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谜踪之国 >

第73章

谜踪之国-第73章

小说: 谜踪之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灰惊叹道:“这东西就是罗布泊望远镜?我怎么觉得它像是一座楼房,或者说是钢筋水泥结构的碉堡和地底防空壕。”

    罗大舌头也纳闷:“要说是楼房它总得有门和窗户才对,这八下子不透气,整个就一密封的大水泥灌子呀!”

    胜香邻用矿灯在墙体上仔细搜寻,看到存在着接合缝隙,就对司马灰说:“这是一座中心测站,比我想象中的要庞大得多,它好像完全是用箱梁之类的水泥构件拼接而成。磁石电话机的线路都被连入了这座建筑物,里面应该配有测绘仪器和高功率发电机。”

    罗大舌头乱猜道:“这么个大家伙,防核防化都没问题了,苏联老毛子是不是打算在咱这搞地下核爆实验啊?”

    司马灰说:“不可能。苏联幅员辽阔,荒原冻土没有人烟的地方太多了,想搞实验在什么地方不能搞,非大老远跑这来,既费力气又不保密。我觉得应该跟他们的深度钻探计划有关,苏联人是想在这里寻找某些东西。”

    罗大舌头颇有同感:“当年我爹在关东的时候,没少见识苏联人和日本人那套东西。东北老百姓们大都知道,小鼻子占了东三省,那仔细劲儿就甭提了,屯荒开田,大大小小什么设施都建。那真是要当日子过了,来了就没想过要回去;而老毛子地一百六十多万苏联红军,在把关东军消灭了之后,别说满州的工业设施,就连小鼻子建的铁道和电线杆子都给拆下来带走了,那是没打算久留,抢完了就撤。前些年苏联老大哥援助中国,也是目的性很强,真正先进地设备和技术,人家绝不可能平白无故地交给你。常言道得好啊。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看这话搁在国际关系上也挺恰当。所以这里边一定大有名堂。”

    司马灰点了点头,又问胜香邻:“你是科班出身,你觉得它这座什么站里都能有些什么,你给大伙说说,让咱有个心理准备。”

    胜香邻说:“我还判断不出内部结构,但利用A53磁石电话机的地底探测线路,都会由跑极的架线员把电话打回到这座中心测站,从而得到极化率的反馈数据,以此窥探煤炭森林下面更深层空间的情况,中苏联合考察队一定是得到了极渊里的测绘图之后,才由这里出发展开行动。所以极渊的入口,以及各种岩心样本和设备,应该都在其中。此外还有一件事值得咱们注意,从地底撤出来地苏联专家,都安全回到了本土,并没有因为地压综合症至死,也许中心测站里设有减压舱。”

    司马灰当即根据胜香邻推测的情况进行部署:“这些设备恐怕都得有电才能运转,所以咱们进去之后,首先探明内部结构,然后要找到发电机,想办法恢复地下供电,并彻底搜寻每个角落,进行拍照记录,但有一点都给我记清楚了,谁也不许擅自触碰安装在中心测站里的A53型磁石电话机。”

    众人点头答应,各自摩拳擦掌,着手更换照明工具里的电池、电石。司马灰则去侦察入口,先摸到水泥墙的边角处,倒行攀爬上去,他凭着行动迅捷如风,上到二十米就到了顶部,用矿灯照不出中心测站地全貌,但在周围摸索了一遍,觉得规模体积着实不小,估计露出来的内部至少分为两层,煤坑下应该还沉有一层,四周都有风孔透气,常人钻不进去,东侧有道裹着铁皮的密闭闸门,很难以外力开启,他又看测站的水泥顶部有道“环形闸”,两侧有牵引货梯的大型竖井,巨大地水泥窟窿根本看不到底。上边则是个直径近百米的岩洞,黑洞般无声无息地悬在头顶,料来就是罗布泊望远镜的“主体洞道”,它并非绝对垂直,而是从罗布泊干旱的湖区,倾斜向南延伸至此,大批水泥箱梁和各种机械设备,以前都是经此运到距离地表万米的大煤壳子里。但在苏联专家撤离地时候,破坏了洞道地内部结构,如今已无法再从洞道返回地面。

    司马灰用矿灯打信号,又垂下长绳,让其余三人都攀上“中心测站”顶壁,合力扳开环形闸,先用绳子吊下“电石灯”去探测空气质量,那箱梁构筑的狭窄空间内,异常沉闷黑暗。简直就是一座巨大地水泥棺材,通讯班长刘江河对地底洞窟很不适应,见了这用钢筋水泥浇铸而成的封闭建筑,更是紧张得几近窒息。牙关“咯咯”作响。

