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尤利西斯 >

第10章

尤利西斯-第10章

小说: 尤利西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作室里空气浑浊,烟雾弥漫,同几把椅子那磨损咸淡褐色的皮革气味混在一起。跟第一天他和我在这里讨价还价时一个样儿。厥初如何,今兹亦然。靠墙的餐具柜上摆着一盘斯图亚特硬币,从泥塘里挖出来的劣等收藏品:以迨永远。在褪了色的紫红丝绒羹匙匣里,舒适地躺着十二使徒,他们曾向一切外邦人宣过教,及世之世。
  沿着门廊的石板地和走廊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迪希先生吹着他那稀疏的口髭,在桌前站住了。
  “头一桩,把咱们那一小笔帐结了吧,”他说。
  他从上衣兜里掏出一个用皮条扎起来的皮夹子。它啪的一声开了,他就从里面取出两张钞票,其中一张还是由两个半截儿拼接起来的,并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摊在桌子上。
  “两镑,”他说着,把皮夹子扎上,收了起来。
  现在该开保险库取金币了。斯蒂芬那双尴尬的手抚摩着堆在冰冷的石钵里的贝壳,蛾螺、子安贝、豹贝,这个有螺纹的像是酋长的头巾,还有这个圣詹姆斯的扇贝。一个老朝圣者的收藏品,死去了的珍宝,空洞的贝壳。
  一枚金镑,锃亮而崭新,落在厚实柔软的桌布上。
  “三镑,”迪希先生把他那只小小的攒钱盒在手里转来转去,说。“有这么个玩艺儿可便当啦。瞧,这是放金镑的。这是放先令的,放六便士的,放半克朗的。这儿放克朗。瞧啊。”
  他从里面倒出两枚克朗和两枚先令。
  “三镑十二先令,”他说。“我想你会发现没错儿。”
  “谢谢您啦,先生,”斯蒂芬说,他难为情地连忙把钱拢在一起,统统塞进裤兜里。
  “完全不用客气,”迪希先生说。“这是你挣的嘛。”
  斯蒂芬的手又空下来了,就回到空洞的贝壳上去。这也是美与权力的象征。我兜里有一小簇。被贪婪和贫困所砧污了的象征。
  “不要那样随身带着钱,”迪希先生说。“不定在哪儿就会掏丢了。买上这样一个机器,你会觉得方便极啦。”
  回答点儿什么吧。
  “我要是有上一个,经常也只能是空着,”斯蒂芬说。
  同一间房,同一时刻,同样的才智,我也是同一个我。这是第三次了。我的脖子上套着二道绞索。唔。只要我愿意,马上就可以把它们挣断。
  “因为你不攒钱,”迪希先生用手指着说。“你还不懂得金钱意味着什么。金钱是权,当你活到我这把岁数的时候嘛。我懂得,我懂得。倘若年轻人有经验……然而莎士比亚是怎么说的来看?只要把银钱放在你的钱袋里。
  “伊阿古,”斯蒂芬喃喃地说。
  他把视线从纹丝不动的贝壳移向老人那凝视着他的目光。
  “他懂得金钱是什么,”迪希先生说。“他赚下了钱。是个诗人,可也是个英国人。你知道英国人以什么为自豪吗?你知道能从英国人嘴里听到的他最得意的话是什么吗?”
  海洋的统治者。他那双像海水一样冰冷的眼睛眺望着空荡荡的海湾:看来这要怪历史,对我和我所说的话也投以那样的目光,倒没有厌恶的意思。
  “说什么在他的帝国中,”斯蒂芬说,“太阳是永远不落的。”
  “不对!”迪希先生入声说。“那不是英国人说的。是一个法国的凯尔特族人说的。”
  他用攒钱盒轻轻敲着大拇指的指甲。
  “我告诉你,”他一本正经地说,“他最爱自夸的话是什么吧。我没欠过债。”
  好人哪,好人。
  “我没欠过债。我一辈子没该过谁一先令。你能有这种感觉吗?我什么也不欠。你能吗?”
