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天朝抢狗食 >

第63章

天朝抢狗食-第63章

小说: 天朝抢狗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表弟,这是啥子东西哩?忒饱肚子!”

    大堂哥跟狗剩一样大,虽说打小狗剩就不合群,却也不至于生疏,吃的脸上嘴边黑乎乎的,边说着就想挠挠头,举起手来才发现手上早就见不得人了,只得歪着脖子努力在肩膀了蹭了蹭。

    旁边尝了滋味的乡人也纷纷发问。

    “是先头那个县令老爷专门找来的新作物,这东西好养,到时候回去削了皮放粥里一起煮,又饱肚子又省粮食,还耐放,在地窖了过一个冬也没问题。”狗剩倒也不隐藏,“或是洗干净蒸了,切成条晒干,给家里娃娃做零嘴也是极好的!”

    上清屯过来瞧稀罕的人顿时“嗡”的一下低声议论起来。

    “大花他大小子,这东西明年哪里还有种卖?”

    有人当即高声问道。

    “估摸着镇上铺子里都该有了,若不好买,我这里也是要留种的……”狗剩细细的把红薯苗、红薯藤的用法也说了。

    当初狗剩带着两个舅舅并大堂哥种的时候,不少人也是亲见过的,因中间把苗剪了又扦插了一回,不晓得多少人在背后嘀咕,只当狗剩败家子,这会儿看着堆成小山的红薯被挖出来,又有无数老藤喂猪喂牛都是极好的,就是老叶子切了还能喂鸡,不定多后悔。

    “我就说前头县令老爷多好的大人,怎会坑我们,我那口子……”

    “嗨,当初县令老爷还专门煮了粥分与大家免费吃,我家小子还挤进去吃了半碗,谁晓得……”

    ……

    红薯有肥就格外肯长,个个挖出来都足有几个碗口粗,一个半巴掌长,怕是有两三斤了。

    几人一边挖,狗剩一边往家里运,都倒在院子里。

    最后大舅舅并几个舅妈还大些的堂弟都过来帮忙,二十亩挖了七八天才进入尾声。

    狗剩也没与几个舅妈说工钱,直接一家送了一车红薯。

    “一定要放地窖里啊,烂了的就跳出来,可不能吃坏的东西。”狗剩反复交代了几遍。

    几个舅妈都应了才放心。

    因当初买二十亩地是说好种新作物不收税银的,这几日就有个文书吏专门到各个屯子统计。

    当初方县令早就与几个大户说好了,东西由官府经手,放他们铺子卖与无粮越冬。

    文书吏大致记下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记了个三成的缴粮,手一挥,即有县令老爷调来的马车和人手上前搬已经装好的红薯……

    不消说,明年就是不拿铁皮红薯做主要作物,不少人家估计多少也会一块,预防着收成不好,好歹有口吃的。

    狗剩陪着干了好几天的活,人晒得黑黝黝的,又吃不惯小舅妈家的伙食,等到家的时候,李大花一看眼睛就红了。

    “我去找她们说理去,与了他们大把的工钱哩,怎么还叫我儿子下地,便是亲舅舅也没这个搞法的,外甥去了好歹给两顿好吃的招待招待,而况你现在……”

    “娘!”狗剩慌忙把人扶着往屋里走。

    李大花性子改不了,多好的药与食物补着,身子还是一年一年虚空下去,大声说几句就喘气、给李大花冲了一碗蜂蜜水才堵住了她的嘴。

    “我并没有累着,几个舅妈也没亏待我,只我自己吃不惯睡不好罢了,快不要闹了!”狗剩劝道。

    “你就是死性子,就是舅舅和堂哥,与了工钱,活就该他们干,你去看一眼不就成了!”李大花放下碗,抹了把嘴说道。

    狗剩这话,李大花还是愿意信的,虽说狗剩这几年钱花的流水一般,自家的伙食确实是数一数二的,屋子也是屯子里顶顶好的,自己娘家那几件土屋怎么能比!

