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天择 >

第85章

天择-第85章

小说: 天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膉īng神,笔力几乎透出纸背之外。

林封谨一看就知道,这八个字绝对不是涂学正写的。

涂学正虽然是十分博学,更是身有举人功名,但能够写出这样神意兼备的一手字的,非但是要苦功,更是要阅历,还得要天分!而整个天常书院当中,有才华写出这八个字的,也只有寥寥数人而已。

虽然林封谨的字写得和狗爬一样,但是他的心机城府,却是上上之选,看到了此时的景象,略一思索便知道了背后的深意。

这一副字应该是申到或者申可写的。

很显然,自己关于“风雨”一联的出处进行的解释,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是半信半疑的。自己身为天常书院的外门弟子,申可或者申到都一定会想:倘若此子真的有这个才华那么怎么办?

所以,按照正确的应对办法,自然是宁杀错,勿放过,先招成入室弟子再说。

此时各大书院当中都有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外门弟子的流动是正常的,就仿佛是一个坐台的妹子昨天晚上在张三家睡觉,今天晚上却跑到了李四的床上就寝,最多张三抱怨几声,也不会多说什么,属于正常的交流范畴。

但是,入室弟子则不一样,倘若还是拿先前的例子来做比喻的话,入室弟子就仿佛是张三的老婆,昨天晚上还在张三的床上,今天晚上却跑到了李四的床上去的话,这个事情就大条了!!!涉及到了尊严绿帽等等问题,逼急了的话,流血动刀子也是有可能的。

所以一旦成了入室弟子,往往来挖墙脚的就很少了,成为了入室弟子,便等若是正式拜师。俗话说,一rì为师,终身为父!还有天地君亲师的说法,在此时的道德氛围下,若是入室弟子转投他处,就会被升华成道德问题,被天下的读书人鄙视。

既然是这样的话,肯定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不将所有的外门弟子都招纳为入室弟子呢?这其中的道理就更简单了,大道不可轻传,还要考虑学生的品行等等,更重要的是,教育资源不够。

徒拜师不易,师傅收徒同样也不容易。一rì为师,终身为父的箴言不仅仅是在告诫学生要尊师,更是在提醒师尊要将学生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来看待。

天常书院目前入室弟子只有不到二十人,但是外门的弟子,却是超过了整整三百人!

外门弟子需要给钱才能在书院深造,每天只能听一个老师讲课,只允许提一个问题,遇到了入室弟子更是要称呼师兄。

而天常书院的入室弟子来说,他们就可以随时向师尊提问,衣食住行都无需担忧,更是可以享受学院的各种优待。。。。。。。

第三十章 隐藏的线索

而天常书院的入室弟子来说,他们就可以随时向师尊提问,衣食住行都无需担忧,更是可以享受学院的各种优待。。。。。。。

当然,最关键的是,在科举当中还可以得到天常书院山长的亲笔推荐书,这种东西就类似于保送生名额似的,十分稀少。

若是全部收成入室弟子,想一想吧,单单是为了争夺那一份荐书,就一定会抢得打破头!

林封谨此时就敏锐的把握到了申到或者申可的心态:

那就是已经听到了某些风声,惜才的心态有所意动,可是自己之前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谋划,无论是在返亭上面和东林诸子针锋相对,还是在讲堂里面算计报复卢平,都显示出来了自己的桀骜不驯。

对于申可来说,肯将林封谨招纳入室的唯一理由,便是他有写出“风雨”一联的才华,但是若这个假设成立的话,林封谨在讲堂内的一系列谋划,又都显示出来了他工于心计,报复心很强。

无论什么年代,老师,甚至是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儿子乖乖巧巧,平平安安,老老实实的。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学生或者儿子桀骜不驯,到处惹事,将家里弄得乌烟瘴气!

