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名著电子书 >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 >

第13章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第13章

小说: 八路军一一五师征战实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队在该连的打击下,伤亡不下300人。
  日军被切成几段,其指挥机关也被八路军死死围住。头尾两段的日军拚命反扑,想给他们的指挥机关解围。在这紧要关头,686团2营从中间出击,师补充团断敌退路,很快便把日军一段一段地吃掉了。王家池战斗胜利结束。
  在薛公岭、油房坪和王家池所实施的三次战斗中,115师三战三捷,共歼日军1200余人(俘虏19人),毁、缴汽车30余辆,战马100余匹,各种枪支560余支。
  115师的这一胜利,极大地震动了太原和汾阳的日军。汾阳城四门紧闭,城内烟雾弥漫,臭气冲天,接连几天日军都在焚烧尸体,最后还开了个“慰悼”大会,很多日本军人兔死狐悲地在灵前痛哭流涕。
  差不多在日军开“慰悼”会的同时,115师在吕梁山区召开了一个盛大的祝捷大会。就在开会的那一天,忽然收到了日军驻汾阳司令官给八路军115师写的一份挑战书。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日军不知从什么地方捡到一份签有686团团长杨勇名字的文件,于是,就起草了一封要杨勇转给115师的挑战书。挑战书是汾阳日军在“慰悼”会上由全体到会军官通过,而且扣押了送信人的全家,逼他专程送来的。
  挑战书上说八路军打埋伏的战法太不光明正大,并约115师“在兑九峪决一雌雄”。
  听起来真是笑话,八路军不光明正大,那么日军强占我东北还不算,又疯狂侵略我华北、华中和华南,难道光明正大吗?日军在我们的国土上,大肆烧杀掠抢,我们打他一下伏击,还说我们不光明正大,是他们幼稚,还是为自己找台阶下呢?不管怎么说,日军对八路军的游击战术真是感到头痛了。打仗嘛,就是要“以己之长,攻敌之短”,115师根本没把这份挑战书当一回事。
  可是,没过几天,日军当真调集很多部队进驻兑九峪,等着与115师“决一雌雄”,还用火炮向吕梁山区猛轰一阵,像是在115师驻地前叫阵一样。日军哪里知道,115师早已转移到其他地方去了。
  第五章 晋察冀与115师
  第五章 晋察冀与115师
  在八路军配合友军进行山西保卫战的同时,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已经意识到,如果要发扬八路军的优势,壮大自己的力量,就必须积极地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随后,八路军抽出一部分力量分散到各地乡村,进行创建根据地的工作。115师也因此一分为二。
  创建根据地势在必行
  到1937年11月上旬,在整个华北地区,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以失败告终。忻口和太原保卫战失利后不久,沿同蒲路南下之敌,已进至太谷、平遥,而沿平绥路(北京至呼和浩特)西犯之敌,早在10月中旬即占领归绥和包头。至此,国民党军已退出冀(河北)、察(察哈尔)全境和晋、绥大部及山东北部地区。这时,日本侵略者于11月17日成立了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同时,设立了大本营与政府首脑的联络会议。11月24日,大本营召开了第一次御前会议,听取和批准了参谋本部对华作战计划,确定在华北首先对残存于占领地区的中国军队实行“扫荡”,力求安定这些地区。日军的决心是以其第1军主力在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协同下,对活动于晋察冀边区、晋西北和晋东南的八路军进行大规模围攻,企图消灭或驱逐八路军,以确保其后方,特别是平汉、同蒲、平绥、正太等主要铁路交通线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在11月9日给八路军的指示中指出,在华北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游击战将成为主要作战形式。同时,毛泽东还作出判断,日军不久将以主力向八路军所在的晋西北、晋西南、晋东南各要点进攻。为此,他命令八路军在上述四地区活动的部队,应控制一部,执行袭击日军的任务,大部分散于各要点,组织群众武装,在统一战线基本原则下,放手发动群众,扩大部队,争取给养自给,打击汉奸,发展抗日力量,以充分对付日军对八路军发动的进攻。11月12日,毛泽东在《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中进一步指出:“在华北,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入主要地位。在江浙,国民党的战线已被击破,日寇正向南京和长江流域进攻。国民党的片面抗战已表现得不能持久。”因此,争取实现全面抗战是“一切中国人民的共同的迫切的任务。”13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负责人的电报中明确指出,八路军的当前任务是“发挥进一步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华北游击战争,同日寇力争山西全省的大多数乡村,使之化为游击根据地……”
  这样,创建根据地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主要工作之一。
  开辟和扩大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关键。无论什么力量,如果失去了活动的基础,就如无源之水,是没有办法继续生存下去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之所以在很短时间内变得十分强大,就是开辟了中央苏区,有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样,要想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使八路军的游击战得以进行下去,也必须开辟抗日根据地,赢得群众的支持。
  开辟抗日根据地,不但可以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而且还可以扩大八路军和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使共产党的政策深入人心。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八路军总部确定了八路军的中心任务,应以山西为主要阵地支撑华北抗战,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根据地。并决定115师除以一部创建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外,师部率343旅创建以吕梁山脉为依托的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分 家”