    罗大舌头危言耸听地说:“我看苏联人很可能在地底下挖出了什么妖怪,黄鼠狼是专咬病鸭子,谁心里发虚谁就要撞鬼,你们哪个要是不敢下去,趁早就留在这给大伙放哨,别让敌特抄了咱的后路。”

    通讯班长刘江河更不敢独自行动,忙说:“我就是在这种又窄又闷的地方感到心里发慌。你们可千万别把我一个人留下,我一定努力克服畏难情绪。”

    胜香邻从口袋里摸出一块糖,递给刘江河说:“你这种反应并不是畏难情绪,黑暗封闭的空间会使视觉信息大范围衰减,给人造成心理负荷过重。难免会感到紧张不适。吃糖可以起到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你也别听罗大海吓唬你,这煤炭森林中连只蜉蝣和白蚁都没有,哪里会有什么妖怪。”

    罗大舌头在旁边看得眼馋了,厚着脸皮问道:“这不是大白兔吗?香邻你那存货还真不少,我上次吃这种糖还是去缅甸之前的事了,我至今仍在怀念它那种甜得让人心碎的味道,它不仅能缓解紧张情绪,还能带给人类孤独寂寞的灵魂莫大安慰。”

    胜香邻只好把最后几块糖都分给了罗大舌头和司马灰,众人静候了一阵。见“电石灯”地火焰仍是白光。知道“中心测站”内部通风,就陆续顺着铁梯爬了下去。用矿灯四下里一照,见是处一座厢梁内部的水泥房间里,约有三十平面见方,将近三米来高,在黑暗中显得十分空洞。

    众人所在的位置就是一个应急逃生的紧急出口,没有任何多余地东西,因为向地下供电的高功率发电机,必定假设在建筑的顶层,所以他们并未急于向下,而是到隔壁展开搜索,苏联专家团撤退得非常匆忙,测站内的东西基本上都维持着原状,没有受到任何损坏和挪动,隔壁一间屋子里就设有物探仪器,墙壁上还留有“地底测站”内部结构图,各种设施和配置一目了然。

    胜香邻取下图纸,指着上面的几个区域告诉众人:“这座藏在地底的中心测站,就是罗布泊望远镜的镜头了,通过它可以直接窥探到极渊内地情况,这里总共分为三层,上层北侧有贮物仓,东侧配备有功勋型高功率地下供电机,西侧有各种物理探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南侧有减压舱,最底层应该就是通往极渊的洞道,两翼都有很深的蓄水池,可能是用于供水和冷却钻芯……”

    司马灰接过图纸来看了看,觉得有些部分看不明白,就问胜香邻:“地底测站的中层区域有什么?”

    胜香邻说所有探点地“A53型磁石电话机”,线路都由中层接入上层,但在中层区域的左翼,有一个很奇怪的房间,配有双层厚达一米的水泥墙壁,第二层墙壁应该是后来临时加固砌上去的,连通风孔都没留下,你们看图纸上的标注,这间密室内安装着一部“磁石电话机”,不知会是个什么设施,也许和宋教授提到的事情有关。

    罗大舌头说:“这么厚的加固水泥墙壁还要筑两层,肯定是出于安全原因了,是不是苏联人果真在地底挖出了什么妖怪,怕它从里面逃出来?”

    司马灰隐隐有些不安,更觉得实在难以推想,这深埋地下万米的煤炭森林中存有空气,已经让人觉得无法理解了,要不去亲眼去看个究竟,现在谁又能想象得出苏联人在极渊中发现了什么,就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言:“谁也无法预测俄国人的事,因为俄国本身就是一个谜中之谜。”

2。4 5与鬼通话

    苏联国土面积广大,但它远离世界上最主要的三个经济文化体系,所以在世人眼中总显得有些冷酷与遥远。等司马灰进到这座结构复杂的“中心测站”内部,更觉惟有“神秘莫测”四字才能形容,他也知道苏联人通过“罗布泊望远镜”窥探到地心深处的秘密,就是解开“绿色坟墓”全部谜团的关键,越接近这些真相就越危险。

    罗大舌头对司马灰说:“你用不着想得那么复杂,咱也不是没经历过中苏友好时期,那时候处处向苏联学习,比如苏联歌曲、电影、文学作品之类,全都没少接触,我爹在哈尔宾还搂着苏联娘们儿跳过舞呢,那俄国话说得嘀哩嘟噜的……”

