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南非斗士曼德拉 >

第6章

南非斗士曼德拉-第6章

小说: 南非斗士曼德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把这块石头带到柯勒斯堡,有些人劝他把这块石头寄给格雷厄姆斯敦的亚瑟斯顿博士鉴定。这位博士经过长时间的沉默后宣告,这块石头是钻石。这块钻石重21克拉,被命名为“欧雷卡”,并在经过一系列曲折的周转之后,以500英镑卖给了开普殖民地总督菲利普·沃德豪斯爵士。
  尼凯克先生是一位诚实的人,他将卖得的钱的一半分给了雅可布斯太太。两年后,尼凯克先生听说一个黑人巫医拥有一颗闪光的大石头,就去拜访他。他们的交易很快就做成了。尼凯克先生以价值250英镑的牛群换取了这块石头,这令黑人巫医惊异不已。当然他不会知道,这位白人先生又以11200英镑的价钱将这块不起眼的石头卖给了利立菲兄弟公司。这就是那闻名于世的被后人称为“南非之星”的金刚石。随之而来的就是疯狂的“金刚石热”。这样,一座城市就于1870年建立起来,并以当时的英国代理殖民大臣金伯利的名字命名。金伯利城于1911年上升为南非的第六大城。因为这座城市以金刚石闻名,在短期内没能发展其他产业。同时比较容易开采的砂矿以及金刚石产量在世界市场相对过剩,“金刚石城”在南非历史上就像一颗稍纵即逝的流星,在经过几次起伏后衰落下来。1946年,它的居民还不到56000人,因而被“黄金城”约翰内斯堡取而代之。
  1870年,在瓦尔河北岸的祖潘斯伯格地区发现了金矿富集层。三年后,在莱登堡地区又发现了更多的金矿富集层。1884年,在东部的巴伯顿地区发现了更有价值的矿层。两年后,在威特沃特斯兰德(后简称兰德)这块高地发现了丰富的金矿脉,一个黄金巨人被从世界各地蜂拥而来的冒险者吵醒了,他们中有旅行家、军人、传教士、犯人、水手……一位当事人曾这样描述淘金者的疯狂:“水手们离开了泊在港口的船,士兵们离开了军队。警察扔掉了步枪,放走了犯人。商人放弃了他们兴旺的商业,职员们离开了他们的办公室。农民们让他们大群的牲畜活活饿死……”他们眼里只看得见一个词:黄金。
  约翰内斯堡,这座南非共和国最大的城市,就是在1886年由第一座淘金者营地发展起来的。据说这个名字的来历是由于当时该地的四个测量员的名字都叫约翰内斯。然而最近的研究又将其来源移到当时该城的政府官员身上,他的名字叫约翰内斯·皮特勒斯·迈尔。这座城市的发展是惊人的。一年之后,它的人口就超过了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建城10年后,它已有15万居民,成为南非最大的居民区,目前它仍雄踞于南非经济中心的位置。在股票商和银行经理嘴里,这个冗长的名字已简化为“约堡”。后来,打字员又省去几个字。因此在票据和商业信函上,约翰内斯堡是由三个字母表示的:JBG。约翰内斯堡的发展当然是与兰德金矿的飞速发展分不开的。兰德金矿区的矿脉就在约翰内斯堡东西约70英里地带中,换言之,约堡正居于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开采区的中心。再看看兰德的产金量吧:1886年,其黄金产量仅占世界产量的0。16%;1898年,已占27%之多;1913年,其产量已居世界黄金产量的40%。1970年是南非黄金年产量最高的年份,高达1000吨,处于低谷的1991年仍生产了597吨。目前,南非每年产金约为700吨左右,相当于西方世界总产量三分之二。
  1941年,23岁的曼德拉来到了这个被称为“小美国”的南非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这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转折。以前在特兰斯凯,因为它是黑人保留地,出身贵族的他总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人们对他的态度也是谦卑恭敬的。这里是约翰内斯堡,白人经济统治的中心,黑人的地位低下,种族歧视的现象处处可见。以前是部落生活,大家族住在一起,相互照应,无拘无束;现在是城市生活,住宅区肮脏拥挤,破烂不堪,邻居也互不相识,毫无往来。以前是农村生活,虽然没有现代设备,但风景优美,无忧无虑,看到的是可亲的面容,听到的是牲畜、小鸟的叫声;现在是工业节奏,一切都是那么匆忙,蜂拥的人流,呼啸而过的轿车,白人的冷眼,高耸入云的建筑和无处不见的路标、电话、商店、乞丐……
  一位朋友介绍的黑人带着曼德拉出去转。“这是考洛西姆戏院,听说有2300个座位,每天都满座。”“这条街是拉佛戴街用B边和它交叉的是福克斯街。”“看,那边就是米特罗电影院。”介绍之间,这位黑人朋友不时流露出一种先来者的傲慢,但一谈到种族歧视或一看到“限于白人”的招牌,就情不自禁地骂起来。这座城市确实有它的奇特之处。初建的几十年里,没有人说布尔语,它成了英国游民和环球冒险家的乐园,喝香棋酒、开妓院的外来者无恶不作。在靠务农起家的布尔人眼里,这座城市是撒旦的产物。有一次,当时的德兰士瓦总统克鲁格在约翰内斯堡发表公开演说时,也情不自禁地称呼他的听众:“上帝的子民们,你们这些大地的儿子,异乡人,新来者,是的,你们这些盗窃犯和杀人犯!”
