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一代昏君 >

第54章

一代昏君-第54章

小说: 一代昏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就讲得通了。
    怪不得淮江贪腐一案旷日弥久,牵扯广泛,以至水匪泛滥,我都不能知晓。我一直以为是卫明仗着我的宠信只手遮天,原来是我的耳目出了问题。
    我抬头看了眼孟士准,孟士准正是淮江贪腐一案的总督办,刘岭从旁协助。他敛眉肃目,一副要向我请罪的模样,可人是我派给他的,就算他有错,我也有识人不准之责。
    我深吸一口气,问道:“你与殷燕宁是什么时候接头的?”
    “回陛下,在您寿辰之前不久。”
    “殷燕宁与卫明呢?”我问,“在那之前?”
    “回陛下,他二人在您寿辰之后方才见面,是……是臣为二人引见的。”
    我闭上眼睛,前尘往事一一涌上心头,许多始终不明的关节也终于随着这一句话变得清晰起来。
    我换了个坐姿,单手撑于扶手上,问他:“你方才说你是来为朕解困的?”
    “正是。”刘岭道,“臣得知陛下围城多日而不得,特来告知陛下。城中泰阳门守将邹祥亦有归顺吾皇之意,臣已与他商定,两日后大军自泰阳门攻城,他与陛下里应外合打开城门,助陛下进城。只盼陛下进城之后可以免我二人过失,饶我二人一命。”
    “空口无凭,朕为何信你?”
    “臣自知难得陛下信任,所以盗了九门布防图献于吾皇。”刘岭从胸口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羊皮地图,双手呈上道,“此乃兵部布防图副本,微臣亲笔抄录而成,请陛下过目!”
    魏铎接过布防图亲自呈到我面前,我一展开,几乎立刻就判定这张图是真的。
    我自小长于京中,这九门我再熟悉不过了。
    羊皮在屋中众人手里传阅,无人提出异议,地图又回到我手里。我手里攥着地图,微眯眼睛,细细地打量刘岭半晌,忽然笑道:“卿漏夜前来,献此妙计,想跟朕换什么?”
    “臣别无所求,只求陛下饶臣死罪!”刘岭上身伏地道。
    “若可就此进城,卿非但无罪,反而有功。朕不光不会怪你,还要重重赏你。”我道,“卿说说,当年殷燕宁拉你入伙时许了你什么?”
    刘岭抬起头,怔怔地望着我道:“殷燕宁许臣刑部侍郎之位。”
    “可是据朕所知他并没兑现,如今你依然是听风处掌使。”我道,“好,他兑现不了的,朕来。你若能助朕进城,朕还朝之后准你进刑部。”
    刘岭面色微滞,随机大喜过望,叩头不迭道:“谢主隆恩!”
    我将地图交给戚长缨,又叫刘岭回城静候两日后我大军攻城。刘岭谢恩后却没有起身,他上半身贴在地上,仰头看着我:“陛下,还有一件事,臣从未对人提起过。”
    我愣了一下,不知他指的是什么,与他对视一刹,突然恍然大悟。
    他所说的是我那便宜儿子,如今端坐龙椅那一位的身世。
    我轻轻咬住了牙。
    我知道刘岭是在用这句话对我表忠心,可听在我耳中,这更像一句威胁。
    两日后,我军吹号擂鼓,突袭攻城。
    依刘岭所说,攻城之初,泰阳门城门洞开。我军吸取教训,未将全部兵力置于泰阳门前,直至攻入城中确认无人设伏,大军才大举攻入城中。京城戍卫本就空虚,我军甫进城便连番取胜,不多时,传令官来报,京城九门皆被攻克。
    我调转马头,身先士卒,前往内城。内城一片混乱,处处狼藉,家家闭户。我早就传令下去,不许伤及平民,我军军纪严明,一路至宫城,未伤一个百姓。到宫城前,柴飞荣处早开了皇宫大门等我,我纵马入城,一别六年,巍峨宫殿终于重新呈现在我眼前。
    宫中太监宫女四散,大内侍卫及禁军誓死阻拦。我军与对方于顺天门激烈交战,将其全歼,而后一路向前,凡投降者予以收编,凡抵抗者一律斩杀,最终,来到这一片宫殿的中心,象征着帝王无上皇权的乾和殿。