很显然,若是将林封谨招纳入内门,卢平和欧起怎么想?他们必然会起冲突,申可不可能不顾及这一点,而他更担忧的是,卢平和欧起这两个人加起来,恐怕也不是林封谨的对手!这样一来的话,只怕从此天常书院当中就永无宁日了。

所以,申到或者说是申可便是在纵容书院当中的士子对林封谨孤立,打压,为的就是要磨砺观察一下他的性子。看他是否能够忍受得下来,若是觉得林封谨有这个气量,那么就收他入门。

但是又唯恐他年轻气盛,猜测不到自己的用意,愤然离开,所以就打了这么一个哑谜,要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摒弃一切外物和闲话。专心读书。

面对申到和申可的深意,林封谨只是笑了笑,他之前每做一件事,包括将“风雨”这千古名联在那个时间那个地点抛出来,都有他自己的用意。此时几乎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怎么可能为了申到或者申可的这个举动就临时做出改变?

而此时,林封谨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外出的付道士,终于急匆匆的赶了回来,因为他根据林封谨从案卷里面找寻到的线索,拿到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情报!

***

当日在看完了案卷以后。林封谨写下了三个突破口要点,最后又补充上了两个。

第一个要点是:游方郎中。

第二个要点是:衙役老何。

第三个要点是:城西乱葬岗。

这三个要点已经被暗中查证了,城西乱葬岗因为时间久远,已经找不到崔时节的尸体。而那个最大的疑点,游方郎中则是毫无头绪,衙役老何则是两年前就举家搬迁回了数千里外的老家,都全部找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

好在林封谨后来又找到了另外一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案卷上面根本就没有记载。只能通过推理出来:那就是崔时节其实是有三个女儿的,送去傝神庙出现异变的却是明明白白的只写了有两个女儿!

为什么?

原因是大女儿早在事发之前的两年就出嫁了。

崔家大女儿。就是林封谨写下来的第四个突破口。

其实林封谨早就注意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崔家庄惨案事发之前,这郡中却是从未出现过整个村庄都要被灭绝的祸寨瘟!

而三年来,随后的祸寨瘟一共出现了八起,无一例外,全部都是硐人的村寨遭殃!而这八起祸寨瘟当中,有整整四起是在去年的十月到今年的一月里面出现的。

若是这背后有人操控,那么不消说,祸寨瘟的目标针对硐人,便是瞄准了当地官吏甚至是整个朝廷歧视硐人的死角。

若是有汉人的村落连续发生烈性瘟疫,不要说八起,就是连续两起地方官都会立即重视起来,连郡守也必须优先处置。而硐人的死活,县令却是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自家私下调查,绝对不会上报去影响自己的考绩,并且郡守也不会重视。

这里就有一个十分诡异的问题了,幕后的黑手既然知道其中的厉害,那么为什么还要对崔家庄……………准确的说,是崔时节这个庄主一家下手呢?为什么崔家庄惨案之后,便只针对硐人?

仔细一想,便可以推论出,崔时节一家处,一定有幕后黑手想要获得的某种东西,所以,他才会不顾会引起官府的注意力而悍然下手。而他得到了某种东西以后,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此就只对硐人村落下手了。

崔家村惨案其实从头到尾,也大概只死了二十来人,剩余的村民都在恐惧当中星散了,要么投亲,要么是融入其余的村落里面去,林封谨已经暗中派人调查过,从他们身上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东西。

所以他派遣付道士去特地寻找的人,便是崔家的大女儿。

虽然崔家的大女儿早在两年前就出嫁了,但是,她毕竟是在崔家庄里面生活了十几年,本案的关键人物崔时节是她的父亲,还有那两个侍奉了傝神庙以后突然行为诡异,吃生肉的女人是她的妹妹。

那么,她就是目前还活在世界上,对他们了解最深刻的人!因此,林封谨觉得从这个大女儿的身上,至少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崔家庄的大致情况,这很可能就会成为很关键的突破口!

林封谨的猜测是对的,付道士虽然行事猥琐,会的都是一些偷鸡摸狗的下三滥手段,看起来极上不得台面,用在这方面却是无往而不利!

