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同人电子书 > 吴周生 >

第1章

吴周生-第1章

小说: 吴周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欢迎光临       
 ╱◥██◣ ╭╭ ⌒         
︱田︱田田| ╰……  
     ╬╬╬╬╬╬╬╬╬╬╬╬╬╬╬版 权 归 原 作 者
                      ┊
┊ 。 … 手机访问 m。  ┊
┊              ┊ 
┊【本作品来自互联网    ┊
┊    本人不做任何负责】┊
┊              ┊
┊  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
╚☆→—————————←☆╝
《吴周生》作者:空花航流
文案:
     扫雷

吴周生攻。

短篇。

内容标签: 布衣生活

搜索关键字:主角:吴周生 ┃ 配角: ┃ 其它:


  ☆、第1章

作者有话要说:  小修。
  吴周生是老来子,是家中父母向来娇疼,不让他下地,如珍似宝。
  又见他喜欢读书,特意往镇上请了书生教他;因为没有门路,不知费了多少银钱,才请了一位秀才。
  那位秀才是位屡试不的的。无颜回家,行到这没了银钱,就留下来做了账房,也不提他秀才的名了;他做账房是极好的,也没有架子,大家都称呼他为张账房。唯有官府给秀才的禀例,才知道这位账房还有秀才的身份。
  老父母能够请到这位账房也是不容易,在那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识字对于村里人来说本身就带了一些说不清的神圣感,也是可知的了。便是寻常人嘴上说的读书都是要农家出生……可是实际上、能够读书的人家谁会真没钱呢。
  稍微有些地位的人嫌弃账房沾了铜气俗气,不大看得上,更何况是要聘请来做老师教人子弟的?然而实际上在寻常人家中,账房可是颇有地位。就是在村里,能够做账房的徒弟,说出去叫不少人心生艳羡,眼红着呢。
  能够请来张账房,可见老父母对吴周生的一片心了。
  吴周生上面有两个兄长,已然成家,具是在地里干活,从前哪来读书的机会?看见父母的态度便是心里没点嘀咕天长日久也生出隙间来。
  也许还有因为吴周生过于冷淡的性子等等等缘由。
  神情淡淡,对谁也不热情,两位兄长除了忙于农事,家中有妻有子,隔了许多岁数的兄弟没有共同语言兄长为了下地养家又没有机会多多相处又怎么会有多么深厚的感情。
  种种缘由,兄弟间相处完全称得上寡淡。
  家境寻常,叫吴周生读了书又送他去考,待他考了三回,回回落榜,第三回,榜单还没下,年初的银钱未曾送到,吴周生暗暗惦记,等到考完,父母已然故去。
  九十有五,是喜丧。
  坟前三柱清香,一愧父母恩难偿,愿父母一路好走。
  随后吴周生就在族长的主持下和两个兄长分了家。
  兄长说也不计较这些年来的伙食将养,也莫怪兄长心狠,实在是家中已无余钱,你也长大,自己养活自己吧。
  给了三两银——就分家了。
  三两银也不少,至少够一个人在县城半年的嚼用。
  吴周生默然,在父母坟前结庐而居。门可罗雀,人迹罕见。
  吹吹鼓鼓的讨赏人一路问遍了村人往草庐去,榜上有名,也是十里八乡有名儿的秀才了。吴周生给了赏钱打发了讨赏人,在熙熙攘攘的村人面前毕恭毕敬给父母上了香,把铭牌供上,算是不付期望。
  然后闭门谢客,守孝三年。
  三年孝满,就往京城去了。
  三年一度,也正正好又是一次科考。
  然时也命也运也,吴周生是名落孙山。
  名落孙山也罢,吴周生没打算回乡——乡中并无让他惦记的人,索性也就在附近城镇,寻了一个清净去处。
  吴周生手中银钱已然没有多少,给书局抄书是喜好也赚不了多少钱,毕竟长安居不易——住在京城费银不少,吴周生也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人,无论是幼时老师,还是父母过生的守孝生活,都教会他该如何生活。
  于是就在周里屯开了一个小小的学堂。平时给书局抄抄书,这时候也算得上是一时消遣了。
