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大业风云 >

第125章

重生之大业风云-第125章

小说: 重生之大业风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了禾草诸岛(主要为上下岛和长岛三个较大的岛屿以及部分小岛)。

    三月初六,周法尚企图以主力穿越本州岛,直取倭国都城难波城(在今京都附近),可是这一次,隋军却遭遇重创。

    从本州岛的北部海岸到京都,需要穿越一片山地,今天被称作“中国山地”。

    这并不是一座高大的山脉,但丘陵起伏,丛林密布,地形复杂,许多地方,只有羊肠小道可以通行。

    在这片山地里,隋军遭遇到倭军伏击,因为地形,无法排出战阵,火炮和强弩也无法发挥作用,骑兵也难以施展,而倭军则充分发挥了单兵作战能力强,又熟悉地形的优势。

    来整、来弘、苏定方等率部死战,突出包围,却已经损失了万余人马。

    好在隋军把火炮视为宝贝,有重兵护卫,加上行军时又落在后面,倒没有什么损失。倭军欲待乘胜追击,隋军火炮已经在平地摆好阵势,倭军一出山地,便被一阵猛轰,损折了千余人,退回山中。

    看着倭军军力,依旧不容小觑,周法尚、李世民、张镇周等人商议,决定步军稳打稳扎,先在海边扩展一片领地再说。

    此时隋军连同盟友近二十万,局促于不过四百平方公里的地域,的确是施展不开。

    接着,周法尚派出夷族骑兵,数千人一队,依靠骑兵快速机动的优势,在敌人的土地上四出抢掠………不求攻城掠地,只是抢粮抢牲畜。打家劫舍,正中这些突厥人、契丹人、靺鞨人的下怀,遇到抵抗,下手却是凶狠。而倭军闻讯赶到,这帮家伙早已扬尘而去。

    抢劫也是没有法子的事情,十余万大军跨海作战,所需的粮秣辎重,靠从本土越海接济,实在困难重重,以战养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再者,从倭人那里抢掠愈多,则倭人的力量,便也愈加削弱。

    派出骑兵尚嫌不足,张镇周亲自领兵,水师沿着海岸线一路向东北方向劫掠,到了四月中旬,居然与北线的隋军和毛人会合,还占据了一处向海中突出的陆地(今能登半岛)和一些海岛(今佐渡岛、七岛、粟岛等)。四路隋军,已然连成一气。

    四月底,隋军两万余人在今天的若峡湾一带登陆,倭军十万迎击。可是倭军虽多,倒有七万是新征的百姓,隋军一旦摆开阵势,便捞不到半点便宜。而陆地上,隋军主力三万、百济、新罗和高句丽军两万,也已经东进,逼近若峡湾。五月初一,倭军防线崩溃,隋军控制今敦贺一带,倭国都城,暴露在隋军面前。苏我虾夷慌忙带着舒明天皇,向东逃到今天的名古屋一带,想想还不安全,又一路狂奔,逃到今天的东京一带。

第二百零四章 东征平倭4
    四月初六,隋军出现在无人防守的倭国都城,继而继续南下,四月初十,已经抵达今天濑户内海的大阪湾,将本州岛拦腰截断。

    当时的倭国,文化比起高句丽、百济还要落后,虽然有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政权,但各地还是保留着“部落制”的残余,实行“部民制”,许多地方官,其实就是封建领主,有着一定的独立性。

    天皇都跑路了,一些地方实力派便开始谋求新的出路………和隋军进行媾和。

    对于这些地方官递过来的橄榄枝,隋军自然是来者不拒。

    凡是愿意“和平”的,隋军一律接纳,不予劫掠,各地官员,保留不变,自领其务。但是各地必须节制兵民,不得有攻击隋军及其联军之行为,原本向倭国中央政府缴纳的赋税,七成改交隋军,其余允许地方自留,隋军可以自由通行以便采取军事行动。

    如此恩威并施,到了五月底,岐阜(今地名)、名古屋(今地名)以西的整个本州岛,全部“归降”………个别城镇不降,隋军就把数万人马开过去,用大炮乱轰,然后让突厥契丹骑兵、新罗百济步兵冲进去“占领”。此次战事,朝廷没有拿出太多钱财“犒劳”他们,也算一种“弥补”吧。

