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A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球状闪电 >

第27章

球状闪电-第27章

小说: 球状闪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于是拿起电话,慌乱地拨了丁仪的手机号,他显然还没睡,铃只响了一声就接了
〃你快到我这里来,越快越好!它……启动了,它能启动,就在刚才……我是说笔记本电脑启动了……〃在这种状态下我很难把事情说清楚。
〃是陈兄吗?我马上过去,这之前什么都不要动。〃丁仪的声音听起来十分冷静。
放下电话后,我又看了一眼笔记本电脑,它和刚才一样静静地显示着XP的桌面,像在等待着什么,XP的桌面像一只盯着我看的蓝绿相间的怪眼,这让我在房间里再也呆不下去了,于是起身连衣服也没披就开门走出去。单身宿舍楼的楼道里很安静,能隐约听到相邻房间里年轻人的鼾声,我的感觉好多了,呼吸也顺畅起来,就站在门口等着丁仪。
丁仪很快来了,球状闪电的理论研究将转移到国家物理研究院,丁仪这些天都在联系此事,就住在市里。
〃进去吧。〃他看了看我身后紧闭的门说。
〃我不,不进去了,你去看吧。〃我说着转身让开了。
〃也许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对你来说什么都简单,但我,我实在受不论了……〃我揪着自己的头发说。
〃我不知道是否存在超自然现象,但你遇到的肯定不是。〃
他这句话让我平静了一些,像一个孩子在令他恐惧的黑暗中抓住了大人的手,像一个溺水者终于触到了坚实的岸沿。但这感觉马上又令我沮丧,在丁仪面前我是个思想的弱者,在林云面前我是个行动的弱者,我反正总他妈的是个弱者……也难怪我在林云心中的位置总在丁仪和江星辰之后。是球状闪电把我塑造成了这个样子,自少年时代那个恐怖的生日之夜后,精神上的我已经定型了,我注定要用一生来感觉别人感觉不到的恐惧。
我硬着头皮跟着丁仪走进了自己的房间,越过他瘦削的肩膀,我看到桌上的电脑已进入屏保程序,是那种星空图像,屏幕上黑了下来,丁仪动了一下鼠标,桌面再次显现,那诡异的绿草地又令我移开了目光。
丁仪拿起电脑,打量了一下后递给我:〃把她拆开。〃
〃不不。〃我把电脑推开,接触到它温热的机壳时,我的手触电似的闪开了,我感到那是一个活物。
〃好吧,我拆,你看着屏幕,找一个十字改锥吧。〃
〃不用,上次拆了后就没拧上螺丝。〃
于是丁仪在电脑上摸索起来,一般的笔记本电脑很难拆开,但我这台是戴尔最新款的组合机型,所以他很轻易地抽开了底部的机壳。他边做边说:〃还记得我们第一次用超高速摄影机拍下的球状闪电的能量释放过程吗?我们用慢速一格一格地放,当放到那个被烧毁的木块变成透明轮廓时,我们定格图像。还记得当时林云说了句什么吗?〃
〃她喊:它多像一个立方体的空泡!〃
〃对了……在我看里面的时候注意看屏幕。〃他说,然后把腰弯下去,侧头从下面看拆开的电脑内部。
就在这一刻,我看到屏幕黑了下来,上面只有两行启动自检的错误信息,标明没有检测到CPU和内存条。
丁仪将电脑翻过来让我看,我看到主板上,CPU和内存条的插槽全是空的。
〃当我观察的那一瞬间,量子波函数坍缩了。〃丁仪将电脑轻轻放到桌子上,它的屏幕仍是黑的。
〃你是说,被烧毁的CPU和内存条也像宏电子那样处于量子态?〃
〃是的,换句话说,在与宏电子发生物质波共振后,每一块芯片也转化成了宏量子,它们处于不确定状态,也就是同时处于两种状态:被烧毁和未被烧毁。刚才,在电脑启动的时候,它们处于后一种状态,在那个时候,CPU和内存条完好无损地插在主板上的插槽中,而我的观察使它们的量子态又坍缩到被烧毁的状态了。其实,从本质上说,球状闪电的能量释放,就是它与摸表的两团概率云的重叠或部分重叠。〃
〃那么,在没有观察者的时候,那些芯片何时处于完好状态的呢?〃
〃这不确定,只是一个概率时间,你可以认为,这台电脑笼罩在那些芯片的概率云之中。
〃那些被烧掉的试验动物,它们也处于量子态吗?〃我紧张地问,预感到自己正在接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真相。
丁仪点点头。
我实在没勇气问出下一个问题,丁仪平静地看着我,显然早已知道我在想什么。