    司马灰道:“就别提你爹那段堕落的光荣历史了,大伙先看看这间大屋子里有仪器设备还能不用。”说罢带人四处察看,发现各种物探测绘仪器上都是积灰,杂乱的图纸表格,摆在地上堆得比人还高。

    胜香邻从中找了几份主体测绘图拍下照片,其余三人则是一张都看不明白,他们也区别不出哪些图纸有价值,一圈圈密集的等深线和极化率数据,看起来非常相似,简直比“天书”还要难懂。

    司马灰问胜香邻:“你能不能从这些鬼画符似的图纸中,看出苏联人在地底发现了什么东西?”

    胜香邻道:“这里只有大量原始极化率数据,需要翻拍成照片带回去,然后用仪器进行分析才能得出结果。”

    司马灰略一思索,就说:“看来没有能够正常使用的仪器,即使咱们身在罗布泊望远镜内部,也等于是睁眼瞎。那就不要理会这些乱七八糟的图纸了,咱得先找些直观线索。”他当下提起“电石灯”沿途照明,率先走进廊道,从厚重的水泥墙壁下转过去,便是地图上标注的“贮物室”。

    罗大舌头和通讯班长刘江河上前推开铁门。见里面堆积了几十个木箱,“煤炭森林”中甚是干燥阴冷,也不存在地底生物,用不着提防虫吃鼠啃,所以并没有常见的防潮剂,木箱体积与农村土炕上摆放的躺柜相似。侧面都印着相同的俄文标记

    罗大舌头刚还自称非常熟悉俄国文学,一看俄文就傻眼了,单独分开来还能识得多半,连起来就一个也不认识了,但见货箱上的标识全然相同,便估计里面装的都是同一种东西。

    胜香邻说:“这是一段很常见地俄文,意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顶部是望远镜的缩写。标有不同编号,可能是专供罗布泊望远镜探测计划使用的特殊物资。”

    罗大舌头还有些不信,上前撬开一个木箱。果然都是“鲨鱼鳃式防化呼吸器”,可能是苏方提供给联合考察队,用以应付地底恶劣的环境。

    司马灰心想:“这东西要是真管用。从测站进入极渊地中苏联合考察队。也不会全部失踪了。”但是有备无患。就是让众人都在背包里装上一个。他们都接受过“三防训练”。使用这类装备自是不在话下。

    罗大舌头又接连撬开几口木箱。除了少量各类化学药品。其中大多数都是荒漠行军配备地压缩饼干和罐头。以及整整两箱瓶装“沃特加”。甚至还有黑色地奶油巧克力、重嘴ABPOPA香烟。

    司马灰心说:“这回可真发了。”他让众人就地休息十五分钟。先吃些东西。然后尽可能多往背包里装些干粮。食物和水要分开携带。司马灰又看通讯班长刘江河还背着那部损坏地光学无线电。就命其扔掉电台。在贮物室内找了个用于携带大块岩心样本地苫布袋子。都装满了食物背上。探险队将继续向地底深处进发。通过电磁波与后方取得联络地希望十分渺茫。与其带着这个累赘。还不如多带些干粮。关键时刻全指着它们维持生命了。

    通讯班长刘江河还有些不情愿:“我地任务就是负责无线电通讯。要是连电台都没了。我还能做些什么?”但他也明白司马灰所言都是实情。只好依命行事。

    司马灰嚼了些压缩饼干。觉得这“地底测站”中寒意透骨。就同罗大舌头各自打开一瓶“沃特加”。二人举瓶碰了一碰。又按着苏联电影里痛饮烈酒时必说地台词道:“达斯特罗维亚!”。意思是“为了健康”。随后仰起头来“咕咚咚”灌下两口。但觉一股戳透心肺。

    罗大舌头赞道:“嗬。要想在冰天雪地地西伯利亚生活。确实离不开这玩意儿。”他说着话把重嘴香烟打开。抽出一支来点上。刚深吸了一口。忙吐唾沫。呸道:“这苏联烟怎么一股子臭墨水地味道。以我罗大舌有对国际著名烟草品牌地鉴别能力来判断。它比英国地红牌香烟可差远了。”

    司马灰也试了试,觉得确实不怎么样,据说苏联领导集团都抽英国的“金磅”香烟,可能他们那边生产的烟草就这质量,不过五十年代巧克力和鱼子酱之类,也应该属于奢侈品范畴,但你瞧瞧人家提供给联合考察队地物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