  吴周生不过是二十出头的青年,面容端正,一身清俊冷淡的气质,一身青衣,如同修竹一样,完全说得上迷人了。性情说得上是温和平淡。这样的一个人,本该不是一个让人惧怕的人物,可是只要他拿眼睛看过来,就叫那些顽童战战兢兢不敢有违教导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的那所学堂倒是附近几里薄有虚名了。
  他态度也没有文人的清高,与左邻右舍关系虽然淡却相处融洽。
  平日里教教书,抄抄书,空闲时间往周围的山水闲散;他性子中虽然文人的习性本不重,喜爱看书,喜欢那些清净的山水却于诗词一道并无长处——也不觉不懂诗词有什么不好。他不参加文人的诗会,就是这样也结下了几个朋友。
  时间飞逝,大约有两年秋景随冬风去后,又是一年春光花语乱。
  这天,吴周生在学堂备课,只听门上铃声一动,一人正掀了门帘进来。吴周生抬眼望去,不是别人却是半年前搬走的刘婆子。
  刘婆子是靠做媒为生,给人撮合好事的,街坊邻里也是有着好口碑。
  吴周生虽然性情冷淡,却也不是全无人际往来意识的人,便上前见礼“婆婆好久不见。”
  刘婆子也是知道吴周生的性情,笑着寒暄了几句,倒是说了来意,原来是做媒来。
  还没等吴周生回答一二,就在这个时候。
  “铃。”
  清脆的门铃又是一声,引得两人循声望去。只见掀了门帘进来的是一位清秀书生,那书生未语含笑,进门先作揖“不曾想吴兄这有客人,竟是打扰了。”
  “胡兄,别来无恙。”
  吴周生一愣,掀了门帘进门来的人是胡青台。原来是第二次乡试落榜时心情郁郁在山神庙中避雨遇到的青年,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两人相处了三月,亦师亦友,把臂携游,情愈弥坚……就在那时候胡青台还好言劝慰了吴周生一番。
  吴周生受了他的好意。也不说自己本身对中不中第并无期待。
  若真的按本心,吴周生发现他对是不是高中颇为不在意。
  只不过顺水推舟。
  念了书,便去科举。
  顺着父母对他的期待,他觉得可以接受,也就这样做了。
  不过一个字想而已。
  想去考了便去了考,落第了,就回去读书。
  这样的生活他不厌倦,也就继续这样下去。
  别人的好意就受着,能够回报就回报一二。
  那个时候也正是如此。
  只是后来是胡青台有事在身,留了一张信笺便离开,当时离别匆匆不曾辞行。不想时隔几年在这里又相见。
  刘婆子脸色一变,没叫人看见,然后,转脸又挂上一副笑脸对吴周生说“老身也是好意,教授也可思量一二……这就不打扰了。”
  见刘婆子执意要走,吴周生向来性子有些儿冷淡,素来不是个长袖善舞的人,便不曾挽留。刘婆子心中暗叹不是时候,见吴周生言语有礼,看面色倒是有几分暂不想成家之意,离去的时候怀揣几分思量,只是刘婆子及至告辞竟一眼也不肯看胡青台一眼,胡乱点头作别,其中心思,有多少分落在吴周生身上却是不好说了。
  等到刘婆子出去后,那清秀书生就笑着说“可是赶巧。我今儿来也是来说一桩好事。”
  “周生何德何能,怎劳胡兄偏爱。”
  吴周生连辞不敢,很是吃了一惊。不曾想前后脚关系,就有两门亲说上门来。
  胡青台见吴周生推辞不受,面上不由神色微黯。随后又振作起来,看吴周生是暂无此意,便按下不提,转言邀了吴周生三日后往附近山上踏春。
  “既然如此且让愚兄做东,往周围长燕山一游,可好?”
  “固所愿,不敢辞。”
  两人是多年不曾见面,此时再见,相谈甚欢,只觉得期间岁月不曾流逝,恍惚如同隔日相会,虽然胡青台容貌似旧年,而清洌洌一如修竹的吴周生已经是青年,不是年少青涩单纯,越发俊逸,别是风流啊。
  胡青台是相当喜爱吴周生。他只觉得吴周生人物风流气质清俊,言辞又精辟可爱的,那会儿就恨不得引为知己,再多些相处方好。只不过那会儿时间太少又急事萦心,才匆匆分别,此后每逢想起便觉遗憾。
  虽然感情是越发好了。此时听见有人做媒,就仿佛被人点醒一样动了心思——若是周生成为自己妹夫,岂不是越发亲近了?……这么一想,倒是觉得好处不少。
  况,周生人品出众,结两姓之好,成就一世的情谊岂不是更妙?
  虽然暂时被拒了,胡青台也不为忖,哪家好儿郎不是抢手货让人再三相请才下了定(……)?
  现下更为重要的乃是三日后的踏青。
  胡青台喜滋滋地想到,清秀的脸上露出一个笑来。
  