    我一刀将拦在面前的最后一名士兵斩落马下,抬腿下马,落在乾和殿漫长的台阶前。年少时曾多少次,我在这里上早朝,看着文武百官顺着这台阶一步步走来,跪在我的面前,向我山呼万岁。我曾以为这皇位永远都会是我的,如今失落六年,我终于把它抢了回来。
    我踏上台阶,身后士兵想跟上来,被我抬手拦住。我从没走过这条路,无论是为人子时还是为人君时,都没有。我想自己走上去,看看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乾和殿的台阶狭窄而陡峭,每级之间距离甚短,逼得人不得不迈小碎步。我的先祖在设计这座宫殿时,想用这种方式提醒朝臣为官不易,当步步谨慎。一步步踏上台阶,我缓缓走近面前高耸仿佛直入天际的宫门,左手按住年代久远的木门,我微微用力,“支格”声中,门缓缓开了。
    里面有人,三人。
    最里面的是个孩童,穿着明黄龙袍,眼角挂着眼泪,见我单手持刀,一身浴血站在外头,吓得“哇”一声哭了出来。一只手掩住他的口唇,进而有人在他身边蹲下来,将他护在怀中。那人脸上一道长疤,毁去了曾经“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的好容貌,不知是否多年政事劳累所致,连乌黑发亮的一把头发都添了不少银丝。在他们面前几步站着个身穿武将甲胄的男人,那人手持一把卷了刃的长刀,甲胄裂了,头盔也不知丢去哪里,发丝凌乱,混了血汗,沾在鬓边。
    我迈过门槛,脚步落在空荡荡的大殿中,隐隐有回声。正午的日光自门外射入,照亮了殿中的“正大光明”牌匾,牌匾下传了数代已然发暗的金色龙椅,还有面前这位将军。
    他是我的熟人,几天前我曾见过他,几年前我恨过他,更多年前,我夜深不寐之时,曾辗转榻间,搂着被子,轻轻叫过他的名字。
    他没变样,十几年了,我都变了,他还是这个样。剑眉星目,器宇轩昂,甲胄虽裂了,可穿在他身上,仍衬得他是我庆朝独一无二的名将。
    我看着他,他也目不转睛地望着我。他的表情一开始有些怔忡,随后眼角眉梢,稍稍起了一点皱纹。我见他连唇角都扬了起来,他走向我,无限的蜜意,无限的柔。
    “陛下,我心中……”
    鲜血飞溅!
    带着腥热的血溅了一地,甚至溅得不远处那两人浑身都是。我听到一声短促却立刻被压抑下来的深呼吸,而后看也没看那两人,转身走到一旁,捡起掉落在地的那枚头颅。
    那人兀自大张着口,似乎还想对我说些什么。然而前尘往事,你不必提,我不想听。
    我走出门,一直走到台阶之上,对着下面无数的士兵,轻轻将那枚头颅掷了出去。
    头颅滚地,在台阶上蹦落几下,掉到众人脚边。
    我居高临下,手握长刀,俾睨所有抬头仰望我的人。
    片刻,整个皇宫响起一片山呼。
    “皇上万岁万万岁!”
    十一月底,入冬,一场大雪将京城下成银装素裹的一个雪世界。
    我扶着内侍的手下了銮轿,守门的侍卫太监一溜小跑过来,齐呼万岁。许是知道我要来,所以宫人们提前扫净了门前的雪,可惜这丝毫不能缓解这座宫室的寂寥与冷清,反倒使这种萧索更加呼之欲出。
    我扶着内侍的手走到门前,门上拴着铁链,铁链上挂着一把拳头大的铜锁。内侍皱起眉头,质问守门的太监怎知我要来还不提前开锁。那太监怎敢在我面前争辩,赶忙跪在地上,颤颤巍巍地把锁打开。等待锁开的片刻,我扫了眼旁边,这里镇日锁着门,然而门边新开了个半尺见方的窗口,尺寸刚够塞进一个水瓮,或是一个食盒。
    这里曾是太妃的居处,地方宽敞,躲避人烟,是这宫里除冷宫外最像冷宫的地方。
    门上的合页生了锈,一推开便发出刺耳的“支格”声,仿佛力气再使大些,门就要掉下来似的。里头又脏又乱,已经许久没人打扫,前日雪大,连廊下的雪都积了三寸厚。我一脚迈进去,没走几步,便觉得这里头竟比外面还冷。
    “这里日常不供应炭火么?”我慢悠悠笑道,“你们啊,不要攀高踩低,这里住的好歹是朕的老师,你们要非要冻死他才行么?”