    想到这里,不是娘家人作怪,李大花才觉得心里舒畅了些。

    “你爹今儿一早跟大麦去那边山头了,怕是要晚上才回来,今儿我们就在这边吃晚饭。”

    温泉山上几个棚子虽然还没有种东西,因之前是荒山,翻地除草、捡石头树根,不晓得要花多少工夫才能整出来。

    狗剩自然是无不应的。

    山官出了远门,刘打铁才许一家子都时常来狗剩这边。

    大草、小草也不小了,狗剩干脆也给置了两个针线篓子,让两个小姑娘跟着花伢学学针线活儿,也算是一门有用的手艺。

    柳树屯像李大花这样的农妇最多也就会点儿缝缝补补,能跟花伢胡乱学一点儿,到底如何,只看两人各自造化了。

    狗剩原说加了点子银钱,把大草小草两姐妹也送到吴三嫂子家,可惜一是吴三嫂子自己不愿意,花伢学了不靠这个绣活儿过日子,大草小草可就不一定了;二是刘打铁和李大花两口子也都拦着,直说没必要,狗剩也就作罢了。

    这天,远远的就看见王大哥赶着一辆旧驴车过来。

    几个孩子都笑闹着跑到门口迎接。

    王大哥这些年一直在狗剩这儿运兔子回去买,先前还是一个担这货物四处卖卖的货郎,去年他弟弟考中了秀才,他借着这势头,拿了全部的积蓄在青蒲镇顺利的买了一个小铺子,正经做起了杂货铺的生意,还是走乡串户的收些乡下的土产在镇子上卖,生意倒也过得去。

    他是个会做人的人,每每来都会给几个小的带几样新奇的东西,是以连李大花都对他没话说。

    只一点,这些年王大哥一直忙着挣钱供自己弟弟读书,挣多少都有填窟窿的趋势,就是现在王老二中了秀才,后头还有举人、进士,就是真真当了官,没有银钱活动,还指望一举得个好前程不成……生生把自己耽搁了,年近二十还是单身一人,这在这里已经算是不得了的大事了。

    等几个小的跑回来的时候,一人手里就拿着一块精致的点心。

    “王大哥太客气了,每次来都破费……”狗剩客气的说道。

    “不打紧,是家弟去拜访恩师带回来的,家里没小孩子,放久了也是坏掉,拿来给几个弟弟妹妹们吃再好不过了!”王大哥爽朗的笑着说道。

    这就是王大哥的本事,不论何事都让人觉得贴心。

    如此一说,狗剩的不好意思就没有了,招呼人近堂屋喝茶。

    王大哥如今要的兔子多些了,一部分就在铺子里买活的,一部分让伙计烘干慢慢的卖,倒也便宜。

    花伢和大草躲在旁边屋里,偷偷从门缝巴巴的往这边看。

    方才小草还仗着李大花宠爱跑了去,两个大些的姑娘就没那个胆子了。

    王老大正是展露男人气息的时候,为人又极爽利,虽说常年在外奔波,脸上有些风尘之色,却比屯子里只知道干活木讷的汉子强多了。

    两个小姑娘都有些面红耳赤的。

    ……

    作者有话要说:工作忙不完的人伤不起,以后什么都不敢承诺了,更新不定时!!

    球不要抛弃!


    第八十七章



    ……

    这些在外头与王大哥正你一句我一句算是变相交换信息的狗剩自然是不知道了。

    “既是刘兄弟家还有余的唔、红薯,不如也匀我几斤,我那铺子多摆一个箩筐的位置还是有的,价格只凭刘兄弟说了算。”

    狗剩倒也没推辞,除了留几百斤自家人尝尝新鲜,再选些好的来年做种,左右是要卖的,上清屯有几户家里困难些的已经问过了,狗剩没想抬价,依着开销报了个不算高的价格,只往往日子拮据的,家里嫂子都有些斤斤计较,买点子东西唠嗑半天,不过为了再省几个铜板儿或多拿几个红薯,狗剩原也不在意这些小东西,只人就是这样,仿佛多说几句话交情就深些,多拿了东西心里也顺畅。

    狗剩自然不耐烦一一招待,只把红薯都放在小舅舅家,一并交与了小舅舅与小舅妈两口子帮忙,前几日,官府来人的时候,早就装包称过了,重量大致都是有数的。

    “我与你盖一个章子,你只管去上清屯找我小舅舅就是……”狗剩倒也没推脱,爽快的找了一张纸片,在上面盖了一个半圆的红色印章,“我小舅舅那还有一半,你拿着这个跟他说,他就晓得了。”

    王大哥仔细把纸片收好,“近来天热,不少人家愿意多花几个铜板儿买半只兔子回去解馋,倒比前阵子买的快了,这次与我八十只。”

    这话却是对着柱头说的。

    王大哥做生意很是灵活,杀了兔子半只或单卖兔腿都行,如此,不少日子困难些的也偶尔也愿意买一点解馋,不失为一股客源。

    柱头应了一声,在外头叫着大麦,一起帮王大哥装兔子。

    “知道你店里走不开,就不留你多坐了,等以后王大哥做了大员外,我们一起好好吃一顿饭!”狗剩把人送出去说道。

    王大哥笑着高声应了,“承兄弟吉言啊!”