  穆利根,九镑,三双袜子,一双粗革厚底皮鞋,几条领带。柯伦,十基尼。麦卡恩,一基尼。弗雷德·瑞安,两先令。坦普尔,两顿午饭。拉塞尔,一基尼,卡曾斯,十先令,鲍勃·雷诺兹,半基尼,凯勒,三基尼,麦克南太太,五个星期的饭费。我这一小把钱可不顶用。
  “现在还不能,”斯蒂芬回答说。
  迪希先生十分畅快地笑了,把攒钱盒收了回去。
  “我晓得你不能,”他开心地说。“然而有朝一日你一定体会得到。我们是个慷慨的民族,但我们也必须做到公正。”
  “我怕这种冠冕堂皇的字眼儿,”斯蒂芬说,“这使我们遭到如此之不幸。”
  迪希先生神情肃然地朝着壁炉上端的肖像凝视了好半晌。那是一位穿着苏格兰花格呢短裙、身材匀称魁梧的男子,威尔士亲王艾伯特·爱德华。
  “你认为我是个老古板,老保守党,”他那若有所思的嗓音说。
  “从打奥康内尔时期以来,我看到了三代人。我记得那次的大饥荒。你晓得吗,橙带党分支鼓动废除联合议会要比奥康内尔这样做,以及你们教派的主教、教长们把他斥为煽动者,还早二十年呢!你们这些芬尼社社员有时候是健忘的。”
  光荣、虔诚、不朽的纪念。在光辉的阿马的钻石会堂里,悬挂着天主教徒的一具具尸首。沙哑着嗓子,戴面罩,手执武器,殖民者的宣誓。被荒废的北部,确实正统的《圣经》。平头派倒下去。
  斯蒂芬像画草图似的打了个简短的手势。
  “我身上也有造反者的血液,”迪希先生说。“母方的。然而我是投联合议会赞成票的约翰·布莱克伍德爵士的后裔。我们都是爱尔兰人,都是国王的子嗣。”
  “哎呀,”斯蒂芬说。
  “走正路,”迪希先生坚定地说,“这就是他的座右铭。他投了赞成票,是穿上高统马靴,从当郡的阿兹骑马到都柏林去投的。”
  吁——萧萧,吁——得得,
  一路坎坷,赴都柏林。
  一个粗暴的绅士,足登锃亮的高统马靴,跨在马背上。雨天儿,约翰爵士。雨天儿,阁下……天儿……天儿…一双高统马靴荡悠着,一路荡到都柏林。吁——萧萧,吁——得得。吁——萧萧,吁——得得。
  “这下子我想起来啦,”迪希先生说。“你可以帮我点儿忙,迪达勒斯先生,麻烦你去找几位文友。我这里有一封信想投给报纸。请稍坐一会儿。我只要把末尾誊清一下就行了。”
  他走到窗旁的写字台那儿,把椅子往前拖了两下,读了读卷在打字机滚筒上那张纸上的几个字。
  “坐下吧。对不起,”他转过脸来说,“按照常识行事。一会儿就好。”
  他扬起浓眉,盯看看肘边的手稿,一面咕哝着,一面慢腾腾地去戳键盘上那僵硬的键。时而边吹气,边转动滚筒,擦掉错字。
  斯蒂芬一声不响地在亲王那幅仪表堂堂的肖像前面坐下来,周围墙上的那些镜框里,毕恭毕敬地站着而今已消逝了的一匹匹马的形象,它们那温顺的头在空中昂着:黑斯廷斯勋爵的“挫败”,威斯敏斯特公爵的“跨越”,波弗特公爵的“锡兰”,一八六六年获巴黎奖。小精灵般的骑手跨在马上,机警地等待着信号。他看到了这些佩带着英王徽记的马的速度,并随着早已消逝了的观众的欢呼而欢呼。
  “句号,”迪希先生向打字机键盘发号施令。“但是,立即公开讨论这个最为重要的问题……”
  为了及早发上一笔财,克兰利曾把我领到这里来;我们在溅满泥点子的大型四轮游览马车之间,在各据一方的赛马赌博经纪人那大声吆唤和饮食摊的强烈气味中,在色彩斑驳的烂泥上穿来穿去,寻找可能获胜的马匹。“美反叛”(!“美反叛”!大热门'以一博一;冷门马以十博一。我们跟在马蹄以及戴竞赛帽穿运动衫的骑手后边,从掷骰摊和玩杯艺摊跟前匆匆走边,还遇上一个大胖脸的女人——肉铺的老板娘。她正饥渴地连皮啃着一掰两半的桔子,连鼻孔都扎进去了。
  操场上传来少年们一片尖叫声和打嘟噜的哨子声。
  又进了一球。我也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夹在那些你争我夺、混战着的身躯当中,一场生活的拼搏。你指的是那个妈妈的宠儿“外罗圈腿”吧?他好像宿酒未醒似的。拼搏啊。时间被冲撞得弹了回来,冲撞又冲撞。战场上的拼搏、泥泞和喊声,阵亡者弥留之际的呕吐物结成了冰,长矛挑起鲜血淋漓的内脏时那尖叫声。
  “行啦,”迪希先生站起来说。
  他踱到桌前,把打好了的信别在一起。斯蒂芬站了起来。