    我走进去,内侍想要跟随,我瞥他一眼,他乖乖站在门口,关上了门。往里走,走出阴暗潮湿的门廊,正厅地上坐着个人。
    屋里头桌椅齐全,那人偏靠着椅子,箕坐在地上。这么冷,我尚且披着披风,他却只着一件夹袄。那夹袄脏得看不出什么颜色,想来这里的人连炭火都不给他预备,自然也不会给他替换的衣服。他的袖口裤脚都破了,露出四肢腕处缠着绷带的伤口。
    手脚筋尽断,没人给他好好包扎,他自己也不顾及身体,伤口至今还没愈合,渗出点点血色。
    我走到天井中央,静静看着那人,问道:“底下人说你想见朕?”
    大日头从头顶斜着照下来,只差一寸就能照到那人身上。那人的腿动了动,而后身子像僵住了似的,一点点转过来,用那张毁了容的脸朝着我,仔仔细细,将我打量了半晌。
    “你的伤好了么?”他问。
    我挑眉,不知他在说什么。
    “你在花洲不是遇刺了么?传闻你险些重伤不治,为这个,卫明与我起了好大的龃龉。不管我怎么解释,他都觉得刺客是我派去的,到他死,我们都没能把这件事说明白。”殷燕宁道。
    我道:“朕没受伤,也知道人不是你派的。”
    殷燕宁斜睨着我,从喉咙里逸出一声极度嘲讽的讥笑。
    “卫明的尸首呢?”他问。
    “朕已交还给他的家人。”
    “家人?他还有家人吗?弑君篡位是要诛九族的。”
    “如何定罪,如何判刑,这些都交给刑部了,朕不过问。”
    “呵,”殷燕宁又是一声讥笑,半侧着头,眼角微挑,问我道,“你的复位还朝大典日子定了吧?”
    我也扯开嘴角,笑了一声:“礼部跟钦天监一起选定的吉日,定在七日之后。”
    “是吗?那我真要恭喜陛下了。”
    殷燕宁缓慢地屈起一条腿,动作之僵硬,我似乎能听到他关节摩擦发出的可怖声响。他将双手垂在大腿根,淡淡地道:“你的儿子……他不如你聪明,却比你听话。这些年我一直陪着他,教他读书做人,教他做个好皇帝。我自小便有志向,愿为帝王肱骨,开太平盛世。以前我觉得,做皇帝不可太笨,笨了就碍事;也不能太过聪明,否则容易生出不该有的小心思。后宫十几位皇子里,你是最聪明的一个,也是最乖巧,最与世无争的一个。我知道你不想当皇帝,正因如此,你才更能做一个好皇帝。”
    “朱毓,我一心扶你上位,与你君臣相得,互为助力,为此不惜牺牲一切。那场大火之后我被叛军裹挟带到淮江一带,当时我容貌已毁,遍体伤痕,无食无衣,若不是心中存着回到京城为你辅政的信念,我根本不能生还。叛军被围剿那日,我拼了命逃出去,被一农户所救。大火毁去了我的嗓子,我说不出话,又被叛军折磨得不成人形,连番大病,以至几年不能下床,如废人一般。村里人说,活成我这个样子真不如死了的好,可我挺着一口气,我要回去,我不能死。”
    “好在农户一家都是厚道之人,为我寻医问药,几年如一日的照顾我,我才渐渐好了起来。这时却传来消息,你将卫明软禁,大权独揽,戮尽外祖蓝氏满门,甚至诛杀了自己所有亲兄弟。我如遭雷轰,怎么都不能相信,然后明白,自己看错了人。你不是我要辅佐的圣明之主,我也回不去了。”
    殷燕宁长吸一口气,他本垂着头,说完这些话,却突然抬头望着我,仿佛想看看我是什么表情。我能有什么表情?他说着,我听着罢了。
    他继续道:“昏君,你可知道自己治下的江山是什么样子?百姓饿殍千里,民不聊生,为了活下去,甚至不得不卖儿卖女。你可知救我照顾我的农户一家最后如何了么?淮江修堤坝,这家的男人被征调去淮江做徭役,再也没有回来。他死了之后,官府又征调他七旬老父去做徭役,老人家也没能回来。农户家只余一老妪,一少女。少女年方十七岁,我重病之时就是她在榻前衣不解带地照顾我。她已有婚配,然而未婚夫也被征调去淮江,不日启程。两人绝望之下,一碗砒霜毒死了奶奶,双双投了井。”
    “这样的家破人亡在你治下不是少数。淮江兴修水利,占去多少良田,又逼得多少人妻离子散。然而淮江一线官员却日日歌舞升平。你可知你每年拨下的水利款有一多半都被官员贪去,他们拿着百姓的血汗钱挥霍,却丝毫没有怜惜百姓之心。”
    殷燕宁单手握拳,然而他手伤未愈,这个拳百般用力都握不紧。他怒气攻心,狠狠一拳砸在地上,砸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