    本州岛西部被攻克后,隋军面临两个选择………继续东进,或者南下攻取九州。

    周法尚选择了后者。

    大业二十七年(公元六三一年)六月初一,隋军八万渡海,旋即攻克九州北部数城。

    在进兵的同时,隋军再次向山背大兄的“反抗军”伸出橄榄枝………连兵共击苏我氏,事后立其为倭国之主。

    然而,山背大兄的选择出乎意料。他向九州的苏我军将领表示愿意“共同抵御外侮”,只是语气中,仍然不免以“正统”自居,要求九州各地的忠于苏我氏的将领听命于自己。

    山背大兄说到做到。六月初十,境部臣摩理势率领五万兵力,突袭隋军前锋,将军麦孟才猝不及防,损兵三千,麦孟才自己也受了重伤。

    山背大兄的“反抗军”此时总共不到十万兵力,出动五万,可谓下了血本。

    可是九州各地的倭军,却坐山观虎斗,看着境部臣摩理势与隋军厮杀。隋军趁机重整力量,六月十七日,李世民、来整六万主力与境部臣摩理势对阵于浅草原(今中津一带),看着隋军势大,境部臣摩理势也不敢大意,坚守不出,隋军照例炮轰,只是“反抗军”多是圣德太子昔日的倭军精锐主力,战斗力竟然比起苏我氏的“中央军”还要强出不少。隋军火炮数目毕竟有限………调到九州的不过四十门,并没有起到当初的效果。

    但是到了六月二十日,局面大变。

    在与境部臣摩理势对峙的同时,李世民密遣来弘、苏定方领骑兵一万,绕道奔袭“反抗军”在九州的大本营(今大分)。

    “反抗军”主力都在浅草原,后方不过七八千人,还分散驻守各处,防备空虚。

    倒不是境部臣摩理势大意,隋军要想去取大分,就必须从苏我氏一派的倭军地盘上通过。在境部臣摩理势看来,苏我氏一派就算不肯来帮自己,隋军要想从他们地面上过,总得拦上一拦的。

    可是各地倭军都是“坚守不出”,而隋军骑兵也不打算攻城,遇到城池,就绕城而过。

    双方似乎达成默契………隋军不进城,守军不出城。

    十九日夜,隋军骑兵几乎没有费什么力气,就拿下了大分。

    大后方出了状况,“反抗军”的军心彻底崩溃了,而隋军趁机发起总攻。

    境部臣摩理势抛下大队,只带着一千多残兵败将,乘船逃往四国,境部臣摩理势山背大兄还统带着三万多兵力,盘踞在四国岛的西部。

    但是,此刻的山背大兄已经保护不了他了。浅草原之战,境部臣摩理势大败,在九州的将近六万主力,损失殆尽,不是被隋军剿灭,就是被其他地方实力派吞并,原本对于山背大兄宠幸境部臣摩理势,就有许多人不满意,而今山背大兄手下一帮“主和派”趁机发难。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捶,此时此刻,就是山背大兄,也保不住他了。

    九州方面,浅草原之战以后,各地倭军便纷纷与隋军接洽,商议“和平”,而在九州南部、西部海岛上的隋军,也在没有遇到抵抗的情况下顺利登陆。李世民开始在大分一带集结部队,准备渡海进军四国。

    七月初一,山背大兄的使者到了大分求和,并且带来了境部臣摩理势的首级。李世民应允了山背大兄的求和,但是根本不提及“联合作战”的三千,更不再提立山背大兄做倭王。

    你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实力了。

    四国还是要去的,原本准备打着过去,现在可以“和平”地过去了。

    七月初五,隋军三万登陆,山背大兄亲到李世民帐中拜见。到了七月中旬,原本盘踞在四国东部的苏我氏一派倭军也纷纷投降。

    现在,就只剩下苏我虾夷的本州岛中部地区了。

    七月初九,周法尚亲自统领八万大军,火炮六十门,向东进发。

    七月十二日,隋军八万抵达天龙川(今名古屋与静冈之间),苏我虾夷也集中了二十五万………几乎是他能够拼凑起的全部兵马了,企图凭借与隋军决战。

    苏我虾夷已经是孤注一掷,他派儿子苏我入鹿充当主将,自己也带着舒明天皇到了军中。

    倭军虽然是七拼八凑的,但人数超过隋军两倍还多。

    看来这块骨头要啃,可并不容易。

    但是隋军并没有打算硬拼。

    大迂回,大包围!