〃是的,还有人,所有死于球状闪电的人,都处于量子态,严格地说他们并没有真正死去,他们都是薛定谔的猫,在不确定中同时处于生和死两种状态。〃丁仪站起身来踱到窗前,看着外面浓重的夜色,〃对于他们,生存还是死亡,确实是个问题。〃
〃我们能见到他们吗?〃
丁仪对着窗挥了一下手,像是要坚决赶走我脑子中的这个念头:〃不可能,我们永远不可能见到他们,因为他们的坍缩态是死亡,他们只能在量子态中的某个概率上以生存状态存在,当我们作为观察者出现时,他们立刻坍缩到毁灭态,坍缩到他们的骨灰盒或坟墓中。〃
〃你是说,他们活在另一个平行世界?〃
〃不不,你理解有误,他们就活在我们的世界,他们的概率云可能覆盖着相当大的范围,也许,他们现在就站在这个房间中,站在你背后。〃
我的脊背一阵发冷。
丁仪转过身来指着我的身后:〃但当你回头看时,他们立刻坍缩到毁灭态。相信我,你或其他人永远不可能见到他们,包括摄像机在内的任何观察者也永远不可能探测到他们的存在。〃
〃他们能在现实世界留下非量子态的痕迹吗?〃
〃能,我想你已经见过这类痕迹了。〃
〃那他们为什么不给我写信!〃我失态地叫了起来,这时我说的他们只包括两个人了。
〃相对于芯片这类物体,有意识的量子态生物,特别是人类的行为要复杂的多,他们是如何与我们的非量子态现实世界湖动的,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墓,这中间有许多逻辑上甚至哲学上的陷阱。比如:他们也许写信了,但这些信有多大概率成为非量子态而被你察觉到呢?另外,现实世界在他们眼中是否也是量子态的?要是那样,他们在你的概率云中找到现在这个状态的你是很困难的,对于他们,回家的路一定漫长而渺茫……好了好了,这是短时间内不可能想明白的事,牛角尖钻下去会把你弄垮的,以后再慢慢想吧。〃
我没说话,怎么可能不想呢?
丁仪从桌子上拿起一瓶我喝了一小半的红星二锅头,给我和他自己分别倒上一杯:〃来来,这个也许能把那些事从你脑子里赶走。〃
当烈酒在我的血液中烧起来时,纷乱的脑子确实空旷了一些。
〃我的思想已经混乱到极点了。〃我头脑昏沉地倒在床上。
〃你应该找些事干。〃丁仪说。



下篇
龙卷风
我很快就找到了要干的事,这是我对高波提过的那种只是拯救和造福生命,而决不能用作军事用途的研究:预报龙卷风。去年夏天与江星辰在那个小岛目睹龙卷风,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在探测宏电子空泡的光学系统运行时,我看着屏幕上清晰显现的大气扰动,曾经灵机一动,想到这个系统也许在龙卷风预报中取得关键性突破。现在,气象学界对龙卷风生成的空气动力学机制已有了深刻了解,建立了龙卷风生成过程的完善的数学模型,将这个模型与空泡探测系统观测到的大气扰动结合起来,就能够判断出可能发展成龙卷风的大气扰动,进而预报龙卷风。
高波解决了这个项目最大的一个障碍:将空泡光学探测技术转为民用。他与军方联系后,发现比想象的容易,因为这个系统与球状闪电并没有直接联系,军方很快同意转让技术。
高波从总装备不回来后,让我直接同研制空泡探测系统的两个单位联系,他们分别是系统的软件和硬件部分的研制者,都是地方机构,现在与基地已没有任何关系。我问高波基地现在的情况,他说自己知识与总装备部的项目管理部门打交道,从来没有与基地联系过。他听说基地的密级提高了许多,现在已与外界断绝了一切联系。想想现在的形势,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也发现自己仍时时牵挂着他们。
我的研究进展很快,由于探测大气扰动所需的精度远小于探测空泡所要求的,所以那套光学探测系统拿过来就能用,而且由于降低了精度要求,探测范围夸大了一个数量级。我哦要做的就是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对已得到的大气扰动图像进行判断,识别出有可能生成龙卷风的扰动(后来,这个领域的专业人员习惯于将这种扰动叫做〃卵〃)。在我研究球状闪电的初期,曾付出了巨大的精力鼓捣数学模型,这一段让我不堪回首的弯路,现在看来并没有白走,我在流体和气体动力学方面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在研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龙卷风探测系统的软件部分很快完成了。
