪念日。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到处是一片欢乐的节日气氛,一派和平的景象。
  然而,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却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收到一份不大合宜的“礼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首相和朴宪永外务相打来的加急电报。内容大意是:毛泽东同志: ……自9月中旬美军在仁川登陆以来,对我们已造成了很不利的情况。
  敌人利用约千架的各种飞机,不分昼夜地轰炸我们的前方与后方,我们兵力和物资方面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
  敌人登陆部队与南线部队已经连接在一起,切断了我们的南北部队,如果敌人继续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只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难以克服此危机的。
  因此,我们不得不请求您给予我们以特别的援助,及在敌人进攻三八线以北地区的情况下,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北京的国庆焰火尚未熄灭,欢乐的人群还议厅,毛泽东主席在紧张严肃的气氛中开始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讨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面临的严重局势。
  是日夜间,南朝鲜陆军第3师开始越过“三八线”向朝鲜北部进犯。10月2日清晨,麦克阿瑟又根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决定下达了“联合国军”第2号作战命令,命令正在“三八线”南侧集结待命的“联合国军”部队立即从陆地和海上同时越过“三八线”
  向北进攻。于是,在“三八线”两侧,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攻防战斗。但是,朝鲜人民军因火力、人力大大逊于“联合国军”而陷入劣势,被迫向北撒退,顷刻之间,装备有大量飞机大炮和坦克的“联合国军”猖狂北犯,将侵略战火迅速烧向中朝边境。
  鉴于这种严重局势,毛泽东主席左思右想之后,于10月2日凌晨2时,给高岗、邓华发出紧急电报称:“(1)请高岗同志接电后即行动身来京开会;(2)请邓华同志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3)请邓华将准备情况及是否可以立即出动即行电告。”
  10月2日午后,高岗匆匆飞抵北京,他早已预测到,毛泽东此次紧急召他进京,无疑是出兵援朝问题,所以他内心已定:这次无论如何再也不能强调边防军准备不充分了。
  下午3时左右,毛、朱、刘、周、高及代总长聂荣臻等在颐年堂开会。毛泽东一开始就拿出一份电报对高岗说:“这是金日成来的急电,我们都看了,给你看看。”稍后,毛泽东说:“朝鲜的形势已如此严重,现在不是出兵不出兵的问题,而是马上就要出兵,早一天和晚一天出兵对整个战局极为重要。
  今天先讨论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是出兵时间,二是谁来挂帅。“高岗首先插问:”挂帅人选不是已决定林总吗?“毛泽东略显急躁地答复说:”挂帅人选原先考虑派粟裕同志,但粟裕确实有病,正在青岛休养,前些日子他托罗瑞卿给我带来的信中谈到病情仍很重,我回信就劝他安心休养吧。后来由于美军和其他帮凶国家的军队大批进入南朝鲜,飞机、坦克大量增加,形势越来越严重,我们认为出兵援朝已不是几个军就能够解决问题的,可能各个野战军将来都要参加援朝作战。根据这一变化,常委几个同志又考虑派林彪同志来挂帅,谁知林彪认为我们国内战争刚刚结束,各方面都未就绪,他强调美国是最大的工业强国,军队装备高度现代化,1个军就有各种火炮1500门,而我们1个军只有36门。美军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舰艇,而我们海、空军才刚刚开始组建。我军入朝作战既无空军掩护,又无海军支援,他认为在敌我装备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如若贸然出兵,必然是“引火烧身”。其严重后果不堪设想。“
  毛泽东吸了几口烟后接着说:“前些日子我找林彪谈了一次话,说明我们为什么冒险出兵,不出兵将来会有什么结果,出兵有哪些有利条件,对美帝国主义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可是林彪表示说他每晚失眠,身体虚弱多病,怕风、怕光、怕声音,哎呀呀,他有这”三怕“怎么率兵打仗呢!”
  实际上鉴于朝鲜战争发展变化的实际形势,使中国派兵援朝的必要性紧迫性越来越突出,中国援朝志愿军的挂帅人选问题对毛泽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