  ☆、第2章

作者有话要说:  小修
  几面之后,渐渐找回当初相处的默契来。
  这个时候吴周生也自然想起当初自己是把他视作老师兄长,又视作朋友。此时交谈起来,各抒己见也好或者是一同静室看书,窗外竹林沙沙。
  此后又默契了几分。
  一天,吴周生像往常一样把抄好的书还给书局的老板,又从书局那儿借走几本书,然后就牵着小毛驴走在由城镇回到村子的路上。
  毛驴的身上背着书架,一人一驴慢悠悠走在回去的路上,安步当车,闲适悠然。快到村子的时候,突然听见一声轻呼。
  然后就是另一个娇俏如同黄鹂的声音。
  “小娘子你没事吧?……怎么办?谁来帮帮忙?”
  吴周生停下脚步,回首望去。
  一位嫩黄色衣服的女子侧坐在地上,按着脚踝,像是扭到了。另外一位翠绿衣裙似乎是她的丫鬟,正担忧的四处看。似乎发现这条路上前后无人,唯有一人能够帮助她们,那位翠绿色裙子的丫鬟踌躇了一下,迈步过来。步态袅袅娜娜。
  吴周生微微侧首,没有直视两位小娘子。按下那些寒暄不表,吴周生将毛驴让了出去。
  “如若不嫌,小娘子且用毛驴代步。”
  “多谢先生。”
  互通了姓名,那扭了脚的小娘子人称媛娘,翠绿衣裙的小娘子是她的丫鬟小翠。等吴周生将人送到地方,一路上偶尔搭话一两句,也让双方有了一个印象。
  不曾想却是有缘分。
  撒刚到了媛娘舍下,从隔壁门里出来的可不是熟人?
  “刘婆婆。”
  刘婆婆看见吴周生,脸上露出笑來。“若不嫌婆婆家茶水简陋,吴先生就到舍下坐一坐吧?”也不等吴周生应答,就将他让进屋里去,与此同时还笑道“莫道老婆子啰嗦哩,实在是有缘!吴先生可知,上回老婆子想为先生说的人家是谁?”
  吴周生觑眼看去,刘婆子一脸笑,正抚掌感慨,十分热情。
  “正是先生今儿送回来的小娘子啊。”
  “吴先生……”
  就在刘婆子和吴周生要进到里间,一个清朗的声音响起。
  “周生?”
  亲亲热热的,声音清越。吴周生回头一看,是胡青台。
  他人坐在棕色的高大的马上,一身青色短打白色绣案的装扮,头上束着同色方巾,英姿飒爽。
  刘婆子脸色一变。
  小翠将媛娘送进去,出门原想将吴周生留下请吃茶。不想吴周生已经和偶遇胡青台走了。
  刘婆子连连叹息。
  “可惜可惜……唉!”
  “吴先生……真是一个好人。”小翠美目盈盈,仔细一看小翠也是一个美人,一位鲜嫩活泼的美人。美目流转,那种鲜活气息怕是连女人也会心里一动哩。她刚说了一句话,就听见刘婆子连声叹息,不由快言快语“婆婆您可惜什么?告诉我罢,是有什么不妥么?”
  “小翠你老实告诉婆子,你家娘子,媛娘对这位先生是怎么想的?”
  听到这里,小翠立刻笑了,如同银铃的笑声叫旁人听了就觉得愉快,而她的声音轻快活泼的让人会心一笑。“那是个木头哩!一路上娘子和我不开口是绝不说一句话的,娘子,娘子倒是觉得他可好顽啦。婆婆婆婆您可要告诉我您是打哪儿找来那么可爱的书生啊。”
  “碎嘴的小妮子!快进来,看我不撕了你的嘴”
  媛娘又嗔又好笑的声音从屋里传来,二楼的窗子支起,一方手帕从屋里扔了出来准确的盖在小翠脸上。
  伴随着小翠笑声“娘子方才在那毛驴扔了帕子才好哩!”
  “……这小妮子!”
  说笑了半会,稍稍平静、媛娘的声音仿佛依旧含着笑一样——从二楼传出来。
  “小翠你好不知礼,怎么让刘婆婆在屋檐下与你说了许久!还不请请婆婆上来,让媛娘请您喝盏茶罢。”
  刘婆子方才愁颜都被小翠逗笑了,刚要应声,马蹄滴滴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