    趁着倭军主力集结于西线,北线空虚,只有不过五六万战斗力低下的“新军”,又分兵把守。七月十五日,张镇周率军一万,在今天的新泻以北登陆,通过奥羽山脉和越后山脉之间的平原地带,击破倭军抵抗,七月二十四日,进抵今宇都宫以北,苏我虾夷不得不从天龙川战场抽调三万兵马回援,又将留在今东京附近的三万后备队悉数调往北线。

    七月二十六日,隋军两千,毛人六千乘船在今水户(东京东北约一百公里,宇都宫东南约五六十公里)一带登陆。

    登陆的兵力虽然少,可是抗登陆的倭军更少………主力都调走抵挡张镇周去了,附近只有两千“乡勇”性质的非正规倭军,缩在城里不敢出战。

    苏我虾夷只好又从刚调走的三万后备队里调回一半。可怜这帮倭军,来回奔波,腿都快跑断了。

    八月初一,从四国出发的一万隋军,由来整统领,经过七天的航行,在今天的伊豆半岛登陆,出现在倭军侧后。

    隋军有水师之利,足以处处主动,令倭军防不胜防。

    而在水户、伊豆登陆后,两支隋军水师的百余艘战船,于八月初四出现在东京湾,在这里,全歼一直消极避战的倭国水师战船七百余艘………当然都是些小船。

    八月初六,三千隋军在倭国的都城之外三十里的海滩登陆,附近虽然还有大约一万倭军,但都不敢出战。

    八月初六,张镇周部击败倭军万余………此时当面倭军虽然有数万,但大都希图自保,消极避战,斩首三千级。第二天,在新泻登陆的隋军与在水户登陆的隋军会师,由水户向西南,进抵今土浦一带(东京东北约六十公里)。

    此时天龙川的倭军主力,已经是军心动摇。

    屋漏偏遭连夜雨。

    八月初九,契丹、突厥、靺鞨骑兵两万,出现在倭军主力侧后,大有断其粮道之势。

    天龙川战线,双方一直胶着,隋军一时也难以进攻,每天只是对着对面倭军轰上几百炮。而倭军想要主动出击,击败隋军,却也几乎不可能。

    就在这“西线无战事”的时刻,周法尚秘密从所部中选出两万精锐的少数民族骑兵,向北绕过天龙川,突然出现在倭军后方。

    这样一来,倭军军心更加不稳,已经有整队的士兵“开小差”,每天试图逃走的士兵,数以百计,被捉回斩首的,每天都在百人以上。

    是坐以待毙,还是鱼死网破?

    苏我入鹿决定选择后者。

    自己现在还有二十万多人,对面周法尚的兵力,最多不过五万………其实是六万,苏我入鹿错将来整在伊豆和东京湾登陆的人当成周法尚派出的了。以四对一,应该是可以试试的。主要击败当面隋军,还是有可能挽回局面的。

    八月十一日,天龙川的倭军全面出击,进攻隋军。

    可惜,二十来岁的苏我入鹿,在久经沙场的周法尚眼里,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

    隋军攻坚兵力不足,但是依靠强弩为主力,配合长矛、陌刀组成的方阵,从来是防守强过进攻,现在又有了火炮助战。

    再说,我敢把突击力最强的骑兵放出去,难道会对你可能的反攻没有准备吗?太小瞧我了吧?

    别说你现在的兵力,没有到四比一,就是五比一,也是白饶。

    再说,我已经到了你身后的两万骑兵,难道只是摆设?我早已经下令,其部所得金银财帛,“听凭自留”。

第二百零五章  东征平倭5
    一开始,苏我入鹿的反攻似乎还是顺利的。

    他选择了左翼冲击。

    在隋军右翼的,是百济、新罗和高句丽的两万军队和少量隋军。

    “西线无战事”的这段日子,隋军也修了一些“防御设施”………鹿角、拒马。不过苏我入鹿的拼命打法,还是让“百新高”的右翼(也就是倭军左翼)十分吃力。

    百济军的战斗力差些,对倭军也一直有点畏惧,高句丽则是联军中最缺乏“战斗精神”的部队………不是高句丽人不能打仗,而是不久前还和大隋厮杀,心理上要拐个弯并不容易,左翼真正的“中流砥柱”,是八千新罗军。

    另外,作为盟军,他们既没有强弩,也没有火炮。虽然配合作战的五千隋军倒是装备了强弩,毕竟数量有限………攻击左翼的倭军,有十二万之众。

    相比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