我们在龙卷风频繁出现的广东省试验这个系统,成功的预报了几次龙卷风,其中一次是擦过广州市一角的。这个系统中能提供10到15分钟的预警,仅能够在龙卷风到来之前安全地撤离人员,无法避免其他的损失,但在气象学界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事实上,按照混沌学的原理,龙卷风的长期预报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在忙碌的工作中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一年过去了。这年我参加了四年一度的世界气象大会,并获得号称气象学界诺贝尔奖的世界气象组织IMO奖的五人提名最后虽然由于自立等原因最终没能获奖,但已经引起气象学界的注目。
为了展示龙卷风研究的成果,这次大会的一个分会场……国际热带气旋学术研讨会专门选在北美大陆的俄克拉荷马州进行,这里是著名的龙卷风走廊,那部描述龙卷风研究者的电影《TWISTER》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
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参观世界上的第一个实用化的龙卷风预报系统。汽车行驶在平坦的平原上,俄克拉荷马州最常见到的三种景象:广阔的麦田、牧场和油田交替在车窗外出现。在快到目的地的时候,陪同我们的罗斯博士吩咐将窗帘拉上。
〃实在对不起,我们将要进入一个军事基地。〃他说。
我感到很扫兴,是不是自己永远也无法摆脱军方和军事基地呢?下车后,我看靠周围大多是些临时性建筑,有几座雷达天线,都包裹在高大的球形罩中。我们还看到一个车载得像天文望远镜的设备,显然是一具大功率激光发射器,这可能是用作大气光学观测的。进入控制室后,我看到一排熟悉的墨绿色军用计算机,操作人员身上穿这熟悉的迷彩服,唯一有些陌生的就是那个高分辨率的超大等离子屏幕,国内一般用不起这东西,都使用的投影仪。
大屏幕上显示着大气光学观测系统采集到的大气扰动图像,这个成果的转让,让高波的雷电研究所赚了一大笔。原来在小屏幕上看似平常的扰动图像,放大这么大竟是如此的壮观,那纷乱的湍流仿佛一大群狂舞的水晶巨蟒,时而纠结成一团,时而四下飞窜,令人感到一种说不出的恐惧和迷惑。
〃真想不到,看上去空无一物的天空也是这样的一个疯狂世界。〃有人感叹说。
还有更疯狂的东西你们没看到呢,我在心里说,仔细地观察着屏幕上那纷乱的扰动,试图从中看到宏电子的空泡,当然看不到,但在这样的大面积的图像中肯定藏着不止一个,他们只能被另一种仍属于绝密的图像识别软件人出来。
〃今天能看到'卵'吗?〃我问。
〃应该问题不大,〃罗斯回答,〃最近在俄克拉荷马州和堪萨斯两州,龙卷风频繁,就在上个星期,俄克拉荷马州境内在一天之内出现了一百二十四次龙卷风,创了历史纪录。〃
为了不耽误时间,东道主在基地里还设置了一个会议厅,学术报告会可以再拿了继续进行,同时等待着〃卵〃的出现。与会者们在会议厅里还没有坐稳,警报声大作,系统侦测到一个〃卵〃!大家重新涌进控制中心,看到大屏幕上仍翻滚着透明的〃乱麻〃,与刚才相比似乎没有什么两样。〃卵〃没有固定的形状,只有模式识别软件才能将它识别出来,并用一个红圈在图像中标志出它的存在。
〃它距这里一百三十公里,已经到了俄克拉荷马城的边缘。〃罗斯说。
〃估计多长时间生成龙卷风?〃有人紧张的问。
〃大约七分钟吧。〃
〃那人员疏散都很困难了。〃我说。
〃不,陈博士,我们不做任何疏散!〃罗斯大声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带给大家的惊喜!〃
大屏幕上分出了一小块正方形的区域,显示出一枚导弹正从发射架上呼啸而出,直插长空,镜头跟踪着它,显示那细细的白色尾迹在天空中划出了一条巨大的抛物线,约一分钟后,导弹越过了抛物线的顶点,开始降低高度,又过了一分钟,他在距地面约五百米的高度爆炸了,在天空背景上那团灼热的火球如同一朵怒放的玫瑰。在大屏幕上的大气扰动图像部分,那个红圈表示‘出的〃卵〃的位置上同时出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