  曼德拉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高楼林立的市中心、各种肤色的人群。应该先去找从乌姆塔塔来的朋友,这是他身上带着的唯一的地址。这位朋友在皇家矿业公司当监督员。当他见到曼德拉那魁梧的身材时,就说:“行。我们那儿正缺少一个矿工警察,你就先干着吧。等过了一段试用期,如果表现不错,我可以推荐你当职员。”说完,他交给曼德拉一个口哨和一根回头棍。每天,曼德拉站在通向黑人矿工住宅区的大门旁。看着那些拖着沉重步伐,完成了一天辛苦工作的黑人矿工,他想了很多很多。这就是种族歧视的严酷现实:一方面是城区和白人居住的市郊,于净、繁荣;另一方面是黑人矿工住宅区,肮脏、拥挤。在这里,曼德拉开始了他的政治教育第一课。
  南非早期金矿业的历史是与英国“帝国主义分子”罗德斯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帝国主义分子”一词对谢西尔·罗德斯来说并不是贬义,而是一个光荣的称号。他深信“盎格鲁萨克逊种族”赋有统治世界的天职,并一直梦想着建立包括非洲、亚洲、欧洲及美洲的大英帝国。经过在金融市场和采矿业一番尔虞我诈的搏击,他从一个一文不名的乡村牧师的儿子一跃成为世界上最有钱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最后成了开普殖民地总理和英国南非公司的董事长。罗德斯在非洲的目的是建立一块连接地中海和好望角的英国领地,修建一条从开罗到开普敦的铁路和相应的电报网。这一野心因为他策动推翻克鲁格总统的政变未遂而未能实现。然而,他拥有的南非固本金矿公司建立的剥削黑人矿工的制度却在约翰内斯堡一直延袭下来。
  招募金矿工人有一个结构严密、颇有成效的组织网络,它覆盖非洲南部和中部的广大地区,并保证使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向矿山。矿主联合会主席于1930年在南非联邦的《土著经济委员会报告书(1930—1932年)》中指出:“如果没有非洲南部的大量土著劳动力的供应作为基础,就决不可能开办我们现在知道的任何黄金采掘工业,即使开办起来亦决不可能维持下去。这就是事清的真相。”从1936年以来,南非的金矿在正常状态下每年雇用30万非洲人。招募代理人通过传统的渠道,从政府当局到部落酋长把受雇名额层层分配下去。契约一般要求非洲雇工在矿山工作6个月到18个月。受雇者在契约上画押后,就离开家乡到矿上做工。
  “为什么公司不让矿工多干几年而要如此频繁地更换呢?”有一次,曼德拉情不自禁地问这位当监督员的朋友。这位朋友叹了一口气,解释说,“你只了解他们的住房条件,还没到井下去看过。矿工要躺在深达2。5公里的狭窄的坑道工作面开采,空气闷得不堪设想,温度在摄氏35”以上。由于这种苦役劳动的结果,矿工的身体极度衰弱,以致公司不得不每年把全部黑人矿工更换一次。当然,也有矿工顶下来了,愿意继续干的。”
  曼德拉亲眼看到了黑人矿工住宅地的恶劣条件。这是用双层铁丝网围住的集中营,矿工在整个受雇期间不准越出营地。他们只能从营地走到矿场去,矿场与营地间有带顶的通路相连。营棚里没有窗户,房顶是一层密网。为了防止工人传递东西,只许他们隔着两层栅栏同亲属谈话。非洲矿工的工作没有专业技能,理由当然是他们的肤色所致,在这一点上各矿业公司的政策是一致的。1947年,德兰士瓦矿主联合会在答复别人对它的劳工政策的批评时宣称:把技术工作分配给欧洲人、非技术工作分配给土著人的办法是各个矿工劳动组织的惯例,“任何人企图扩大向合格的土著人开放的工作种类都会遭到欧洲籍雇员及其工会强烈的反对。此外,法律和习惯都禁止土著雇员担任技术工作。”