  在八路军总部下达创建抗日根据地指示之前,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三省边界地区完全成了敌后。早在1937年9月20日,毛泽东在给八路军的指示中就指出:“五台山脉应使之成为重要的游击战争区域之一,现在就宜加紧准备”。据此,八路军总部在平型关战斗之后,即令115师以一部兵力开展群众工作,着手创建抗日根据地。115师政治委员聂荣臻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率师独立团、骑兵营、教导队两个队,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大部和第3营营部带两个连,第685团1个连,第343旅和第359旅各1个工作团,及一部分干部,共3000余人,开始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工作分为4个地区进行:一是杨成武和邓华率领独立团,在以涞源为中心的北部活动;二是赵尔陆率八路军总政治部工作团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一部,在以五台、定襄为中心的西部地区活动;三是王平率骑兵营和教导队的一部分干部,在以阜平为中心的东部地区活动;四是刘道生率一个连、一个干部队和一部分太原来的知识分子共250人,在以平山、盂县为中心的南部地区活动。各部队和工作团在上述地区,一方面打击敌人,消灭日本侵略军;另一方面,充分发动和组织群众,瓦解敌伪组织和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抗日团体和人民武装,扩大共产党组织和八路军。不久就新建了几十支游击队,出现了武装抗日的新局面。
  1937年11月上旬,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决定,林彪率115师主力由五台山地区南下,留下独立团、骑兵营和两个连,共约2000人,由聂荣臻领导,在晋察冀3省交界地区,创建抗日根据地。11月8日,晋察冀军区正式成立。这样八路军115师就一分为二,成为两个部分。
  要成立新的军区,就要把115师的家当分一下。其实也没有什么家产,最主要的是人员。关于作战部队的划分,中央军委在指示中已经明确了,剩下的工作主要是对机关人员的划分。机关人员的划分工作,主要由政治部主任罗荣桓负责(八路军的政训处已在10月22日恢复为政治部)。聂荣臻的回忆录中在写到这次“分家”时是这样说的:“我对他(罗荣桓)说,你来分好,你公平。司令部、政治部、供给部、卫生部几个部门由你决定。哪些人留下,你有决定权,我不争一个人。罗荣桓同志对我非常支持。他亲自挑选了一些人,留下的同志虽然人数不多,但很得力。”
  晋察冀军区属八路军建制,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中央军委任命聂荣臻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唐延杰为参谋长,舒同为政治部主任。11月13日,晋察冀军区以在北部、西部、南部和东部的部队和工作团为基础,分别组建第1军分区、第2军分区、第3军分区和第4军分区,各军分区主力部队均整编为支队,每个支队辖3个大队(相当于团),每个大队辖3~4个中队(相当于营)。
  第1军分区兼第1支队,辖第1、第2、第3大队,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邓华。该军分区以原115师独立团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包括涞源、广灵、蔚县、易县、繁峙、灵邱等27个县,称为冀西北区。
  第2军分区兼第2支队,辖第4、第5、第6大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赵尔陆。该军分区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包括五台、代县、崞县、定襄、忻县、盂县等9个县,称为晋东北区。
  第3军分区兼第3支队,辖第10、第11、第12大队,司令员陈漫远,政治委员王平。该军分区以115师骑兵营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包括阜平、唐县、完县、曲阳、新乐、定县、望都等7个县,称为冀西中部地区。
  第4军分区兼第4支队,辖第7、第8、第9大队,司令员周建屏,政治委员刘道生。该军分区以115师第685团2营第6连为骨干组建。活动范围分为晋东北、雁北、直西、和冀察边等地区。
  11月18日,聂荣臻带领分出来的人员和所成立的机关,转到河北省阜平县城。1938年1月10日至15日,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在阜平召开。会议决定统一边区的军事、行政、财政经济、文化教育和民运工作等各项方针政策,并以民主选举的方法产生了边区的政权机关——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由聂荣臻等9人组成。军区和为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胜利建成。115师的家当分了,人手就显得不够,特别是对知识分子的需求就更为迫切。为此,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就到处去搜罗人才。有一次,他在同当时的北方局代表栗再温和平山特委书记李德仲谈话时,就直截了当地说:
  “我们115师的人也不多,特别是缺乏知识分子。你们这里地下党的基础很好,文化素质也比较高,能不能帮助我们增加一些知识分子?”
  “需要多少?”栗再温和李德仲问。
  “百十来个吧,当然,多多益善。”
  过了半个月后,115师果然得到了130多名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罗荣桓同志非常高兴,说这帮他解决了很大困难。后来这些人大都成了115师的骨干。
  对根据地的第一次考验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初步形成和游击战争的蓬勃展开,对其四周日军所占领的铁路线和北平、石家庄、太原等中心城市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日军为消除后顾之忧,遂于1937年11月下旬,以其第5、第14、第109师团及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各一部共万余人,从平绥、平汉、正太和同蒲铁路沿线,分8路围攻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企图消灭这一地区的八路军,摧毁共产党刚刚建立不久的抗日根据地,以确保其后方和交通线的安全。
  晋察冀根据地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实力弱小,经验不足,而它面对的敌人却十分强大。这样,晋察冀根据地面临着第一次严峻的考验。
  早在10月中旬,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即根据毛泽东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着手进行反围攻的作战准备。首先对根据地军民普遍深入地进行政治动员,增强军民反围攻作战的胜利信心;并在政治动员的基础上,组织与武装群众,加速抗日自卫军、游击队的组建与训练,加强各军分区主力部队的建设和反围攻作战的各项准备。
  聂荣臻等军区领导人根据从各方面得来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判明日军围攻晋察冀的目的在于驱逐八路军,确保其交通线的安全。但日本侵略军也有其弱点,即作战范围大,而兵力则显得不足。据此,晋察冀军区确定了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