他假扮了一个游方道士…………………或者也可以是本色演出,便跑到了崔家大女儿出嫁的村落去,拾起了算命老本行,挑起来了一面“铁口直断,超度冤孽”的旗帜便开始装神弄鬼。

因为付道士有林封谨的财力支持,加上他自己还是会一点半吊子的茅山术,一来是价廉,二来装神弄鬼也是像模像样,所以很快的就取得了当地村民的信任。

这老油条本来就是有备而来,将崔家大女儿的事情调查得清清楚楚,然后一阵糊弄,便将她说得头晕目眩,说她死去的老头和两个妹子在阴间受苦。

崔家大女儿立即就大哭了起来,然后求付道士超度冤孽,付道士便在她的家中摆设了个灵堂,趁其半夜跪拜睡意朦胧的时候,便点燃了一支特制的香。

这种迷魂香的本来用途十分龌蹉,却是这贱人是用来迷昏房屋的主人,然后做贼用的,顺带奸骗妇女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干过,此时却是只给这崔家大女儿吸了少许,让她处于一种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类似于酒醉了以后意识不清楚的状态。

俗话说,酒后吐真言,猥琐付再施展了迷魂术双管齐下,在崔家大女儿的眼中,便是城隍老爷一般的存在,几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于是从她的口中,果然是探问出来了一些崔家不同寻常的地方!

***

“崔家每年在祭祀的时候,祖宗牌位上面,竟然都还会额外放上一尊塑像?”林封谨皱起来了眉头,拿笔记录下来了这一点。“你继续。”

猥琐付在其余的人面前十分油滑奸诈,但是在林封谨的面前,却是显得十分的老实,立即就道:

“崔家每年都会过两次年节,一次是明着过,便是汉族人的大年三十,但另外一次,却是在每年的九月初九背地里关起门来过,却是要吃坨坨肉,喝杆杆酒。”

“什么!!”林封谨听到了这个消息以后,一下子就吃惊的站了起来,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猥琐付提到的吃坨坨肉,喝杆杆酒正是当地硐族人过他们的新年的时候的习俗,就像是汉族新年的放爆竹,贴春联一般!

他的脑海里面迅速旋转了起来,这就是说,崔家,至少崔时节一家人,很可能并非是汉族人啊,至少,他们虽然表面像是汉族人那样的生活着,其实骨子里面依然没有忘记自家的硐族人的身份!

从周围人完全不知道崔时节一家人乃是硐族人身份上可以看出,崔时节这一房人加入汉族的时间,至少也是超过了三代人,接近百年,才会遗忘到这种程度,连官府都没有明文记载。

此时要想改换民族却并不是一件那么容易的事情,不是说硐族人想要汉化,那么你就是汉族人了,而必须是由统治者来进行封赏恩赐!这一点,就连少数民族本身,也是觉得理所当然。

比如历史上宋朝的时候,某个西夏的部族首领投靠宋朝,皇帝赵项大喜之下,便给这个部族首领赐姓何,表示你们从此就是汉姓人了,再努把力,那么就可以成为光荣的汉族人,不过这个部族首领却是仰慕包青天,所以请求改赐姓包,被皇帝准许了…………………想要和皇帝一样被赐姓赵,至少也得是西夏的皇族!

(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 彼其娘之。。。。

又比如清朝的时候,汉人想要成为旗人,则是必须“抬旗”,这个典故大概可以从铺天盖地的清宫戏里面得知,那也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事情,当时被“抬旗”的人,也会将其视为极大的荣耀,便是从奴才变成了主子。。。。。。。

所以,崔时节这一支硐族人成为汉人,必然也是经过了这么一个“恩赏”的过程,虽然时间的跨度可能达到了数百年,但是一定在府县志上也是有迹可寻的大事!!

纵然这期间曾经历了大卫朝分析崩溃的乱世,文化典籍在兵火当中损失极大,可像是房康郡这种中原的边角地带,反而应该是被摧残蹂躏得较轻的地区。所以林封谨很有信心找到数百年前留下来的蛛丝马迹。

尤其他此时还是在天常书院当中,这里的藏书之丰富,估计便是州郡当中也是远远不如的吧。

***

于是接下来的好几天,林封谨虽然是身处闲言蜚语的漩涡当中,却是颇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模样,频繁的在讲堂和图书馆里面往返,旁人说什么,只当放屁。

这样一来,还真的让人觉得干瞪眼,拿他真是老鼠拉龟无处下口。因为要打击一个人,最好的就是针对他最在乎的东西,这些书生讲究的都是君子绝交不出恶语,顶多就把席子割一条缝隙都是很严重的事情了。

书生就算是要在强烈的愤慨下想要来一句国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