  “我把这档子事与得简单明了,”迪希先生说。“是关于口蹄疫问题。你看一下吧。大家一定都会同意的。”
  可否借用贵报一点宝贵的篇幅。在我国历史上屡见不鲜的自由放任主义原则。我国的牲畜贸易。我国各项旧有工业的方针。巧妙地操纵了戈尔韦建港计划的利物浦集团。欧洲战火。通过海峡那狭窄水路的粮食供应。农业部完完全全无动于衷。恕我借用一个典故。卡桑德拉。由于一个不怎么样的女人的关系。现在言归正题。
  “我够单刀直入了吧?”斯蒂芬往下读时,迪希先生问道。
  口蹄疫。通称科克配方。血清与病毒。免疫马的百分比。牛瘟。下奥地利慕尔斯泰格的御用马群。兽医外科。亨利·布莱克伍德·普赖斯先生,献上处方,恭请一试。只能按照常识行事。无比重要的问题。名副其实地抓住公牛角。感谢贵报慷慨地提供的篇幅。
  “我要把这封信登在报上,让大家都读到,”迪希先生说。“你看吧,下次再突然闹瘟疫,他们就会对爱尔兰牛下禁运令了。可是这病是能治好的。已经有治好的了。我的表弟布莱克伍德·普赖斯给我来信说,在奥地利,那里的兽医挂牌医治牛瘟,并且都治好了。他们表示愿意到这里来。我正在想办法对部里的人施加点影响。现在我先从宣传方面着手。我面临的是重重困难,是……各种阴谋诡计,是……幕后操纵,是……”
  他举起食指,老谋深算地在空中摆了几下才说下去。
  “记住我的话,迪达勒斯先生,”他说。“英国已经掌握在犹太人手里了。占去了所有高层的位置,金融界、报界。而且他们是一个国家衰败的兆头。不论他们凑到哪儿,他们就把国家的元气吞掉。近年来,我一直看看事态的这种发展。犹太商人们已经干起破坏勾当了,这就跟咱们站在这里一样地确凿。古老的英国快要灭亡啦。”
  他疾步向一旁走去,当他们跨过一束宽宽的日光时,他的两眼又恢复了生气勃勃的蓝色。他四下里打量了一番,又走了回来。
  “快要灭亡了,”他又说,“如果不是已经灭亡了的话。”
  妓女走街串巷到处高呼,
  为老英格兰织起裹尸布。
  他在那束光里停下脚步,恍惚间见到了什么似的睁大了眼睛,严峻地逼视着。
  “商人嘛,”斯蒂芬说,“左不过是贱买贵卖。犹太人也罢,非犹太人也罢,都一个样儿,不是吗?”
  “他们对光已下了罪,”迪希先生严肃地说。“你可以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黑暗。正因为如此,他们至今还在地球上流离失所。”
  在巴黎证卷交易所的台阶上,金色皮肤的人们正伸出戴满宝石的手指,报着行情。嘎嘎乱叫的鹅群。他们成群结队地围着神殿转,高声喧噪,粗鲁俗气,戴着不三不四的大礼帽,脑袋里装满了阴谋诡计。不是他们的,这些衣服,这种谈吐,这些手势。他们那睁得圆圆的滞钝的眼睛,与这些言谈,这些殷切、不冲撞人的举止相左,然而他们晓得自己周围积怨甚深,明白一腔热忱是徒然的。耐心地积累和贮藏也是白搭。时光必然使一切都一散而光。堆积在路旁的财宝:一旦遭到掠夺,就落入人家手里。他们的眼睛熟悉流浪的岁月,忍耐着,了解自已的肉体所遭受的凌辱。
  “谁不是这样的呢?”斯蒂芬说。
  “你指的是什么?”迪希先生问道。
  他向前边了一步,站在桌旁。他的下巴颏歪向一边,犹豫不定地咧着嘴。这就是老人的智慧吗?他等着听我的呢。
  “历史,”斯蒂芬说,“是我正努力从中醒过来的一场恶梦L76'。”
  从操场上传来孩子们的一片喊叫声。一阵打嘟噜的哨子声,进球了。倘若那场恶梦像母马似的尥蹶子,踢你一脚呢?
  “造物主的做法跟咱们不一样,”迪希先生说。“整个人类的历史都朝着一个伟大的目标前进,神的体现。”
  斯蒂芬冲着窗口翘了一下大拇指,说:
  “那就是神。”
  好哇!哎呀!呜噜噜噜!
  “什么?”迪希先生问。
  “街上的喊叫,”斯蒂芬耸了耸肩头回答说。
  迪希先生朝下面望去,用手指捏了一会儿鼻翅。他重新抬起头来,并撒开了手。
  “我比你幸福,”他说。“我们曾犯过许多错误,有过种种罪孽。一个女人把罪恶带到了人世间。为了一个不怎么样的女人,海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