    说着抖一抖缰绳,赶着马车离开了。

    “好了,花伢,大草,人走了,别老躲屋里!”狗剩喊道。

    “啊——”

    “唔,好!”

    两个小姑娘慌张的应了,在屋里又磨蹭了会儿才出来。

    狗剩不过提醒一声,于这点儿异常根本没注意到。

    刘打铁上午跟李大花一起去了地里,下午又过来帮狗剩盖仓库屋子,两头惦记,这一个夏,就是狗剩变着法子给弄好吃的,人还是变得黑瘦,脸上露出了高高的颧骨。

    “爹,歇会儿,我们自己的房子呢,又不赶工!”狗剩连声叫道。

    “等把这一摞砌完!”刘打铁头也不抬的说道。

    大麦也跟着上了高架子帮忙。

    狗剩和柱头两兄弟从下面帮忙搬青砖和和灰。

    仓库屋修的高大宽敞,在后侧留了一米来宽的暗室,若不仔细对比内外,根本不会发现,地下又挖了一个大大的地窖。

    “咱们加把劲,今年秋收的时候,就能用上了!”刘打铁边大口喝着糖水边满怀憧憬的说道。

    狗剩又给刘打铁添了一碗糖水,无奈的微微摇了摇头,都说了不急,可惜怎么也劝不住。

    李大花今儿没来,说是在家里打理菜园子。

    家里大摊子的事,这个夏天很快就在忙碌中过去了。

    小九每旬只有一天休息时间,根本回不了屯子,只能等过年的时候,因着天冷,前前后后有一个多月的休息时间才好过来。

    杨地主家有人要往嘉兴城去的时候,狗剩就收拾了一个大包袱过去,请帮忙带给大荣。

    “这几只兔子是刚从山上逮下来的,给老太太炖了喝碗汤,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不过家里正养着这个……”

    杨地主笑眯眯的叫家里下人直接拎去了厨房。

    “刘家侄子就是客气,不过捎带点子东西,能费什么事!”

    杨地主大儿子中了秀才后,上一次乡试未中,在嘉兴城苦读了三年,平时仅过年回来几天,就等着今秋再参加乡试;二儿子已经参加了三次童试皆未过,也滞留在嘉兴城。

    这一次,杨地主两口子着实牵挂几个儿子,借着大儿子参加乡试的机会,收拾了东西准备再嘉兴城住一阵子。

    杨地主小儿子狗剩是知道的,也在嘉兴城,说是读书,其实大多数时候倒没跟自家两个哥哥一块儿住在书院里头,在鸭蛋那里倒有一个固定的房间了。

    这一家子不说有多精明,却也晓得屯子里的几个军户都是要好好结交的,更何况原就是他家里出去的鸭蛋,两个大的都没对自家弟弟整日整日的跟鸭蛋一起的事儿多上心。

    狗剩跟杨地主客气了几句,又进去给杨老太太问了个安才出来。

    鸡蛋和大麦满手的泥土,抓着两把刚冒尖的嫩草摊在屋檐下。

    这是刚从温泉那边的棚子里回来了。

    “怎么样,菜芽都生了吗?”狗剩问道。

    “大半、生了!”大麦瓮声瓮气的答道。

    狗剩点点头。

    第一次试验,能生一大半算是不错了。

    种蘑菇的棚子,因要积攒菌种,除了摘了一些去青蒲镇请酒楼的大厨帮忙辨认是不是能吃的,都没动。

    除了少数几种颜色鲜艳或闻着有气味的,狗剩靠着自己稀少的关于食用菌的常识能判断是有毒的外,其它都是七窍通了六窍!

    如此一来,工作就又多了一项,把那大厨判定的有毒的或他也不认识的蘑菇都挑出去,只留了两三种最常见的,可惜没见到前世常吃香菇、金针菇这些,否则但留这几种自己能拿定主意的菌种就要简单多了!

    这个工作,狗剩不放心交给几个小的和大麦,都是自己每天花一个多时辰,瞪着眼睛去找的……

    等挑了几批蘑菇被送到镇子上后,就该去接小九回来了。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山官已经走了有大半年,一点儿音信也无。

    幸好花伢和小九有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