  问题在于非洲人是否真的“要蠢一些”,“不适合技术工作”,这是白人最常用的理由。然而,曼德拉在与黑人矿工的交谈中了解的情况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金矿里,欧洲监工往往要到7点以后才来,而非洲工人在清晨3点半左右就下井了。在这4个小时内,黑人矿工划出爆破区,安装炸药和进行爆破,其工作效率与白人监工在场时一样。而按照南非政府的劳工法,这类工作被认为是黑人的能力所不能及的。但是,黑人矿工所作的这些技术活得不到承认,因此也就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关于采金工业金矿工人的工资变化情况,黑人学者威·艾·韩顿曾作过统计。1911年,非洲工人的年平均收入为97美元,而白人雇员的工资为941美元,到1941年,非洲人的工资收入111美元,而白人的工资已涨到1472美元。
  由于繁重的劳动、低微的收入和住宅区的恶劣条件,到契约将要满期时,矿工的健康已受到严重损害。一位作者在他的旅行记中形象地记述了他的所见所闻:“我们又遇到了‘矿工列车’,这一次是从约翰内斯堡运送可怜的‘货物’——在矿坑里做工期满的非洲人。其中有些人已经累得受了内伤,有些人得了咳嗽病,有些人已显出肺结核的初期症状。他们全都虚弱不堪,全都成了‘废物’。许多人从窗口探出身子贪婪地接受阳光,呼吸新鲜空气。他们积蓄的钱很少,不久就会因纳税和缴付各种苛捐而用光。”曼德拉对黑人矿工的处境十分同情,部落贵族的出身和受过高等教育使他觉得看门警察的职位并不适合自己,特别是看到有的黑人矿工因偷了矿井的东西遭到毒打时,他心里更不好受。
  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被压迫者的种种破坏活动(包括偷窃)可以被看作是对不公正的社会秩序的抗议和对统治阶级的反抗。早在1873年,一位到南非来旅行的美国人就记录下了一个惩罚黑人偷盗者的场景:“我曾经看见一个孩子因为偷了钻石而遭受三十五下鞭笞。他勇敢地挺着身子站着,一丝丝绽破的肉挂在背上,大滴大滴的血沿着他的大腿流下来。九股鞭飕飕地响,向他的肩膀抽去。他的那双大眼睛布满血丝,嘴唇战栗不停,两只手痛苦地扭曲着。然而他仍然保持着沉默。直至鞭子抽到第三十下时,他低沉地呻吟了一下,便晕倒了。每逢遇到这种场面,在周围观看的黑人就会非常激动。他们咬牙切齿,用带着威胁的眼光注视着执法官。我常常想,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对他们的主人们报仇雪恨。”
  更有效的斗争方式则是罢工运动,这从金矿建立后几乎没有中断过。1913年7月,在白人工人暴动式的罢工发生后,非洲矿工也举行了罢工。罢工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工资,好几个矿场的非洲人都拒绝在工资提高以前工作,完全不理会矿场的白人经理的威胁和劝诫,政府派来骑警进行干预也无济于事。“土著工人已经准备就绪,要和这些警察进行光明正大的斗争。在一个矿上,他们真的向警察扔了石头。后来调进了一个装好了刺刀的士兵连才把他们的抵抗镇压下去。士兵们把每个矿场的带头人都逮捕起来。毫无疑问,这次险些儿就弄成严重的土著工人大闹事。”1918年爆发了黑人工人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运动,矿工在矿上抵制矿区的商店,公用事业工人在约翰内斯堡罢工。1919年,南非的码头工人和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遭到镇压。1920年,兰德金矿的黑人矿工举行罢工,与政府军警发生战斗,牺牲了79名工人。1922年初,兰德区的欧洲工人举行罢工,尽管亦有些黑人矿工参加,但政府采取挑拨种族关系以分而治之的策略,结果发生了反非洲人的屠杀,最后罢工惨遭镇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